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一种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
1
作者 王冬梅 郑斯聚 《沈阳部队医药》 1994年第6期566-568,共3页
1977年问世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PTCA并不能去除血管内的斑块和血栓.1986年10月Simpson研制的一种带切刀的球囊导管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开展一种名为定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directional... 1977年问世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PTCA并不能去除血管内的斑块和血栓.1986年10月Simpson研制的一种带切刀的球囊导管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开展一种名为定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directional coronary athorectomy,DCA).经过1600余次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 介入治疗 冠心病 血栓
下载PDF
定向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切除术的现状
2
作者 郑勇 林明 蔡洪斌 《医学研究杂志》 1996年第3期2-3,7,共3页
1977年,Gruenzig应用气囊导管扩张冠状动脉(PTCA)获得成功之后,PTCA技术迅速普及。大量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PTCA的有效性。目前,美国每年有30万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手 冠脉再狭窄 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切除 血管病变 气囊导管 临床研究 硬化斑块 并发症
下载PDF
定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切取的不稳定斑块中白介素-10的表达增加
3
作者 Nishihira K. Imamura T. +1 位作者 Yamashita A. 刘少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34-34,共1页
Aim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interleukin(IL)-10, an important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n atherectom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 Methods and ... Aim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interleukin(IL)-10, an important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n atherectom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 Methods and result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and 21 with unstable angina who underwent direc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 for de novo lesions were studied. The atherectomy specimens were morphologically assessed and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ained with antibodies for IL-10, macrophages, smoothmuscle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e localization and immunopositive areas were evaluated using an image analysing system. Immunoreactivity for IL-10 was detected in coronary plaques, especially in macrophages. Immunopositive areas of macrophages and IL-10,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thrombus for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than in those from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macrophages, P< 0.001; IL-10, P< 0.05; thrombus formation, P< 0.05; respectively). Even after adjustment, IL-10 expres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thrombus for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unstable angina group(P< 0.05, each). The immunoreactivities fo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L-10 was more frequently expressed in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This finding might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laque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 IL 斑块旋切 白介素 旋切
下载PDF
动脉导管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
4
作者 杜宝恒 《天津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硬化斑块 切除 冠状动脉
下载PDF
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鹰熙 张上仕 万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3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稳定)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3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稳定)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组,各15例,均实施IVUS检查和支架介入术治疗,对比IVUS特征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并分析IVUS检查结果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稳定组患者的外弹力膜面积(External elastic membrane area,EEM CSA)、斑块负荷、脂核尺寸、重构指数、破裂斑块、易损斑块均低于不稳定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稳定组中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inimal lumen cross-sectional area,MLA CSA)、纤维帽厚度和稳定斑块均明显高于不稳定组(P<0.05)。稳定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IVUS检查均对不良心血管事件造成影响(P<0.05)。结论:IVUS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US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稳定性 支架介入
下载PDF
绝经前子宫切除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方芸 邹永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冠脉粥样硬化的9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于绝经前行子宫切除术分为2组:子宫切...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切除术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冠脉粥样硬化的9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于绝经前行子宫切除术分为2组:子宫切除组(研究组,n=74)及非子宫切除组(对照组,n=858)。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中患者合并有高血压(P=0.016)、糖尿病(P=0.005)、高血脂(P=0.008)、肥胖(P=0.016)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基线水平进行调整后,研究组的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绝经前行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的风险比普通女性高,这可能是导致绝经前行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病变程度均高于普通女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冠状动脉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玉峰 闵宗延 +3 位作者 江隆福 王虹 陈国方 冯海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斑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将 82例冠心病待排和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病变组 ,同期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斑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将 82例冠心病待排和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病变组 ,同期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粥样斑块对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敏感性为 71 .7% ,特异性为 91 .9%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1 .7%和 73 .9% ,其准确性为 81 .7%。 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描记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定向冠脉粥样斑块切除术:管腔扩大多少为合适
8
作者 仇兴标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223,共2页
本文综合有关报告,说明斑块切除术引起的管腔扩大系斑块组织切除和机械性扩张的共同结果。切除术应取得残余狭窄近于0%的手术效果以达到术后较低的再狭窄率,并提出为达到上述效果的手术原则。
关键词 冠脉斑块 切除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旋磨术临床进展
9
作者 谢家声 《适宜诊疗技术》 1997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旋磨 旋磨导管系统 冠心病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民 陈琛 +3 位作者 梁艳胜 王佳 王建 徐会圃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102-106,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分辨率高达10μm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在PCI术前,应用OCT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检测斑块破裂、斑块糜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分辨率高达10μm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在PCI术前,应用OCT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检测斑块破裂、斑块糜烂、微通道形成、钙化结节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O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夹层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OCT还可用于冠状动脉复杂性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诊断。PCI术前得到的OCT数据可指导PCI术中支架型号选择,确定PCI支架着陆点。OCT可用于评价PCI术后植入支架膨胀和贴壁情况、观察支架边缘夹层、组织脱垂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PCI术后随访中可采用OCT观察PCI术后支架表面内皮修复情况,评估PCI治疗后支架内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确PCI支架植入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2 位作者 蔡忻懿 方璐璐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CEA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术前NIHSS评分的差值(Δ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或术后24 h NIHSS评分0分)和神经功能未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吸烟史、术前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无症状]及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异常、血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收集患者CEA术前、术后24 h NHI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颈动脉血管超声及CT血管成像评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为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为狭窄率70%~99%)、斑块回声(以低回声为主、以中等回声为主、以高回声为主)、纤维帽完整性(完整、不完整)、是否为溃疡型斑块、是否钙化及钙化位置(表面、基底部)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侧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05的参数建立简化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对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145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中,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组117例,神经功能未改善组28例。(1)与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139±13)mmHg比(129±7)mmHg]、术前NIHSS评分[3(2,4)分比1(0,2)分]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2(1,3)分比0(0,1)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其余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神经功能改善组相比,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溃疡型斑块发生率更高(64.3%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纤维帽完整性、斑块回声、斑块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总体效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7.307,P=0.008;F组别=13.621,P<0.01;F时间=248.065,P<0.01);每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_(时间)=134.110,P<0.01),而组间各时间点的MCA 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_(组别)=0.562,P=0.453)。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患侧MCA Vm及MCA P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MCA Vm及MCA 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术前MCA Vm低于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间各时间点MCA 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OR=0.880,95%CI:0.822~0.943,P<0.01)、术前NIHSS评分(OR=0.105,95%CI:0.023~0.473,P=0.003)、溃疡型斑块(OR=4.060,95%CI:1.202~13.711,P=0.024)、术前MCA Vm(OR=1.285,95%CI:1.144~1.443,P<0.01)是CEA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5)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AUC为0.972(95%CI:0.885~0.969,P<0.01),高于单个因素的预测效能。结论术前收缩压、NIHSS评分、MCA Vm及溃疡型斑块是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硬化斑块特征 动脉内膜切除 早期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同期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部分肺切除术(附4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东 吴强 +3 位作者 于建波 许屹 刘岳 黄方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41-42,共2页
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肺癌患者同期实施了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部分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无死亡者,术后随访无心绞痛及肿瘤复发。认为上述两病可同期手术治疗。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肺肿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切除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亮春 鲁敏 熊静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8-29,共2页
对5例冠心痛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d康复出院。随访30~90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 对5例冠心痛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d康复出院。随访30~90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重点监护循环和呼吸功能,严格、规范用药减轻心脏负荷是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疾病 室壁瘤 冠状动脉搭桥 壁瘤切除 围手期护理
下载PDF
定向冠脉粥样斑切除术和冠脉成形术后血管腔改善的机理
14
作者 李集慧 《医学信息》 1994年第4期188-188,共1页
经皮定向冠脉粥样斑切除术(DCA)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与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相比,管腔残留狭窄少,内膜瓣形成或管腔破裂的发生率低。但有关病理组织学的血管造影研究表明,单纯的粥样斑切除不能解释 DCA 后极佳的血管造影结果,斑块"... 经皮定向冠脉粥样斑切除术(DCA)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与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相比,管腔残留狭窄少,内膜瓣形成或管腔破裂的发生率低。但有关病理组织学的血管造影研究表明,单纯的粥样斑切除不能解释 DCA 后极佳的血管造影结果,斑块"压缩"(又称"强化血管造影效应")可能也是 DCA 成功的原因之一。为评估 DCA 后血管腔改善的机理,作者选40例 DCA 和25例 PTCA 的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切除 经皮冠脉成形 病理组织学 定向 管腔 机理 冠心病患者 安全有效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一例
15
作者 杨瑶瑶 张慧敏 +9 位作者 关婷 张宇清 俞梦越 吴海英 蒋雄京 秦学文 吴永健 周宪梁 惠汝太 郑德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6-366,共1页
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于2011—0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活动时出现,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3个月凌晨睡眠时症状再发,持续约十余分钟,遂至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9... 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于2011—0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活动时出现,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3个月凌晨睡眠时症状再发,持续约十余分钟,遂至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90%狭窄,回旋支100%闭塞,第一钝缘支90%狭窄,右冠状动脉斑块。因患者有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病史,拟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胸腺切除术,术前超声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进一步行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扫描摄影术(CT)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颈内动脉闭塞 发作性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斑块 胸腺切除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异质性的病理研究概况
16
作者 李树合 周定标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由CAS导致的超过50%,其临床危险性不仅在于导致颈动脉管腔的狭窄,更重要的是随着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斑块形态由完整变为破损、结构...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由CAS导致的超过50%,其临床危险性不仅在于导致颈动脉管腔的狭窄,更重要的是随着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斑块形态由完整变为破损、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性质由稳定性变为不稳定性,最后斑块破裂产生栓子并诱发血栓形成,导致颈动脉颅内分支梗塞,或者斑块迅速增长形成颈动脉主干闭塞.动态了解斑块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不仅可以预测斑块的稳定性,也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外科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不稳定斑块 异质性 病理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 不稳定性 硬化斑块 内膜切除 临床危险性 治疗方案 血栓形成 时机选择 动脉 块结构 适应证 增长 预测 形态 外科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瑞星 张钲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69-73,共5页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LCA)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辅助手段,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激光消融。该文介绍ELCA的原理、应用范围、并发症、与人工智能结合后可能出现的治疗环境、治疗效果及与其他PCI技术相比的优势。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新组合方案——腔内斑块切除术
18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6期1032-1032,共1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当供应下肢的动脉发生PDA后,下肢就会发生足部缺血坏死。PDA主要分为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两大类,前者多见于心脏疾患,后者则常为血管本身的病变。PDA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当供应下肢的动脉发生PDA后,下肢就会发生足部缺血坏死。PDA主要分为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两大类,前者多见于心脏疾患,后者则常为血管本身的病变。PDA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TASC公布的一项的PDA调查结果显示,40-50岁的男性每年新增的PDA发病率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斑块切除 新组合方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栓塞和血栓形成 腔内 治疗 动脉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夹层后腔内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成祥 袁铭 +3 位作者 郭文怡 王海昌 李伟杰 曹艳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约有1%~5%患者因冠脉病变处钙化而导致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失败[1]。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PRCA)通过机械方法祛除内膜钙化或硬化斑块,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夹层 腔内旋磨 冠脉病变 疗效观察 钙化 冠状动脉硬化 硬化斑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俊 张静 +1 位作者 庞广杰 周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26-427,共2页
近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均有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ACS的重要治疗方法,但PCI导管操作及球囊、支架置入过程中也可能会导... 近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均有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ACS的重要治疗方法,但PCI导管操作及球囊、支架置入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粥样斑块破裂,且球囊、支架等本身作为异物均可诱导并加重局部炎症,促进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方法 围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 患者 斑块破裂 支架置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