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鞅整饬吏治的思想及功效
1
作者 张守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0-82,共3页
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荀况到了秦国,秦昭王的相国应侯范睢问他到秦国的观感时,他深有感触地说:“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 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荀况到了秦国,秦昭王的相国应侯范睢问他到秦国的观感时,他深有感触地说:“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秦国官吏这种廉洁奉公的风气,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培养出来的,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四代,历时一百年,一直保持着。秦国国势之所以四世不衰,始终强于诸侯,正是这种可贵的民俗吏风决定了秦国强胜的必然性:“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变法 整饬吏治 商君书 官爵 枉法 刑无等级 法令 农战 太子 官无邪人
下载PDF
商鞅的预防和治理犯罪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鹤皋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商鞅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防治犯罪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同儒家注重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相反,商鞅否定礼义道德,一味强调“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突出强调刑罚的威慑作用,以达到一般预防犯罪的目的。本文对商鞅的人性“好利恶害”、“定... 商鞅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防治犯罪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同儒家注重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相反,商鞅否定礼义道德,一味强调“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突出强调刑罚的威慑作用,以达到一般预防犯罪的目的。本文对商鞅的人性“好利恶害”、“定分(确定事物的名分)止争”、“制民以法”、重刑止奸等防治犯罪的思想主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定分止争 制民以法 重刑止奸 官无邪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