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2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官制与政府组织架构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先闯 《殷都学刊》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早期中国官僚制政府之形成,约始于商朝,至西周时已得到相当成熟的发展。与商代官僚职权不明、职掌不专、惯用泛称、机构不健全、等级隶属性差相比,西周王朝在政府的梯次建设、职能的多系统划分、职官的层级鲜明等方面,展示出早期国家成... 早期中国官僚制政府之形成,约始于商朝,至西周时已得到相当成熟的发展。与商代官僚职权不明、职掌不专、惯用泛称、机构不健全、等级隶属性差相比,西周王朝在政府的梯次建设、职能的多系统划分、职官的层级鲜明等方面,展示出早期国家成熟型官僚制政府的样态。若以史、师、司三系官员任用来重理西周政府组织,其中史系按职能可分为太史和内史两类,太史在早期地位重要,而中后期比较活跃和彰显的则是内史(尹)。作为武官之首的太师领导其属官师氏在早期征伐活动中功绩卓著,然而进入中期后,根据册命礼推知,大量师官或已进入司马所属系统中,间接造成了太师地位的下降和司系职官权力的高升。不管是史系还是师系职官,大多起用异姓为之,只是其部门长官非异姓能长久拥有。至王朝中期以降,应是职能最广的三有司占据领导核心地位,尤以司马和司土/徒长期为王所重,且其官长基本由姬姓世卿把持,体现西周亲缘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系职官 师系职官 司系职官 西周官制特点
下载PDF
明代皇室崇道与官制道教的发展——以四川绵阳云台观为线索的考察
2
作者 王子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6-141,共16页
明代是中国传统道教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官制道教与国家政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由于皇室对道教的大力推崇,官制道教在明朝的发展仍然保持着较大的韧性。四川绵阳云台观是所谓的真武大帝道场,宋元时期开始打造,到明代成为皇家道观。云台... 明代是中国传统道教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官制道教与国家政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由于皇室对道教的大力推崇,官制道教在明朝的发展仍然保持着较大的韧性。四川绵阳云台观是所谓的真武大帝道场,宋元时期开始打造,到明代成为皇家道观。云台观的建筑经历是明代官制道教生存境况的一个缩影。万历皇帝两度遣使颁读御敕、先后赏赐《道藏》、发内帑以培修、赐象笏铁钟等行为促使云台观于万历时代迎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而藩王作为皇室在地方上的代表,他们对宫观建设的厚礼布施,亦是云台观能够声名远扬的重要推力。明中叶以后皇室对道教的支持力度趋弱,伴着社会转型的大势,皇家宫观开始没落,官制道教逐渐式微,道教朝着民间化与世俗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皇室 官制道教 绵阳云台观 真武大帝道场 民间化 世俗化
下载PDF
丞参设置与清末官制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华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各部丞参是清末新政时新设官职。它始于光绪二十七年外务部的设立,随后在新设的商部、巡警部、学部中得到推广,最终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官制改革”中得到确认,在各部普遍设立。丞参的职掌大致是承上启下,统筹全局,辅佐堂官处置部内事... 各部丞参是清末新政时新设官职。它始于光绪二十七年外务部的设立,随后在新设的商部、巡警部、学部中得到推广,最终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官制改革”中得到确认,在各部普遍设立。丞参的职掌大致是承上启下,统筹全局,辅佐堂官处置部内事务。从功能上来说,丞参的设置是完善部制的要求,符合了行政近代化的潮流。但是,由于在丞参选任中存在贪污受贿、裙带关系、派系汲引等种种严重的腐败行为,丞参逐渐成为众矢之的,加上新内官制改革的推进,丞参陷入激烈的存废之争。不过,民国初年颁布的《各部官制通则》依然保留丞参之职(总务厅),这表明了丞参之设的近代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丞参 清末新政 官制改革
下载PDF
高句丽的地方官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炜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7-42,共6页
高句丽政权构建是以五部为基础的,即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五部共同组成了早期高句丽地方统治的国家形态。随着高句丽政权构建的逐步完善,尤其是对外的征伐、领土的扩张,五部制度逐渐成为阻碍统治者对于加强国家权力... 高句丽政权构建是以五部为基础的,即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五部共同组成了早期高句丽地方统治的国家形态。随着高句丽政权构建的逐步完善,尤其是对外的征伐、领土的扩张,五部制度逐渐成为阻碍统治者对于加强国家权力管控的掣肘,为了适应国家政权发展的需要,高句丽逐渐形成了新的地方官系统,在五部控制的地区外设立地方官。由此,形成了高句丽独特的五部与地方官并行的行政建制。伴随着高句丽早、中、晚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高句丽发展的每个阶段,五部与地方官制都表现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地方管理 官制
下载PDF
原敬内阁官制改革评析
5
作者 文春美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第5期13-21,共9页
日本学界把二战前的日本政党与官僚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对抗关系,但是在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却出现了代表藩阀官僚的桂太郎和政友会总裁西园寺公望轮流执政12年的“桂园体制”。“桂园体制”正是反映了政党与官僚之间不仅有对抗,也有协... 日本学界把二战前的日本政党与官僚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对抗关系,但是在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却出现了代表藩阀官僚的桂太郎和政友会总裁西园寺公望轮流执政12年的“桂园体制”。“桂园体制”正是反映了政党与官僚之间不仅有对抗,也有协调合作的多重政治结构。文章运用《原敬日记》,通过分析政友会总裁原敬的官制改革构想及其具体实施过程来说明,正是原敬吸纳大批有行政经验的官僚加入政友会,并采取扩大敕任官的自由任用范围等官制改革措施,将政友会势力扩大到反政党的藩阀官僚内部,才出现了官僚加入政党参选众议员的“官僚政党化”加速现象。原敬通过延续“桂园时代”以来的“官僚政党化”策略,吸纳大批有行政经验的高等官加入政友会,为过渡到政党政治储备了行政人才。原敬通过延续“桂园时代”以来的“官僚政党化”策略,吸纳大批有行政经验的高等官加入政友会,为过渡到政党政治储备了行政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敬内阁 官制改革 政务次官制 官僚政党化 枢密院
下载PDF
清末官制改革与丞参兴废
6
作者 林浩彬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51,共12页
丞参设置起源于总理衙门改设为外务部,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官员升途、促进职官专门化以及沿用总理衙门总办章京旧制。光绪三十一年,清朝出现关于六部设置丞参问题的讨论。各种意见分歧的实质,是设置丞参增加职官层级实现上下贯通以保证专门... 丞参设置起源于总理衙门改设为外务部,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官员升途、促进职官专门化以及沿用总理衙门总办章京旧制。光绪三十一年,清朝出现关于六部设置丞参问题的讨论。各种意见分歧的实质,是设置丞参增加职官层级实现上下贯通以保证专门化,还是沿用并改良堂司直接、大小相制、差遣与实职分离以及内升外转的旧制以保证专门化。丙午官制改革,清廷决议在各部普遍设置丞参。相比于日本基于政务官、事务官分类的扁平化职官设计,清朝的丞参由于其提供升阶的作用,更多是基于分层的垂直化职官设计。清季仿照日本实行新内阁官制,基于分层的垂直化职官设计被认为缺乏效率,被基于政务官、事务官分类的扁平化职官设计取代。清朝试图裁撤各部丞参,只是因丞参的出路问题以及部分部院的抵制而未能彻底实现。丞参兴废对于清末部院官制与内官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丞参 部院官制 官制 改革
下载PDF
宋代明州地方官制述略——以地方志文本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宁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2期62-69,95,96,共10页
宋代明州属上州、节度州,南宋宁宗后又升为“府”,地方长官有节度使判、知州(府)之称,地方长官的称谓又因职官制度的改革和行政地位的提升而有所变化;明州由于其濒海的地理特征,重要的战略地位,曾于此设立沿海制置使司和市舶司等机构,... 宋代明州属上州、节度州,南宋宁宗后又升为“府”,地方长官有节度使判、知州(府)之称,地方长官的称谓又因职官制度的改革和行政地位的提升而有所变化;明州由于其濒海的地理特征,重要的战略地位,曾于此设立沿海制置使司和市舶司等机构,其长官一般由知州兼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明州 地方官制 地方志 沿海制置使
下载PDF
新见郳大司马器与小邾国官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贾一凡 《文物春秋》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通过分析山东滕州大韩墓地M43出土4件铭有“郳大司马”的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并对其铭文内容进行释读,可知郳大司马器群年代为春秋晚期,器主名彊,记事采用周历,铭文“故寿其身”为金文初见。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小邾(郳)国君在春秋... 通过分析山东滕州大韩墓地M43出土4件铭有“郳大司马”的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并对其铭文内容进行释读,可知郳大司马器群年代为春秋晚期,器主名彊,记事采用周历,铭文“故寿其身”为金文初见。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小邾(郳)国君在春秋早期未受周王册命,应只有与职官系统相仿的家臣体系,至国君郳犁来受封子爵之后,小邾(郳)职官设置开始规范,出现了郳公戈、郳公克敦、郳大司马器群等国君称公、有六卿称谓的器物,表明小邾(郳)国的官制逐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郳大司马器 郳国 小邾国 大司马 官制 春秋晚期
下载PDF
《唐六典》职官沿革注校勘举隅——兼论中古官制知识的传播与承继
9
作者 张雨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49-59,共11页
《唐六典》职官沿革注系“检前史职官”编纂而成,在唐以前职官类著作佚失殆尽之后,历来颇受学者重视。宋人已把唐人撰述的唐以前职官制度史作为制度通史的一手史料来看待,但这一态度存在局限性。若跳出宋人成见,仔细考察《唐六典》的文... 《唐六典》职官沿革注系“检前史职官”编纂而成,在唐以前职官类著作佚失殆尽之后,历来颇受学者重视。宋人已把唐人撰述的唐以前职官制度史作为制度通史的一手史料来看待,但这一态度存在局限性。若跳出宋人成见,仔细考察《唐六典》的文本及其来源,关注唐人在编纂《唐六典》时如何获取前代官制知识,则可揭示出中古时期官制知识传播与承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六典》 职官沿革注 文本校勘 官制知识
下载PDF
近代早期法国鬻官制的形成与发展原因
10
作者 杨慧英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3-118,128,共7页
近代早期是法国从中世纪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渡阶段,旧元素与新变化并存。其间,财政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统治者急需开拓新的财政来源渠道,为鬻官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受中世纪宗教和世俗文化、近代早期财政危机、战争和资... 近代早期是法国从中世纪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渡阶段,旧元素与新变化并存。其间,财政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国,统治者急需开拓新的财政来源渠道,为鬻官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受中世纪宗教和世俗文化、近代早期财政危机、战争和资产阶级兴起的影响,鬻官制得以形成并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法国 官制 原因
下载PDF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牟东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4-77,共4页
1906年的清末官制改革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摆脱内外交困的状况,挽救濒临灭亡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官僚机构的改革,由于清朝统治者不肯放松手中的权力,其机构的设置与官员的任用... 1906年的清末官制改革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摆脱内外交困的状况,挽救濒临灭亡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官僚机构的改革,由于清朝统治者不肯放松手中的权力,其机构的设置与官员的任用都紧紧围绕着加固皇权进行,改革未触及实质,失败势所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制改革 清政府 清末中央官制 陆军部 度支部 军机处 地方官制 预备立宪 大理院 外务部
下载PDF
南北之下:探讨辽朝官制运维机制
12
作者 吴怡萱 《炎黄地理》 2023年第5期7-9,共3页
辽朝进入中原以后保留了中原官僚制度,并综合考虑了契丹部族制度制定环节出现的各类因素,因此创新性地提出“因俗而治”的全新做法,构建了契丹部族制度和中原政治文化并行的运行模式,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南北面官制度为后续民族之间的沟通... 辽朝进入中原以后保留了中原官僚制度,并综合考虑了契丹部族制度制定环节出现的各类因素,因此创新性地提出“因俗而治”的全新做法,构建了契丹部族制度和中原政治文化并行的运行模式,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南北面官制度为后续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制度保障。现主要从南、北面官交流和维系的措施,南北面官的特点以及南北两系统设置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等方面对辽朝官制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制度 官制 辽朝 因俗而治 运行模式 :探讨 沟通与交流 运维机制
下载PDF
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演变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海斌 刘文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陪都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建制,其管理体制(官制)亦具有特殊性。陪都留守官制是中国古代陪都官制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经历了一个现象出现期、制度确立期、彻底职官化和两京双套制时期。从先秦到汉... 陪都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建制,其管理体制(官制)亦具有特殊性。陪都留守官制是中国古代陪都官制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经历了一个现象出现期、制度确立期、彻底职官化和两京双套制时期。从先秦到汉晋是陪都留守官制的发生期,西周为陪都官制之始,直至东汉末期出现了陪都留守,预示着陪都留守官制向着新阶段发展。经过南北朝的酝酿,隋唐时期正式建立了陪都留守官,陪都留守官制进入了建置时期。宋元时期,陪都留守官制进入彻底职官化时期,陪都留守具有了较完备的管理机构——陪都留守司。明清时期,陪都留守官出现了两京双套制,演变为与京师相似的一套官制,是陪都留守官制进一步独立发展完善的阶段。对于陪都留守官制的梳理与总结是中国古代陪都史乃至官制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官制 陪都留守官制 陪都 留守 留守制度
下载PDF
丙午厘定官制与封建政治文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华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2-68,共7页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所流行的政治态度、信仰、情感和认知等等,其“物化”的形式主要是政治体制。中国的封建政治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建造和维系了悠久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历史推进到清朝末年,西方新...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所流行的政治态度、信仰、情感和认知等等,其“物化”的形式主要是政治体制。中国的封建政治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建造和维系了悠久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历史推进到清朝末年,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宪政治形成世界性的时代潮流,中华古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受到猛烈撞击。1906年(夏历丙午年),清王朝内外危机日益深重,实在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为了自救,清廷大体依准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的奏请,宣布“预备立宪”,并首先统一厘定了中央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 官制改革 中国封建社会 政治态度 世界性 立宪政治 封建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 厘定官制 封建政治文化
下载PDF
评隋炀帝官制改革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基本上消除了以上弊病,裁并郡县,减少冗官,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冲击了尚武、尚贵戚的任官旧风习,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奠定了唐代职官制度的基础,影响至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官制改革 官制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论纲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黎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101,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对于楚国历史的兴衰以及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职官的管理制度
下载PDF
试论清末文官制度的现代化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泽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4,共5页
晚清经济社会的变迁,使传统文官制度的各种弊端凸显了出来,传统文官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清政府相继在官制设置、文官选拔和考核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促进了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清政府的改革是在被动中... 晚清经济社会的变迁,使传统文官制度的各种弊端凸显了出来,传统文官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清政府相继在官制设置、文官选拔和考核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促进了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清政府的改革是在被动中进行的以及改革策略上的失误,中央政府的权威在改革中逐步流失。一场进步的改革并没有挽救改革者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它留给后人的教训是深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官制 现代化改革 官制 科举 考绩
下载PDF
从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看黑龙江行政官制改革
18
作者 齐春晓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93-95,共3页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东三省秉承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精神,开始官制改革,黑龙江省开始对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地方官制进行改革。这次官制改革影响深远,特别是行政官制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对黑龙江的行政管理,而且揭开了黑龙江...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东三省秉承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精神,开始官制改革,黑龙江省开始对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地方官制进行改革。这次官制改革影响深远,特别是行政官制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对黑龙江的行政管理,而且揭开了黑龙江行政区域近代化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地方官制 改革 黑龙江 行政官制
下载PDF
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
19
作者 郭俊然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1-54,共4页
汉简资料中有许多文献所遗的,像副卫司马、备塞都尉、大司农部掾等。汉简反映出的汉代官制的问题有:汉代任宗正者有48位,而非45位;新莽爵位曾以"心"为名;汉初太医称长;等等。这些内容可补史阙。
关键词 汉简 汉代职官 汉代官制 中央官制
下载PDF
中国历代官制概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臧云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3-10,共8页
这是为《中国官制史》所写的一篇概述,列在该书的前面,旨在将历代官制勾画一个轮廓,供有关的同志参考。研究中国历代官制,是研究中国制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整理文化遗产,发掘历史资料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史、... 这是为《中国官制史》所写的一篇概述,列在该书的前面,旨在将历代官制勾画一个轮廓,供有关的同志参考。研究中国历代官制,是研究中国制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整理文化遗产,发掘历史资料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也为我国当前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等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参考资料,因此,这项研究工作,是有一定用处的。《中国官制史》正在起草中,由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一时未能完成,先将这篇《概述》印出,征求意见。希望起点“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官制 官制 地方官制 中国历代 概述 三公 中二千石 东汉 少数民族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