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圣王治理传统:政教合一、官师一体——董仲舒对古代中国“弥漫性宗教”建构之贡献 被引量:6
1
作者 余治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4,共8页
传统中国的本土宗教以天道信仰为核心,天子通过对全民“涵泳其德”与“鼓舞其化”而把天道信仰打造成一种具有强渗透性的“国家宗教”。汉武帝把意识形态归于一统,但至章帝钦定《白虎通义》,纲常名教、礼制规范才真正一统天下,奠定了中... 传统中国的本土宗教以天道信仰为核心,天子通过对全民“涵泳其德”与“鼓舞其化”而把天道信仰打造成一种具有强渗透性的“国家宗教”。汉武帝把意识形态归于一统,但至章帝钦定《白虎通义》,纲常名教、礼制规范才真正一统天下,奠定了中华帝国政教合一、君师一体、圣王一统的治理范型。董仲舒“立太学”“设痒序”对策的付诸实施,儒家教条开始以有组织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儒家逐步成为一种“弥漫性宗教”。董子要求郡守、县令皆成为“民之师帅”,以官为师,以君为圣,这种官师一体的设计为此后中国描绘出政教合一的图景,但也悄然有效地把道统糅合进了政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教化 政教合一 官师一体 弥漫性宗教
下载PDF
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纪念中国师范教育100周年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炳照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7年第6期3-9,共7页
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纪念中国师范教育100周年王炳照发展教育事业,需要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师,这是人类古已有之的结论。但是,教师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却是... 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纪念中国师范教育100周年王炳照发展教育事业,需要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师,这是人类古已有之的结论。但是,教师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却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形成的更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师范教育 师资培养 师范院校 官师一体 教师培养 高等师范学校 师资队伍 非职业化 中国近代 师范生
下载PDF
从丧服礼视角看西周至晋代师弟子一伦发展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邹远志 陈戍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君师与天地、先祖同为礼之三本,但周代师弟子关系因被政治伦理所掩盖而无相关的丧师礼。春秋以降,官师分离,师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师弟子关系为世所重,丧师礼应时而生。汉代选官制度固有的缺陷加上政统对道统控制力的弱化,使得汉末三国师... 君师与天地、先祖同为礼之三本,但周代师弟子关系因被政治伦理所掩盖而无相关的丧师礼。春秋以降,官师分离,师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师弟子关系为世所重,丧师礼应时而生。汉代选官制度固有的缺陷加上政统对道统控制力的弱化,使得汉末三国师弟子一伦尤被看重,为师重服成一时之风。至晋初,弟子为师重服的行为得到王朝新礼的确认。但随后司马炎出于维护政治安全的考量废除了此项礼制。丧师之礼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崇到抑的发展过程。它折射出政治法则对于由私人恩义结成的这种人伦关系的强势影响,师弟子一伦的自身定位与发展只能在政治逻辑下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师礼 师弟子关系 官师一体 官师分离 政治逻辑
下载PDF
传承与发展:简论稷下学宫与我国尊师重道传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捷 《管子学刊》 2001年第3期17-22,共6页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惟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作为当时东方文化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它既弘扬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尊师重道教育传统的丰富和传承,产生了深...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惟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作为当时东方文化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它既弘扬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尊师重道教育传统的丰富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尊贤礼士 兼容并包 不治而议论 官师一体 尊师重道
下载PDF
浅述西周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恒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周代建立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第一所音乐学校,其教育制度十分完备。本文在对上古时期的音乐教育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后,从西周音乐教育的体系、音乐机构中的官员情况、乐教的目的和意义进三个方面对西周的音乐教育情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学在官府 乐教体系 官师一体 教育内容
下载PDF
试论科举之政治思想渊源
6
作者 毛孟启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4年第8期70-72,共3页
科举创制思想之一为赤县神州天子欲恢复三代之治,政教一体,官师不分,融道统与政统的复古之举。前人多以为古来别出心裁之举,实有其渊源与借鉴,而非凭空而出。如秦始皇之焚书事,古来多有诟病,实为其欲行三代官师一体之古制。自汉以至隋... 科举创制思想之一为赤县神州天子欲恢复三代之治,政教一体,官师不分,融道统与政统的复古之举。前人多以为古来别出心裁之举,实有其渊源与借鉴,而非凭空而出。如秦始皇之焚书事,古来多有诟病,实为其欲行三代官师一体之古制。自汉以至隋唐选举制科举尚存古意,学有所守,学从官出,宋以后则渐失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复三代之治 官师一体
下载PDF
唐律“殴伤见受业师”条源流考论
7
作者 王世柱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80,共13页
唐律“殴伤见受业师”条的适用对象具有“官师一体”的政治身份和“亲师一体”的拟制血亲身份,即师徒关系展现出政治化与伦理化特征。师徒关系的政治化目标在于利用儒家意识形态进行社会思想的整合与政治合法化的塑造。师徒关系的伦理化... 唐律“殴伤见受业师”条的适用对象具有“官师一体”的政治身份和“亲师一体”的拟制血亲身份,即师徒关系展现出政治化与伦理化特征。师徒关系的政治化目标在于利用儒家意识形态进行社会思想的整合与政治合法化的塑造。师徒关系的伦理化,实质是对家庭血缘关系的模仿与借用,是儒家以家庭亲情为核心的伦理关系扩大至全社会,并致力于“大同社会”的古老理念的反映。唐以前,基于“官师一体”的政教结构,侵犯受业师的行为蕴含于“殴官吏”律条之中,至唐代,“殴伤见受业师”从“殴官吏”中分化而独立。唐以后“殴伤见受业师”条的变迁,大的趋势是“受业师”政治身份的淡化与儒家师徒伦理关系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殴伤见受业师” 官师一体 亲师一体 儒家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