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谱分解技术的储层定量地震解释 被引量:21
1
作者 边立恩 于茜 +1 位作者 韩自军 陈彬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23,共6页
谱分解技术是一项新的地震储层研究技术,它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的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问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研究。根据地震波传播理论推导了薄层振幅谱的表达式,证实了薄层谱的频陷特性,即频陷周期的例教等于薄层的时间厚度。并... 谱分解技术是一项新的地震储层研究技术,它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的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问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研究。根据地震波传播理论推导了薄层振幅谱的表达式,证实了薄层谱的频陷特性,即频陷周期的例教等于薄层的时间厚度。并以此原理为基础,探讨了基于谱分解技术的储层厚度估算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在实际直用中,通过建立目的层精确的速度场分布和沿层调谐体中第一谱峰频率的求取来达到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钻情况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果可信,为储层的定量地震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体 速度场 定量地震解释 谱分解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定量地震解释薄层厚度技术概述
2
作者 李礼 吝新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22期116-117,共2页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迫切需要对各种矿藏的勘探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层厚度定量解释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有很多方法来进行薄层厚度定量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了薄层的定义,介绍了振幅分析法、谱分解法、波阻抗反演法在薄层厚度预...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迫切需要对各种矿藏的勘探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层厚度定量解释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有很多方法来进行薄层厚度定量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了薄层的定义,介绍了振幅分析法、谱分解法、波阻抗反演法在薄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并对各个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定量地震解释 振幅 谱分析 波阻抗反演
下载PDF
深度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南海东部深层油藏XH33-6M层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有良 李黎 邹晓萍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7期123-126,共4页
定量地震解释是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充分把地震信息转化为岩性、孔隙度等储层信息,基本能实现这一目标。在XH33-6油田深层M层油藏描述中,通过Jason公司的深度域叠前地质统计学模块,做到地震与地... 定量地震解释是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充分把地震信息转化为岩性、孔隙度等储层信息,基本能实现这一目标。在XH33-6油田深层M层油藏描述中,通过Jason公司的深度域叠前地质统计学模块,做到地震与地质甚至油藏的深度结合。利用多种信息源(地质、地震、测井信息等),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描述确定性反演无法识别的薄储层,得到高分辨率的深度域岩性体和孔隙度体,然后把反演结果数据从地震网格转换到角点网格作为油藏模拟的静态模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从地震到地质模型、油藏的定量一体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地震解释 地质统计学反演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不确定性分析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岩石物理中的实验设计
4
作者 未晛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显著制造特点及优势,已成为制造业关注焦点,正逐步应用到岩石物理实验领域,助力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为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扩展学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知识,基于3D打印技术创新了一种利用...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显著制造特点及优势,已成为制造业关注焦点,正逐步应用到岩石物理实验领域,助力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为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扩展学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知识,基于3D打印技术创新了一种利用人工岩石研究物性和弹性参数关系的实验方法。学生通过三维数字化建模及操作3D打印机生成实物模型样品,利用超声测量技术研究样品物性和弹性参数间的关系,加强岩石物理实验对地震定量解释作用的理解。该实验设计深化了学生对3D打印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了实践创新思维、扩展了从理论到实践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岩石物理 实验教学 地震定量解释
下载PDF
地震岩石物理模板应用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万龙 孙赞东 +1 位作者 贺薪蔚 吴伯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4-2329,共6页
本文首先总结了地震岩石物理模板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目前业界应用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基于岩石物理模板指示的多边形岩相分类,二是根据弹性参数相对变化量优选岩性/流体敏弹性因子,这两个关键环节会的问题在于多边形岩相分类不能考... 本文首先总结了地震岩石物理模板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目前业界应用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基于岩石物理模板指示的多边形岩相分类,二是根据弹性参数相对变化量优选岩性/流体敏弹性因子,这两个关键环节会的问题在于多边形岩相分类不能考虑测量误差、随机噪声等的影响,另一个限制是不允许岩相重叠;仅根据弹性参数相对变化量优选岩性/流体敏弹性因子没有考虑各岩相的分布及标准偏差的差异性,得到的优选结果可能不客观.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定量地震解释精度,甚至可能导致得到错误的结果.针对这两个问题,文中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基于关键井及岩石物理模板的概率密度函数(PDF)执行贝叶斯分类能够较好避免岩相分类中的问题;根据弹性参数概率分布优选岩性/流体敏弹性因子综合考虑不同岩相均值及方差的差异,是相对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公式,相比于传统做法,本文所作的改进能够提高定量地震解释结果的精度,避免落入解释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岩石物理 模板 岩相分类 弹性参数 敏弹性因子 定量地震解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