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宗法家族制的历史屏障——壮族家族文学中女性主体的失落与高扬
1
作者 张淑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82-185,共4页
壮族作家韦一凡与黄佩华的家族小说展示了壮族家族女性历史的生命真相。他们笔下的女性经历了被封建男权文化建构、勇于冲出父权之塔、最后向当代城市文明迈进的生命历程,这群女性为穿越宗法家族制的历史屏障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宗法家族制 女性
下载PDF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宗族家族制度试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龚佩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7,共8页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宗族,其先祖赵必次是南宋皇帝的宗亲,南宋末年流亡粤,必次的曾孙宗远定居浮石,逐渐繁衍成今天浮石地区庞大的赵氏宗族。建国前,赵氏宗族遵循宗法家族制及儒家文化,聚族而居,以宗族自治,强调祠堂和祭祖的重要性...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宗族,其先祖赵必次是南宋皇帝的宗亲,南宋末年流亡粤,必次的曾孙宗远定居浮石,逐渐繁衍成今天浮石地区庞大的赵氏宗族。建国前,赵氏宗族遵循宗法家族制及儒家文化,聚族而居,以宗族自治,强调祠堂和祭祖的重要性,修族谱和频繁的祭祀活动,极大地团结族人,并巩固了绅民自治的政治结构。建国后,消灭了地主阶级及族权系统,但由于农业的手工劳动方式,血缘宗族家族依然是组织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改革开放后,经济多样化,且按民主、法制原则经营、管理,从而逐渐脱离血缘原则,浮石现正处在这一转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家族制 始祖祠 房祖祠 家族 户法 绅民自治 “细仔”
下载PDF
宋代封建家族的物质基础是墓祭田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三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9-83,共5页
中国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从宋代开始发生变化,至明代中叶形成了以族产、族谱、祠堂为主要特征的家族组织。宋代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封建家族组织极不完善。学术界对明中叶以后的封建家族组织研究甚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对宋代的封建家... 中国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从宋代开始发生变化,至明代中叶形成了以族产、族谱、祠堂为主要特征的家族组织。宋代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封建家族组织极不完善。学术界对明中叶以后的封建家族组织研究甚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对宋代的封建家族组织则研究不够,成果亦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组织 宗法家族制 族产 义庄 宗族 官僚地主 学术界 祠堂 祖先 北宋末年
下载PDF
移植与枯萎——个人本位法律观在中国的命运 被引量:6
4
作者 武树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4-69,共6页
一、古老的盐碱地:没有“个人”的人群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是集体本位。它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家本位(西周、春秋)。其基本精神是“礼治”,即以宗法等级观念作为治国的根本和法律规范的直接渊源。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私... 一、古老的盐碱地:没有“个人”的人群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是集体本位。它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家本位(西周、春秋)。其基本精神是“礼治”,即以宗法等级观念作为治国的根本和法律规范的直接渊源。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私有制发展不充分,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无力啄破氏族的血缘外壳。当国家形成时,宗法血缘纽带不仅没有被清除,反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膨胀起来,获得更高的政治价值——划分统治与被统治阶级的标准和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权利再分配的尺度。即使是在西周,与其说是按地域来划分居民,勿宁说是按血缘来确定阶级。这就决定了国家政权形式——宗法贵族政体。在这个政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本位 法律观 基本精神 集体本位 君主专制政体 家本位 宗法家族制 中国传统 法观念 权利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成因 被引量:7
5
作者 武树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6-52,共7页
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具有稳定、内向和封闭的特点。宗法家族式的社会组织成为基本细胞,并形成一整套以“礼”为形式的宗法家族制度。政治模式是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宗法伦理观念经过中原文化... 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具有稳定、内向和封闭的特点。宗法家族式的社会组织成为基本细胞,并形成一整套以“礼”为形式的宗法家族制度。政治模式是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宗法伦理观念经过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居于支配地位。自然经济、宗法社会、专制王权和伦理道德这四个方面从总体上制约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性质及其发展方向,使其以维护君权和族权为特征、具有成文法与判例制度相结合的混合法样式,从而独具伦理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宗法家族制 自然经济 中原文化 游牧文化 专制政体 游牧民族 生产方式 中国古代社会 相结合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大德 吴廷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2,共6页
与东西方许多国家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不搞清这些特色、个性和不同点,也就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国情。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特点试作探析。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综合性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 与东西方许多国家比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不搞清这些特色、个性和不同点,也就难以真正认识中国国情。笔者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特点试作探析。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综合性考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宗法家族制。本来,家族作为原始社会村社的单位细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进入奴隶社会后,没有继续维持这种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历史学 探析 原始社会 宗法家族制 小农经济 历史现象 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萌芽
下载PDF
“横的法”与“纵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冲突与终结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树臣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6年第2期76-83,共8页
在商周时代,以家族为单位的"横的法"占居主要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平等交易、尊重他人财产权和审判中的"当事人主义"等方面。春秋战国时代,宗法家族的衰落和个体意识的萌芽,以及超血缘的新式国家的出现,使国家和个人... 在商周时代,以家族为单位的"横的法"占居主要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平等交易、尊重他人财产权和审判中的"当事人主义"等方面。春秋战国时代,宗法家族的衰落和个体意识的萌芽,以及超血缘的新式国家的出现,使国家和个人建立了简洁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导致"纵的法"取代了"横的法"。其主要表现是专制主义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和支配,以及审判中的"罪刑法定"、刑讯等。从"横的法"到"纵的法"反映了先秦法律文化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表现 法律文化 宗法家族制 睡虎地秦墓竹简 罪刑法定 法律评论 权利义务关系 当事人主义 地主阶级 专制主义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清理与转换
8
作者 卜桂花 陈元中 郭建甲 《传承》 2008年第14期92-93,共2页
"官本位"政治文化是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政治文化,宗法家族制是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宗教文化是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清理,以实现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
关键词 “官本位” 宗法家族制 宗教文化 转换
下载PDF
儒家伦理何以可能
9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儒家伦理有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阶层或士大夫阶层,孔子与孟子等早期儒家创始人物又将其叫做“君子”。显然,这是一种精英定位,旨在培养与实现士人的理想人格。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非强制特征和非大众倾向,它... 儒家伦理有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阶层或士大夫阶层,孔子与孟子等早期儒家创始人物又将其叫做“君子”。显然,这是一种精英定位,旨在培养与实现士人的理想人格。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非强制特征和非大众倾向,它在提升精英阶层道德境界的同时必然会对伦理在大众层面的普及与实施产生消极的影响。就伦理展开的外部条件而言,犹太教乃至整个亚伯拉罕系统宗教伦理的基石或平台是宗教,它可以通过上帝的监管、伦理诫示、宗教律法以及严守安息日制度等措施,将社会的基本成员甚至全体成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因此它是十分有效的。在早期中国社会,儒家伦理缺乏像犹太教那样的得以使伦理实现的宗教基石或宗教平台,而宗法家族制度和教育系统又因其自身的脆弱性难以独立支持儒家伦理的展开或实现。因此,尽管早期儒家伦理由思想层面向社会实践层面做了一定的转化,但从总体上说,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宗法家族制 早期儒家 士大夫阶层 古代社会 主体定位 “君子” 理想人格 道德境界 精英阶层 外部条件 宗教伦理 中国社会 教育系统 社会实践 思想层面 犹太教 适用性 “士” 安息日 脆弱性 大众 平台 基石 孟子
下载PDF
反封建:从鲁迅、巴金到张爱玲
10
作者 佘小杰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75-77,共3页
通过对张爱玲以封建宗法家族为题材的小说的分析,以及与鲁迅、巴金的相关比较.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在反封建主题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力度,以及她不同于新文学主流作家的注重揭示宗法制度和旧文化如何造成人性扭曲.养成人性恶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 鲁迅 巴金 张爱玲 反封建 宗法家族制
下载PDF
评《白鹿原》中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
11
作者 孙宇迪 《成才之路》 2008年第8期34-34,共1页
在传统宗法家族制度占上风的年代,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因为惧怕而唯唯诺诺地生活在家族制度的阴影下,任由它无情地剥削和压迫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存质量,直到生老病死。
关键词 家族制 白鹿原 宗法家族制 人物形象 白灵 反抗者 生存质量 黑娃 传统 鹿子霖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贬值
12
作者 谢文 《商界(评论)》 2010年第6期29-29,共1页
几百年前,当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降临时,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随之崩溃。爵位贬值,宗教贬值,土地贬值,宗法家族制度贬值。反之,知识升值,教育升值,资本升值,武力升值。贬值者痛心疾首,大骂异类暴发户;升值者欢呼雀跃,嘲... 几百年前,当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降临时,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随之崩溃。爵位贬值,宗教贬值,土地贬值,宗法家族制度贬值。反之,知识升值,教育升值,资本升值,武力升值。贬值者痛心疾首,大骂异类暴发户;升值者欢呼雀跃,嘲弄各种落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升值 互联网时代 贬值 宗法家族制 工业革命 价值体系 农业社会 蒸汽机
下载PDF
“大团圆” 审美心理成因新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危磊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对于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的“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本文从尚圆的传统观念、拜日崇礼贵和的文化思想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方面,考察其形成的主观与内部原因,从封闭的地理环境、宗法家族制度以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方面论述其形成的客观... 对于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的“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本文从尚圆的传统观念、拜日崇礼贵和的文化思想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方面,考察其形成的主观与内部原因,从封闭的地理环境、宗法家族制度以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方面论述其形成的客观与外部原因,并注意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大团圆” 审美心理现象 传统观念 文化思想 心理防御机制 地理环境 宗法家族制 小农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做寿习俗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志平 《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古今中外 ,人们均有生日做寿的习俗。本文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宗教观念等方面考证了中国做寿习俗的起源、发展和广泛盛行的原因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做寿习俗 做寿仪式 祈寿 宗法家族制
原文传递
电视剧《白鹿原》:站在经典文学肩膀上的改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慧 《当代电视》 CSSCI 2018年第4期38-39,共2页
由陈忠实先生历时六年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凭借着其独树一帜的审美境界,被大量读者争相传阅、购买,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上世纪数十年时代... 由陈忠实先生历时六年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凭借着其独树一帜的审美境界,被大量读者争相传阅、购买,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上世纪数十年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经典文学 电视剧 宗法家族制 中国现当代文学 改编 儒家伦理道德 叙事线索
原文传递
儒家“孝悌”思想现代化反思
16
作者 孙彩燕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8-259,共2页
先秦以降,中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大一统的社会。在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形成或维系过程中,经过博弈与反思,封建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其统治有着积极意义,尤其“孝、忠”思想在强调等级制度的社会,具有价值认同上的一致性,... 先秦以降,中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大一统的社会。在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形成或维系过程中,经过博弈与反思,封建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其统治有着积极意义,尤其“孝、忠”思想在强调等级制度的社会,具有价值认同上的一致性,最适合为封建宗法家族制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反思 孝悌 封建统治阶级 现代化 宗法家族制 相对稳定 积极意义
原文传递
对五四时期法学上反传统的新评价——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17
作者 栗劲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3-126,共14页
由于我国现代法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未获得发展,使我国学术界从不曾在法学上对五四时期反传统的问题进行过评价,而陈独秀、李大钊、吴虞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熟悉我国传统思想,而且又都在日本系统地受过当代法学教育。为了... 由于我国现代法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未获得发展,使我国学术界从不曾在法学上对五四时期反传统的问题进行过评价,而陈独秀、李大钊、吴虞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熟悉我国传统思想,而且又都在日本系统地受过当代法学教育。为了巩固和完善立宪共和制度,他们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理论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宣布其主要罪状是:一、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宣扬绝对君权,摧毁个人独立人格,妨碍民权观念的产生,助长复辟帝制活动,不利于立宪共和国体的巩固;二、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强化家长权力,窒息个人权利意识,不利于政治民主化,戕害个人独立的经济能力,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化官僚等级特权,妨碍平等观念的产生,不利于法律平等原则的实行;四、维护专制主义的立法司法制度,既可以因“势”,即权力的大小而“屈法”,又可以因“情”,即亲疏关系而“淆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难于实现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法律思想 五四时期 宗法家族制 李大钊 君主专制制度 激进民主派 新青年 反传统 孔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