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宜侯夨簋中“宜”非江南吴国新考
1
作者
姚草鲜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57-65,M0004,M0005,共11页
宜国是传世文献佚记的西周诸侯国之一。若非宜侯夨簋、霸伯盘等青铜器的出土,人们无由发现它的历史踪迹。然而在宜侯夨簋被发现后,学者多将其视为江南吴国的铜器,用以考索吴国早期的历史。实际上,宜侯夨在徙封宜地之前为虞国之君,而虞...
宜国是传世文献佚记的西周诸侯国之一。若非宜侯夨簋、霸伯盘等青铜器的出土,人们无由发现它的历史踪迹。然而在宜侯夨簋被发现后,学者多将其视为江南吴国的铜器,用以考索吴国早期的历史。实际上,宜侯夨在徙封宜地之前为虞国之君,而虞国是武王时期分封吴国虞仲在晋南地区新建的国族。后来康王将虞侯夨徙封至宜,其地在今河南宜阳,而非江苏丹徒或其它地方。近出霸伯盘铭文中的“宜姬”不仅显示了宜为姬姓国族的事实,也提供了宜国与霸国相近而交往密切的证据。康王徙封虞侯夨于宜,使其与应国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抵御淮夷、南向拓疆的重要防线,以便实现周初经略南土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国
宜侯
夨
簋
霸伯盘
族姓
地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説宜侯夨簋銘文中的■字
2
作者
刁俊豪
黄静静
《简帛》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商周青銅器銘文中,賞賜品“瓚”後多不加數詞或數詞爲一,且無量詞,由此可見宜侯夨簋銘文“賜■鬯一卣商瓚一□彤弓一彤矢百”中的未識字當屬下讀。結合高清照片,此字與甲骨文金文中的“■”字構形和用法均一致,當釋爲■,義爲賞賜。由此...
商周青銅器銘文中,賞賜品“瓚”後多不加數詞或數詞爲一,且無量詞,由此可見宜侯夨簋銘文“賜■鬯一卣商瓚一□彤弓一彤矢百”中的未識字當屬下讀。結合高清照片,此字與甲骨文金文中的“■”字構形和用法均一致,當釋爲■,義爲賞賜。由此還可見商周時人避複等修辭技巧的熟練運用,這有助於商周修辭學的進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瓚
■
避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宜侯夨簋铭文相关史地国族问题补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田率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1期39-44,126,共7页
本文借助高清的宜侯夨簋铭文照片,纠正了以往释为"入"的字应为"内"字,并对"立于宜"、""等词句进行了新的解释,梳理了西周时期夨、吴、虞、宜等国族源流脉络。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宜祭
夨
吴
虞
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既“做新闻”亦“求美文”——以镇江日报《国宝级文物宜侯夨簋出土60周年特别报道》为例
4
作者
王景曙
《记者摇篮》
2018年第12期51-52,共2页
"做新闻":务实在于做大信息容量,求真在于防范丝毫漏洞;"求美文":谋篇在于塑造气势,柔美在于诗意表达。
关键词
历史题材报道
做新闻
求美文
宜侯
夨
簋
镇江日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南运河溯源至大禹及新石器时代考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继宗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江南运河隋以前就有。秦始皇所开只是江南运河河口丹徒至镇江段驰道,与运河无关。丹徒镇有庆丰宅,又出土宜侯簋、余昧墓,证明周康王时吴国首都已迁至此地。武同举夫差开运河走孟河之说实受清《江南通志》的误导。夫差出兵中原百年前,寿...
江南运河隋以前就有。秦始皇所开只是江南运河河口丹徒至镇江段驰道,与运河无关。丹徒镇有庆丰宅,又出土宜侯簋、余昧墓,证明周康王时吴国首都已迁至此地。武同举夫差开运河走孟河之说实受清《江南通志》的误导。夫差出兵中原百年前,寿梦已出兵中原,且当由邗沟进兵,证明江北与江南运河都是寿梦之前就已存在。泰伯渎证明泰伯时已有江南运河。"吴古故水道"因其关键一段是范蠡所凿,可以断定与周初便已存在的江南运河无关。《史记·河渠书》载治河事祖于大禹,所载开渠事也祖于大禹,其实都是大禹继承先民水利成绩,改堵为疏,取得了治水伟业。江南地区水运发达,治水经验丰富,其与稻作文明相匹配的"井田制"当是江南运河的真实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江南运河
秦驰道
宜侯簋
京口
大禹治水
井田制
马家浜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令方彝断代论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义峰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
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都先后撰文讨论,但对铭文的理解和铜器的断代结论却相差甚远。罗振玉以铭文中出现的"成周"及"康宫"字样,推断令方彝为成康以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方彝
周公
康宫
作册
明保
卿士
代论
成周
宜侯
夨
簋
成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文轩
《苏州文博论丛》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部分文字的释读既可对后续相关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引申出的问题争论也较大。本篇拟对宜侯夨簋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以对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加以了解,并对部分问题进...
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部分文字的释读既可对后续相关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引申出的问题争论也较大。本篇拟对宜侯夨簋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以对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加以了解,并对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虞侯夨
吴国
原文传递
从《宜侯夨簋》谈起
8
作者
钱公麟
《苏州文博论丛》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宜侯夨簋,是宁镇地区青铜器遗存的重要发现之一。学界研究多集中于青铜器本身及铭文,而对遗存的性质和年代认识却相对忽视。本文以宜侯夨簋为对象,换一视角提出遗存性质的问题,认为埋藏宜侯夨簋的烟墩山遗存或是以窖藏的形式被发现。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遗存性质
烟墩山
窖藏
原文传递
让优秀成为共同愿景——“宜人教育”根的追求
被引量:
1
9
作者
蔡玉军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5年第4期55-55,共1页
镇江丹徒位处吴文化的发祥地。据《镇江市志》记载:西周初年,太伯仲雍南奔,首先到达的是今丹徒县境内。1954年在丹徒大港出土宜侯夨簋,郭沫若、唐兰考证的结论是:仲雍曾孙周章被封为宜侯;“宜”即丹徒一带,乃西周早期吴国都邑。显然,...
镇江丹徒位处吴文化的发祥地。据《镇江市志》记载:西周初年,太伯仲雍南奔,首先到达的是今丹徒县境内。1954年在丹徒大港出土宜侯夨簋,郭沫若、唐兰考证的结论是:仲雍曾孙周章被封为宜侯;“宜”即丹徒一带,乃西周早期吴国都邑。显然,丹徒文化即先吴文化,先吴文化得其“宜”,将丹徒地域文化命名为“宜文化”,正是缘由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丹徒
宜侯
夨
簋
西周早期
仲雍
地域文化
雍南
市志
西周初年
吴国
原文传递
镇江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10
作者
余耀中
《金山》
2008年第5期51-52,共2页
对于镇江的历史,除了"两千年说"和"三千年说"而外,还有所谓的"万年说",说到了远古,说到了镇江先人的原始状态,当然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另一种意义上的"史说"。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铁瓮城
西周青铜器
原始生活
建城
西周初期
史可
古城镇
仲雍
烟墩山
原文传递
国家博物馆寻“亲”记
11
作者
贾骏
《金山》
2011年第11期74-75,共2页
上个月底,我和丹徒区文联的呈昱先生一同到北京出差。办完事还有半日闲暇,呈昱提议去国家博物馆转转。我说:"正好!我们丹徒的一件国宝青铜器宜侯夨簋当年是被国博收藏的,不知道这回能否有幸见上一面。"此话一出,激起了呈昱的...
上个月底,我和丹徒区文联的呈昱先生一同到北京出差。办完事还有半日闲暇,呈昱提议去国家博物馆转转。我说:"正好!我们丹徒的一件国宝青铜器宜侯夨簋当年是被国博收藏的,不知道这回能否有幸见上一面。"此话一出,激起了呈昱的兴趣,我们在街边胡乱填了点肚子,匆匆赶往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虽然已是中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宜侯
夨
簋
丹徒区
不知道
综合性博物馆
云雷纹
转了
后母戊
凤鸟纹
吴文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宜侯夨簋中“宜”非江南吴国新考
1
作者
姚草鲜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出处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57-65,M0004,M000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项目批号:17ZDA179)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宜国是传世文献佚记的西周诸侯国之一。若非宜侯夨簋、霸伯盘等青铜器的出土,人们无由发现它的历史踪迹。然而在宜侯夨簋被发现后,学者多将其视为江南吴国的铜器,用以考索吴国早期的历史。实际上,宜侯夨在徙封宜地之前为虞国之君,而虞国是武王时期分封吴国虞仲在晋南地区新建的国族。后来康王将虞侯夨徙封至宜,其地在今河南宜阳,而非江苏丹徒或其它地方。近出霸伯盘铭文中的“宜姬”不仅显示了宜为姬姓国族的事实,也提供了宜国与霸国相近而交往密切的证据。康王徙封虞侯夨于宜,使其与应国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抵御淮夷、南向拓疆的重要防线,以便实现周初经略南土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宜国
宜侯
夨
簋
霸伯盘
族姓
地望
Keywords
State Yi
Yihouze Gui
Babo Plate
clan name
geographic location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説宜侯夨簋銘文中的■字
2
作者
刁俊豪
黄静静
机构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出处
《简帛》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基金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清華簡書類文獻與商周金文合證”(2021THZWJC21)階段性成果
文摘
商周青銅器銘文中,賞賜品“瓚”後多不加數詞或數詞爲一,且無量詞,由此可見宜侯夨簋銘文“賜■鬯一卣商瓚一□彤弓一彤矢百”中的未識字當屬下讀。結合高清照片,此字與甲骨文金文中的“■”字構形和用法均一致,當釋爲■,義爲賞賜。由此還可見商周時人避複等修辭技巧的熟練運用,這有助於商周修辭學的進一步研究。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瓚
■
避複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宜侯夨簋铭文相关史地国族问题补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田率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1期39-44,126,共7页
文摘
本文借助高清的宜侯夨簋铭文照片,纠正了以往释为"入"的字应为"内"字,并对"立于宜"、""等词句进行了新的解释,梳理了西周时期夨、吴、虞、宜等国族源流脉络。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宜祭
夨
吴
虞
宜
Keywords
Yi-hou-ze Gui
Yi sacrifice
Ze
Wu
Yu
Yi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既“做新闻”亦“求美文”——以镇江日报《国宝级文物宜侯夨簋出土60周年特别报道》为例
4
作者
王景曙
机构
镇江日报
出处
《记者摇篮》
2018年第12期51-52,共2页
文摘
"做新闻":务实在于做大信息容量,求真在于防范丝毫漏洞;"求美文":谋篇在于塑造气势,柔美在于诗意表达。
关键词
历史题材报道
做新闻
求美文
宜侯
夨
簋
镇江日报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南运河溯源至大禹及新石器时代考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继宗
机构
常州市图书馆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金
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19WTA014)
文摘
江南运河隋以前就有。秦始皇所开只是江南运河河口丹徒至镇江段驰道,与运河无关。丹徒镇有庆丰宅,又出土宜侯簋、余昧墓,证明周康王时吴国首都已迁至此地。武同举夫差开运河走孟河之说实受清《江南通志》的误导。夫差出兵中原百年前,寿梦已出兵中原,且当由邗沟进兵,证明江北与江南运河都是寿梦之前就已存在。泰伯渎证明泰伯时已有江南运河。"吴古故水道"因其关键一段是范蠡所凿,可以断定与周初便已存在的江南运河无关。《史记·河渠书》载治河事祖于大禹,所载开渠事也祖于大禹,其实都是大禹继承先民水利成绩,改堵为疏,取得了治水伟业。江南地区水运发达,治水经验丰富,其与稻作文明相匹配的"井田制"当是江南运河的真实起源。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江南运河
秦驰道
宜侯簋
京口
大禹治水
井田制
马家浜文化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令方彝断代论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义峰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文摘
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都先后撰文讨论,但对铭文的理解和铜器的断代结论却相差甚远。罗振玉以铭文中出现的"成周"及"康宫"字样,推断令方彝为成康以后物。
关键词
令方彝
周公
康宫
作册
明保
卿士
代论
成周
宜侯
夨
簋
成康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文轩
机构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出处
《苏州文博论丛》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金
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项目《博物馆藏品管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部分文字的释读既可对后续相关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引申出的问题争论也较大。本篇拟对宜侯夨簋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以对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加以了解,并对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虞侯夨
吴国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宜侯夨簋》谈起
8
作者
钱公麟
机构
不详
出处
《苏州文博论丛》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基金
2016年姑苏宣传文化人才工程项目《早期吴文化研究——以出土文物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宜侯夨簋,是宁镇地区青铜器遗存的重要发现之一。学界研究多集中于青铜器本身及铭文,而对遗存的性质和年代认识却相对忽视。本文以宜侯夨簋为对象,换一视角提出遗存性质的问题,认为埋藏宜侯夨簋的烟墩山遗存或是以窖藏的形式被发现。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遗存性质
烟墩山
窖藏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让优秀成为共同愿景——“宜人教育”根的追求
被引量:
1
9
作者
蔡玉军
机构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5年第4期55-55,共1页
文摘
镇江丹徒位处吴文化的发祥地。据《镇江市志》记载:西周初年,太伯仲雍南奔,首先到达的是今丹徒县境内。1954年在丹徒大港出土宜侯夨簋,郭沫若、唐兰考证的结论是:仲雍曾孙周章被封为宜侯;“宜”即丹徒一带,乃西周早期吴国都邑。显然,丹徒文化即先吴文化,先吴文化得其“宜”,将丹徒地域文化命名为“宜文化”,正是缘由于此。
关键词
吴文化
丹徒
宜侯
夨
簋
西周早期
仲雍
地域文化
雍南
市志
西周初年
吴国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镇江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10
作者
余耀中
出处
《金山》
2008年第5期51-52,共2页
文摘
对于镇江的历史,除了"两千年说"和"三千年说"而外,还有所谓的"万年说",说到了远古,说到了镇江先人的原始状态,当然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另一种意义上的"史说"。
关键词
宜侯
夨
簋
铁瓮城
西周青铜器
原始生活
建城
西周初期
史可
古城镇
仲雍
烟墩山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家博物馆寻“亲”记
11
作者
贾骏
出处
《金山》
2011年第11期74-75,共2页
文摘
上个月底,我和丹徒区文联的呈昱先生一同到北京出差。办完事还有半日闲暇,呈昱提议去国家博物馆转转。我说:"正好!我们丹徒的一件国宝青铜器宜侯夨簋当年是被国博收藏的,不知道这回能否有幸见上一面。"此话一出,激起了呈昱的兴趣,我们在街边胡乱填了点肚子,匆匆赶往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虽然已是中午。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宜侯
夨
簋
丹徒区
不知道
综合性博物馆
云雷纹
转了
后母戊
凤鸟纹
吴文化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宜侯夨簋中“宜”非江南吴国新考
姚草鲜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説宜侯夨簋銘文中的■字
刁俊豪
黄静静
《简帛》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宜侯夨簋铭文相关史地国族问题补论
田率
《古代文明》
CSSCI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如何既“做新闻”亦“求美文”——以镇江日报《国宝级文物宜侯夨簋出土60周年特别报道》为例
王景曙
《记者摇篮》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江南运河溯源至大禹及新石器时代考
王继宗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令方彝断代论
刘义峰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宜侯夨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王文轩
《苏州文博论丛》
2016
1
原文传递
8
从《宜侯夨簋》谈起
钱公麟
《苏州文博论丛》
2016
0
原文传递
9
让优秀成为共同愿景——“宜人教育”根的追求
蔡玉军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5
1
原文传递
10
镇江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余耀中
《金山》
2008
0
原文传递
11
国家博物馆寻“亲”记
贾骏
《金山》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