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口腔早期定植菌群的一年动态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邹静 周学东 李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观察婴儿口腔早期定植细菌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 12例健康新生儿出生后第 1天和 1、3、6、9、12个月的口腔样本 ,选择适当稀释度接种于BA、MSA、BHI培养基 ,经需氧、微需氧及厌氧条件培养后行细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结果 婴儿... 目的 观察婴儿口腔早期定植细菌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 12例健康新生儿出生后第 1天和 1、3、6、9、12个月的口腔样本 ,选择适当稀释度接种于BA、MSA、BHI培养基 ,经需氧、微需氧及厌氧条件培养后行细菌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结果 婴儿口腔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为S .salivarius,其次为S .mitis;乳牙萌出后S .sanguis,S.gordo nii和S .mutans有一定的检出 ;Veillonellaspp .在出生后 1月的新生儿口腔即有一定的检出 ,A .odontolyticus在 3个月时开始有 8.3%的检出 ;L .acidophilus在婴儿口腔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检出水平 ;少数有部分乳牙萌出的婴儿口腔中检出L .buccalis与Capnocytophagaspp .的存在。结论 S.salivarius与S.mitis是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的优势细菌 ,Veil lonella是最早、最常检出的厌氧菌 ,A .odontolyticus是最早检出的放线菌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 ,其口腔中检出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定植菌群 动态变化 形态学 口腔细
下载PDF
老年住院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英 张宗诚 +1 位作者 杨晓暖 韩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55-156,共2页
对78例老年住院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736例次咽拭子细菌培养观察,病人入院时口咽部草绿色链球菌和夸瑟氏菌分离率最高,均在90%以上;住院期间,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率较入院时显著增高,分别达54.6%和24.3%(P<0.... 对78例老年住院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736例次咽拭子细菌培养观察,病人入院时口咽部草绿色链球菌和夸瑟氏菌分离率最高,均在90%以上;住院期间,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率较入院时显著增高,分别达54.6%和24.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阳性率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滞剂以及体内留置各种导管可致口咽部革兰氏阴性杆菌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失调 医院感染 定植菌群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冬 刘雪琴 +1 位作者 刘洪光 时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群的动态改变。方法采集了105例住院患者不同时期的273例次咽拭子和居住环境的82份卫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入院后第1、5、21d奈瑟氏菌分离率均在80%以上(P>0.05)。G-杆菌入院后第1d分... 目的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群的动态改变。方法采集了105例住院患者不同时期的273例次咽拭子和居住环境的82份卫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入院后第1、5、21d奈瑟氏菌分离率均在80%以上(P>0.05)。G-杆菌入院后第1d分离率为11.4%,第5d上升为22.8%(P<0.05),第21d为18.4%(P>0.05)。病区环境G+球菌比例占60.7%,G-杆菌占37.4%。结论患者住院初期(第5d)口咽部G-杆菌定植呈上升趋势,这一改变与其药物副反应、兴奋冲动(/和焦虑孤僻)情绪、约束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差、睡眠差、进食少有关,与其病区居住环境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人 住院期问 口咽部 定植菌群 Gˉ杆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改变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雪琴 金冬 +1 位作者 时君 刘洪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4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105例病人住院不同时期的273例次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第5天、第21天奈瑟氏菌分离率均在8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入院后...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105例病人住院不同时期的273例次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入院后第1天、第5天、第21天奈瑟氏菌分离率均在8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入院后第1天分离率为11.4%,第5天上升为22.8%,第21天为18.4%。口咽部有革兰阴性杆菌定植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率高达52.4%。[结论]第5天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表明病人在住院初期可出现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明显改变,且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病人 口咽部 定植菌群 呼吸道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结直肠癌病灶及癌旁组织定植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熊玲玲 曹艳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9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定植菌群结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7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及70例一般资料配对的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对直肠癌病灶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良性肿瘤病灶组织细菌16SrRNA基因V4区进行测序,分析各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定植菌群结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7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及70例一般资料配对的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对直肠癌病灶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良性肿瘤病灶组织细菌16SrRNA基因V4区进行测序,分析各部位定植菌群结构差异,病灶组织根据不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并比较定植菌群结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真杆菌属、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病灶组织(P<0.05),梭杆菌属、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病灶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定植菌群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结直肠癌组织真杆菌属、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梭杆菌属、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灶及癌旁组织定植菌群结构具有明显改变,表现为有益菌下降、有害菌增加的失调现象,这种定植菌群结构失调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变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良性肿瘤 病灶组织 癌旁组织 定植菌群结构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ICU患者鼻咽部及医疗环境定植菌群分析
6
作者 白焕焕 魏静 +1 位作者 索质君 郑金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22期15-19,共5页
目的:调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鼻咽部及医疗环境定植菌群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ICU收... 目的:调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鼻咽部及医疗环境定植菌群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ICU收治患者的鼻咽部、医疗环境及医务工作人员手部进行大规模卫生采样检测。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患者鼻咽部检出致病菌38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杆菌6株(15.8%),鲍曼不动杆菌3株(7.9%);革兰阳性菌球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4株(10.5%),溶血性葡萄球菌3株(7.9%),屎肠球菌3株(7.9%);真菌:白色念珠菌7株(18.4%),光滑念珠菌1株(2.6%),近平滑念珠菌1株(2.6%);34.8%的医疗环境存在细菌污染,污染菌种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41.5%,溶血性葡萄球菌26.1%,鲍曼不动杆菌10.3%,粪肠球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4.7%,铜绿假单胞杆菌4.3%,屎肠球菌2.1%;白色念珠菌1.3%,近平滑念珠菌1.3%;最常见的污染样本来源于输液泵/架19.7%,床垫14.5%,气压泵11.1%,吊塔9.4%,床栏8.5%,听诊器7.3%,监护显示器5.1%,水龙头4.7%,医护及护理人员手3.4%,其他16.2%。结论:ICU患者鼻咽部与医疗环境分离菌株大致相符,环境污染严重,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重症监护病区 定植菌群 机会致病
下载PDF
鹅消化道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崔秀艳 王长文 +4 位作者 刘墨 刘冠廷 马训骏 刘晓娟 娄玉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21,24,共6页
为了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均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吉林白鹅为实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日龄鹅及成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 为了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均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吉林白鹅为实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日龄鹅及成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从而获得主要正常菌群在消化道中的定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定植 消化道 玉米秸秆
下载PDF
给雏鸡饲喂乳杆菌对其盲肠主要正常菌群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永杰 赵艳兵 +1 位作者 崔玢陶 何昭阳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9年第5期29-30,共2页
动物刚出生时,消化道内一般是无菌的;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污染后,消化道内很快就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逐渐适应,定植下来,形成稳定的正常菌群。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正常菌群会发生变化。当消化道内有益菌占优势时,动物就会维持健康... 动物刚出生时,消化道内一般是无菌的;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污染后,消化道内很快就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逐渐适应,定植下来,形成稳定的正常菌群。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正常菌群会发生变化。当消化道内有益菌占优势时,动物就会维持健康水平;而有害菌占优势时,会引起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雏鸡 饲养 乳杆 盲肠 正常定植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书超 林伟章 邓亮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653-1654,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接受健康查体的10例健康志愿者设置为对照组,收集... 目的:研究并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接受健康查体的10例健康志愿者设置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粪便标本,对其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培养和定性培养,分析和统计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杆菌的菌群数量,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并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类型,将其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等2个亚组,比较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数值、乳杆菌数值、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杆菌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双歧杆菌数值、乳杆菌数值、拟杆菌数值、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均明显低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杆菌数值高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肠杆菌增多、肠道菌群定植抗力减弱,且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肠道菌群变化不同,临床上可根据其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 肠道定植抗力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感染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争争 姜鹏 《大医生》 2022年第23期137-141,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指患者呼吸道症状突然加重,且超出正常范围并需要改变原有治疗药物,其症状包括脓痰、呼吸困难等。患者一旦发生AECOPD,会降低患者肺功能并影响日常生活,而细菌感染是AECOPD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慢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指患者呼吸道症状突然加重,且超出正常范围并需要改变原有治疗药物,其症状包括脓痰、呼吸困难等。患者一旦发生AECOPD,会降低患者肺功能并影响日常生活,而细菌感染是AECOPD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细菌感染发病机制及相关细菌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稳定期的定植菌群,及时分析AECOPD期菌群感染情况,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为此,本研究从AECOPD细菌感染稳定期、急性期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肠道感染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深入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感染 定植菌群 机制
下载PDF
影响婴幼儿肠道微生物定植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燕 张士发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婴幼儿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从胎儿期开始延续到2~3岁,是个动态过程。早期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关作用对人类健康发育及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遗传、环境、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断奶、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都可影响肠道微生物... 婴幼儿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从胎儿期开始延续到2~3岁,是个动态过程。早期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关作用对人类健康发育及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遗传、环境、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断奶、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都可影响肠道微生物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定植 婴幼儿
下载PDF
生命早期口腔菌群的定植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屠叶 徐欣 周学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口腔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门户,是微生物重要的定植位点和微生态环境。正常口腔微生态的建立和演替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口腔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出生几小时后口腔就已经出现了链球菌属、乳杆菌属等先锋菌... 口腔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门户,是微生物重要的定植位点和微生态环境。正常口腔微生态的建立和演替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口腔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出生几小时后口腔就已经出现了链球菌属、乳杆菌属等先锋菌群的定植;随着宿主年龄的增长,口腔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之增加,菌群结构趋于成熟。多项横断面研究发现生命早期口腔微生态系统的发展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受到包括母亲健康状况、出生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生命早期口腔微生态失衡与口腔以及全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口腔细菌性疾病的早期管理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生命早期阶段口腔菌群定植及演替的规律,并对影响生命早期口腔微生态系统的外界因素以及生命早期口腔菌群对后期宿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全生命周期口腔及全身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婴幼儿 定植
原文传递
剖宫产对子代早期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红坤 徐先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肠道菌群功能丰富,它们既参与常规的消化过程,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还可以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感染,形成肠道的生物屏障,此外,对刺激、调控人体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儿期、婴儿期是肠道菌... 肠道菌群功能丰富,它们既参与常规的消化过程,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还可以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感染,形成肠道的生物屏障,此外,对刺激、调控人体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儿期、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和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会影响儿童期甚至成年后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定植 剖宫产 早期 子代 抗病原微生物 体液免疫功能 消化过程
原文传递
HIV/AIDS病人经HAART后的免疫状况及其与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闵梦雅 申元英 +4 位作者 张建波 黎勇 邓琦蕾 张敏 罗慧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从微生态的角度分析不同免疫状况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肠道菌群在结构和数量上的改变。方法收集经HAART后不同免疫状况的HIV/AIDS病人的粪便,提取... 目的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从微生态的角度分析不同免疫状况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肠道菌群在结构和数量上的改变。方法收集经HAART后不同免疫状况的HIV/AIDS病人的粪便,提取粪便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6种菌属(种)进行定量。结果免疫重建不良组与免疫重建完全组病人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肠道总菌群(11.60±0.21;11.41±0.33)、拟杆菌属(10.93±0.35;10.64±0.55)、大肠杆菌(8.68±0.68;8.19±0.96),免疫重建不良组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重建不良组与免疫重建完全组的B/E值分别为(0.84±0.13;0.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B/E值均小于1,说明三组的肠道定植抗力均有明显的下降,以免疫重建不良组下降最为显著。结论不同免疫状况的HIV/AIDS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定植抗力下降与肠道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肠道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肠道定植抗力
原文传递
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瑞琪 黄为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7期1353-1355,F0004,共4页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于胃肠道内的所有微生物总和,其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是人体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正常肠道菌群的定值不仅可以参与机体消化与吸收、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认知功能发展,维持机体... 肠道菌群是指寄居于胃肠道内的所有微生物总和,其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是人体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正常肠道菌群的定值不仅可以参与机体消化与吸收、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认知功能发展,维持机体健康。医学的发展使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早产儿因器官功能的不成熟导致肠道发育较足月儿落后,其中分娩及喂养方式、药物使用及环境因素等均对肠道菌群建立产生影响,造成早产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偏低、定植和成熟延迟、稳定性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肠道 定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婴儿肠道早期菌群的定植及意义
16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定植 肠道细 早期 婴儿 产道分娩 出生后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重建肠道微生态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文 尹泉 +2 位作者 赵超 谢彩红 陈冬妹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重建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建组,剔除失访病例后共164例有效病例,其中对照组83例,重建组81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和复合乳酸菌治疗2周,重建组予以重建...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重建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建组,剔除失访病例后共164例有效病例,其中对照组83例,重建组81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和复合乳酸菌治疗2周,重建组予以重建肠道微生态疗法1周,采用胃肠道症状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专用量表(IBS-QOL)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重建组治疗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6.42%)与对照组(77.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治疗后3、6个月(75.31%、60.49%)均高于对照组(60.24%、3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重建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肠道微生态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提高中远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益生 肠易激综合征 定植
下载PDF
感染创面病原微生物采样方法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刘可 张成敏 +2 位作者 李志恒 柯为 王丽华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37-40,53,共5页
目的对比棉拭子采样方式与组织采样方式检出感染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慢性创面采样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感染创面取样,共计采集标本167对。对患者组织样本结果及棉拭子采... 目的对比棉拭子采样方式与组织采样方式检出感染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慢性创面采样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感染创面取样,共计采集标本167对。对患者组织样本结果及棉拭子采样检测出菌种类型进行统计,并对检测效能进行分析。结果棉拭子采样结果为无细菌者(阴性)共计57例次,在活检取样结果阴性共计50例次。在所采集的标本中,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均是检测出的单一细菌生长的情况,其中棉拭子结果显示为阳性共计110例次,活检取样中共计117例;在创面检查菌种中,棉拭子阳性检出结果共计103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8例、革兰氏阴性菌61例、皮肤体表正常菌3例,真菌1例。棉拭子对采样样本检测的敏感度为93.63%,特异度为75.43%,准确度为87.42%。结论当前所应用的棉拭子与深部活检组织取样的细菌检测结果相比较,拥有较好的一致性,应用表浅棉拭子取样,是适合在感染创面病原微生物采样中进行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病原微生物 采样 抗生素 定植菌群
下载PDF
不同气道病原体的哮喘患儿b-EOS计数差异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萌 王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359-1362,1385,共5页
目的研究气道病原体哮喘患儿血液嗜酸性粒细胞(b-EOS)计数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94例哮喘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采集其鼻咽分泌物,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细菌组、... 目的研究气道病原体哮喘患儿血液嗜酸性粒细胞(b-EOS)计数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94例哮喘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采集其鼻咽分泌物,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细菌组、病毒组、细菌与病毒组及正常组,比较细菌组、病毒组、细菌与病毒组患儿入院及治疗3d后b-EOS水平,再根据病原菌种类,将细菌组及病毒组进行细亚分组,比较各亚组入院及治疗3 d后b-EOS水平。结果检测发现,细菌组共41例,病毒组共24例,细菌与病毒组共16例,未检出者13例,为正常组;正常组入院时血清IgE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四组治疗3 d后,血清IgE水平较其入院时无显著性改变(P>0.05);细菌组入院及治疗3 d后b-EOS计数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其余三组入院时b-EOS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细菌组及病毒组治疗3 d后b-EOS计数与其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与病毒组及正常组治疗3 d后b-EOS水平均较其入院时显著升高(P<0.05);根据病原体种类分组后发现,肺炎链球菌组患儿治疗3 d后b-EOS计数较入院时显著上升(P<0.05),而卡他莫拉菌组、流感嗜血杆菌组治疗3 d后b-EOS水平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副流感病毒3组治疗3 d后b-EOS计数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OS水平在评估哮喘患儿病情中起着重要作用,呼吸道定植菌及感染可能加重哮喘患儿病情,其中以肺炎链球菌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气道定植 哮喘患儿 b-EOS计数
下载PDF
生命最初1000天真菌失调与儿童疾病关联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小燕 王小川 +3 位作者 刘博蕊 杨晶 高晓宇 胡嘉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885,共7页
细菌作为人体微生物的主要构成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占人体微生物组比例不足1%的真菌同样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生命早期阶段真菌的定植与未来儿童期疾病,如感染性... 细菌作为人体微生物的主要构成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占人体微生物组比例不足1%的真菌同样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生命早期阶段真菌的定植与未来儿童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肠道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生命早期影响因素如分娩方式、抗生素的使用等可能通过影响真菌定植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相关研究证据仍需进一步总结。本文就生命最初1000 d真菌组成特点、影响生命早期真菌群落定植的相关因素及真菌失调与儿童期疾病的关联等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控制儿童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 定植 失调 儿童 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