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法秩序回潮下基层行政体制的现实困境
1
作者 赵麟斌 洪建设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当前基层行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宗法秩序回潮是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受宗法秩序回潮负面作用的冲击,基层行政体制出现了新的困境,出现一种悖论、两种缺失以及三种曲解。路径选择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受到普遍关注,在研究过程中,力图... 在当前基层行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宗法秩序回潮是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受宗法秩序回潮负面作用的冲击,基层行政体制出现了新的困境,出现一种悖论、两种缺失以及三种曲解。路径选择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受到普遍关注,在研究过程中,力图运用民主与法治两种现代性路径以突破基层行政体制现实困境,达到加速基层行政体制变迁与改革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体制 宗法秩序 民主 法治
下载PDF
替死传奇、宗法秩序与普世伦理
2
作者 柯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4-147,共4页
正普罗普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出色后继者。他在《故事形态学》中起首就指出,民间故事很容易将同样的行动归在不同的人、物件或动物的名下,这成为划分民间故事形态的基础标准。据此来看不同民族的文学,有些故... 正普罗普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出色后继者。他在《故事形态学》中起首就指出,民间故事很容易将同样的行动归在不同的人、物件或动物的名下,这成为划分民间故事形态的基础标准。据此来看不同民族的文学,有些故事形态是不同民族共有的,比如深山得宝、万里寻亲,这些故事就代表普适的人性;有些故事形态是某个民族特有的,就能说明某一文化的独特社会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秩序 普世伦理 全球伦理 冯小刚 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赵氏孤儿》 陈凯歌 赵氏孤儿 《唐山大地震》 程婴 生命价值 杵臼
下载PDF
基层行政对于宗法秩序的价值性开掘
3
作者 林修果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7-3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族秩序的回潮成为乡村社会的大事件,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存在着宗族秩 序的正反向两个维度之争,本文认为虽然宗法秩序相当成分的增长有悖于社会现代化,但村落宗族文化尚有其正面的因素,也有 其能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族秩序的回潮成为乡村社会的大事件,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存在着宗族秩 序的正反向两个维度之争,本文认为虽然宗法秩序相当成分的增长有悖于社会现代化,但村落宗族文化尚有其正面的因素,也有 其能为现代化进程所运用的潜能,基层组织应对复兴的宗族秩序进行价值性的开掘,使其成为乡村社会的秩序转型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 宗法秩序 价值
下载PDF
宗法秩序视角下湘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解析——以汝城县金山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谭靖芝 余翰武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1期13-15,共3页
宗法秩序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深刻而广泛。本文通过在湘南地区金山村进行实地考察测绘,查阅相关族谱及文献,从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肌理形态、建筑形式深入了解和分析金山村空间形态特征,进而探讨传统村落... 宗法秩序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深刻而广泛。本文通过在湘南地区金山村进行实地考察测绘,查阅相关族谱及文献,从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肌理形态、建筑形式深入了解和分析金山村空间形态特征,进而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宗法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秩序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湘南
下载PDF
乡村治理中宗法秩序回潮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修果 林安红 《行政论坛》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宗法秩序作为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固定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发展进程。当代中国中的宗法秩序,呈现了从镇制到回潮的命运起伏。尽管根源于传统农业经济与社会生存方式的宗族秩序与宗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它有着&qu... 宗法秩序作为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固定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发展进程。当代中国中的宗法秩序,呈现了从镇制到回潮的命运起伏。尽管根源于传统农业经济与社会生存方式的宗族秩序与宗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它有着"历史的惰性力"。然而它的一定程度的时代性价值,亦加强了它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毋庸置疑,宗族秩序将长期存在,由此决定了乡村治理与宗法秩序将长期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状态中,即基层行政的发展无法摆脱宗法文化的影响,基层行政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规范宗族活动及其影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秩序回潮 乡村治理 价值双重性 规避
原文传递
关索戏:仪式与宗法的双重秩序
6
作者 方冠男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关索戏作为一种古老剧种,仍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挖掘。其形态秩序,正是村落社会化秩序的表征,此类表征,具有仪式与宗法的双重秩序特性。如今,如果说要保护关索戏,不仅要保存关索戏本身的剧本、行为、表演方式,而且要保护关索戏赖以生... 关索戏作为一种古老剧种,仍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挖掘。其形态秩序,正是村落社会化秩序的表征,此类表征,具有仪式与宗法的双重秩序特性。如今,如果说要保护关索戏,不仅要保存关索戏本身的剧本、行为、表演方式,而且要保护关索戏赖以生存的、小屯村的社会宗法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秩序 形态秩序 宗法秩序 关索戏
下载PDF
论宪法秩序形成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晓枫 易顶强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8,共6页
西方维护自由的秩序价值观创生了宪法秩序,而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是宗法秩序。宗法秩序的价值是维护专制。中国传统的秩序价值观作为文化沉淀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和行宪,它对舶来的宪法进行了权力设置的重构,使得近代中国立宪运动中权... 西方维护自由的秩序价值观创生了宪法秩序,而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是宗法秩序。宗法秩序的价值是维护专制。中国传统的秩序价值观作为文化沉淀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和行宪,它对舶来的宪法进行了权力设置的重构,使得近代中国立宪运动中权力始终朝一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培育宪法秩序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舶来宪法文化的重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秩序 宗法秩序 宪法 重构
下载PDF
儒学社会秩序的形成、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文汉 钱汉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0-43,共4页
儒学社会秩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汉代形成的儒学社会秩序尊重了远古传统、运用了儒学理论、吸取了秦代经验与教训,也符合了时代要求。以仁爱原则为基础、以礼教和儒家法等伦理控制为手段、以维护家国同构的宗法秩序... 儒学社会秩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汉代形成的儒学社会秩序尊重了远古传统、运用了儒学理论、吸取了秦代经验与教训,也符合了时代要求。以仁爱原则为基础、以礼教和儒家法等伦理控制为手段、以维护家国同构的宗法秩序为目的是儒学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分析儒学社会秩序的特点与当代积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社会秩序 结构 现代意义 伦理控制 仁爱原则 礼教 宗法秩序
下载PDF
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的一个向度
9
作者 安继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3,共4页
本文从一个直观的想法出发,即古今中外任何文明都禁止胡作非为,任何文化都管不住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即言论自由有其区域和时代的相对性;试图开发出中国传统中儒家宗法主义秩序和道家自然主义自由的功能性资源,以便推动秩序与自由向... 本文从一个直观的想法出发,即古今中外任何文明都禁止胡作非为,任何文化都管不住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即言论自由有其区域和时代的相对性;试图开发出中国传统中儒家宗法主义秩序和道家自然主义自由的功能性资源,以便推动秩序与自由向它的现代形态,即法治和民主的中国特色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主义秩序 自然主义自由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与中国近代政治秩序建构——一个广义的分析视角
10
作者 王寒 《河北农机》 2019年第7期113-114,共2页
近代中国的政治秩序变迁在本质上是传统宗法伦理秩序解构和近代契约规则秩序建构的过程,近代中国的秩序变迁瓦解了传统伦理主导型社会唯等级秩序论的特征,转而寻求契约主导型社会中的契约规则秩序建构。李约瑟难题为文章提供了一个新的... 近代中国的政治秩序变迁在本质上是传统宗法伦理秩序解构和近代契约规则秩序建构的过程,近代中国的秩序变迁瓦解了传统伦理主导型社会唯等级秩序论的特征,转而寻求契约主导型社会中的契约规则秩序建构。李约瑟难题为文章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在对近代中国政治秩序建构进行价值反思的基础上,指出近代中国进行契约规则秩序建构的探索,认为近代中国对政治秩序建构的探索,开启了中国政治秩序核心理念现代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政治秩序 建构 宗法伦理秩序 契约规则秩序
下载PDF
《菊豆》:展现生存之重、揭示悲剧宿命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登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04,共2页
《菊豆》是张艺谋创作于"寻根"思潮时期的电影,集中展现了他在"寻根"期间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本文通过对菊豆、天青、天白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菊豆在欲望与伦理之间的悲剧冲突、天青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人生悲剧... 《菊豆》是张艺谋创作于"寻根"思潮时期的电影,集中展现了他在"寻根"期间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本文通过对菊豆、天青、天白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菊豆在欲望与伦理之间的悲剧冲突、天青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人生悲剧、天白无法得救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法秩序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任凭传统中国人在欲望与伦理的冲突之间、在人性与封建道德之间如何挣扎,他们都将重复不可拯救的悲剧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宗法秩序 性格缺陷 悲剧宿命
下载PDF
宋代家法族规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叶丹 《党史博采(下)》 2007年第05X期29-30,共2页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其核心内容是强调长幼亲疏、尊卑贵贱,反映和维护封建宗法秩序的需要。家法族规则主要是作为“法”,用于规范族人的行为和协调族众的关系。作为伦理教化的儒家伦理道德和具有强制力的家法族规两者相辅...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其核心内容是强调长幼亲疏、尊卑贵贱,反映和维护封建宗法秩序的需要。家法族规则主要是作为“法”,用于规范族人的行为和协调族众的关系。作为伦理教化的儒家伦理道德和具有强制力的家法族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本文以宋代为主论述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道德 家法族规 宋代 中国古代 宗法秩序 人的行为 伦理教化 社会秩序
下载PDF
固守、批判与创新: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三维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文忠 张龙辉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81,共7页
在传统宗法伦理秩序的主导下,近代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具有等级秩序优先的特点,但社会的变迁和民众认知的提升,使得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呈现固守、批判与创新并存的局面。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 在传统宗法伦理秩序的主导下,近代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具有等级秩序优先的特点,但社会的变迁和民众认知的提升,使得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呈现固守、批判与创新并存的局面。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是兼具宗法身份特征与契约规则意识的二元社会,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变迁在本质上是传统宗法伦理秩序解构和近代契约规则秩序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终结了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唯等级秩序论,转而注重国家的多维度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治国理政思想 宗法伦理秩序 制度变革 契约规则秩序
下载PDF
《大盂鼎铭》“授民”身份问题──兼论商周时代的社会制度
14
作者 杨振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7-95,共9页
据《大盂鼎铭》记载,周康王曾授大量民人与大臣盂,关于“授民”身份问题,史学界争议颇大,概言之,持奴隶身份说者占大多数。笔者认为,“授民”的身份既非奴隶,亦非自耕农,而是以宗法血缘秩序连系在一起的人们。与此相应,商周时... 据《大盂鼎铭》记载,周康王曾授大量民人与大臣盂,关于“授民”身份问题,史学界争议颇大,概言之,持奴隶身份说者占大多数。笔者认为,“授民”的身份既非奴隶,亦非自耕农,而是以宗法血缘秩序连系在一起的人们。与此相应,商周时代的社会制度应当是宗法血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鬲 奴隶制 宗法血缘秩序 宗主 物权
下载PDF
春秋华夏秩序瓦解与国际社会退化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拯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64,157,共24页
文章讨论从西周末年到春秋后期的华夏国际秩序变迁,将其作为国际社会退化的典型案例加以研究。文章首先明确,并非所有的关系变动或规范破坏都意味着国际社会退化,只有基础性制度失效,导致共有利益、价值和规则受损,才会造成国际社会的... 文章讨论从西周末年到春秋后期的华夏国际秩序变迁,将其作为国际社会退化的典型案例加以研究。文章首先明确,并非所有的关系变动或规范破坏都意味着国际社会退化,只有基础性制度失效,导致共有利益、价值和规则受损,才会造成国际社会的退化。外在因素与辅助机制通过这一基本机制发挥作用。在"自春秋至于战国"的国际社会退化过程中,西周遗留的以"亲亲一尊尊"为核心的宗法礼序逐渐瓦解,导致共有价值、集体身份与社会纽带趋于消散,对战争等互动行为的协调、约束与构成性影响减弱。这是春秋华夏国际社会退化、走向更为无序的战国时代的关键。宗法封建的瓦解首先缘于两大核心原则"亲亲"与"尊尊"间存在内在紧张,并难以持续运行。其次,宗法体制的僵化特征难以容纳剧烈的环境变迁与权势转移,日渐受到冲击破坏。宗法制度的瓦解最终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春秋华夏国际社会的崩溃。这一案例有力地说明了基础性制度在国际社会退化中的关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退化 基础性制度 春秋战国 华夏国际社会 宗法秩序
原文传递
传统宗法文化与近代中国立宪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民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强调宗法伦理,属于宗法文化。因此在宗法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只能是宗法秩序。这与西方的宪政文化与宪法秩序具有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西方宪法在近代传入我国后被重构,从而致使近代中国的宪...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强调宗法伦理,属于宗法文化。因此在宗法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只能是宗法秩序。这与西方的宪政文化与宪法秩序具有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西方宪法在近代传入我国后被重构,从而致使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走向失败。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秩序仍然是宗法秩序,而非宪法秩序,因此近代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必将缺乏自由精神,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既然传统的宗法文化阻滞了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并导致其走向失败,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宪政建设中,必须摒弃宗法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型,并培育宪法得以生成的文化基础,即宪政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文化 宗法秩序 近代中国 宪法 宪政
原文传递
“比音”艺术与《诗》之“比”
17
作者 杨隽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12期38-40,共3页
由于周代礼制倾力于政治秩序的确立与固守,这必然导致在贵贱、尊卑、长幼之间人为地造成身份地位的严格差等,于是在“节有度”,“守有序”基础上如何弥合人为差等造成的隔膜与对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周代礼乐文化的实际情况是“礼... 由于周代礼制倾力于政治秩序的确立与固守,这必然导致在贵贱、尊卑、长幼之间人为地造成身份地位的严格差等,于是在“节有度”,“守有序”基础上如何弥合人为差等造成的隔膜与对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周代礼乐文化的实际情况是“礼乐相须为用”。周代礼制以礼乐演诗为途径不仅旨在明确宗法秩序、政治法度的具体细节以及合理性,同时配以平和、优美的艺术演诗消解因地位差等而造成的怨怼,平抑戾气,营造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天下和宁的社会愿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周代礼乐演诗流程特别设置了“比音”艺术表演,而且“比音”是周代礼乐演诗仪式的重要艺术表演形式,从而深刻影响了《诗》之“比”艺术路径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演形式 《诗》 “比” 礼乐文化 政治秩序 身份地位 宗法秩序 周代
原文传递
实有心照此待宣——评话剧《白鹿原》的文学改编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荣健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中特色的牌坊悬于舞台中间,灰檐、院墙随场景切换,变化出白鹿原上的宅居、院落、戏场、宗祠。渐渐地人活动了,安稳被打破了,人的挣扎、沉浮、恩怨、生死,纷乱涌动的各方力量,一次次冲击着塬上的宗法秩序、礼俗纲常。最终,朱先... 关中特色的牌坊悬于舞台中间,灰檐、院墙随场景切换,变化出白鹿原上的宅居、院落、戏场、宗祠。渐渐地人活动了,安稳被打破了,人的挣扎、沉浮、恩怨、生死,纷乱涌动的各方力量,一次次冲击着塬上的宗法秩序、礼俗纲常。最终,朱先生死了,鹿子霖疯了,白嘉轩于风雪之中扑在“仁义白鹿村”的牌匾旁嚎啕大哭。几代人的争斗、恩怨裹挟在纷纭迭变的历史进程中,大浪淘沙不可回,给全剧赋予了一种挽歌式的疼痛和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文学改编 话剧 实有 宗法秩序 历史进程 白嘉轩 浪淘沙
原文传递
宋明以来的中国成人礼
19
作者 萧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了恢复久已涣散的伦常,重建封建宗法秩序,从而加强集权统治,维护大一统的政治权威,宋代统治者积极复兴儒学,鼓吹礼义纲常。司马光是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键词 成人礼 中国 宋明 北宋儒学 五代十国 宗法秩序 集权统治 政治权威
原文传递
《西周伦理形态研究》评介
20
作者 岳林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4,共页
由巴新生教授撰著的《西周伦理形态研究》一书,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专著.框架设计合理,研究角度新颖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被称作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异域文化... 由巴新生教授撰著的《西周伦理形态研究》一书,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专著.框架设计合理,研究角度新颖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被称作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异域文化的基本特征.研究中国伦理文化奠基时期的西周,其重要意义应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政治思想伦理学说史的范畴,即不仅仅把伦理作为思想家的思想意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取向与西周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研究 伦理价值观念 伦理文化 异姓贵族 中国传统文化 经济结构 价值取向 框架设计 伦理经济 宗法血缘秩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