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清初官刻本版面规则
1
作者 董春林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8-71,共4页
清初官刻本在承袭前代官刻本的基础上,结合朝廷"政治和文化"的教化意图,在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下,其版面设计日益趋向标准化,而这种趋势优化了清代刻本版面的视觉布局,相对降低了书籍生产的成本,使其能快速复制推广,一定程度... 清初官刻本在承袭前代官刻本的基础上,结合朝廷"政治和文化"的教化意图,在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下,其版面设计日益趋向标准化,而这种趋势优化了清代刻本版面的视觉布局,相对降低了书籍生产的成本,使其能快速复制推广,一定程度上促使乾隆年间武英殿刻本程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官刻本 版面 规则
下载PDF
西夏官刻本五种
2
作者 聂鸿音 《文献》 CSSCI 1999年第3期268-272,共5页
关键词 西夏文 官刻本 刻工 地理考察 政府 白口 佛经 洛夫 俄国 刻印
下载PDF
明清两代福建官刻本的统计与分析
3
作者 肖书铭 《图书馆学刊》 2013年第7期122-125,共4页
分别从文献内容、刊刻机构和刊刻地域3个方面对明清两代福建官刻本的刊刻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明清两代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分析和探讨该时期福建官府刻书事业发展的源流与演变,以期深化对该时期福建官府刻书事业的了解。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福建 官刻本 统计
下载PDF
扬州雕版印刷志略(一)——清代官刻本、坊刻本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扬州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雕版印刷为历止文化名城扬州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它为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整理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作出了贡献。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达,官刻、家刻... 扬州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雕版印刷为历止文化名城扬州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它为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整理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作出了贡献。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达,官刻、家刻、坊刻皆盛,且颇多善本,以是与苏州、南京并列为江南三大刻书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雕版印刷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6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刻印木版古籍为专业的出版单位——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建立及其对古文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史 扬州诗局 官刻本 刻本 清代扬州 古籍刻印 文化特色 新闻出版 历史悠久 历史文化传统
下载PDF
官刻本
5
《津图学刊》 2004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官刻本 雕板印书 版本学研究 刻书机构
下载PDF
西夏刻字司和西夏官刻本 被引量:19
6
作者 聂鸿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7-82,共6页
本文通过西夏文文献记载和印刷品实物考察有关西夏刻字司的史实及西夏官刻本的形制,目的是为中国出版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西夏于11世纪末期从中原接受了雕版印刷术,政府随即设立了一个叫做“刻字司”的机构来负责刊印世俗(非佛... 本文通过西夏文文献记载和印刷品实物考察有关西夏刻字司的史实及西夏官刻本的形制,目的是为中国出版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西夏于11世纪末期从中原接受了雕版印刷术,政府随即设立了一个叫做“刻字司”的机构来负责刊印世俗(非佛教)典籍。刻字司为番大学院的下属机构,设两名首长,由学院的官员兼任,在12世纪80年代以前本司并无刻字工匠,80年代始补入中原刻工20多人,实际工作不满10年,约在12世纪和13世纪之交停止工作。现存的西夏印刷品实物中可考定为刻字司刻本的书仅有5种,其行格全仿宋大字本,唯版口形制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献 天盛律令 番汉合时掌中珠 官刻本 大学院 中国雕版印刷术 戈尔巴乔 12世纪 西夏字
原文传递
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初探
7
作者 莫争春 《图书馆界》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本《王文成公全书》,长期以来被业界视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刻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翻刻本而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此书刊刻缘起、刊刻者进行分析,明确此本为广西官刻本。经与《王文成公全书》“杭州本”“南...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本《王文成公全书》,长期以来被业界视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刻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翻刻本而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此书刊刻缘起、刊刻者进行分析,明确此本为广西官刻本。经与《王文成公全书》“杭州本”“南京本”进行比对,确定“广西本”重刻底本为“南京本”,并参据他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纠讹、补脱等校勘工作。此次对其初步探索,为研究明代广西刻书史以及阳明学在广西的传播提供线索,对今后阳明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王文成公全书 广西官刻本
下载PDF
十竹斋北京元官刻本《资治通鉴》2990万成交
8
《中国拍卖》 2021年第6期36-39,共4页
5月29日,十竹斋(北京)2021春拍圆满落槌。本季春拍中的1200余件拍品达成了4.11亿元的总成交额。全场的最高价拍品为目前已知流通市场上最全的一部元刻明修《资治通鉴》,从开拍前就引来各界关注,最终,这部“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资... 5月29日,十竹斋(北京)2021春拍圆满落槌。本季春拍中的1200余件拍品达成了4.11亿元的总成交额。全场的最高价拍品为目前已知流通市场上最全的一部元刻明修《资治通鉴》,从开拍前就引来各界关注,最终,这部“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以2990万元成交,它为何值得如此高价?是什么原因让它倍显珍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件珍稀的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十竹斋 十二卷 官刻本
原文传递
日本官刻本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
作者 李国强 《文物天地》 2001年第2期24-26,共3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附《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二卷、《指南总论》三卷,共十二册,宋陈师文、许洪等编,(日)橘亲显校正,日本享保十七年(清雍正十年)官刻本。
关键词 日本 官刻本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医书 历史考证
原文传递
明中后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7-171,共5页
明中后期,在先进印刷术与图书商品化的双重推动下,严重的坊肆翻刻盗印与日益凸显的版权观念伴生。此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在规模、策略、深度上都超越了前代,促进了古代版权观念的继续发展。不同于官刻系统强制性版权规定与有限的应对范... 明中后期,在先进印刷术与图书商品化的双重推动下,严重的坊肆翻刻盗印与日益凸显的版权观念伴生。此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在规模、策略、深度上都超越了前代,促进了古代版权观念的继续发展。不同于官刻系统强制性版权规定与有限的应对范围,坊刻系统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诉求,其涉及范围更广阔。对几篇坊刻本版权文献的细读,可以透视出版者、作者的心理轨迹与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刻本 官刻本 版权观念 文献细读
下载PDF
清代刻本图书形态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自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以来,刻本图书就成了中国古籍最主要的版本形态,而清代刻本则是这一形态发展的最完善形式之一。在传世古籍中,清刻本数量最多,距今也最近,但历来对它的研究确是最少。据此,认为有撰写本文之必要。清袭明制,因此在... 自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以来,刻本图书就成了中国古籍最主要的版本形态,而清代刻本则是这一形态发展的最完善形式之一。在传世古籍中,清刻本数量最多,距今也最近,但历来对它的研究确是最少。据此,认为有撰写本文之必要。清袭明制,因此在我看来,官刻、私刻与坊刻照例构成了清代刻本图书三个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补充的有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形态 武英殿 刻本 官刻本 黄丕烈 图书版本 书局 校勘学 顾千里 地方文献
下载PDF
浅谈坊刻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茆意宏 《图书馆学研究》 1988年第2期96-100,共5页
唐代末期,出现了书坊刻书。五代时,政府刻书、私人刻书也相继出现,形成了我国刻书史上的三大系统。而书坊刻书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刻书系统。一历史上,书坊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初期刻书几乎全是坊刻,五代时虽有了官刻、私刻,然坊刻... 唐代末期,出现了书坊刻书。五代时,政府刻书、私人刻书也相继出现,形成了我国刻书史上的三大系统。而书坊刻书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刻书系统。一历史上,书坊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初期刻书几乎全是坊刻,五代时虽有了官刻、私刻,然坊刻居多数。当时刻书中心主要分布在四川及长江下游两岸,到唐末五代时,成都和长安都已书坊林立。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刻书地点几乎遍及全国。据考证,到南宋时,全国刻书地点已有一百七十三处(张秀明:《南宋刻书地域考》)。这些刻书地点中,以书坊刻书最活跃,分布最多,从书籍的总生产量看,坊刻本的比例要大于官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书 书坊 刻本 官刻本 南宋 私刻 中国文化史 宋代 刻印 元代
下载PDF
坊刻本史略
13
作者 曹之 《图书馆学研究》 198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就刻印者的系统区分,除了官刻本、家刻本之外,还有坊刻本。坊刻本就是以刻书作为谋生手段的书坊的刻本。书坊亦名书肆、书林、书堂、书棚等。刘国钧先生曾经指出:“‘坊刻’在我国开始最早,散布最广,印刷量也最...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就刻印者的系统区分,除了官刻本、家刻本之外,还有坊刻本。坊刻本就是以刻书作为谋生手段的书坊的刻本。书坊亦名书肆、书林、书堂、书棚等。刘国钧先生曾经指出:“‘坊刻’在我国开始最早,散布最广,印刷量也最大力。坊刻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刻本 史略 雕版印刷史 谋生手段 刻本 刘国钧 印刷量 书坊
下载PDF
朝鲜时代中国古典小说之出版情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宽东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4-276,共13页
朝鲜时代的出版分为官刻本和私刻本。官刻本是由国家主管刻印的板本,私刻本是指个人刻印的板本。与出版中国小说有关的机关就是校书馆、司译院、六曹(礼部)、各地方监营等。朝鲜时代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有《列女传》、《世说新语》、《... 朝鲜时代的出版分为官刻本和私刻本。官刻本是由国家主管刻印的板本,私刻本是指个人刻印的板本。与出版中国小说有关的机关就是校书馆、司译院、六曹(礼部)、各地方监营等。朝鲜时代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有《列女传》、《世说新语》、《酉阳杂俎》、《太平广记》、《剪灯新话句解》、《娇红记》、《剪灯余话》、《文苑楂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遊记》、《楚汉传》、《薛仁贵传》、《钟离葫芦》、《锦香亭记》、《花影集》、《效颦集》、《玉壶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时代 官刻本 刻本 中国古典小说
下载PDF
宋孝宗时期的刻书
15
作者 韩淑举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从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个方面探讨了南宋孝宗时期的刻书 ,并分析了各种刻本的特点。
关键词 南宋 刻书业 版本学 宋孝宗时期 官刻本 刻本 刻本 特点
下载PDF
古籍版本杂谈
16
作者 李润波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81,共3页
版本鉴别,是判定古籍收藏价值的基本职能,很多读者希望多了解一些古籍版本知识,试将相关内容作些介绍。古籍版本按刻本划分有殿本、官刻本、监本、蓝本、坊刻本、私刻本、家刻本等不同版本,收藏价值不一样。
关键词 古籍版本 杂谈 出版机构 武英殿 官刻本 内务府 殿本 印刷
下载PDF
浅议版本与版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宏伟 《图书馆研究》 1994年第4期47-50,共4页
浅议版本与版次李宏伟(南方冶金学院图书馆)在编目实践工作中,笔者常感到版本与版次的划分不十分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正确认识,同时也造成了各著录款目中的版本项的下一致性。而主观方面的原因,这是指著录... 浅议版本与版次李宏伟(南方冶金学院图书馆)在编目实践工作中,笔者常感到版本与版次的划分不十分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正确认识,同时也造成了各著录款目中的版本项的下一致性。而主观方面的原因,这是指著录人员的水平而言,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项 学院图书馆 黄俊贵 著录法 官刻本 李宏伟 出版发行 排版印刷 书名页 著录项目
下载PDF
藏书与版本——油印本也是一种版本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关元 《出版广角》 1999年第11期72-72,共1页
藏书家藏书很讲究版本。版本具有多种含义:一种是指书的印刷,如木刻版、石印版、珂罗版、铅印版以至拓本、抄本等,都可称为版本,这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另一种是指成书和刊印于什么年代,如宋版、明版,又有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初刻本... 藏书家藏书很讲究版本。版本具有多种含义:一种是指书的印刷,如木刻版、石印版、珂罗版、铅印版以至拓本、抄本等,都可称为版本,这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另一种是指成书和刊印于什么年代,如宋版、明版,又有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初刻本、仿刻本等,其中还有由谁校勘而刊印的,它的各种版本的优劣比较和学术价值如何等等,这都是藏书家们值得毕生研究的一门学问,如果藏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学问、为学术铺路开道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家 版本 油印版 油印机 图书 学术价值 文革时期 优劣比较 官刻本 收藏
下载PDF
源远流长的安徽古代出版业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学林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33-40,共8页
中国古代的出版业一直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而安徽地区的古代出版业是中国出版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版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有不少是在安徽地区或由安徽的杰出人物完成的.尤其是明清时期,大批有远见卓识,资金雄厚,文化素养很高的徽... 中国古代的出版业一直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而安徽地区的古代出版业是中国出版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版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有不少是在安徽地区或由安徽的杰出人物完成的.尤其是明清时期,大批有远见卓识,资金雄厚,文化素养很高的徽商和文人学士介入出版队伍,使徽州地区(今大部为黄山市)的出版事业异军突起,直至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刻 安徽地区 官刻本 出版业 徽州地区 源远 池州 宁国府 知州 出版史
下载PDF
清代搢绅录略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英宇 《文献》 198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搢绅录,指全国官员名册一类专书,载有职衔名称并任职者姓名籍贯等项。搢绅,又作"缙绅",见于《庄子》、《史记》,原意是把"笏"插在袍服的大带里,用作有官职者的代称。我国建立国家管理机构,起源甚古。《尚书·... 搢绅录,指全国官员名册一类专书,载有职衔名称并任职者姓名籍贯等项。搢绅,又作"缙绅",见于《庄子》、《史记》,原意是把"笏"插在袍服的大带里,用作有官职者的代称。我国建立国家管理机构,起源甚古。《尚书·尧典》记述尧"平章百姓";舜设"十有二牧",并委派"司空"、"后稷"、"司徒"等职,表明远在我们的先民传说中,就已经有了辨明各色官员职守以至设官分职各有所司的故事。秦汉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年 刻本 清代 官刻本 光绪 籍贯 图书馆 姓名 北京地区 任职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