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芽孢杆菌QHZ11-gfp在马铃薯植株上的定殖特征及促生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董爱菊 邱慧珍 +4 位作者 董莉 周洋子 陈兰兰 王友玲 王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75-4086,共12页
【背景】生防菌在作物根系的有效定殖是其功能发挥的前提,而直观的跟踪技术和有效的定量方法是研究生防菌根系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研究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 ctonia solani)JT18的拮抗菌QHZ11在马铃薯植株上的... 【背景】生防菌在作物根系的有效定殖是其功能发挥的前提,而直观的跟踪技术和有效的定量方法是研究生防菌根系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目的】研究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 ctonia solani)JT18的拮抗菌QHZ11在马铃薯植株上的定殖特征及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QHZ11进行标记,将标记菌株菌悬液、生物有机肥和无菌水分别接种至灭菌土壤,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和测定标记菌株在马铃薯植株不同部位的定殖特征、数量变化及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结果】pHAPII质粒成功导入QHZ11并可稳定遗传40代,记为QHZ11-gfp;菌株标记前后的菌落形态、生长曲线和对R. solani JT18的拮抗能力等基本一致。从第7天开始,相继在马铃薯芽上和根上发现了绿色荧光,说明QHZ11-gfp成功定殖到了马铃薯的芽、根等部位。QHZ11-gfp在根系和匍匐茎的定殖数量均呈现先升高至块茎形成期达到峰值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整个生育期根系的定殖数量始终大于匍匐茎。菌悬液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并通过增加株高等农艺性状提高了块茎产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在各部位的荧光强度、定殖数量和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菌悬液。【结论】QHZ11-gfp可在马铃薯植株上成功定殖并对马铃薯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将其制成生物有机肥促进了其定殖,使促生效果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菌 绿色荧光标记 定殖特征 实时荧光量PCR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小麦苗期浸种和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忠伟 孙振才 +1 位作者 杨佑明 王志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1,共8页
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 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2)盆栽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浸种和灌根处理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叶鞘>叶。与浅黄隐球酵母菌浸种处理相比,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处理的叶鞘浅黄隐球酵母菌定殖数量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4d达到最大;3)盆栽试验中,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2.7%,对假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5.3%,均显著高于根灌生理盐水处理(P<0.05),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可以在小麦苗期实现定殖,并且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隐球酵母菌 定殖特征 茎基腐病 禾谷镰刀菌 假禾谷镰刀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