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祖军 《沧桑》 2009年第3期241-242,共2页
陈忠实以深厚的生活和艺术功底建构了一个蕴涵丰富、容量巨大、艺术震撼力强劲的独特世界,这就是他笔下的白鹿原,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蕴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白鹿原》通过宗法文化思想来揭示历史,以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对20世纪中国农... 陈忠实以深厚的生活和艺术功底建构了一个蕴涵丰富、容量巨大、艺术震撼力强劲的独特世界,这就是他笔下的白鹿原,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蕴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白鹿原》通过宗法文化思想来揭示历史,以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对20世纪中国农村,尤其是陕西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以次来展示生命存在的沉重和历史的沧桑变革,展现生命存在和历史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忠实 《白鹿原》 宗法文化 封建族权 宗法礼教
下载PDF
太行山文书中“刘二姐现象”历史人文背景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延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9-65,共7页
太行山文书领域存在着大量"刘二姐栓娃娃"同题曲艺或小戏唱本藏品,其时间跨度自明至今约500年时间里,均有不同版本或艺术形式发现,具有历史悠久性。该现象广泛流行于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群众基础雄厚,具有地域广泛性。由此将... 太行山文书领域存在着大量"刘二姐栓娃娃"同题曲艺或小戏唱本藏品,其时间跨度自明至今约500年时间里,均有不同版本或艺术形式发现,具有历史悠久性。该现象广泛流行于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群众基础雄厚,具有地域广泛性。由此将这一现象首次归纳为"刘二姐现象"。通过对原始生殖崇拜、封建宗法制度及宗法礼教文化等传统历史文化深入解读,阐释了该现象赖以产生和盛行的深厚历史人文背景及其成因,从而确立该现象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文书 刘二姐现象 原始生殖崇拜 封建宗法 宗法礼教文化
下载PDF
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5-28,共4页
拟亲属称谓语是汉语称谓语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分析它存在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存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恰当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拟亲属称谓语,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 拟亲属称谓语 宗法礼教 称谓形式 使用原则
下载PDF
人性的挣扎与沉沦
4
作者 廖建生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X期73-74,共2页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及整个社会群体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生存本能 封建理学 封建宗法礼教
下载PDF
湘东农村居住聚落的演变
5
作者 钟红梅 《城市学刊》 2016年第2期47-53,共7页
我国农村因宗法礼教、自然条件、交通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形成了居住聚落。湘东农村居住聚落演变经历了传统阶段、变革阶段和提质阶段等三个阶段,由相对孤立封闭逐渐向外拓展,品质得到提升,配套设施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新时期湘东农村居住... 我国农村因宗法礼教、自然条件、交通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形成了居住聚落。湘东农村居住聚落演变经历了传统阶段、变革阶段和提质阶段等三个阶段,由相对孤立封闭逐渐向外拓展,品质得到提升,配套设施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新时期湘东农村居住聚落形态各异,要素多元,应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本着安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本土文化的原则,做好聚落规模规划、聚落与建筑布局、文化与生态安全的营建、设施配置等方面的工作,合理引导居住聚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住聚落 演变 宗法礼教 以人为本 规划
下载PDF
面传心授:中西“面子”符号的分野与对话
6
作者 王婷 《符号与传媒》 2021年第2期165-181,共17页
数字技术时代"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令人瞩目,受此推动,重新回顾中西"面子"符号的相关讨论,有利于反观现实问题,对未来美好憧憬进行理性思考。"人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情关系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是崇... 数字技术时代"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令人瞩目,受此推动,重新回顾中西"面子"符号的相关讨论,有利于反观现实问题,对未来美好憧憬进行理性思考。"人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情关系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是崇尚人伦道德的宗法礼教表征,是"和而不同"的共生交往观的外化。西方文化把"人脸"当作剧场表演中的"假面"符号,当作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张扬的个性符号,当作人际交往的符号互动的"刺激-反应"过程,背后有丰富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意义。中西"面子"符号的分野呈现出厚重的社会历史文化差异性,尽管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就此问题展开对话并非不可能。基于此,笔者展开了关于"面子"符号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人情社会 宗法礼教 精神交往 符号互动
下载PDF
揭开“名分”的面纱——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法哲学反思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雪峰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名分,于个人而言,是个体"人格"的象征;于统治者而言,是其合法性的根基;于国家社会而言,是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于社会体制而言,是伦理体制和律令规范的价值标准。从法哲学的角度看,"名分"理论成为中... 名分,于个人而言,是个体"人格"的象征;于统治者而言,是其合法性的根基;于国家社会而言,是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于社会体制而言,是伦理体制和律令规范的价值标准。从法哲学的角度看,"名分"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一个基质。这个基质背后隐藏着三个相互勾连、相互渗透的理论:第一,天人未分之朴素自然哲学观;第二,情感本体论;第三,人格的他定。这三个理论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社会关系模态,这种模态以"名分"的表象呈现出来,最终导致个体意志、个体自由在这种社会关系模态之中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分 宗法礼教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民间文化视野下客家女性婚姻的生存构成与悲剧审美--兼论“童养媳”与“等郎妹”的婚姻悲剧美学
8
作者 李颖 周晓平 《客家研究辑刊》 2022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客家族群作为汉族的一支,受到传统家庭与宗法礼教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封建宗法观念里,结婚生子被视为人生第一要事,是维系家族血缘与财产继承的途径。这种关系体现为,它是个绵续的事业社群,其主轴是在父子之间,而婆媳之间也举轻若重;男... 客家族群作为汉族的一支,受到传统家庭与宗法礼教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封建宗法观念里,结婚生子被视为人生第一要事,是维系家族血缘与财产继承的途径。这种关系体现为,它是个绵续的事业社群,其主轴是在父子之间,而婆媳之间也举轻若重;男女婚姻的夫妇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美学 宗法礼教 客家女性 财产继承 童养媳 结婚生子 悲剧审美 父子之间
原文传递
诗经中弃妇现象的原因探究
9
作者 胡钧洋 《才智》 2013年第13期201-201,共1页
弃妇现象的产生有着浓厚的时代背景,以及深刻的个人与社会的原因。《诗经》是西周时期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献,我们通过《诗经》来了解和走近当时的历史世界。论文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宗教礼法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挖掘三方面来探究弃妇产生... 弃妇现象的产生有着浓厚的时代背景,以及深刻的个人与社会的原因。《诗经》是西周时期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献,我们通过《诗经》来了解和走近当时的历史世界。论文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宗教礼法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挖掘三方面来探究弃妇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弃妇 宗法礼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