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问政、制度创新与地方治理——以宁波网·对话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丙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50,156,共7页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政府的冲击绝不逊色于市场对政府的冲击,研究和发挥互联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以宁波网.对话为例,运用制度创新理论,研究了地方政府建立以政府网站公共论坛为载体的网络问...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政府的冲击绝不逊色于市场对政府的冲击,研究和发挥互联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以宁波网.对话为例,运用制度创新理论,研究了地方政府建立以政府网站公共论坛为载体的网络问政机制,用以提高地方治理绩效的实践。研究发现网络问政为公民利益表达创设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弥补了人大政协等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减少了信息技术环境给政府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增强了政体的弹性。然而,参与群体有限、网络问政的公信力不高、对话的绩效不易衡量、信息技术未必能够解决政治问题等制约了网络问政功能的发挥,为此,应该以官民平等共享的对话模式为目标,将网络问政制度化,将制度环境法治化,建立网络问政的制度性回应机制,进而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网·对话 官民对话 制度创新 地方治理
下载PDF
建设地方的“可对话性”——基于自然灾害中多元主体议程属性网络的关系探究
2
作者 董旭 宫贺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社交媒体时代,自然灾害情境产生的“信息赤字”以及溢出属地边界的舆情关切,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媒体的对话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常态情境的要求。本研究以网络议程设置作为理论框架,以“可对话性”作为理论指导,补充多元主体视角,在控制了中... 社交媒体时代,自然灾害情境产生的“信息赤字”以及溢出属地边界的舆情关切,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媒体的对话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常态情境的要求。本研究以网络议程设置作为理论框架,以“可对话性”作为理论指导,补充多元主体视角,在控制了中央媒体的影响下,将地方政府、地方媒体与公众三大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二次程序指派法,探查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三类主体议程属性(实质与情感)网络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然灾害中,公众侧重“求救”的情感性议程,地方政府侧重“施救”的实质性议程,二者能够实现“求-救”的对应,但地方政府还需注意与公众共情;地方政府与地方媒体议程属性网络相互正向影响,然而,地方政府未对公众议程属性网络产生显著影响。地方媒体在第一阶段(爆发期→下降期)正向影响公众的议程属性网络,然而第二阶段(下降期→消退期),这种影响不再显著,且此时公众对地方媒体的议程属性网络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发现的可能解释、地方政府与媒体“可对话性”能力建设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网络议程 官民对话 媒体议程 社交媒体 网络议程设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