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勇 尹宗生 +2 位作者 刘必全 王伟 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定制型组配式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2例。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1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2例。14例中除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和1例高龄皮质旁骨肉瘤外,其余11... 目的探讨定制型组配式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2例。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1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2例。14例中除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和1例高龄皮质旁骨肉瘤外,其余11例术前均行1~2个循环、术后4~6个循环的新辅助化疗。进口(Link)和国产定制型旋转铰链式假体各1例,其余12例假体为国产定制型组配式动力旋转绞链式假体。结果 14例患者均存活,无假体松动和折断。结论定制型组配式全膝关节置换,保留满意的膝关节功能。局部复发率低。术前、术后规范的辅助治疗和确立安全合适的外科边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膝关节 定制 关节置换
下载PDF
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英莲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5期2138-2139,共2页
目的探讨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8月46例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的膝周骨肉瘤患者,均予以围术期护理,观察临床效果及护理前后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8月46例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的膝周骨肉瘤患者,均予以围术期护理,观察临床效果及护理前后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43%;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可促进临床恢复,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周骨肉瘤 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 围术期护理 效果
下载PDF
非对称型假体设计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力学分析
3
作者 苏德君 董万鹏 +2 位作者 董跃福 张吉超 张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6,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种非对称型假体,并与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进行比较,分析2种假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衬垫的接触面积变化,以探究非对称型假体设计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模拟截骨和假体装配,建立基于非对称型假体及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模型。在0°,10°,20°,30°的屈膝条件下,探究股骨假体、胫骨假体以及衬垫上的Mises应力,并通过对比衬垫内外侧的接触面积,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和运动行为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在0°-30°的屈膝过程中,2种假体衬垫上的Mises应力峰值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内侧始终大于外侧。(2)非对称型设计的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相比,应力峰值更低;在屈膝30°时,非对称型假体衬垫内外侧的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15.81 MPa和11.95 MPa,后稳定型衬垫为16.70 MPa和13.76 MPa,两者内侧差值约为5.33%,而外侧则相差13.15%;对比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上的Mises应力峰值,非对称型假体在屈膝过程中始终低于后稳定型假体。(3)在0°站立位时,后稳定型假体衬垫的内侧接触面积为17.96 mm^(2)、外侧为34.10 mm^(2);而非对称型假体衬垫的内外侧接触面积分别为105.47 mm^(2)和107.80 mm^(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两侧差距更小。(4)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假体的生物力学表现更好,且能够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提升关节活动度有所帮助。这种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膝关节以内侧髁为轴进行外旋的运动机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膝关节假体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 非对称设计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4
作者 朱萌 胡学昱 +3 位作者 赵婷婷 邱荣 雷可 宋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术后PF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37例行TK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术后PF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37例行TK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随访期间PFF的发生情况,收集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KA后PFF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老年TKA后PFF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患者出院后随访12~72个月,中位时间47个月。随访期间31例(5.77%)患者发生PFF。年龄、骨质疏松、帕金森病、股骨前切迹(AFN)是老年TKA后PFF的危险因素(P<0.05),假体十字固位、骨水泥固定是保护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老年TKA后PFF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老年TKA后PFF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826~0.887),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8.34%。结论老年TKA后PFF的发生风险较大,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防范,根据高危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周围骨折 预测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吴炳友 万千 +1 位作者 马海鱼 赵强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治疗中应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两组,A...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治疗中应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B组(46例)给予后方稳定型假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膝外翻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水平。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P<0.05);术后2周,A组膝外翻角小于B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2.080,P<0.05);术后3个月,A组膝关节评分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2.003、3.001,P<0.05);术后3个月,A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生理机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4、2.617、2.519,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后方稳定型假体行TKA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 膝外翻畸形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不同假体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6
作者 李栋梁 崔卓航 +2 位作者 蒋永佳 张鸿飞 刘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将其分为A组(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IL-6、CRP均显著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与固定平台假体均可达到良好手术效果,但相较于固定平台假体,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能更显著提高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且可改善术后炎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关节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邵振帅 方源 +1 位作者 朱昊翔 吕成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039-1045,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善假体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共113人,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性别、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等,并测量胫骨假体轴线分别相对于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内侧缘点的连线、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中内1/3点的连线、股骨假体轴线的夹角。结果:相对于股骨假体轴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1.77˚ ± 0.69˚,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2.40˚ ±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于胫骨结节中内侧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4.64˚ ± 2.18˚,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5.91˚ ± 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ATK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TKA组VAS评分更低,KSS评分较TKA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TKA相比,RATKA有助于精确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机器人辅助TKA也明显提升了患者术后舒适度,机器人辅助TKA不仅仅为精准关节外科手术保驾护航,更是手术创伤的挽救者,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疗效等方面存在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机器人辅助 旋转对线 疗效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史易晗 刘蒙飞 +3 位作者 苏巴提江·帕尔哈提 高健 雷鹏飞 孙荣鑫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虽然初次TKA的15年生存率高达96%[1],但仍可能因种种原因进行翻修[2]。随着初次TKA患者数量不断增加[3-4],研究发现感染是其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虽然初次TKA的15年生存率高达96%[1],但仍可能因种种原因进行翻修[2]。随着初次TKA患者数量不断增加[3-4],研究发现感染是其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无菌性松动是最常见的原因[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 无菌性松动 膝关节置换 患者数量 TKA 胫骨 固定方式 早期失败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坤 刘元东 +1 位作者 樊宗庆 符东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联合定位成为新的定位理念,避免了单一定位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新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开始应用但尚未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 旋转力线
下载PDF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10
作者 邢林卿 胡明鑫 +3 位作者 徐长波 董永浩 王勇 尤笑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保膝组。置换组26例,保膝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保肢评分(musculo 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保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组,P<0.05,保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P>0.05。术前两组MSTS评分、HSS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保膝组MSTS评分、HSS评分均更高,P<0.05。通过末次随访发现,复发12例(20.00%),未复发患者48例(8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为Campanacci分级和肿瘤体积(P<0.05)。结论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较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疗效更优,其复发可能与病理分级或肿瘤体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 瘤段切除肿瘤置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R假体与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渊 崔西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采用不同的... 目的分析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采用不同的假体将其分为CR假体组(40例,CR假体)和PS假体组(40例,PS假体)。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CR假体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PS假体组,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PS假体组,住院时长短于PS假体组(P<0.05)。CR假体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PS假体组(P<0.05)。术后3、6个月,CR假体组的膝关节肌肉力量总功值及平均功率均低于PS假体组(P<0.05)。术后1、3、6个月,CR假体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均低于PS假体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中,CR假体较之PS假体可最大程度保留本体感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术后膝关节肌肉力量与功能的恢复效果低于PS假体,可见两者各有优势与缺点,在临床选择中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假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 膝关节置换 保留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替代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与后方稳定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2
作者 司玉新 李腾飞 袁合富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6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与后方稳定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临沂市肿瘤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活动组与稳定组,各40例。活动组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与后方稳定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临沂市肿瘤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活动组与稳定组,各40例。活动组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稳定组采用后方稳定型假体。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稳定组手术时间短于活动组,出血量大于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稳定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降低,膝关节活动度增大,活动组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缓解症状效果较好,但手术时间较长、关节活动度较小,因此临床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 后交叉韧带保留 后方稳定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优势
13
作者 魏波 姚庆强 +3 位作者 唐成 李旭祥 徐燕 王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2-557,共6页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其中26例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27例为经内侧髌旁入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及术前血红蛋白、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2 d,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74);③术后1,3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56);④术后1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3个月和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98,P=0.999);⑤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不损伤股内侧肌腱,保留了伸肌装置,在较少软组织损伤的同时,便于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的安装和术中内轴运动的评估,能显著改善置换后患肢的疼痛肿胀,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内轴膝关节 股内侧肌下入路 伸肌装置
下载PDF
35例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丽娜 姜桂春 胡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7期3983-3985,共3页
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约占恶性骨肿瘤的34.2%。多发生于男性,常见于11~30岁的人群,肿瘤发生部位主要为四肢长骨的两端,最多见的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约占总数的70%。应用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因具有肢体功能恢复满... 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约占恶性骨肿瘤的34.2%。多发生于男性,常见于11~30岁的人群,肿瘤发生部位主要为四肢长骨的两端,最多见的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约占总数的70%。应用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因具有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肿瘤切除重建的主流和发展方向。辽宁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介入病区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应用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35例,经过全程系统化围术期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围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自我管理 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
原文传递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63-6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和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假体... 目的:对比分析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和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假体的差异分为后稳定组、后交叉组,每组各38例。后稳定组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交叉组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后不同时间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后稳定组,后交叉组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相比,P>0.05。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的FJS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的FJS评分均高于手术后3个月,P<0.05。手术前,两组的HSS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的HSS评分相比,P>0.05。两组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关节僵硬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绝大多数手术指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保留 后稳定 膝关节置换 关节遗忘度
下载PDF
术中应用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的影响
16
作者 张明 周殿阁 李志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后方稳定型(posterior cruciate stabilization,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 retention,CR)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终...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后方稳定型(posterior cruciate stabilization,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 retention,CR)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终末期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2例,其中62例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CR组),40例采用后稳定型(PS)假体(PS组)。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止血带、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术后患肢屈曲1 h、引流管夹毕1 h、患肢冰敷24 h。收集术后2、4、24、48 h引流量和引流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以及术后2、24、48 h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统计术后输血情况、早期感染并发症例数。结果102例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总引流量CR组(292.9±128.3)mL比PS组引流量为(355.2±136.8)mL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CR组的引流量比PS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CR组引流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比PS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的PS组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比CR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2例输了2 U红细胞,PS组2例输了1 U红细胞、9例输了2 U红细胞。102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出现感染并发症。结论与PS假体相比,采用CR假体可减少患者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的发生、减少围术期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稳定 后交叉韧带保留 膝关节置换 术后引流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对照分析
17
作者 李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 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 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cruciate retention, CR)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3月单县东大医院行TKA手术的90例... 目的 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 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cruciate retention, CR)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3月单县东大医院行TKA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CR假体进行TKA手术,研究组使用PS假体进行TKA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forspecial Surgeryknee Score, H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96.65±8.55)min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时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的ROM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R假体相比,PS假体能够有效缩短TKA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保留 后稳定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假体偏置角对骨肿瘤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航辉 宋依芯 +3 位作者 韩为华 张敏利 朱正飞 朱文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849-3854,共6页
目的:通过阶梯性改变骨肿瘤全膝关节假体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内的偏置角度,探索骨肿瘤全膝关节假体的偏置角度对患者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以期定量骨肿瘤全膝关节假体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偏置角度的安装许可范围。方法:2010年09月至2020年0... 目的:通过阶梯性改变骨肿瘤全膝关节假体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内的偏置角度,探索骨肿瘤全膝关节假体的偏置角度对患者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以期定量骨肿瘤全膝关节假体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偏置角度的安装许可范围。方法:2010年09月至2020年0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接受骨肿瘤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24例患者(术后6个月)。构建个体化人工膝关节基于力的动力学模型(force-dependent kinematics,FDK)模型;在Anybody软件中调整患者个体化骨肌模型的膝关节假体组件的FCAVA偏角和FSMAA偏角,步态分析,并得到不同偏角对应的关节载荷与关节力曲线。极差比用于衡量假体组件偏置对关节力的影响程度。结果:假体组件的平均FCAVA为(-0.22±0.97)°,平均FSMAA为(0.23±1.46)°。当假体在冠状面内偏置角度超过2°时,置换侧下肢髋、膝关节力最大增幅可达25%和164%。对于标准关节力曲线而言,健康侧髋、膝关节力峰值分别为4.87 BW、6.07 BW;置换侧髋、膝关节力峰值分别为4.30 BW、5.40 BW。假体在冠状面内的安装许可偏置范围为±2°。假体在矢状面内的偏置角度对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不显著。结论:骨肿瘤全膝假体在冠状面内的偏置角度对置换侧的生物力学影响比较明显,建议外科医生在术中假体安装时应尽量保证其偏置角度的许可范围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 骨肿瘤膝关节置换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早期感染
19
作者 李正远 郝琳 +3 位作者 陈圣洪 彭凯 王俊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46-5350,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是一种存在争议的切口感染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此预防措施的疗效评估缺乏相关证据。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6月在安徽医...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是一种存在争议的切口感染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此预防措施的疗效评估缺乏相关证据。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1 g,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万古霉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术后连续7 d发热率、膝关节肿胀程度、累计引流量及术后1年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发生率,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连续7 d发热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和累积引流量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均未发生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在术后早期预防切口感染方面未见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万古霉素 切口感染 发热 关节感染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引流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关节外畸形的重度内翻膝骨关节炎
20
作者 牛爽 朴俊杰 +3 位作者 陈晓伟 郭峰 吕欣 孙智文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索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髁限制性膝假体和关节内代偿截骨治疗伴有关节外畸形的重度内翻膝骨关节炎中,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 目的探索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髁限制性膝假体和关节内代偿截骨治疗伴有关节外畸形的重度内翻膝骨关节炎中,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赤峰市医院行TKA治疗的24例(27膝)重度内翻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右膝13例,左膝8例,双膝3例;男5例,女19例;年龄53~74岁,平均(64.00±5.43)岁;股骨远端生理外翻(hip-knee shaft,HKS)角为8°~13°,平均(9.70±1.44)°。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ur angle,mLDFA)、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下肢机械力线恢复情况,比较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疗效,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评估内侧副韧带张力和关节稳定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41±4.77)个月。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均阴性,均未发生内侧副韧带松弛、断裂、关节不稳、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3例出现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末次随访时mLDFA、HKA角、MAD及膝关节ROM、VAS评分、KSS膝关节评分和KSS膝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治疗伴有关节外畸形的重度内翻膝骨关节炎中应用应用髁限制性膝假体和关节内代偿截骨可一次手术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疗效可靠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关节外畸形 髁限制性膝 代偿截骨 下肢机械力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