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音乐学视域下南阳宛梆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1
作者 孙辉 吴小川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0-93,共4页
作为河南众多小剧种之一的南阳宛梆,积淀了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然而,随着众多新平台、新媒体以及新的艺术传播方式的出现,南阳宛梆在现实传承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立足民族音乐学研究... 作为河南众多小剧种之一的南阳宛梆,积淀了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然而,随着众多新平台、新媒体以及新的艺术传播方式的出现,南阳宛梆在现实传承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立足民族音乐学研究视域,深入剖析南阳宛梆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传承保护的困境与对策,为以南阳宛梆为代表的小剧种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民族音乐学 传承保护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宛梆花腔的声乐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乔新建 周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77-79,共3页
宛梆花腔的艺术特色来源于它特有的机能状态。传统的花腔唱法蕴含着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理论的误区。花腔训练要纳入现代声乐技法的范畴,步入声乐科学的新境地。
关键词 宛梆花腔 声乐技法 戏曲 声乐文化
下载PDF
从宛梆看河南濒危剧种的生存和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靳义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83-86,共4页
宛梆是明末清初由陕西东路秦腔传入南阳后,结合当地的山梆等剧种和民风民俗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稀有剧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宛梆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稀有剧种面临生存危机,内乡宛梆剧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为... 宛梆是明末清初由陕西东路秦腔传入南阳后,结合当地的山梆等剧种和民风民俗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稀有剧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宛梆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稀有剧种面临生存危机,内乡宛梆剧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为河南稀有剧种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剧种 审美特征 河南 发展 中国 传统戏曲
下载PDF
论传统戏曲审美条件下宛梆的剧目创建与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59-60,共2页
宛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有近400年的历史,宛梆的创建与发展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戏曲审美心理定势息息相关。
关键词 宛梆 戏曲 审美 剧目特色 剧目创建
下载PDF
“国家在场”与地方戏曲保护——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宛梆剧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倩 《艺术探索》 2018年第1期83-91,共9页
在对宛梆剧种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国家在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戏曲汇演、戏曲调演、戏曲大赛的举办;二是宛梆相关荣誉称号的获得与剧团对外宣传时的"冠名";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在对宛梆剧种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国家在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戏曲汇演、戏曲调演、戏曲大赛的举办;二是宛梆相关荣誉称号的获得与剧团对外宣传时的"冠名";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编纂;四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推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做是国家层面"文化自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宛梆 保护和传承 艺术人类学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剧种认同:戏曲剧种保护的内生性力量——以河南宛梆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倩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3-20,共8页
在戏曲剧种保护的过程中,“剧种认同”意识和认同度的强弱,决定着保护主体保护行为的实施状况,进而影响着最终的保护成效。“剧种认同”是影响剧种保护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剧种艺术生产和传承的内生性力量。在宛梆剧种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 在戏曲剧种保护的过程中,“剧种认同”意识和认同度的强弱,决定着保护主体保护行为的实施状况,进而影响着最终的保护成效。“剧种认同”是影响剧种保护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剧种艺术生产和传承的内生性力量。在宛梆剧种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中,局内人的艺术实践,证实了价值认同、身份认同及剧种意识等剧种认同类型在剧种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保护 剧种认同 局内人 内生性力量
下载PDF
宛梆演唱艺术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80-81,共2页
宛梆是生长并流行在南阳的地方戏剧种,是我国传统音乐濒灭剧种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宛梆的演唱艺术,不是仅凭吐字、发声或气息、情感中某一个独立的部分就能准确表现的,而是四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技巧和表现的统一,... 宛梆是生长并流行在南阳的地方戏剧种,是我国传统音乐濒灭剧种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宛梆的演唱艺术,不是仅凭吐字、发声或气息、情感中某一个独立的部分就能准确表现的,而是四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技巧和表现的统一,唱声和表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演唱艺术 地方戏剧 花腔
下载PDF
内乡宛梆的唱腔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冉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内乡宛梆是河南南阳地区的地方戏,为我国稀有剧种之一,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时的"西调"、"老梆子"、"南阳调"、"唧唧梆",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南阳梆子"
关键词 宛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腔 南阳地区 新中国成立 地方戏 国家级 国务院
下载PDF
乡土语境中的艺术呈现——祝寿仪式中的宛梆音乐表演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倩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把戏曲音乐表演置于乡俗礼仪的宏观语境中去考察,是音乐及戏曲艺术研究共同的重要视角之一。笔者以自己2007年春节期间的采访为依据,主要对南阳乡村祝寿仪式以及宛梆的演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考察,通过对仪式过程和宛梆表演的分析和解... 把戏曲音乐表演置于乡俗礼仪的宏观语境中去考察,是音乐及戏曲艺术研究共同的重要视角之一。笔者以自己2007年春节期间的采访为依据,主要对南阳乡村祝寿仪式以及宛梆的演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考察,通过对仪式过程和宛梆表演的分析和解释,来讨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当下祝寿仪式所具有的开放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仪式中宛梆艺术围绕祝寿仪式在曲、剧目选择、演出准备等方面所作出的自我调适;宛梆艺术所具有的娱人、盈利等功能以及祝寿仪式与宛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希望能为从事艺术理论及创作的同仁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寿仪式 戏曲表演 宛梆 自我调适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南阳宛梆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初健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85-86,共2页
对南阳宛梆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其传承、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宛梆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获得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 宛梆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秦楚文化交融下的戏曲艺术——宛梆田调札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超 《北方音乐》 2014年第6期106-107,共2页
宛梆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在明末清初陕西同州梆子传入豫西南地区与当地民歌、小调、说唱等民间音乐结合形成的一个稀有戏曲剧种,比京剧、豫剧、曲剧、越调更为古老。它受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和楚文化的共同滋养,至今依然散发着... 宛梆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在明末清初陕西同州梆子传入豫西南地区与当地民歌、小调、说唱等民间音乐结合形成的一个稀有戏曲剧种,比京剧、豫剧、曲剧、越调更为古老。它受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和楚文化的共同滋养,至今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戏曲艺术气息,被学者认为是研究河南梆子的早期生态标本,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宛梆唱腔激昂,声腔豪放,女声唱腔高八度使用呕音花腔,声音娓婉清亮,堪称一绝。文章将以田野考察为起点,对宛梆艺术的起源、形成、兴衰与传承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戏曲艺术 秦楚文化 田野考察
下载PDF
濒危剧种宛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国有和民营剧团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倩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9-38,共10页
从历史上看,河南省濒危剧种宛梆流布于南阳各县,有着较为广阔的传播范围。但是改革开始以后,宛梆的演出团体极度萎缩,目前只剩下一个国有剧团和不足十家民营剧团。两类剧团在生存空间、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各有短板与优长。推动... 从历史上看,河南省濒危剧种宛梆流布于南阳各县,有着较为广阔的传播范围。但是改革开始以后,宛梆的演出团体极度萎缩,目前只剩下一个国有剧团和不足十家民营剧团。两类剧团在生存空间、艺术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各有短板与优长。推动宛梆剧种和剧团的良好发展,则需要从人才培养方式、传播方式和整体发展模式上寻找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剧团 生存空间
下载PDF
论宛梆艺木兴盛的原因及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义增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1-73,共3页
宛梆艺术能够在南阳长期流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民俗民风的滋养;题材剧目的选择;语言体式的承载;乐器配合的效果和行当声腔的独特。宛梆艺术的特征是:崇高的艺术风格;强烈的情感投入;凸现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宛梆艺术 兴盛原因 特征 地方戏曲剧
下载PDF
宛城古韵——评《内乡宛梆》
14
作者 魏艳斐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F0004-F0004,共1页
内乡宛梆即我们说的宛梆,是一种较为稀有的河南地方戏种,属于汉民族文化遗产,发源于河南省并主要分布在河南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早时,人们称它"梆子","南阳梆子",古时候人们称呼南阳为"宛",因此,后来人们渐渐确定了"宛梆"这个... 内乡宛梆即我们说的宛梆,是一种较为稀有的河南地方戏种,属于汉民族文化遗产,发源于河南省并主要分布在河南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早时,人们称它"梆子","南阳梆子",古时候人们称呼南阳为"宛",因此,后来人们渐渐确定了"宛梆"这个名字。宛梆指清代后期从陕西东部剧种秦腔演化而来的一个戏剧品种,它起先独自发展,后来渐渐与当地的小调、民歌、以及说唱艺术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兼具秦腔意蕴而又不失特色的一种戏曲,从头算起,宛梆的历史至少已百年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古韵 民族文化遗产 河南省 清代后期 说唱艺术 地方戏
下载PDF
南阳庙会中的宛梆表演及其文化功能初探
15
作者 张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功能 南阳 宛梆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 庙会 地区影响
下载PDF
浅析宛梆中“花腔”的艺术特色
16
作者 张庆果 《大舞台》 2010年第12期64-65,共2页
宛梆是南阳梆子的简称,俗称"老梆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长期流行在南阳地区的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剧种。其唱腔分为本腔与假腔(南阳市内乡县传统称其为"花腔""后腔"),各类板式中皆有本腔与假... 宛梆是南阳梆子的简称,俗称"老梆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长期流行在南阳地区的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剧种。其唱腔分为本腔与假腔(南阳市内乡县传统称其为"花腔""后腔"),各类板式中皆有本腔与假腔相配,假腔为高八度无字行腔,以烘托感情。它的声音飘逸、细腻、高亢、抒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宛梆唱腔的一大特色。本文就宛梆中花腔的发声机能特点和演唱中字正腔圆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宛梆花腔唱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花腔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宛梆花腔的技术分析和演唱心理阐释
17
作者 郝玫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9-60,共2页
宛梆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稀有剧种,其唱腔之委婉,细腻,高亢,激越令听者为之动情,尤其是它的花腔陡峭并具有光彩,本文对宛梆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心理上的阐释,试图对这一濒灭剧种的抢救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宛梆/花腔/技能/意识
下载PDF
浅析豫南艺术瑰宝——宛梆
18
作者 路璐 《艺术评鉴》 2016年第18期56-57,共2页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且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宛梆与其他剧种相比则独具激越婉转,绵柔与壮美相结合的风格特点。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进步,宛梆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种种危机。本文通过分析...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且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宛梆与其他剧种相比则独具激越婉转,绵柔与壮美相结合的风格特点。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进步,宛梆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种种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宛梆独具魅力的诸多艺术特征,阐述坚持珍惜其独有特征的必要性,来使人们意识到挽救宛梆艺术迫在眉睫,为宛梆赢得人们更多的关注与给予更多的生存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梆 花腔 艺术特征 危机 发展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戏曲的保护与利用
19
作者 秦璇 《决策探索》 2014年第22期84-85,共2页
一、宛梆戏曲的历史沿革 宛梆是一种有着400年历史的传统戏种,它最早发源于陕西同州梆子,经传入河南的南阳后发生了戏曲的流变,随后在该地区发展和盛行起来。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戏曲 宛梆 地区发展 传统戏 历史
下载PDF
内乡宛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
作者 王峥 《河南农业》 2014年第2期61-62,共2页
内乡宛梆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戏曲艺术,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的推动下,如何发展宛梆的艺术魅力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促进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宛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