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英诗的宗教诠释和错译的矫正——以华兹华斯“露西之歌”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长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9-25,共7页
很多英美作家习惯在作品中融入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华兹华斯是其中之一。他的"露西之歌"就是一首言简意赅、简洁明快、意义深远的宗教小诗。中国译者喜欢这首诗并翻译它,但却出现不少错译。对英诗的翻译是融宗教知识、文学研究...
很多英美作家习惯在作品中融入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华兹华斯是其中之一。他的"露西之歌"就是一首言简意赅、简洁明快、意义深远的宗教小诗。中国译者喜欢这首诗并翻译它,但却出现不少错译。对英诗的翻译是融宗教知识、文学研究、语言表达艺术于一体的精加工学问,中国译者只有很好地掌握英美文学的宗教精神,同时也精准地掌握、领悟了祖国文字的奥妙,才能在诗歌翻译中游刃有余,表达得恰到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翻译
华兹华斯
宗教诠释
错译矫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宗教诠释学的圣经诠释学——圣经的四重意涵
2
作者
戴歌德
经敏华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28,共28页
本文阐述了一种建立在全面的宗教诠释学基础上的圣经诠释学。宗教是人为建构的符号语言,包含四重维度,它们指向超越[者]、一种历史,通过诫命规定生活,并建立一个共同体。圣经是基督教符号世界的基础,那个符号世界是由两个公理(一神论和...
本文阐述了一种建立在全面的宗教诠释学基础上的圣经诠释学。宗教是人为建构的符号语言,包含四重维度,它们指向超越[者]、一种历史,通过诫命规定生活,并建立一个共同体。圣经是基督教符号世界的基础,那个符号世界是由两个公理(一神论和基督论)及许多基本主题规定的。它诠释了宗教的基本经验,并使之得以可能,比如对万物存在的惊叹,对绝对安全感的经验,对亏欠与责任的经验(维特根斯坦)。这些经验贯穿于圣经的所有四个维度:一个建立在超越基础上[基督]宣讲的信息,一种对耶稣的历史关联,圣经的伦理功能,以及圣经的圣典意义,也就是圣经对于教会的意义。在现代,圣经的共同体关联也包含了[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本文建议出版一种以跨宗教旁经为附录的圣经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诠释
学
宗教诠释
学
意涵维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宗教的诠释:安多区域文化解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夏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众神狂欢之地"。各种宗教通过与世俗、社区权利的交换和结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与文化传承,致使该区域文化...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众神狂欢之地"。各种宗教通过与世俗、社区权利的交换和结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与文化传承,致使该区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宗教在安多区域文化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门宦制、经堂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等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的
诠释
安多文化
解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散”与“福传”之辨——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引出的问题
4
作者
杨慧林
《宗教与哲学》
2019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自然融散”与“导向性宣传”,是荷兰学者许理和对佛教和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描述,其中也包含了成败得失的判断。而基督教的“福传”被理解为“向外邦人传道”,正与“导向性宣传”相应。“融散”未必意味着佛教的“成功”,但是“融散型宗...
“自然融散”与“导向性宣传”,是荷兰学者许理和对佛教和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描述,其中也包含了成败得失的判断。而基督教的“福传”被理解为“向外邦人传道”,正与“导向性宣传”相应。“融散”未必意味着佛教的“成功”,但是“融散型宗教”和“体制化宗教”确实被视为东西方精神气候的基本差别。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基督教和佛教本来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其结果却完全不同。本文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嫁接”及其“义理的裨助”,当是“中国佛教”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散
福传
体制化
非
宗教诠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诗的宗教诠释和错译的矫正——以华兹华斯“露西之歌”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长斌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外语系
出处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9-25,共7页
文摘
很多英美作家习惯在作品中融入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华兹华斯是其中之一。他的"露西之歌"就是一首言简意赅、简洁明快、意义深远的宗教小诗。中国译者喜欢这首诗并翻译它,但却出现不少错译。对英诗的翻译是融宗教知识、文学研究、语言表达艺术于一体的精加工学问,中国译者只有很好地掌握英美文学的宗教精神,同时也精准地掌握、领悟了祖国文字的奥妙,才能在诗歌翻译中游刃有余,表达得恰到好处。
关键词
英诗
翻译
华兹华斯
宗教诠释
错译矫正
Keywords
English poetry
Translation
Wordsworth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Correction of mis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宗教诠释学的圣经诠释学——圣经的四重意涵
2
作者
戴歌德
经敏华
机构
德国海德堡大学
出处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28,共28页
文摘
本文阐述了一种建立在全面的宗教诠释学基础上的圣经诠释学。宗教是人为建构的符号语言,包含四重维度,它们指向超越[者]、一种历史,通过诫命规定生活,并建立一个共同体。圣经是基督教符号世界的基础,那个符号世界是由两个公理(一神论和基督论)及许多基本主题规定的。它诠释了宗教的基本经验,并使之得以可能,比如对万物存在的惊叹,对绝对安全感的经验,对亏欠与责任的经验(维特根斯坦)。这些经验贯穿于圣经的所有四个维度:一个建立在超越基础上[基督]宣讲的信息,一种对耶稣的历史关联,圣经的伦理功能,以及圣经的圣典意义,也就是圣经对于教会的意义。在现代,圣经的共同体关联也包含了[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本文建议出版一种以跨宗教旁经为附录的圣经版本。
关键词
圣经
诠释
学
宗教诠释
学
意涵维度
分类号
B971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教的诠释:安多区域文化解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夏蓓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文摘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众神狂欢之地"。各种宗教通过与世俗、社区权利的交换和结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与文化传承,致使该区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宗教在安多区域文化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门宦制、经堂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等表现出来。
关键词
宗教
的
诠释
安多文化
解析
Keywords
annotation to religions
the Ando culture
analysis
分类号
B929 [哲学宗教—宗教学]
B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散”与“福传”之辨——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引出的问题
4
作者
杨慧林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宗教与哲学》
2019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文摘
“自然融散”与“导向性宣传”,是荷兰学者许理和对佛教和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描述,其中也包含了成败得失的判断。而基督教的“福传”被理解为“向外邦人传道”,正与“导向性宣传”相应。“融散”未必意味着佛教的“成功”,但是“融散型宗教”和“体制化宗教”确实被视为东西方精神气候的基本差别。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基督教和佛教本来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其结果却完全不同。本文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嫁接”及其“义理的裨助”,当是“中国佛教”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融散
福传
体制化
非
宗教诠释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英诗的宗教诠释和错译的矫正——以华兹华斯“露西之歌”的翻译为例
罗长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为宗教诠释学的圣经诠释学——圣经的四重意涵
戴歌德
经敏华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宗教的诠释:安多区域文化解析
刘夏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融散”与“福传”之辨——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引出的问题
杨慧林
《宗教与哲学》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