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经》“去宛陈莝”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肝血管瘤的诊疗思路
1
作者 薛涵月 陈枫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30-833,共4页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由肝脏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瘤样增生。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此病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本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瘤体较大时可能会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导致右肋区胀痛、恶心呕吐、胆道梗阻等临床症状产...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由肝脏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瘤样增生。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此病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本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瘤体较大时可能会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导致右肋区胀痛、恶心呕吐、胆道梗阻等临床症状产生,极少数会因为瘤体意外破裂而并发腹腔出血,出现严重的腹部症状和休克,因此在肝血管瘤有出血风险和瘤体压迫造成种种临床症状的时候应进行积极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内经 宛陈 针刺
下载PDF
柳红芳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2
作者 梅洁 徐哲宇 +4 位作者 于欣卉 董昭熙 蔡丰翼 臧欣悦 柳红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29-134,共6页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柳红芳教授中西医融会贯通,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将“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病统证审查病机,治疗全过程紧扣该病“精损络痹”的核心病...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柳红芳教授中西医融会贯通,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将“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病统证审查病机,治疗全过程紧扣该病“精损络痹”的核心病机。临证运用熟地黄-黄芪-山茱萸角药填精补肾、平衡阴阳以平治于权衡,辨证审因使用黄连-金银花-鬼箭羽、川芎-鸡血藤-水蛭、佩兰-茯苓-泽泻、土茯苓-萆薢-大黄等角药多层次多途径通络除痹以去宛陈莝,达到全程延缓疾病进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治于权衡 宛陈 糖尿病肾病 角药 以病统证 柳红芳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论治室性早搏
3
作者 刘欣然 王恒和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36-1039,共4页
室性早搏病机多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而悸,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饮、郁火阻滞气血运行,扰乱心神所致,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标本兼顾,平调气血阴阳,祛除久瘀之积。基于《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 室性早搏病机多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而悸,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饮、郁火阻滞气血运行,扰乱心神所致,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标本兼顾,平调气血阴阳,祛除久瘀之积。基于《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治疗室性早搏,当平治于权衡以治本,去宛陈莝以治标。治本应益气养血补心脉、平调阴阳除悸源;治标应活血化瘀通心络、理气化痰畅心胸、清心降火安心神。常用方药有归脾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黄连温胆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平治于权衡 宛陈莝” 《黄帝内经》 中医治法
下载PDF
从“去宛陈莝”论治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莉华 周静威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63-65,共3页
“去宛陈莝”原文字面意思是剔除於积陈腐的碎草,可比喻为去除人体淤积陈腐的物质,其广义核心以“通”为则,以通去除体内的“宛莝”。慢性肾脏病(CKD)的本质是脾肾虚衰,浊毒浊留,病变过程中存在津液不得上承,浊液不得下降,导致水肿。针... “去宛陈莝”原文字面意思是剔除於积陈腐的碎草,可比喻为去除人体淤积陈腐的物质,其广义核心以“通”为则,以通去除体内的“宛莝”。慢性肾脏病(CKD)的本质是脾肾虚衰,浊毒浊留,病变过程中存在津液不得上承,浊液不得下降,导致水肿。针对CKD的治疗,临床上或用治水之法排除体内多余的水液,或以祛湿化瘀之法积极祛除“湿”和“瘀”,均显示可阻断病机向恶之循环演变,促进疾病缓解,基础研究也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宛陈 水湿 血瘀 痰浊
下载PDF
从“去宛陈莝”论治肺心病心衰
5
作者 朱国梁 孔祥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159-163,共5页
“去宛陈莝”出自《黄帝内经》,其所论述之治法可概括为峻下逐水、活血化瘀,但其核心治法需以调气为重。肺心病心衰的病位主要在肺与心,可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肺、心、脾、肾等脏腑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互... “去宛陈莝”出自《黄帝内经》,其所论述之治法可概括为峻下逐水、活血化瘀,但其核心治法需以调气为重。肺心病心衰的病位主要在肺与心,可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肺、心、脾、肾等脏腑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互结为标。从“去宛陈莝”理论出发探讨肺心病心衰的临床治疗,为中医药治疗肺心病心衰提供了重要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 《黄帝内经》 肺心病心衰 气机失调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理论探析慢性肾脏病中活血药物的应用
6
作者 邢越洋 王深 +1 位作者 张宏旭 范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期4-6,共3页
血瘀证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证候,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文章基于“去宛陈莝”理论,以瘀血为切入点,探析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活血药物的分层次应用情况,以期为慢... 血瘀证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证候,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文章基于“去宛陈莝”理论,以瘀血为切入点,探析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活血药物的分层次应用情况,以期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 慢性肾脏病 活血药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探讨通法在肾系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佩琦 何伟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
肾系病初期起病多因脾肾亏虚,外邪侵袭,久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有形实邪互结,致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去宛陈莝”是《内经》中水肿病的治疗法则,诸多医家发现其运用不应局限于水肿,可进一步理解为去... 肾系病初期起病多因脾肾亏虚,外邪侵袭,久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有形实邪互结,致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去宛陈莝”是《内经》中水肿病的治疗法则,诸多医家发现其运用不应局限于水肿,可进一步理解为去除体内陈腐久积之物,包括通腑泄浊、通络化瘀、通淋化湿、通阳发汗等治法,核心在于以通为用,除去“宛陈”,达到邪去正安、阴平阳秘的目的。立足于《黄帝内经》“去宛陈莝”治法理论,将通法疏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滞郁的特点寓于其中,探讨针对肾系病的病理因素的治法治则,希冀为临床拓宽运用“去宛陈莝”治疗肾系病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 通法 肾系病 黄帝内经 瘀血 湿热 浊毒 慢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
下载PDF
《黄帝内经》“去宛陈莝”理论内涵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剑 李勇 +2 位作者 于青侠 乔伟 孙妲男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7-90,共4页
“去宛陈莝”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综合文献总结主要指活血祛瘀治水之法。理论内涵指疾病日久见瘀血阻滞、水湿内停之病机,应注重活血化瘀,祛除沉积之瘀滞之邪,以达到血行以水行的目的。本文整理文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去宛陈莝”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综合文献总结主要指活血祛瘀治水之法。理论内涵指疾病日久见瘀血阻滞、水湿内停之病机,应注重活血化瘀,祛除沉积之瘀滞之邪,以达到血行以水行的目的。本文整理文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一、“去宛陈莝”释义及理论内涵。二、“去宛陈莝”在慢性肾衰、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心衰、肝硬化、恶性肿瘤、下肢淋巴水肿、痛风病的临床实际应用及体会。“去宛陈莝”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理论,值得中医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宛陈 理论内涵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也说“去宛陈莝” 被引量:7
9
作者 彭达池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8期451-452,共2页
认为“去宛陈莝”从语言结构上分析,是一个述宾短语,意义是“去莝”,而“宛陈”则是定语成分,以修饰宾语“莝”。原文“去宛陈莝”四字无误,既没有语序上的问题,也没有误、脱、衍、倒之类的抄刻讹谬。其字面义是剔除淤积陈腐的碎草,在... 认为“去宛陈莝”从语言结构上分析,是一个述宾短语,意义是“去莝”,而“宛陈”则是定语成分,以修饰宾语“莝”。原文“去宛陈莝”四字无误,既没有语序上的问题,也没有误、脱、衍、倒之类的抄刻讹谬。其字面义是剔除淤积陈腐的碎草,在论文中取此意象来比喻去除体内的淤积陈腐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 内经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张志钧论“去宛陈莝”及其在水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扬智 曹正柳 《江西中医药》 1992年第5期4-6,共3页
认为《素问》提出的“去宛陈莝”似指水肿病的治则,但不能局限于通利、通下、宣泄之法,应包括通滞行浊、消症破积等寓有“通”义的各种治法在内。不仅适宜于水肿病,而且可广泛用于黄疸、臌胀、淋症、癃闭、痛症乃至症瘕积聚等病。并就... 认为《素问》提出的“去宛陈莝”似指水肿病的治则,但不能局限于通利、通下、宣泄之法,应包括通滞行浊、消症破积等寓有“通”义的各种治法在内。不仅适宜于水肿病,而且可广泛用于黄疸、臌胀、淋症、癃闭、痛症乃至症瘕积聚等病。并就慢性肾炎、肾衰提出了利水五法,及挟热毒、挟瘀血、挟湿浊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Zuo 治疗应用 浮肿
下载PDF
《素问》“去宛陈莝”解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具双 《中医文献杂志》 2002年第1期34-34,共1页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艹坐),微动四极。”该句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我们从古字古音的角度对它加以解释,就教于治《内经》的方家。 先谈一下“平治于权衡”之“平”。平字,《素问》的各个注本多意译而未注,《黄...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艹坐),微动四极。”该句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我们从古字古音的角度对它加以解释,就教于治《内经》的方家。 先谈一下“平治于权衡”之“平”。平字,《素问》的各个注本多意译而未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依《太素》作“卒”,注引杨上善云:“卒,终也。”按:平乃采(音bian)的形讹。平、采篆隶形近,在魏晋之前已多有错讹。《说文·采部》:“采,辨别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宛陈Zhuo 释义
下载PDF
“去宛陈”当为“去宛陈草茎”
12
作者 董尚朴 李会敏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3-394,共2页
通过对唐代以前三种传本的文字比较和对经文句法、内容的分析 ,推断《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去宛陈”一词当作“去宛陈草茎”
关键词 宛陈 《内经》 校释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竭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艳文 李小会 +1 位作者 陈丽名 屈杰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渗湿、降浊排毒、活血逐瘀为大法,辅以清热、通腑、益气、温阳,以祛除体内淤积的瘀血、水湿、湿热、浊毒等邪气,使气血津液畅通,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 慢性肾衰竭 水湿 浊毒 瘀血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分期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体会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俊 高庆和 +3 位作者 邓楹君 王浩 赵丰 郭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497-1499,共3页
慢性前列腺炎是因病原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泌尿男科常见疾病,该病以排尿异常、盆腔区域疼痛甚至性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迁延,反复难愈,现代医学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且证据不足。中医倡导整体与局部同调,辨证施治,疗效显... 慢性前列腺炎是因病原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泌尿男科常见疾病,该病以排尿异常、盆腔区域疼痛甚至性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迁延,反复难愈,现代医学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且证据不足。中医倡导整体与局部同调,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本文阐释了《内经》中记载的“去宛陈莝”之法为“活血化瘀,利湿化浊”之义。而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与瘀血、湿浊两大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故将“去宛陈莝”之法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之中。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在不同的阶段症状表现各异,治疗上根据患者病情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对治法与用药进行调整,探索出了“早期散瘀利湿,以行气通利为先;中期活血祛湿,以清热解毒为要;后期通络导浊,以扶正祛邪为重”的分期治疗思路,并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宛陈 分期论治 活血化瘀 利湿化浊 用药思路
下载PDF
“去宛陈莝”理论视角下膜性肾病湿瘀证的辨治阐释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娟 徐鹏 +3 位作者 黎创 梁星 田瑞敏 包崑 《四川中医》 2021年第2期31-34,共4页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本文以膜性肾病的“湿证”、“瘀证”为切入点,基于“去宛陈莝”理论探讨膜性肾病以“通”为则的治疗原则,进而提出膜性肾病在治疗的早期就...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本文以膜性肾病的“湿证”、“瘀证”为切入点,基于“去宛陈莝”理论探讨膜性肾病以“通”为则的治疗原则,进而提出膜性肾病在治疗的早期就应积极祛除体内郁积之水湿、化除体内郁久之积血,使气血津液流通如常,促进膜性肾病的早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膜性肾病 湿证 瘀证
下载PDF
“宛陈则除之”理论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思奕 张镭潇 +1 位作者 杨洁 胡幼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70-1872,共3页
"宛陈则除之"是重要的针灸治疗原则,有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文章通过系统化整理《黄帝内经》中相关条文,浅析了其释义、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等;也提出了"宛陈"不应局限于"瘀血&qu... "宛陈则除之"是重要的针灸治疗原则,有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文章通过系统化整理《黄帝内经》中相关条文,浅析了其释义、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等;也提出了"宛陈"不应局限于"瘀血"以及"虚证刺血"安全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则除之 黄帝内经 刺络放血 临床运用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卢秉久教授运用“去宛陈莝”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思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小敏 卢秉久 郑佳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51-453,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2],MAFLD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3]。MAFL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现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2],MAFLD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3]。MAFL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以改善生活方式、减重为主,药物主要应用二甲双胍、熊去氧胆酸、维生素E等进行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细胞和抗氧化应激为主的对症治疗,并无特异性药物[4]。中医通过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和整体调节,在治疗MAFLD上取得较好效果[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 数据挖掘 宛陈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法论治心力衰竭 被引量:8
18
作者 原梦飞 沈晓旭 +2 位作者 翁洁琼 张晶芳 姚婷婷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9-12,共4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心衰发病的不同时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损,虚则无力推动体内正常物质的运行,导致气滞、水停、血瘀、痰凝等,日久痹阻经络而发病,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气留滞”。临床...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心衰发病的不同时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损,虚则无力推动体内正常物质的运行,导致气滞、水停、血瘀、痰凝等,日久痹阻经络而发病,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气留滞”。临床从“虚气留滞”理论入手,运用“平治于权衡”之法治其本——平衡阴阳、补益气血、协调五脏,“去宛陈莝”治其标——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理气化痰,明晰标与实,辨清主与次,整体审查,综合论治,最终可使心脏气血充盈畅通,阴平阳秘,五脏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心力衰竭 平治于权衡 宛陈 标本同治
下载PDF
王世荣教授运用“去宛陈莝”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福杰 王世荣 马丹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9期7-9,共3页
"瘀血、水湿"是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重要因素,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导师王世荣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去宛陈莝"法,按照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结合其病机特点,总结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健脾升清、活血利水,补脾... "瘀血、水湿"是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重要因素,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导师王世荣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去宛陈莝"法,按照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结合其病机特点,总结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健脾升清、活血利水,补脾益肾、活血利水,温阳利水、消癥化浊四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具体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宛陈 瘀血 水湿
下载PDF
“宛陈则除之”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永胜 《中医研究》 2006年第8期5-7,共3页
“宛陈则除之”即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临床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本文从《灵枢.官针》针法的临床应用、十二经气血常数对刺络放血的指导作用、先贤刺络放血理论经验对临床的指导进行讨论,并指出“宛陈则除之,无宛陈则不除之”作为“除之... “宛陈则除之”即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临床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本文从《灵枢.官针》针法的临床应用、十二经气血常数对刺络放血的指导作用、先贤刺络放血理论经验对临床的指导进行讨论,并指出“宛陈则除之,无宛陈则不除之”作为“除之”法使用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陈则除之 刺络放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