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庆教案与近代官绅阶层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黄文治
陆发春
-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
文摘
1869年发生的安庆教案是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参加这次反洋教斗争的是官绅及平民,但真正的鼓动和策划者多为近代官绅阶层。官绅阶层支持参与这次反洋教斗争主要出于民族情感、信仰危机与文化冲突。
-
关键词
近代
安庆教案
官绅阶层
-
Keywords
the modern times
Anqing's revolt against foreign religion
the lacol officals and landlords
-
分类号
G249.23
[文化科学]
-
-
题名“甲申之变”与中国官绅阶层
- 2
-
-
作者
邓玉娜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
文摘
公元1644年前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互作用的巨大转变,汉族官绅阶层的政治态度对大顺军由支持变为反对,对关外清政权由反对变为认同,及清初联合大顺军残余势力再次反对清政权。这样的转变对明清易代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迫使康熙帝调整其先辈们一贯坚持的强制政策,逐步拉拢官绅实权群体,清政权对全国的统治才得以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在以“人治”方式实现国家管理的中国社会中,官绅阶层所拥有的巨大能量和重要地位。
-
关键词
甲申之变
明清鼎革
官绅阶层
-
Keywords
the coup of Jiashen
Change of dynasty or regim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gentry of officer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末教案中地方官绅应对策略探析——以衢州教案为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兴文
兰军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
文摘
清末衢州教案是在当地民教矛盾日深的基础上因维新派官员吴德潚与当地士绅在对基督教会上的显著分歧所引发。衢州镇道府官员对士绅民众反教斗争的纵容、包庇甚至公开参与则使反教运动一度失控,酿成巨案。案发后作为地方大员的浙抚刘树棠、臬司荣栓与蕃司恽祖翼的应对策略各异,这种差异是清廷中央对教会政策摇摆不定在具体地方社会的缩影,亦透露出晚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然发生松动。地方官绅往往基于自身价值观的考量,在处理区域危机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
-
关键词
清末
衢州教案
官绅阶层
应对策略
-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Quzhou church matter
officials and gentries
coping strategies
-
分类号
K256.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利玛窦与“南昌传教模式”初探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细嘉
曹雪稚
-
机构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资源与规划学院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6,共7页
-
文摘
明末,西方传教士在广东传教遭遇种种失败后,利玛窦等人入驻南昌传教。利玛窦在南昌传教的三年,也是他的传教策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过程:他与江西的官绅阶层进行了密切交往和友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传教策略———“南昌传教模式”。这意味着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不仅是利玛窦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与当时江西深厚的儒学传统文化底蕴和江西文化的一些显著特点密切相关。
-
关键词
利玛窦
南昌
天主教
官绅阶层
南昌传教模式
-
分类号
G115
[文化科学]
-
-
题名辛亥时期社会对青年现实价值的判断述论
- 5
-
-
作者
李友富
高飞
-
机构
台州学院社科部
台州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9-42,共4页
-
文摘
辛亥时期,是社会各界对青年现实价值开始认识并深化的时期,革命党人、进步人士、青年群体自身、官绅都从特定的角度肯定了青年的现实能量。但由于角度不同,这种体认是不全面的。
-
关键词
辛亥时期
青年
现实价值
革命党人
进步人士
青年群体
官绅阶层
-
Keywords
the Period 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Society
Youth
Realistic Value
Estimation
-
分类号
K257.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华礼,仪万方
- 6
-
-
作者
朱育漩
-
出处
《环境经济》
2018年第19期60-61,共2页
-
文摘
中华,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广泛深远的影响.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仪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程序,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尊老敬贤.孟子曰:“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我国自古从帝王、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完整的敬老规矩和养老礼制,这种礼仪历经千年流转.
-
关键词
中华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历史发展
万方
礼仪之邦
意识观念
系统程序
官绅阶层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