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魏宗室阶层授爵略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军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134,共6页
-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2C011)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12QY046)
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基金项目
-
文摘
北魏宗室阶层是代人统治集团的轴心和骨干,宗室爵制更关乎北魏的统治结构和国运隆衰,诸帝皆重其事,不断调整。就爵制演变而言,其广泛授爵始于道武帝登国元年,拓跋始祖神元帝力微的全体后裔皆可凭借复国战争的军功获得公、侯、伯、子、男五等贵族爵;皇始、天兴年间爵制调整,宗室爵位普遍晋升并超越异姓勋贵跻身于国家的最高领导层;天赐爵制则奠定了宗室事功酬赏和宗法分封两类获爵途径以及皇子与非皇子序列的爵级差别。至孝文帝时依据汉人丧礼五服制对宗室授爵制度进行改造,爵位数量和等级在宗室各房支间的均衡配比被彻底打破,皇帝的有服宗亲成为授爵的绝对主体,出服疏宗则渐趋边缘化。就授爵时段、数量、类型而言,道武、太武、孝文朝和孝明、孝庄朝,大批宗室因事功授爵;明元、文成、献文和宣武朝,因承平日久宗室怠惰因循,授爵多因宗法承继、推恩、裙带关系而来,事功授爵者数量渐稀。可以说,平城时代与洛阳时代宗室授爵类型的占比转变,已成为考量北魏政权生命力的重要标尺。
-
关键词
北魏
宗室
授爵
官僚士族化
-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