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强 莫冰峰 +2 位作者 文毅 王铭昌 覃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进行理疗康复,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法进行康复。两组治疗前后均行颈椎X线... 目的探讨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进行理疗康复,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法进行康复。两组治疗前后均行颈椎X线检查,统计颈椎曲度改变、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体紊乱例数;采用皮尺测量颈椎活动度,包括前驱、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体位下颈椎活动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2、IL-6、TNF-α;评价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治疗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变直、椎体紊乱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颈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增加更显著(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P<0.05。结论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可促进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从筋骨力学平衡理论探讨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急性颈性眩晕的理论来源及诊疗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黎 王金玲 +2 位作者 吴山 林应强 范志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9期1714-1716,1719,共4页
岭南名医林应强教授将中医整体观融入于筋骨整体观中,结合颈椎筋与骨的解剖和现代生物力学的筋骨力学平衡理论,通过多年临床总结逐渐形成了以爆发力为手法核心的徒手正骨手法,以"筋骨并重,重在正骨理筋,恢复筋骨力学平衡"为... 岭南名医林应强教授将中医整体观融入于筋骨整体观中,结合颈椎筋与骨的解剖和现代生物力学的筋骨力学平衡理论,通过多年临床总结逐渐形成了以爆发力为手法核心的徒手正骨手法,以"筋骨并重,重在正骨理筋,恢复筋骨力学平衡"为治疗思路,强调接诊时注意首先排除手法禁忌证,然后按照触诊定位、先理筋再正骨理筋的诊疗步骤进行。本文从筋骨力学平衡理论介绍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急性颈性眩晕的理论来源及诊疗方法,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筋骨 力学平衡 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程五中 巫熙南 阴祖新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5期892-894,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坐位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侧卧位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总... 目的研究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坐位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侧卧位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及张口位X线表现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7.80%和生活质量总有效率97.56%均分别高于对照组51.22%、92.68%(均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集中在2~3次,对照组治疗次数集中在4~5次,观察组治疗次数<4次者为60.98%,对照组治疗次数<4次者为39.0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X线结果恢复正常者共25例,恢复正常率为60.98%,对照组X线结果恢复正常者共12例,恢复正常率为29.2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侧卧位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可明显提高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张口位X线异常表现,具有更好的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紊乱症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吴山以林氏定点旋转扳法为主诊治枕大神经痛经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帆 陈智恒 +5 位作者 雷骏轩 赵思怡 郭汝松 范志勇 田强 吴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29-31,36,共4页
介绍吴山教授以林氏定点旋转扳法为主诊治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认为筋骨力学失衡与风寒湿痹阻经络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诊疗中,在手法施展前注重准确定位;手法施展时理筋为先,爆发力正骨为要;手法施展后中药包热敷与功能锻炼相... 介绍吴山教授以林氏定点旋转扳法为主诊治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认为筋骨力学失衡与风寒湿痹阻经络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诊疗中,在手法施展前注重准确定位;手法施展时理筋为先,爆发力正骨为要;手法施展后中药包热敷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并举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大神经痛 林氏定点旋转扳法 病因病机 正骨 推拿 筋骨力学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牵引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落枕33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傅瑞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9期776-776,780,共2页
落枕又称失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颈部当风受凉而引起的以颈部疼痛、不能自由转动,强迫体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笔者参照《伤科补要》及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协作组制定的“落枕病(... 落枕又称失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颈部当风受凉而引起的以颈部疼痛、不能自由转动,强迫体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笔者参照《伤科补要》及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协作组制定的“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诊疗方案”,在牵引后以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落枕患者33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枕 牵引 推拿 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腰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荣振 常华 《按摩与导引》 1997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按摩 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7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鹏 王永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枕颌牵引与毫针针灸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枕颌牵引与毫针针灸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旋转扳法 寰枢关节紊乱症 颈椎牵引
下载PDF
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枕大神经痛3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兴辉 雷骏轩 +2 位作者 郭汝松 吴山 范志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了解林氏定点旋转扳法对枕大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枕大神经痛患者进行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偏头痛特异性品质(MSQ)评分。... 目的了解林氏定点旋转扳法对枕大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枕大神经痛患者进行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偏头痛特异性品质(MSQ)评分。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30例中临床治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3、6个月时的VAS评分或MS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或MS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林氏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枕大神经痛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大神经痛 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颈七针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李喜辉 章涛 +3 位作者 刘献强 陈永帅 黄拓 段男男 《医学信息》 2023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颈七针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2月-8月天津市北辰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颈七针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2月-8月天津市北辰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观察组应用颈七针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颈肩疼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肩疼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症状积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七针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CSR疗效肯定,可有效减轻患者中医症状,缓解疼痛,改善其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七针 定点旋转扳法 颈椎功能
下载PDF
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洪涛 王世轩 赵双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A组单纯采用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A组单纯采用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B组采用针刀加颈部推拿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5天,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间治疗后VAS评分、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评分、治疗组及对照A组行扳法时出现"咔哒"声次数。结果治疗结束后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六个月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三组间田中靖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六个月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A组行扳法时出现"咔哒"声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疗法与不定点旋转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快速的缓解疼痛且中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 定点旋转扳法
原文传递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枕神经痛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圣刚 张金鑫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灸配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灸配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神经痛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 针灸 疗效
原文传递
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建斌 朱亚菊 +4 位作者 王建辉 郭洁梅 黄露露 滕方舟 李保林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并联合牵拽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及牵拽手法在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手 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 牵拽手 疗效
原文传递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对颈型颈椎病后伸肌群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宏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25-627,共3页
观察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对颈型颈椎病后伸肌群影响。本研究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以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对颈相疼痛、... 观察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对颈型颈椎病后伸肌群影响。本研究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以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对颈相疼痛、头痛、肩部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后伸活动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52、3.884,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后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7,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相疼痛、头痛、肩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77、4.445、4.489,均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30%和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0.05)。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单纯推拿手法,能够有效改善颈椎后伸活动度,改善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后伸活动度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宏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观察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以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手法隔天1次,每周... 目的:观察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以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手法隔天1次,每周3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手法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2 d,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 Borden 氏测量法测量颈椎曲度,采用皮尺测量法测量颈椎活动度,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的活动度分别为(9.87±3.88)mm 比(6.75±3.40)mm、(3.22±1.16)mm 比(6.51±1.95)mm、(16.69±1.49)mm 和(14.49±1.30)mm、(11.26±0.95)mm 比(14.07±1.16)mm、(11.59±1.28)mm 比(13.11±1.71)mm、(12.59±0.96)mm 比(13.02±1.14)mm、(12.09±0.91)mm 比(12.49±0.92)m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226和3.558,5.554和3.408,4.702和3.382,5.003和3.605,7.004和3.882,5.036和3.554,4.818和3.588,均 P <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的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12、3.638、3.0338、3.251、3.422,均 P <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 <0.05)。结论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 推拿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定点旋转扳颈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飞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6期689-689,共1页
关键词 环枢关节半脱位 定点旋转
下载PDF
针刺配合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凌帆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1期60-61,共2页
针刺夹脊穴、环跳、踝三针和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并与针刺配合牵引理疗等对照组90例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1%,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78%。提示针刺配合扳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好。
关键词 夹脊穴 环跳 踝三针 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5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结合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法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每组4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高于药物治疗组的51. 1%,差异有...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结合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法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每组45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高于药物治疗组的5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手法按摩结合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是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寰枢关节半脱位 治疗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推拿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420例
18
作者 张永富 《河南中医》 2005年第5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疗 小针刀疗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调下胸、腰椎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探讨
19
作者 林天华 应海舟 《按摩与导引》 2001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肩周炎 治疗 下胸 腰椎 定点旋转扳法
下载PDF
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思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乙忠 张喜娟 +1 位作者 邹震宇 范志勇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0期10-12,共3页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于颈部疾患引发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大脑的兴奋性增高,或椎动脉受压使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的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现代医学对颈源性失眠的治疗暂无特...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于颈部疾患引发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大脑的兴奋性增高,或椎动脉受压使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的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现代医学对颈源性失眠的治疗暂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笔者根据在临床上运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现从中西医理论、颈椎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分析颈源性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通过对林氏正骨手法的理论、操作特点的分析,探讨运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颈椎病 林氏正骨推拿 定点旋转扳法 筋骨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