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宁 张卫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12期1032-1034,1038,共4页
目的:探讨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运用定点旋转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再接G6805-Ⅰ型电针,疏密波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单纯针刺加电针治疗。两组每次... 目的:探讨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运用定点旋转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再接G6805-Ⅰ型电针,疏密波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单纯针刺加电针治疗。两组每次均治疗30 min,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于每组随机抽取1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经颅检测治疗前后颅外段左、右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右侧椎动脉最狭窄部位血管内径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应更为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44%和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77.78%,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其对左、右椎动脉最狭窄部位血管内径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定位旋转手法 电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定位旋转手法配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
2
作者 方毅峰 王挺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20期31-31,共1页
目的:探讨定位旋转手法配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均接受定位旋转手法及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治疗后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 目的:探讨定位旋转手法配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均接受定位旋转手法及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治疗后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愈33例,占53.22%;显效18例,占29.03%;好转8例.占12.9%;无效3例,占4.83%;显效率82.25%,总有效率95.17%。结论:定位旋转手法配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定位旋转手法 电刺激 小脑顶核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定位与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对不同程度粥样硬化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少群 郑川江 +1 位作者 刘佳富 蒋顺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88-4794,共7页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被广泛应用于颈部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明确,但临床发现其存在一定风险。作者前期研究发现颈椎旋转手法会降低粥样硬化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但尚不明确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定位/非定位)及不同程度(轻/中/重度)粥样硬化对颈...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被广泛应用于颈部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明确,但临床发现其存在一定风险。作者前期研究发现颈椎旋转手法会降低粥样硬化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但尚不明确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定位/非定位)及不同程度(轻/中/重度)粥样硬化对颈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目的:探索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及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对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新西兰兔根据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及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干预随机分为重度粥样硬化+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中度粥样硬化+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轻度粥样硬化+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正常兔+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共8个实验组,以及轻/中/重度粥样硬化+无手法干预共3个模型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不同颈椎旋转手法及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对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同一程度粥样硬化情况下,不同手法干预对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不同颈椎旋转手法”与“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均是影响颈内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主效应因素;②对于轻度及重度粥样硬化,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及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均会降低颈内动脉的最大应力(P<0.05),也均会升高颈内动脉的生理性弹性模量(P<0.05);③对于中度粥样硬化,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及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会升高颈内动脉的生理性弹性模量(P<0.05),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还会降低颈内动脉的最大应变(P<0.05),其最大应变也小于行定位颈椎旋转手法的颈内动脉(P<0.05);④对于正常颈内动脉,除最大应变外,行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及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均对颈内动脉的其他拉伸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⑤结果提示,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及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均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颈内动脉的刚度,使其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因此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及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均会增加轻/中/重度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粥样硬化程度越重,定位/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风险均越大,但定位颈椎旋转手法的风险并未比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定位颈椎旋转手法 定位颈椎旋转手法 拉伸力学性能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定位与非定位颈椎旋转手法应力作用比较: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辉昊 王宽 +3 位作者 邓真 詹红生 俞仲翔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5-55,共1页
背景中医学中,颈椎旋转手法是一项独特的治疗技术,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广泛,且具有明确疗效。然而,其生物力学机制尚不清晰,安全性风险存在一定争议。目的观察并分析定位旋转手法与非定位旋转手法对颈椎生理和病理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 背景中医学中,颈椎旋转手法是一项独特的治疗技术,在颈椎病治疗中使用广泛,且具有明确疗效。然而,其生物力学机制尚不清晰,安全性风险存在一定争议。目的观察并分析定位旋转手法与非定位旋转手法对颈椎生理和病理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首先,创建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模型:C5~6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面增生,C5椎体右转模型;其次,运用红外线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头颅的运动学参数,并结合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手法力学参数;最后,将采集的力学参数简化提取,分别加载于正常和病理颈椎模型上,模拟定位旋转扳法以及非定位旋转手法,比较分析两种手法对颈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病理状态下,非定位旋转手法对C5~6节段椎间盘髓核内压改变量均高于正常模型,而定位旋转扳法对C2~6节段的椎间盘髓核内压改变量均小于非定位旋转手法;病理状态下,非定位旋转手法向右侧旋转产生的角位移高于向左旋转,但均高于正常模型。然而,定位旋转扳法对C5~6、C6~7角位移高于非定位旋转手法,其余节段均小于后者。当定位旋转扳法向右旋转时,虽然C5~6左侧关节突关节合力也小于C5~6左侧关节突关节合力,但在C6~7、C7~~T1节段均高于非定位旋转手法和正常模型。结论颈椎C5~6'筋出槽骨错缝'模型符合临床实际,两种手法都可以调整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病理节段的异常应力集中现象。定位旋转扳法比非定位旋转手法的力学作用更直接;对椎间盘退变的患者而言,定位旋转扳法的安全性更高;定位旋转扳法或可省略向对侧操作,避免潜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学 定位旋转扳法 定位旋转手法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建华 张雅静 伏晓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探究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定位旋转手法和丹参川芎穴位注射法连续治疗2周。记录患者的有效... 目的:探究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定位旋转手法和丹参川芎穴位注射法连续治疗2周。记录患者的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结果: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颈性眩晕症状以及功能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A患者LVA,RVA,BA的V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更好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增快椎动脉血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定位旋转手法 穴位注射 丹参川芎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不同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肖瑜 余伟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观察分别采取颈椎定位旋转手法与颈椎非定位旋转两种手法加基础手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效果。方法:78例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用颈椎定位旋转手法加基础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非定位旋转手法加基础手法治疗。结果:总... 目的:观察分别采取颈椎定位旋转手法与颈椎非定位旋转两种手法加基础手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效果。方法:78例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用颈椎定位旋转手法加基础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非定位旋转手法加基础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定位旋转手法治疗较颈椎非定位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定位旋转手法 颈椎非定位旋转手法
下载PDF
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70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小群 韩刚 +4 位作者 王小玲 杨利学 吕正茂 董博 张快强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旋转定位复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17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59%。结论对此类病人旋转定位复位手法治疗优于西医,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旋转定位复位手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春阳 闫恩利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辅助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2周后2组PSV、EDV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2周后2组RI、PI和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针灸辅助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不仅可缓解患者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颈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定位旋转手法复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下载PDF
Influence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a finite element study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金凤 舒新农 +2 位作者 唐树杰 吴英 张玉佩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4期295-299,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Methods:W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Methods:We simulated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of sitting position using three finite element models including a normal model,a mild degeneration model and a moderate degeneration model of L3-5,in which the herniated disc was assumed at the left rear of L4 disc and the rotation manipul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ight side.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at the left rear of L4 disc of the three models were analyzed.Results:When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was carried out,a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were generated at the left rear of L4 intervertebral disc of the three models directing forward.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in degeneration models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model,and the smallest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moderate degeneration model.From normal model to mild and then to the moderate degeneration model,the displacement decreased by 36% and 59%,and the stress decreased by 22.3% and 45.2%,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affects advers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DH.The severer the lumbar degeneration,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SSAGE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