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下开采扰动诱致采空区动态失稳定量预计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来兴平 蔡美峰 任奋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
水下开采扰动区内安全开采是个复杂的问题,地应力改变及采空区围岩介质断裂失稳为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征,其不仅直接受到动态破坏,还受后续开采扰动的累积响应。采用多种实验和分析方法,对开采引起的覆岩断裂破坏和地表... 水下开采扰动区内安全开采是个复杂的问题,地应力改变及采空区围岩介质断裂失稳为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征,其不仅直接受到动态破坏,还受后续开采扰动的累积响应。采用多种实验和分析方法,对开采引起的覆岩断裂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定量化预计与综合评价,在维持西天河现状、现有开采方法和开拓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了L3414综采工作面河下控水采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扰动区 大尺度采空区 西天河 动态失稳 定量预计
下载PDF
破碎岩体巷道非对称破坏与变形规律定量预计与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奋华 来兴平 +4 位作者 蔡美峰 吕兆海 邹磊 柴鑫 李立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1-226,232,共7页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震)特征、岩体空间变异性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和支护模式的基础上,利用FLAC3D程序,定量评价了破碎岩体巷道非对称破坏与变形特征.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表明,顶部破碎岩层深度、劣化后的岩体强度以及支护模式的合理性等...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震)特征、岩体空间变异性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和支护模式的基础上,利用FLAC3D程序,定量评价了破碎岩体巷道非对称破坏与变形特征.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表明,顶部破碎岩层深度、劣化后的岩体强度以及支护模式的合理性等对巷道岩体破坏的影响比较显著,锚杆(索)将破碎岩体与深层稳定岩体承接起来共同控制结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工程实践表明,加固后完整稳定顶部岩体与两帮煤体共同控制了非对称载荷作用和煤壁力学强度的劣化,减少了非对称变形、煤壁挤压及滑落失稳,进而有效遏制冒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体 巷道 非对称变形 数值模拟 定量预计
原文传递
河下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任奋华 蔡美峰 来兴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4,共4页
西天河下采煤是涉及矿井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技术难题,开采扰动造成的采空区上覆围岩动力失稳很容易演化为衍生灾害,其失稳表现为具有时间效应特征的一个动态过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开采引起的覆岩断裂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预... 西天河下采煤是涉及矿井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技术难题,开采扰动造成的采空区上覆围岩动力失稳很容易演化为衍生灾害,其失稳表现为具有时间效应特征的一个动态过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开采引起的覆岩断裂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预计与分析,其结果为L3414综采工作面制定开采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最终实现了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破坏 西天河 定量预计
下载PDF
西天河下控水安全开采优化分析与评价
4
作者 李玉民 任奋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7,共4页
西天河下L3414工作面由于开采扰动,砂岩含水层下大尺度采空区围岩特性和应力状况都发生改变,给矿井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现场全面的地质调查以及综合的力学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河床下基岩柱断裂空间特征,划分了开采影响范围内... 西天河下L3414工作面由于开采扰动,砂岩含水层下大尺度采空区围岩特性和应力状况都发生改变,给矿井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现场全面的地质调查以及综合的力学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河床下基岩柱断裂空间特征,划分了开采影响范围内覆岩类型,最后对采空区覆岩断裂高度进行了定量预计,并最终实现了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采空区 定量预计 控水安全开采
下载PDF
煤矿开采决策系统在宁东矿区的应用
5
作者 张艺耘 孙昊 徐博 《西北煤炭》 2007年第4期21-23,44,共4页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决策系统是以煤矿安全重大事故预测决策理论为根本,开发的一套实用性决策系统。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岩体空间变异性、开采技术条件和支护模式的基础上,利用该系统能够把煤矿上覆岩层的运动特性、支承压力的分布等...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决策系统是以煤矿安全重大事故预测决策理论为根本,开发的一套实用性决策系统。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岩体空间变异性、开采技术条件和支护模式的基础上,利用该系统能够把煤矿上覆岩层的运动特性、支承压力的分布等以图示化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定量评价破碎岩体巷道非对称破坏与变形特征,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体 决策支持系统 定量预计与评价
下载PDF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Losses of Radial Fans based on CFD Calculations
6
作者 Heiko Ratter Saban Caglar Martin Gab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04-310,共7页
In a classical layout process of a fan the quantity of losses is estimated as a sum and expressed i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rote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ssure rise, the losses and the efficiency rate besi... In a classical layout process of a fan the quantity of losses is estimated as a sum and expressed i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rote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ssure rise, the losses and the efficiency rate beside the design point is not know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quantitative values of occurring losses at radial fan impellers at an early stage in the design process. It allows to estimate the pressure rise and efficiency rate of a given fan geometry at and beside the design point. The physics of losses are described in literature, but obtaining quantitative values is still a challenge. As common in hydraulic theory the losses are calculated with analytic formulas supported by coefficients and efficiency rates, which have to be determined empirically. This paper shows the method how to determine the coefficients for a given radial fan. Therefore a representative radial fan with backward curved blades was designed in reference to classical design guidelines. Performance measuring was done conform to ISO 5801. The flow was calculated at 8 different operation points using CFD methods. The RANS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using the SST-k-omega turbulence model. The flow do- main consists of one blade section including inlet channel and outflow chamber. Spatial discretization is done by a block-structured mesh of approx. 1.8 million cells. Performance data show a ver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model radial fan CFD RA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