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中的“宗臣故事”来源考
1
作者 霍现俊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为万历时期一部描写东南沿海倭患及抗倭斗争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部分章节以福建提学副使宗臣抗倭爱民为叙述中心,其中的"宗臣故事"基本上依据其"抗倭散文"加以改编而成。在改编时,或将其散文打碎分拆在不同... 《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为万历时期一部描写东南沿海倭患及抗倭斗争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部分章节以福建提学副使宗臣抗倭爱民为叙述中心,其中的"宗臣故事"基本上依据其"抗倭散文"加以改编而成。在改编时,或将其散文打碎分拆在不同的章节中,或改变其散文有关内容在小说中的位置,整体上看,小说中的"宗臣故事"没有增加扩充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 宗臣故事 宗臣散文 关系考辨
下载PDF
论宗臣御倭散文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国华 许建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8-172,共5页
宗臣御倭时间恰好是倭患最为惨烈的嘉靖朝,地点又是罹毒最甚的福建,相当具有典型性。宗臣有亲身抗倭的经历,再加之长期受《史记》、杜诗的熏陶,具有明确的存史意识,所以其御倭散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倭寇之来源、倭患之惨... 宗臣御倭时间恰好是倭患最为惨烈的嘉靖朝,地点又是罹毒最甚的福建,相当具有典型性。宗臣有亲身抗倭的经历,再加之长期受《史记》、杜诗的熏陶,具有明确的存史意识,所以其御倭散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倭寇之来源、倭患之惨烈、客兵之祸害、御贼者之表现等众多史实,对进一步认识明代沿海倭乱、朝政腐败、海防策略均有极大的帮助。宗臣真实具体的御倭散文,和明代边防诗相比较,其史料价值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御倭散文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宗臣诗文的时代价值和地域文化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国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5-87,108,共3页
宗臣履正含忠,忧国忧民,是嘉靖朝屈指可数的忠义之士,由于他有吏部任职和福建抗倭的特殊经历,其揭露权奸和抗击倭寇的作品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宗臣的诗文继承和发展了扬州讽刺文学的传统,具有江南水乡的灵动和飘逸。宗臣以简... 宗臣履正含忠,忧国忧民,是嘉靖朝屈指可数的忠义之士,由于他有吏部任职和福建抗倭的特殊经历,其揭露权奸和抗击倭寇的作品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宗臣的诗文继承和发展了扬州讽刺文学的传统,具有江南水乡的灵动和飘逸。宗臣以简明通脱的文学主张和富有情感特色的创作实践成为明代扬州府作家中的翘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诗文 时代价值 地域文化 意义
下载PDF
宗臣散文的创作祈向和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国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6,共6页
宗臣散文反对摹拟,力主创新;尚实黜浮,风格多样;讲究气盛言宜,经世致用。其创作祈向和特色,既是对复古派蹈袭摹拟的自觉纠偏,同时又是对唐宋古文运动革新精神的继承,体现了唐宋派高扬主体意识的精神追求,成为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宗臣散文反对摹拟,力主创新;尚实黜浮,风格多样;讲究气盛言宜,经世致用。其创作祈向和特色,既是对复古派蹈袭摹拟的自觉纠偏,同时又是对唐宋古文运动革新精神的继承,体现了唐宋派高扬主体意识的精神追求,成为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先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知识分子个体意识的觉醒和渴望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气盛言宜 经世致用 尚实黜浮 创新
下载PDF
论明代诗人宗臣对李白的追摹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05-113,共9页
作为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在诗歌创作方面明显受到李白的影响。其追摹李白的原因既有取法乎上的艺术追求、李白人格的持久吸引,也有二人诗学理论较为一致等因素。其追摹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李白诗歌创作题材、意象的有意贴... 作为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在诗歌创作方面明显受到李白的影响。其追摹李白的原因既有取法乎上的艺术追求、李白人格的持久吸引,也有二人诗学理论较为一致等因素。其追摹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李白诗歌创作题材、意象的有意贴近,对李白诗歌句式、措词与修辞的着力模仿等方面。通过对李白的学习,宗臣极大地增加了自己诗歌创作方面的灵动性,但这种模拟有时难免落入窠臼,显露出着意用力的痕迹。通过分析宗臣师法李白的原因、方式、创获以及不足等方面,能够为研究明代的李白诗歌接受情况提供新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后七子 宗臣 李白 文学接受
下载PDF
明代宗臣为学为官问题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顾国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
明代"后七子"重要成员宗臣出生于崇儒重教底蕴深厚的扬州兴化,在其父的教导下,从小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古文功底,远超明清两代那些眼中只有时文的陋儒。宗臣为官秉性刚直,富有气节,但与权奸斗争时气节有余,韬略欠缺,束缚了其发... 明代"后七子"重要成员宗臣出生于崇儒重教底蕴深厚的扬州兴化,在其父的教导下,从小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古文功底,远超明清两代那些眼中只有时文的陋儒。宗臣为官秉性刚直,富有气节,但与权奸斗争时气节有余,韬略欠缺,束缚了其发展空间。如果能有所忍,有所待,可能会在更高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受益范围则不仅仅是福建一地的百姓,而是天下更多的黎民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为学 为官 韬略
下载PDF
明代宗臣山水游记的爱国情怀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国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明代"后七子"重要成员宗臣的山水游记,与袁宏道侧重表现山水本身之乐、徐霞客侧重表现自然科考迥然不同,其笔下自然山水的描绘较少,忧愁江山社稷的感慨较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明代游记史上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
关键词 宗臣 山水游记 爱国
下载PDF
明代宗臣的循吏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国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宗臣受《史记》、《汉书》影响,有浓厚的循吏思想。他所称颂的循吏具有四个特点:心忧社稷,以民为本;赈灾济民,抑制豪强;重儒宣教,以德化民;所去见思,死见奉祀。他在为官期间远仰汉代循吏的风采,近绍明代清官的轨迹,刚正清廉,品行高洁,... 宗臣受《史记》、《汉书》影响,有浓厚的循吏思想。他所称颂的循吏具有四个特点:心忧社稷,以民为本;赈灾济民,抑制豪强;重儒宣教,以德化民;所去见思,死见奉祀。他在为官期间远仰汉代循吏的风采,近绍明代清官的轨迹,刚正清廉,品行高洁,将儒家的仁爱兼济思想和宣教化民的理念相结合,在短暂的仕宦经历中谱写了一曲精彩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以民为本 循吏思想
下载PDF
典型的形象 冷峻的讽刺──试析宗臣的《报刘一丈书》
9
作者 姜峰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宗巨的《报刘一丈书》以漫画笔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强烈的反差突现人物性格;根据写作目的和主题的需要选择规范而灵活的文章格式,内容详略得当;在冷峻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主观倾向,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书记 人物形象 格式 讽刺手法 宗臣 《报刊一丈书》 书信
下载PDF
宗臣《报刘一丈书》的艺术特色
10
作者 杨迎春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71-72,共2页
这是一篇书信体杂文。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漫画式的手法和对比衬托等方法,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所谓“上下相孚”的表象,揭露了官场的卑鄙无耻、肮脏腐朽,对人物的刻化虽着墨不多,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些细节描写也绘声绘色,活... 这是一篇书信体杂文。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漫画式的手法和对比衬托等方法,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所谓“上下相孚”的表象,揭露了官场的卑鄙无耻、肮脏腐朽,对人物的刻化虽着墨不多,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些细节描写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艺术特色 书信体杂文 宗臣 构思
下载PDF
“刘一丈”其人及与宗臣交谊考实
11
作者 关真 黄岩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82-84,共3页
关于明代后七子之一宗臣的不朽之作《报刘一丈书》的收信人,我们曾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683期发表了一篇千字文《“刘一丈”其人考略》。现在,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再撰此文,作为补充。一、“刘一丈”名瑜,字国珍,号墀石《宗子相集... 关于明代后七子之一宗臣的不朽之作《报刘一丈书》的收信人,我们曾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683期发表了一篇千字文《“刘一丈”其人考略》。现在,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再撰此文,作为补充。一、“刘一丈”名瑜,字国珍,号墀石《宗子相集》与“刘一丈”有关的篇章有六(《报刘一丈书》除外):另一篇《报刘一丈》、《墀石刘丈象赞并序》、《席上赠刘一丈墀石》诗一首、《袁二丈夜访山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字文 万历十九年 考实 考略 嘉靖 县志 阳东 宗臣 杨继盛 新发现
下载PDF
江宗臣同志病逝
12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64,共1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档案局原局长江宗臣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9月13日在攀枝花逝世,享年75岁。
关键词 宗臣 同志 市档案局 攀枝花 四川省
下载PDF
冷语峻辞 穷形尽相——宗臣的《报刘一丈书》
13
作者 吕萍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3年第3期78-79,共2页
宗巨(1525——1560),是明代文坛“后七子’之一。他的《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形式,夹叙夹议的讽刺政论。从“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到“此所谓上下相孚也”,系全文最精采部分。作者以冷语峻辞,对当时官场名曰“上下相孚”(上下... 宗巨(1525——1560),是明代文坛“后七子’之一。他的《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形式,夹叙夹议的讽刺政论。从“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到“此所谓上下相孚也”,系全文最精采部分。作者以冷语峻辞,对当时官场名曰“上下相孚”(上下互相信任),实则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贿赂成风,上下沆瀣一气的丑行恶态,作了痛快淋漓的描绘,辛辣犀利的讽刺。文中的三个丑角:位居“相公”的大权贵,投机钻营的干谒徒,仗势勒索的守门者的面目精神,被描绘得跳跃纸上。干谒徒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人物。干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宗臣 后七子 下相 投机钻营 门者 夹叙夹议 文中 媚词 言简意丰
下载PDF
宗臣和他的《报刘一丈书》
14
作者 陈麟德 刘兆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1-53,共3页
一《报刘一丈书》是明代一篇著名散文,它原收在《古文观止》中。去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的《历代文选》也选了此文。作者宗臣(1525-1560),宇子相,号方城,扬州兴化人。幼穎慧,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旋调吏部考功。因与时不合,推... 一《报刘一丈书》是明代一篇著名散文,它原收在《古文观止》中。去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的《历代文选》也选了此文。作者宗臣(1525-1560),宇子相,号方城,扬州兴化人。幼穎慧,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旋调吏部考功。因与时不合,推脱有病,返归故里,在兴化小南门外南公园西侧,建别墅——百花洲,读书其中。后来朝廷起用故官,改任吏部文选,进稽勋员外郎。当时,明嘉靖皇帝朱厚熄“一意玄修”,“礼佛日甚”,锐求长生之术,“二十余年不视朝”,弄得“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家家皆净而无财用”。另一方面权相严嵩及其子世蕃父子把持朝政,烜赫一时,炙手可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历代文选 散文 古文观止 中国青年 嘉靖 作者 兴化人 吏部 福建
下载PDF
略论宗臣的仕隐矛盾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国华 许建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260,共5页
宗臣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内反权奸,外抗倭寇。宗臣从嘉靖二十九年入仕到嘉靖三十九年卒官,只有短短的十年,经历了进士及第、谢病归乡、重返京师和外补福建四个阶段,期间虽取得一些政绩,但身处官场,日对豺豹... 宗臣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内反权奸,外抗倭寇。宗臣从嘉靖二十九年入仕到嘉靖三十九年卒官,只有短短的十年,经历了进士及第、谢病归乡、重返京师和外补福建四个阶段,期间虽取得一些政绩,但身处官场,日对豺豹,心为形役,痛苦不堪,多次表示要归隐江湖,显示了强烈的仕隐矛盾。其中缘由除了朝政腐败奸佞柄权,导致他心灰意冷之外,崇尚"乘青云,弄紫霞"的逍遥自在,力图摆脱尘世的羁绁,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了解这一点,有助于知人论世,对解读宗臣及其诗文会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仕宦 归隐 矛盾 明代文学 后七子
原文传递
大节堪千古 才名噪艺林——爱国文学家宗臣和他的诗文研究
16
作者 任祖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93-99,共7页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是爱国文学家,他反对擅权纳贿的严嵩,带兵歼灭倭寇,肃贪倡廉,保境安民;他的诗“天然婉丽,吐属风流”;他的散文质朴雄健,流畅自然,不堆砌摹拟,《报刘一丈书》是其传世名篇。
关键词 宗臣 诗歌 散文 刘一丈
下载PDF
人格尊严官品清正——读宗臣《报刘一丈书》有感
17
作者 夏海 《中国政协》 2013年第7期68-70,共3页
为官者,只有既保持人格尊严又坚守官品清正,才会有好名声,才能赢得百姓的口碑和历史的青睐。
关键词 人格尊严 《报刘一丈书》 官品 宗臣
原文传递
诸葛亮为政之失的鉴戒
18
作者 刘立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8-50,共3页
诸葛亮素以千古智圣和治世能臣的形象赢得万世景仰。他的睿智、忠烈、清廉、勤勉、坚毅和富于牺牲奉献的精神,虽不能说亘古绝无仅有,确属世所罕见,正所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关键词 诸葛亮 为政 睿智 宗臣
下载PDF
许国《屈原论》析论
19
作者 王轶 《学语文》 2021年第1期71-73,共3页
许国《屈原论》是继司马迁《屈原列传》之后唯一一篇专论屈原的文章。《屈原论》针对评价屈原的三种时论而发,其主要观点是:屈原作为宗臣无可去之义,其自沉出于忧国之义、爱君之情和存君兴国之志,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屈原虽然有“怨”... 许国《屈原论》是继司马迁《屈原列传》之后唯一一篇专论屈原的文章。《屈原论》针对评价屈原的三种时论而发,其主要观点是:屈原作为宗臣无可去之义,其自沉出于忧国之义、爱君之情和存君兴国之志,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屈原虽然有“怨”,自沉汨罗,仍不失为忠臣;屈原之死咎在其君。许国创作《屈原论》的原因主要有:楚辞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与学术风向的变迁,许国个人的性格、政治遭际与楚辞研究的寄托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自沉 存君兴国 寄托
下载PDF
肝胆论交者 挥毫画魍魉--《报刘一丈书》细读
20
作者 尚丽新 刘彩霞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40期86-88,共3页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写给他敬重的长者刘玠的书信,大约在严嵩倒台后公开,后因入选《古文观止》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篇。它对明嘉靖年间贿赂成风、官场腐败之怪现状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报刘一丈书》是文人愤懑之作,在政治上明显...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写给他敬重的长者刘玠的书信,大约在严嵩倒台后公开,后因入选《古文观止》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篇。它对明嘉靖年间贿赂成风、官场腐败之怪现状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报刘一丈书》是文人愤懑之作,在政治上明显不成熟,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刚健的文人骨气与启蒙精神相结合的新风骨的代表。另外,对忠臣价值的前所未有的赞赏和肯定,可能是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广泛流传、深受喜爱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臣 报刘一丈书 宗子相集 后七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