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CT-MPI检查在冠状动脉CTO病人心肌灌注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林淑梅 尹伊君 +1 位作者 周戈 陈妙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CT-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查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人心肌灌注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定量CT-MPI检查的冠状动脉CTO病人4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者均行定量CT... 目的:探讨定量CT-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查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人心肌灌注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定量CT-MPI检查的冠状动脉CTO病人4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者均行定量CT-MPI检查,根据有无灌注异常和缺血程度分组,记录一般资料和CT-MP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定量CT-MPI检查用于冠状动脉CTO心肌灌注异常及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T-MPI定量指标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灌注异常组心肌节段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流量比值、心肌血容量、流量提取乘积、灌注毛细血管血容量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均低于非灌注异常组心肌节段(P<0.05);灌注异常组心肌节段的开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均高于非灌注异常组心肌节段(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肌血流量用于冠状动脉CTO心肌灌注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其他指标,最佳截断值为73.56 mL/(100 mL·min),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87%。不同缺血程度分组心肌节段的心肌血流量和心肌血流量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肌缺血程度加重,病人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下降(r=-0.42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心肌血流量和心肌血流量比值均可用于冠状动脉CTO心肌梗死诊断,其中心肌血流量比值诊断效能AUC高于心肌血流量。侧支循环良好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流量提取乘积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流量提取乘积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均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CT-MPI检查用于冠状动脉CTO病人心肌灌注异常及心肌梗死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能,但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侧支循环 定量ct-心肌灌注成像
下载PDF
CT-FFR参数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圣楠 卜荣生 +2 位作者 杜静茹 王耀国 吴淳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I术后8 d内行心脏磁共振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再灌注损伤情况,将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MVO)及(或)心肌内出血(IMH)者纳入再灌注损伤组,未出现MVO及IMH者纳入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PCI术前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灌注损伤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PCI后TIMI 3级率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最小管腔面积、钙化斑块体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损伤组CT-FFR值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及斑块总体积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值、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均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58、0.943、0.865、0.928、0.891,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671、75.44%、38.61 mm、186.08 mm3、305.04 mm3,且5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99,P<0.05)。结论:CT-FFR及斑块定量参数对预测CHD患者再灌注损伤有积极作用,可为CHD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定量技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MRI与定量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成官迅 曾弘 +3 位作者 张雪林 陆药丹 张进华 刘伊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88-992,共5页
目的 研究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MRI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阻断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40min再灌注 1h后行MR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电影MRI(cine MRI)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放射微球测定心肌血流 ,伊文氏蓝和TTC染色... 目的 研究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MRI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阻断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40min再灌注 1h后行MR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电影MRI(cine MRI)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放射微球测定心肌血流 ,伊文氏蓝和TTC染色确定正常、危险和梗死心肌 ,行病理和体视学测量。结果 危险和梗死心肌含水量较正常显著升高 ,细胞体密度、数密度、总数以及微血管宽度和体密度较正常显著减少 ,动态强化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表现不同 ,静息cine MRI均显示损伤区运动减弱、室壁变薄 ,心脏射血分数减低 ,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则运动增强、室壁增厚 ,心脏射血分数增加。结论 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不同的损伤区具有不同的定量病理学特征 ,Gd DTPA动态增强、cine MRI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以提高对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预测心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灌注 急性心肌缺血 磁共振成像 定量病理学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一娜 武小薇 +2 位作者 林维彬 赫晓宏 秦燕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30-1031,共2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32例)...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计算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中晚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Vs,Ve,V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二尖瓣血流速度(E,A),LVEF采用Simpson's原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周、4周、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再灌注组12周死亡率为0,未再通组12周死亡率为15.6%。V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Ve/Va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显著正相关(r=0.68,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Vs,Ve,Va,LVEF,FS,Ve/Va,E/A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组2,4,12周Vs,Ve,LVEF,FS,Ve/Va均显著优于未再灌注组(P<0.05~0.01);再灌注组4,12周Vs,Ve,LVEF,FS,Ve/Va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0.01);未再灌注组12周Vs,Ve,LVEF,FS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0.05),而4周与2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VI测量二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灌注治疗 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心肌血流灌注SPECT新技术进展及其临床价值
5
作者 马天予 张德斌 +1 位作者 王瑞 程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691-697,共7页
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的心肌血流灌注成像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常规诊断手段之一。近年来,心脏SPECT成像仪器技术、图像算法技术不断发展,心肌血流定量评估成为技术与... 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的心肌血流灌注成像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常规诊断手段之一。近年来,心脏SPECT成像仪器技术、图像算法技术不断发展,心肌血流定量评估成为技术与临床结合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回顾心脏SPECT系统在探测器技术、系统结构、准直技术、图像重建算法以及心肌血流定量化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路线,简要阐述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进展,以及新仪器技术水平进步所带来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心肌血流灌注成像 探测器 图像重建 定量
下载PDF
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培宏 李卫萍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365-369,共5页
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灌注显像可同时评估心肌灌注缺损程度、心室重构、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具有单纯形态学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介绍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灌注显像在灌注缺损、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方面的定量指... 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灌注显像可同时评估心肌灌注缺损程度、心室重构、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具有单纯形态学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介绍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灌注显像在灌注缺损、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方面的定量指标,并对其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应用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灌注显像 定量分析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小薇 秦燕 张一娜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计算平均峰值速度(Sa)。通过Simpson方法测定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急性前壁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4、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Sa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AMI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的Sa、LVEF、FS均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组的Sa、LVEF、FS均显著优于未再通组(P<0.05-<0.01)。结论:QTVI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诊断 灌注治疗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民 赵施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心肌梗死 急性 心脏收缩功能 灌注治疗
下载PDF
定量T_2-mapping用于心脏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兴兰 张翱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脏成像的检查方法也走向多元化,定量T2-mapping以其快速、高效、准确的成像特点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目前无创心脏成像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多巴酚丁胺应力超声心动图、对比剂负荷超声、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脏成像的检查方法也走向多元化,定量T2-mapping以其快速、高效、准确的成像特点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目前无创心脏成像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多巴酚丁胺应力超声心动图、对比剂负荷超声、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心脏MR成像,且PET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心肌活性的金标准。但心脏MR成像以其无创、无辐射、多功能、多方位成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主要用于评价软骨完整性和肿瘤特性、前列腺成像、脑灌注动态对比研究、铁负荷测量的T2-mapping近年来也逐渐被用于心脏成像,尤其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就T2-mapping对心脏成像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T2-mapping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肌水肿 灌注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玉红 陶贵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19-423,共5页
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是根据多普勒原理 ,检测心肌反射的频移信号 ,并对心肌信号进行数字转换、自相关处理、彩色编码及数模转换等 ,从而得到心肌运动速度的不同模式的成像。该项技术突破了既往传统超声目测分析室壁运动的主观局限性 ,... 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是根据多普勒原理 ,检测心肌反射的频移信号 ,并对心肌信号进行数字转换、自相关处理、彩色编码及数模转换等 ,从而得到心肌运动速度的不同模式的成像。该项技术突破了既往传统超声目测分析室壁运动的主观局限性 ,可实时、直观、定量反映心肌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为研究心肌运动 ,尤其是局域心肌在正常、负荷、缺血、再灌注等状态下的运动和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无创分析手段。临床研究表明 ,DTI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价方面有较大优势 ,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多普勒组织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心肌 多普勒组织成像 缺血性心脏病 室壁运动 DTI 无创 定量 运动速度 灌注
下载PDF
心脏MRI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旗 冯长静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近年来心脏磁共振(CMR)成像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无创性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像方法包括心肌组织学特征成像、MR指纹成像(MRF)、特征追踪(FT)技术、定量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四维血流成像等。CMR... 近年来心脏磁共振(CMR)成像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无创性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像方法包括心肌组织学特征成像、MR指纹成像(MRF)、特征追踪(FT)技术、定量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四维血流成像等。CMR现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就CMR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心肌组织学特征成像 磁共振指纹成像 特征追踪 定量灌注成像 血流成像
下载PDF
心脏MRI的儿童心血管疾病评价及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航 郭应坤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心血管疾病(CVD)可导致包括儿童心脏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肌组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治疗前、后准确评估这些改变,对CVD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及远期随访至关重要。心脏MRI(CMR)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无电离辐射... 心血管疾病(CVD)可导致包括儿童心脏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肌组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治疗前、后准确评估这些改变,对CVD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及远期随访至关重要。心脏MRI(CMR)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无电离辐射,以及对心脏解剖结构、心功能和心肌组织一站式成像等优势,成为儿童CVD重要检查手段。CMR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脂肪抑制3D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及对比剂增强MRI血管造影(MRA),可清晰显示心房、心室、大血管等解剖结构的形态、大小及相互连接关系。相位对比(PC)CMR和4D-flow CMR技术,可准确定量测定血流流速和流量,分析心搏量、肺/体循环比、瓣膜口反流量和房室压力梯度差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电影序列CMR可精确测定心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结合组织追踪技术评价心肌形变,还可用于心功能亚临床障碍的早期评估。首过灌注、钆(Gd)对比剂延迟强化(LGE)、T1及T2-mapping技术等CMR,可无创定量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心肌纤维化和心肌水肿改变,为儿童CVD病因探索、病理生理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信息,为儿童CVD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拟就CMR在儿童CVD诊疗过程中的价值及其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脏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心功能 心肌应力 首过灌注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