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纲车制动梁端轴定位组焊简易工装的设计
1
作者 刘勇 《成铁科技》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介绍了货车制动梁端轴定位组焊简易工装结构、使用方法、定位原理。
关键词 货车 制动梁 端轴 定位组 工装设计 铁路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无蜡粉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员 莫鉴国 TomOsborn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为给克隆无蜡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无蜡粉基因分子标记的工作量 ,对用白菜型油菜有蜡粉材料 C1 -33与甘蓝型油菜无蜡粉材料 1 0 47种间杂交获得的 F1 ,自交所得 F2 ,以及与 C1 - 33回交获得的 BC1 ,BC2 代的蜡粉性状分离进行了观察 ... 为给克隆无蜡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无蜡粉基因分子标记的工作量 ,对用白菜型油菜有蜡粉材料 C1 -33与甘蓝型油菜无蜡粉材料 1 0 47种间杂交获得的 F1 ,自交所得 F2 ,以及与 C1 - 33回交获得的 BC1 ,BC2 代的蜡粉性状分离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1 0 47中显性无蜡粉基因位于甘蓝型油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无蜡粉基因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小麦Ms2基因易位后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纪凤高 刘友华 +3 位作者 张有前 胡献祥 潘志良 黄茂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共2页
Ms2基因易位后育成的显性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与硬粒小麦(包括二粒小麦)杂交,F_1代群体中的不育株用原父本连续回交,每轮F_1群体中的不育株与可育株之比都符合1:1。同时用黑麦为父本所做的杂交与回交,各F_1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明显下降。... Ms2基因易位后育成的显性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与硬粒小麦(包括二粒小麦)杂交,F_1代群体中的不育株用原父本连续回交,每轮F_1群体中的不育株与可育株之比都符合1:1。同时用黑麦为父本所做的杂交与回交,各F_1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明显下降。说明易位后的Ms2基因到达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了。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定位 小麦 基因 易位
下载PDF
伏毛铁棒锤根系异常次生生长及生物碱组化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祁建钊 郭继元 徐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781-17784,共4页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分别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毛铁棒锤 根系 异常次生生长 生物碱 定位
下载PDF
βGlcY染色技术在枣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组化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章英才 王静 陶珊珊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3,共6页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苯基偶氮染色剂βGlcY染色技术,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免疫荧光定位法进行印证。结果表明:βGlcY-AGPs形成的棕红色沉淀在各时期果实的外果皮...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苯基偶氮染色剂βGlcY染色技术,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免疫荧光定位法进行印证。结果表明:βGlcY-AGPs形成的棕红色沉淀在各时期果实的外果皮及相邻的内部数层排列紧密的中果皮小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有分布。内部的中果皮大型卵圆形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在膨大前期均有βGlcY-AGPs形成的棕红色沉淀,而其他时期均主要分布于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上,大部分细胞内部无分布。各时期果实维管束所有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部都分布有βGlcY-AGPs形成的棕红色沉淀;随果实发育中果皮薄壁细胞等部位βGlcY-AGPs形成的棕红色沉淀逐渐减少,反应AGPs在逐渐减少。同一时期不同浓度βGlcY形成棕红色沉淀的强弱不同,浓度越高染色效果越好;而相同浓度βGlcY在各时期果实不同组织形成的βGlcY-AGPs棕红色沉淀的强弱存在一定差异。βGlcY染色技术是研究灵武长枣果实AGPs组化定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lcY染色技术 灵武长枣 果实 AGPS 定位
下载PDF
大范围网组定位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石麟 《电子对抗》 2000年第5期25-29,共5页
大范围网组定位与传统的小范围网组交叉定位几何上有质的区别。本文讨论了它的定位方法,并指出在多目标情形下,其定位的计算复杂度至多是二次多项式的,不会出现组合爆炸。
关键词 定位 卫星定位 计算复杂度 二次多项式
下载PDF
快速发展的亚细胞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立海 姜颖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亚细胞蛋白质组是蛋白质组学领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已成为蛋白质组学新的主流方向 ,通过多种策略和技术方法 ,一些重要的亚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组不断的得到分析 ,到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亚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都有报道 ,而且已经深入... 亚细胞蛋白质组是蛋白质组学领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已成为蛋白质组学新的主流方向 ,通过多种策略和技术方法 ,一些重要的亚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组不断的得到分析 ,到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亚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都有报道 ,而且已经深入到亚细胞器和复合体水平 ;另外 ,不仅局限于对亚细胞结构的蛋白组成进行简单分析 ,而且更注重功能性分析 ,将定量技术和差异分析引入亚细胞蛋白质组学 ,来观察此亚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组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这已经成为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新的发展方向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最大的困难在于怎样确认鉴定出来蛋白质的定位 ,是在提取过程中的污染还是真正在此亚细胞结构中有定位 ?这将是亚细胞蛋白质组学需要努力解决的挑战 .文章全面介绍了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阐述了亚细胞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挑战 ,并对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蛋白质 定位组 质谱 色谱
下载PDF
双斜切胎架总组定位技术研究
8
作者 徐敏 黄健 常志军 《中外船舶科技》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围绕双斜切胎架总组定位技术的改善,介绍了通过建立总组定位坐标系,使用基准点定位方法和三维精度测量分析技术的双斜切胎架总组定位新方法。通过在现场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此项工艺能够实现曲面分段快速精准定位,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围绕双斜切胎架总组定位技术的改善,介绍了通过建立总组定位坐标系,使用基准点定位方法和三维精度测量分析技术的双斜切胎架总组定位新方法。通过在现场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此项工艺能够实现曲面分段快速精准定位,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根据应用效果分析了本工艺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坐标系 基准点 三维精度测量 双斜切胎架
下载PDF
船舶分段建造无余量总组精度管控研究
9
作者 时学军 张建成 周秀玲 《中外船舶科技》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虽然随着精度管理技术的推进,目前单船分段无余量总组设计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在实际分段总组定位过程中,依旧存在大量的修割情况,由此造成分段定位周期延长、原始坡口受损等问题的发生。研究船舶分段建造无余量总组精度管控,有助于提... 虽然随着精度管理技术的推进,目前单船分段无余量总组设计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在实际分段总组定位过程中,依旧存在大量的修割情况,由此造成分段定位周期延长、原始坡口受损等问题的发生。研究船舶分段建造无余量总组精度管控,有助于提升总组定位效率,增强装配质量,缩短建造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分段 主尺度 定位 精度控制 精度链
下载PDF
心里美萝卜营养生长期肉质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及组化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丽 王林嵩 +3 位作者 孙向东 李芳军 杜晶晶 王一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1,共7页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 1.11.1.7(X)]为一类多基因家族的同工酶,其聚合形式对其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 var.L)肉质根富含花青素和POD等.本文采用不同的电泳技术、组化定位和活性测定研究了心里美萝卜营...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 1.11.1.7(X)]为一类多基因家族的同工酶,其聚合形式对其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 var.L)肉质根富含花青素和POD等.本文采用不同的电泳技术、组化定位和活性测定研究了心里美萝卜营养生长期肉质根中POD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同工酶的组成和性质.结果显示,心里美萝卜营养生长期肉质根的皮和肉中P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播种后第40d和60 d出现峰值,30 d时皮中POD活性高于肉,之后则相反,酶活性最高时同工酶数目也最多,不同时期,皮和肉中同工酶种类不同;皮中POD同工酶由5个单体和4个二聚体组成,而肉中由5个二聚体或2个单体、2个二聚体和1个四聚体组成,均以酸性同工酶为主;组化定位显示POD主要分布在肉质根的周皮、形成层、木射线、木质部导管和肉的初生木质部等的细胞壁附近.从上述结果得出结论:酸性POD同工酶在植物体中以多种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里美萝卜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定位
下载PDF
一种鱼类复殖吸虫神经系统结构的乙酰胆碱酯酶定位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彬 张子琨 童新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用硫代胆碱法定位乙酰胆碱酯酶展示寄生鱼类的巴氏叶形吸虫神经系统结构。该虫神经系统由咽后的1对脑神经节向前后各发出3对纵神经干与其间的横神经及更细神经分支构成神经网络。纵行神经干由内至外分别是背神经干、腹神经干和侧神经... 用硫代胆碱法定位乙酰胆碱酯酶展示寄生鱼类的巴氏叶形吸虫神经系统结构。该虫神经系统由咽后的1对脑神经节向前后各发出3对纵神经干与其间的横神经及更细神经分支构成神经网络。纵行神经干由内至外分别是背神经干、腹神经干和侧神经干。前行神经干的末梢在口吸盘内形成神经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叶形吸虫 乙酰胆碱酯酶 定位 神经系统 鱼类
下载PDF
小盘同盘吸虫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彬 童新华 潘永全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5期5-7,共3页
用硫代胆碱法定位小盘同盘吸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使之神经系统清晰展示。该虫神经系统由咽后的1对脑神经节向前后发出3对纵神经干与其间的横神经及更细分支构成主体的神经网络。纵神经干由内到外分别为背神经干、腹神经干和侧神经千。口腹... 用硫代胆碱法定位小盘同盘吸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使之神经系统清晰展示。该虫神经系统由咽后的1对脑神经节向前后发出3对纵神经干与其间的横神经及更细分支构成主体的神经网络。纵神经干由内到外分别为背神经干、腹神经干和侧神经千。口腹吸盘及生殖孔内均有发达的神经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盘同盘吸虫 乙酰胆碱酯酶 定位 神经系统
下载PDF
空间坐标定位技术在某体育场压环梁径向拉索耳板精度控制中的作用
13
作者 唐宁 刘长永 +2 位作者 栾公峰 童晨 庄迪 《焊接技术》 2017年第9期14-16,共3页
主要介绍了大管径压环梁拉索耳板制作精度、安装精度的控制要点。重点阐述了空间坐标定位技术在压环梁法兰板精度控制中的作用,另外也阐述了拉索耳板节点组焊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 大管径 压环梁 空间坐标定位技术:法兰
下载PDF
三维技术在双曲分段定位中的应用
14
作者 于东 李建龙 +1 位作者 凌丽 唐黎明 《中外船舶科技》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传统的双曲分段整体定位采用的二维定位法难以保证双曲分段的定位精度,因此对采用三维测量及分析技术进行船体双曲分段总组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维定位基础、定位方法和实施方案等技术措施,并通过比较三维定位法与二维定位法在双曲... 传统的双曲分段整体定位采用的二维定位法难以保证双曲分段的定位精度,因此对采用三维测量及分析技术进行船体双曲分段总组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维定位基础、定位方法和实施方案等技术措施,并通过比较三维定位法与二维定位法在双曲分段定位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三维定位技术在双曲分段总组中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分段 三维测量技术 定位
下载PDF
2种远志根结构及其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滕红梅 房敏峰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59-2367,共9页
运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对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根的结构、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以及远志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2种远志根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韧皮薄壁细胞为次生韧皮部的主要组... 运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对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根的结构、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以及远志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2种远志根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韧皮薄壁细胞为次生韧皮部的主要组成细胞.2种根的主要区别是细叶远志根中次生韧皮部比卵叶远志的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大.(2)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远志皂苷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内.(3)植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种远志根内皮部(包括次生韧皮部和周皮)与木质部的皂苷元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皮部远大于木质部,与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一致;细叶远志根的直径、皮部厚度、干重以及远志皂苷元的含量都大于卵叶远志,表明其药用品质优于卵叶远志.(4)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细叶远志和不同级别野生细叶远志比较表明,二级野生细叶远志的根中远志皂苷元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个供试材料,但栽培三年生细叶远志根的干重和远志皂苷元总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野生种和卵叶远志.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细叶远志可以代替其野生种,故建议人工栽培时选择细叶远志并于栽培三年后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远志 卵叶远志 结构 远志皂苷元 定位 含量比较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IAA in Anthers of the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念华 童哲 卢善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0期1045-1050,共6页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IAA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relative level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anthers of Nongken 58S and its wild type Nongken 58 (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a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IAA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relative level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anthers of Nongken 58S and its wild type Nongken 58 (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after long_day and short_day treatm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free_IAA in anthers and its dynamic variation could be reflected by th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AA level in the anthers of Nongken 58S after long_day treatment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short_day_treated Nongken 58S and those in wild type Nongken 58 in five stages from pistil and stamen primordia formation to late uninucleate stag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IAA deficiency in Nongken 58S_LD anth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ertility alter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anther auxin PHOTOPERIOD male sterility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下载PDF
东方簇盾吸虫神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5-588,共4页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定位方法对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Faust and Tang,1936)成虫的神经系统进行了研究.成虫的神经系统十分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结、脑神经联合、纵行的神经干、横向的神经连合.中枢神经结位于咽前部两侧,有1粗...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定位方法对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Faust and Tang,1936)成虫的神经系统进行了研究.成虫的神经系统十分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结、脑神经联合、纵行的神经干、横向的神经连合.中枢神经结位于咽前部两侧,有1粗大的脑神经联合连接.在脑神经联合的下方有1个小的环形的结构.中枢神经结向前发出1对前背神经干和1对前侧神经干,这2对神经干向前的分支汇入围口腔的神经环.中枢神经结向后发出1对后背神经干和1对后腹神经干.后背神经干之间有横向的神经相连,在体末端与后腹神经干相汇合.后腹神经干最为粗大,并在虫体末端汇合,它在腹盘处有2对分支进入腹盘,前1对与腹盘边缘神经相连,后1对贯穿腹盘,其分支构成腹吸盘内复杂的神经网.腹吸盘的指状突起内也有神经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簇盾吸虫 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酯酶 定位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tion of Six Kinds of Endocrine Cell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显文 黄山 吴孝兵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135-139,共5页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e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isgurnus [ Method ] Using six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tisera,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 an...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e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isgurnus [ Method ] Using six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tisera,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 anguillicaudatus was localized. [ Result ]The 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5-HT-IR) cells distribute in oesophagus, foregut and midgut;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forepart of foregut 〉 oesophagus and hindpart of foregut 〉 gut,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density gradients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Like PP-IR, SS-IR cells were observed mostly in oesophagus, followed by hindpart of foregut, least in forepart of foregut, but never found in gut and hindgut. The three kinds of immunocompetent cells Gas-IR, Glu-IR and SP-IR were not detected in each part of digestive tract. [ Conctusion] This study ma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tudying the nutritional and digestive physiology, as well as the preparation of meridic diets for M. anguillicaud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Digestive tract Endocrine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Abnormal Secondary Growth 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Alkaloids in Root System of Aconitum flavum Hand.-Mazz.
19
作者 祁建钊 郭继元 徐青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9期1313-1317,共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e,growth pattern 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alkaloids in root system of Aconitum flavum Hand.-Mazz.[Method] Paraffin sectioning and histochemistr...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e,growth pattern 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alkaloids in root system of Aconitum flavum Hand.-Mazz.[Method] Paraffin sectioning and histochemistry were employed for performing the analysis in this study.[Result] The root system of Aconitum flavum Hand.-Mazz.consists of taproot,lateral root and adventitious root.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root system is normal,but secondary structure shows abnormal.The cambium and the extra cambium of taproot form a "U"-shaped secondary vascular bundle and tertiary bundle in abnormal secondary structure.The sieve tube group is made of little sieve tube group which is differentiated from primary phloem and cambium.Meanwhile,the secondary xylem in tuberous root also appears to be a "U" shape.Parenchyma cells of secondary phloem occupy most of the tuberous root.The sieve tube group of tuberous root is mainly differentiated from parenchyma cell of secondary phloem.[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in abnormal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aproot and tuberous root are attributed to their varied cambium compose and activity pattern.Alkaloids are mainly accumulated in parenchyma cell of the inside cortex and between bundle in taproot,while parenchyma of secondary phloem and pith in tuberous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um flavum Hand. - Mazz. Root system Abnormal secondary growth ALKALOIDS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下载PDF
QTL Mapping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for Elite Hybrid Derived-RILs in Upland Cotton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保华 郭旺珍 +3 位作者 朱协飞 武耀廷 黄乃泰 张天真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5,共11页
A population of 180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was developed by single seed descended from the cross of high yield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varieties Zhongmiansuo12 (ZMSI2) and 8891, the two pa... A population of 180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was developed by single seed descended from the cross of high yield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varieties Zhongmiansuo12 (ZMSI2) and 8891, the two parents of Xiangzamian2 (XZM2). A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isting of 132 loci and covering 865.20 cM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RIL population chiefly with SSR markers.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RILs in three environments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and to map QTL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cotton. QTL were tagged with data sets from single environment (separate analysis) and a set of data from means of the three environments (joint analysis). A total of 34 QTL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independently detected in three environments, whereas fifteen QTL were found in joint analysis. Notably, a stable lint percentage QTL qLP-A10-1 was detected both in joint analysis and in two environments of separate analysis, which might be of special value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he QTL detec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on improving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Results of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bolls/plant had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lint yiel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id-parent heterosis value in F1. Accordingly, in cotton breeding, bolls/plant can be considered first and other yield components measured as a whole to implement variety enhancement and hybrid selection of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mapping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cotton breed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