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政务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孙盈政 卢向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开元十一年(723),唐代行政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发展。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日益插手国家行政事务,从参与中枢决策,到在政务运行过程中承担部分文书传递工作,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行... 开元十一年(723),唐代行政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发展。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日益插手国家行政事务,从参与中枢决策,到在政务运行过程中承担部分文书传递工作,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行政监督职能。御史台还直接侵夺本属于尚书省六部诸曹的政令权和事务权。御史台的政务官化倾向,使其在唐代后期的国家政务运行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原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地位和权力形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官制 御史台 政务官化 中书门下体制
下载PDF
明代武职阶官化述论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6,共9页
明初武职具有阶职合一,位高权重,世袭罔替,犯罪难革四个特点。永乐以后,武官人员结构迅速变化,其任用方式也逐渐差委化,武职遂与权责脱离。其后武职只用于表明武官的身份等级、资格与部分待遇,从而阶官化。明朝采取署职与"以某官... 明初武职具有阶职合一,位高权重,世袭罔替,犯罪难革四个特点。永乐以后,武官人员结构迅速变化,其任用方式也逐渐差委化,武职遂与权责脱离。其后武职只用于表明武官的身份等级、资格与部分待遇,从而阶官化。明朝采取署职与"以某官体统行事"两种虚授武职调整官阶与职位之间的关系;实授武职则表明武官俸级与世袭等级,两种武职与所任差委都要入衔,武官结衔从而叠床架屋。武职阶官化是明代武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官 武职 官化
下载PDF
北周府兵军号阶官化的政治过程与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熊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4-88,共5页
北周时期发展壮大的府兵制,具有入仕朝廷的特殊政治功能。运用府兵系统功能可将府兵军将身份转化为朝廷官员,而实现此种转化重要的政治通道之一便是府兵军号的阶官化过程。府兵军将拥有的最初作为职权标志的府兵军号,其功能出现了重要... 北周时期发展壮大的府兵制,具有入仕朝廷的特殊政治功能。运用府兵系统功能可将府兵军将身份转化为朝廷官员,而实现此种转化重要的政治通道之一便是府兵军号的阶官化过程。府兵军将拥有的最初作为职权标志的府兵军号,其功能出现了重要的分化,部分军号逐渐与本来职事相分离,转变为一类散而非闲的散秩;再由散秩历戎秩,呈现出品阶序列化发展,由此形成为一类具有进位授阶政治功能的阶官结构。戎秩与将军号序列相互交融,共同发挥本阶官位的功能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北周国家官僚政治体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兵军号 官化 散秩 戎秩 本阶
下载PDF
唐人宰相观念转变与宰相政务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孙盈政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自开元十一年(723年),唐代行政运行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固定的宰相机构中书门下成立,宰相职能日益政务官化。至贞元、元和年间,中书门下取代尚书省成为国家常务的主要裁处者。宰相职能的转变,导致唐人心目中宰相观念的变化... 自开元十一年(723年),唐代行政运行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固定的宰相机构中书门下成立,宰相职能日益政务官化。至贞元、元和年间,中书门下取代尚书省成为国家常务的主要裁处者。宰相职能的转变,导致唐人心目中宰相观念的变化。三省制下,宰相的决策职能不被强调,突出的是任相者本职事官的形象。中书门下体制下,为了避免宰相权力过度膨胀,宰相反而被描绘成为"论道之官",而非政务裁决者。但是,作为"论道之官"的"无所不统",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宰相行政权力无孔不入的真实写照。唐代后期,宰相扮演了被咨询者、亲躬细务者和任使者多重角色。唐人宰相观念的变化,正是宰相职能在唐代官制演变过程中政务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相 宰相观念 政务官化
下载PDF
兰波诗歌的感官化与象征化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川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7-20,共4页
在兰波诗歌丰富的感官表达里,潜藏着一个隐蔽的世界。在诗人自由的灵魂于肉体与世界之间的轻盈穿梭中,这个隐蔽的世界的大门被徐徐开启。兰波诗歌的感官化与象征化,成为其创作中现实与梦幻、生命与灵魂、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连接的脐带... 在兰波诗歌丰富的感官表达里,潜藏着一个隐蔽的世界。在诗人自由的灵魂于肉体与世界之间的轻盈穿梭中,这个隐蔽的世界的大门被徐徐开启。兰波诗歌的感官化与象征化,成为其创作中现实与梦幻、生命与灵魂、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连接的脐带。那些建立在诗人感官基础上的直觉和幻想,不仅是一种感性的观照和表达,而且还包含了生命的理智对世界本质的觉察。"通灵者"兰波用他的诗歌唤醒了人们异常鲜活的感官体验,也为人们揭示了人的自由生命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波 诗歌 官化 象征化
下载PDF
论宋代社会的泛官化
6
作者 廖寅 李大秀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74-683,共10页
宋代社会同时存在着“平民化”与“泛官化”两种趋势,其中“泛官化”对宋代以降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却少有人关注。大约从徽宗朝开始,进纳、军功等假官逐渐成泛滥之势,到南宋更是泛滥成灾,富人基本上都拥有假官头衔。假官泛滥一定程度上... 宋代社会同时存在着“平民化”与“泛官化”两种趋势,其中“泛官化”对宋代以降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却少有人关注。大约从徽宗朝开始,进纳、军功等假官逐渐成泛滥之势,到南宋更是泛滥成灾,富人基本上都拥有假官头衔。假官泛滥一定程度上是爵官合流的结果,以假官代替毫无市场行情的民爵是当政者的理性选择。随着假官的泛滥,南宋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泛官化”的趋势,表现为员外、郎中/大夫、外郎、官人分别成为富人、医生、胥吏、强势者的代称。宋代社会泛官化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垂直流动的加速,外在动力则是官场“过呼”风气的诱导、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化 假官 民爵 员外 郎中/大夫 胥吏 官人
下载PDF
契丹辽地寺院“官化”现象初探
7
作者 张国庆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21,共11页
钩沉历史文献及石刻文字发现,契丹辽地寺院有程度不同的“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在寺院建设上的“官化”因素,诸如存在由契丹皇帝皇后所建、有某种“官化”成分之寺院;或是存在由契丹皇帝赐额并敕修的“官化”特色明... 钩沉历史文献及石刻文字发现,契丹辽地寺院有程度不同的“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在寺院建设上的“官化”因素,诸如存在由契丹皇帝皇后所建、有某种“官化”成分之寺院;或是存在由契丹皇帝赐额并敕修的“官化”特色明显之寺院。二是寺院功能中融入某种特殊的“官化”成分,譬如,因行香饭僧,寺院成为国喜国忌佛教法事活动之场所;因镌石刻经,寺院成为官藏佛教石经制作瘗埋之场所;因僧官挂锡,寺院成为地方佛教管理机构之所在;以及因“奉安”御容、勒石纪功、皇帝驻跸、官客食宿、外使观游、赈灾施钱、囚禁罪臣,等等,佛教寺院成为诸种涉“官事”活动之场所。契丹辽地寺院“官化”现象的出现,是契丹皇帝信佛、崇佛甚至佞佛的一种结果。但契丹辽地寺院的“官化”只涉及部分寺院,所以,寺院的“官化”现象并没有对整体的寺院宗教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多数寺院的宗教自主性和发展的独立性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辽地 寺院 官化现象 石刻文字
下载PDF
高校学生社团“官化”倾向探析
8
作者 侍旭 《社科纵横》 201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高校学生社团存在"官化"倾向,表现为组织机构的泛科层化,活动模式官样化、形式化,组织文化的"官化"气息;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削弱了学生社团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因包括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干扰,学校教育管... 高校学生社团存在"官化"倾向,表现为组织机构的泛科层化,活动模式官样化、形式化,组织文化的"官化"气息;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削弱了学生社团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因包括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干扰,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行政化的感染,学生的自治能力欠缺,功利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蔓延等方面。针对学生社团"官化"倾向的干预措施,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淡化"官本位"思想;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学生社团内部运行机制;注重学生社团文化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官化 倾向
下载PDF
感官化、碎片化、同质化——电视新闻报道社会公众现状及对策浅析
9
作者 陈丹 《传播与版权》 2014年第7期17-18,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公众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逐渐成为我国电视媒介关注的热点。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电视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社会弱势群体在电视媒体上出现的形象难以让人满意,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公众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逐渐成为我国电视媒介关注的热点。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电视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社会弱势群体在电视媒体上出现的形象难以让人满意,其在电视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呈现的形象片面、武断、主观,总体失真。正确处理"说故事"与"摆道理"的关系以及加深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深度性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弱势群体 官化 同质化
下载PDF
论人民陪审员法官化倾向及其变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芮卫东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无论在角色定位还是选任程序上都有明显的法官化倾向,这与陪审制度的基本价值背道而驰,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消除这种人民陪审员法官化倾向,要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范围、选拔标准、权利、审级、定位、选择机制等方面予...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无论在角色定位还是选任程序上都有明显的法官化倾向,这与陪审制度的基本价值背道而驰,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消除这种人民陪审员法官化倾向,要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范围、选拔标准、权利、审级、定位、选择机制等方面予以制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官化倾向 陪审制度改革
下载PDF
行政助力自治:对村干部“流官化”现象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惠林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流官化”是指村干部不再局限于由本村村民担任,而是由同一镇域内的镇村两级干部实行跨村、跨层级任职,乡村社会基础变迁背景下村干部自生秩序的断裂是“流官化”生成的内因。基层治理转型对村干部提出的专业化、技术化要求,加速其类... “流官化”是指村干部不再局限于由本村村民担任,而是由同一镇域内的镇村两级干部实行跨村、跨层级任职,乡村社会基础变迁背景下村干部自生秩序的断裂是“流官化”生成的内因。基层治理转型对村干部提出的专业化、技术化要求,加速其类型更替。“流官化”以行政供给村级治理主体的方式,填补了农村治理真空,重塑了正式激励机制,激发了村干部的治村动力,适应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其实质为行政助力下的自治。在当前阶段,村民自治应结合新的时代形势作出相应调适;强化乡村治理中的国家责任,依据村社自主性程度,合理调整助力方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村庄自主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官化 自主性能力 乡村社会基础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幸福与“幸福的感官化”——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幸福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德胜 《文艺评论》 2004年第3期4-10,共7页
关键词 当代 审美文化理论 幸福 官化 文化价值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法官文官化”质疑
13
作者 许志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8-40,共3页
《公务员法》的颁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公务员泛化问题。立法上难以克服的“法官文官化”即是其中之一。由于司法与行政的巨大差异,“法官文官化”会加剧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吞噬,摧残司法独立,进而对法治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负... 《公务员法》的颁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公务员泛化问题。立法上难以克服的“法官文官化”即是其中之一。由于司法与行政的巨大差异,“法官文官化”会加剧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吞噬,摧残司法独立,进而对法治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法官和行政工作人员的不同性质,对它们也不能实行同样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法 法官文官化 司法独立 公务员考试
下载PDF
论严歌苓小说的多重感官化语言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越 《华文文学》 2021年第3期39-47,共9页
严歌苓小说研究属学术热点,然学界对其小说语言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贯通作者创作动机与哲学指向的整体性阐释的力作不多。严歌苓小说语言有鲜明的多重感官化倾向,探讨其描述感官化及突破范围的修辞等表现形式,剖析该现象背后生理根据、个... 严歌苓小说研究属学术热点,然学界对其小说语言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贯通作者创作动机与哲学指向的整体性阐释的力作不多。严歌苓小说语言有鲜明的多重感官化倾向,探讨其描述感官化及突破范围的修辞等表现形式,剖析该现象背后生理根据、个人天赋与专业训练等成因。严歌苓小说语言上的创新彰显了她对汉语传统美感的传承及现代性的拓展,可算是对当代文学既有语言文字序列的突破,蕴含着浓厚的越界对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小说语言 多重感官化 越界 对话
下载PDF
唐代职官阶官化背景下“守、行、兼”制度的式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桢 《西部学刊》 2019年第19期27-30,共4页
梳理金石碑刻所得材料,从唐代官制中的"守、行、兼"制度在贞观年间等四个阶段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其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由繁入简的过程,初创之时即未得以严格遵循,且伴随着职事官的阶官化而日益式微,抵于不振。其原因在于,&... 梳理金石碑刻所得材料,从唐代官制中的"守、行、兼"制度在贞观年间等四个阶段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其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由繁入简的过程,初创之时即未得以严格遵循,且伴随着职事官的阶官化而日益式微,抵于不振。其原因在于,"守、行、兼"制度的基础在于散官,由于使职差遣制的发展、兴盛,职事官逐渐阶官化,使原来阶官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职事官逐渐取代了散官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事官 散官 官化 “守、行、兼” 式微
下载PDF
改革企业官化模式势在必行
16
作者 周德文 《当代经济》 1998年第5期25-26,共2页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官化现象:企业经营者由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任命,企业及经营者套以行政级别,在官本位观念的支配下,企业经营者往往只对政府(上级)领导负责,不少企业经营者把“企业”当作...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官化现象:企业经营者由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任命,企业及经营者套以行政级别,在官本位观念的支配下,企业经营者往往只对政府(上级)领导负责,不少企业经营者把“企业”当作跳板,为了“升迁”,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观念,有的不惜牺牲企业利益去迎合上级主管部门,严重的甚至“用共产党的钱去买共产党的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官化模式 改革 中国 企业家
下载PDF
小型企业职工代表“官化”倾向不容忽视
17
作者 许明 《兵团工运》 2004年第5期38-38,共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章第三十条明文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法》的规定行使职权。” 而在一些小型工交建商企业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章第三十条明文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法》的规定行使职权。” 而在一些小型工交建商企业中,就连这惟一的基本形式也名存实亡了,特别是有一些小型工业企业职代会中的职工代表“官化”倾向十分严重。据笔者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代表大会 小型企业 全民所有制企业 经营管理者 小型工业企业 官化 领导干部 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改制
下载PDF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论析
18
作者 张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6,共11页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军和禁军中普遍出现了将武职事官作为阶官的现象。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发展与军赏形式转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并与文职事官阶官化的过程相联结。安史之乱期间,朝廷滥授高级武职事正员官,加速了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职事官 使职 官化 品阶
原文传递
缺席、在场与超越:科技馆科普展示的感官化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娜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3,共7页
现象学倡导的具身认知理论更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科技馆科普展示的“策划—设计—参观—教育”的展教生命周期,也呈现为“抽象—具象—具身—体验—感知—认知”的感官化叙事过程。科技馆科普展示具有感官的... 现象学倡导的具身认知理论更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科技馆科普展示的“策划—设计—参观—教育”的展教生命周期,也呈现为“抽象—具象—具身—体验—感知—认知”的感官化叙事过程。科技馆科普展示具有感官的缺席、在场与超越三类形态,其中在场形态可分为元感官、原感官、他感官、多感官四种。梳理科技馆科普展示的感官化叙事方法及案例,可以建构科技馆科普展示的感官化叙事模式,探索科技馆科普展示的感官化叙事形态及观众的“感知—认知”机制,同时将具身认知理论纳入科技馆感官化叙事视域,研究相应科普展示设计理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普展示 官化 叙事 具身
原文传递
比拟律令职官:五代宋初特定使职的品官化
20
作者 陈文龙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179,共11页
唐前期实行律令体制,官员享有的待遇和特权基本依据律令。唐后期使职差遣盛行,大部分使职享有的特权和待遇需通过散官、本官阶或带职来确定,此时的官僚等级序列是二元体制。五代宋初,文武官、内职、军职三类职官中的使职逐渐品官化,可... 唐前期实行律令体制,官员享有的待遇和特权基本依据律令。唐后期使职差遣盛行,大部分使职享有的特权和待遇需通过散官、本官阶或带职来确定,此时的官僚等级序列是二元体制。五代宋初,文武官、内职、军职三类职官中的使职逐渐品官化,可依据使职本身享有俸禄、班位、荫补、当赎等待遇和特权。北宋前期的官僚等级序列,通常由有官品的职官和品官化使职共同构成。从翰林学士、藩镇使职的品官化可以看出,品官化后的使职既可以是纯粹阶官,也可以是有具体职掌的职官。在北宋前期官僚等级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使职品官化是独具特色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宋初 官僚等级制度 使职的品官化 翰林学士 藩镇使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