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宜红茶复兴计划与国营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李超 许胜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茶叶部先后在宜红茶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宜红茶区国营茶厂的建立与国营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传统商品经济在近代全球化趋势中的生存境遇与抉择,奠定了区域茶业社会经济的历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国营茶厂 抗战时期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宜红茶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叶飞 高士伟 +2 位作者 龚自明 罗军武 黄建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8-682,共5页
以福鼎大白鲜叶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滚炒干燥处理对宜红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的宜红茶感官得分较高,茶汤的色相值(a、b)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滚炒干燥,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 以福鼎大白鲜叶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滚炒干燥处理对宜红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的宜红茶感官得分较高,茶汤的色相值(a、b)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滚炒干燥,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极显著高于滚炒干燥处理,但滚炒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处理宜红茶的甜香型香气成分如苯乙醛、癸醛、芳樟醇、反–2–辛烯–1–醇、1–庚醇和水杨酸甲酯含量相对较多;热风干燥处理的茶汤对DPPH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滚炒干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热风干燥 滚炒干燥 理化品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发酵处理对宜红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晓东 赵瑶 +1 位作者 罗晓英 黄啟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宜昌群体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控制时间、温度和摊叶厚度。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红茶智能发酵机,发酵湿度控制在95%,每间隔0.5 h翻叶通气一次,最优工艺组合为发酵室温度24℃、发酵时间3 h、摊... 以宜昌群体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控制时间、温度和摊叶厚度。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红茶智能发酵机,发酵湿度控制在95%,每间隔0.5 h翻叶通气一次,最优工艺组合为发酵室温度24℃、发酵时间3 h、摊叶厚度7 cm。依最优工艺组合制得的茶叶香气花香浓郁,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甜,且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高出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发酵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民国以来的宜红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柏权 黄天一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宜红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者从资料搜集整理、茶业发展变迁、名称的形成、生产和贸易、运输和道路、茶文化遗产、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系列成果。当然,宜红茶研究还处于... 宜红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者从资料搜集整理、茶业发展变迁、名称的形成、生产和贸易、运输和道路、茶文化遗产、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系列成果。当然,宜红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领域需要深化和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宜红茶 茶文化
下载PDF
近代宜红茶区茶商及其经营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政委 吴运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近代以来,宜红茶区有着规模不大、能量不小的茶商群体,他们既有坐商,又有行商;既有客商,又有土商;既有洋商代办,又有自营茶商。这一茶商群体在湘鄂边的鹤峰、五峰、石门、长阳等地设立茶庄茶号、传授红茶技艺、组织茶叶运销,从而形成了... 近代以来,宜红茶区有着规模不大、能量不小的茶商群体,他们既有坐商,又有行商;既有客商,又有土商;既有洋商代办,又有自营茶商。这一茶商群体在湘鄂边的鹤峰、五峰、石门、长阳等地设立茶庄茶号、传授红茶技艺、组织茶叶运销,从而形成了一个集红茶生产、加工、集散和转运于一体的“宜红茶区”,并让这一区域的茶业“嵌入”世界茶叶贸易体系。在风云变幻的近代,茶商推动了“宜红茶区”路网的形成和集镇的繁荣,推动了宜红茶区各民族与平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茶区各民族生活的改善。但当“嵌含”于资本主义贸易体系边缘的宜红茶业体系一旦“脱嵌”时,宜红茶区的茶商及茶农又遭遇了多舛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茶商 万里茶道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宜红茶外销区域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祥深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清至民国宜红茶的外销路线在不同时期有所变更,而通过长江水运运至沿海港口则是最主要的运输路线。由此,宜红茶分别从江汉关、上海关或国内其他关口出口到世界各地。在清末至一战结束前,据江汉关档案资料记载,宜红茶运销世界10个国家或... 清至民国宜红茶的外销路线在不同时期有所变更,而通过长江水运运至沿海港口则是最主要的运输路线。由此,宜红茶分别从江汉关、上海关或国内其他关口出口到世界各地。在清末至一战结束前,据江汉关档案资料记载,宜红茶运销世界10个国家或地区,而由上海关出口的中国工夫红茶,达到了26个国家或地区,宜红茶因属于工夫红茶的一种,也可能外销这些区域,从抗战开始至1949年前,中国工夫红茶出口国家或地区增加到43个,由此可以推断宜红茶外销区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外销区域 工夫红茶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宜红茶的产销问题探析
7
作者 黄祥深 张雪琪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13,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红茶的生产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机遇,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产量稳步提高。这时的宜红茶除了外销东欧国家外,主要用来与苏联交换物资或偿还苏债。为了外贸经济发展,政府通过国有茶叶公司主导茶叶产销,在宜红茶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红茶的生产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机遇,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产量稳步提高。这时的宜红茶除了外销东欧国家外,主要用来与苏联交换物资或偿还苏债。为了外贸经济发展,政府通过国有茶叶公司主导茶叶产销,在宜红茶区设立宜都和恩施茶厂负责加工生产,此二厂为新中国的宜红茶外销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宜红茶规模有限,但作为中高级红茶成为中国外销红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后延续单一化的国有经营模式,仍由国家统购统销,但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产销 都茶厂
下载PDF
炒干时间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珺语 陈玉琼 +1 位作者 余志 倪德江 《福建茶叶》 2020年第4期4-5,共2页
以宜红茶为对象,分析不同炒干时间0min、10min、15min、20min、25min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干时间的增加,干茶的形状紧结度和匀整度增加,色泽润度提高,但时间超过15min后润度下降,灰度增加,茶叶的炒香变浓,香型发生变化,... 以宜红茶为对象,分析不同炒干时间0min、10min、15min、20min、25min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干时间的增加,干茶的形状紧结度和匀整度增加,色泽润度提高,但时间超过15min后润度下降,灰度增加,茶叶的炒香变浓,香型发生变化,同时涩味加重。TR/TF值以15min处理最低,其次是10min和25min。结合感官和内质分析,宜红茶炒干时间控制在10-15min范围,即含水量控制在26~2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干燥 品质
下载PDF
试论“宜红茶区”线路遗产地方社会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柏权 肖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宜红茶区"线路遗产的地方社会价值是相对人类突出普遍价值而言的,地方社会价值是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产生并延续下来的。"宜红茶区"线路遗产的地方社会价值主要从历史佐证、文化价值、科学精神、生态... "宜红茶区"线路遗产的地方社会价值是相对人类突出普遍价值而言的,地方社会价值是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产生并延续下来的。"宜红茶区"线路遗产的地方社会价值主要从历史佐证、文化价值、科学精神、生态理念、遗产效应、民族团结纽带、品牌效应等几方面表现出来。"宜红茶区"线路遗产地方社会价值的保护利用需要从进一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规划、出台保护法规、开展密切合作等几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区” 地方社会价值 价值内涵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区域视域下的近代宜红茶发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超 周阿密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23-27,共5页
宜红茶从晚清时期开始兴起,清末民初逐渐衰落,至民国中期复兴,其兴起、运销、发展得益于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海外市场,是中国内陆腹地茶区与国际市场的一次贸易往来,对区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由"点"到&qu... 宜红茶从晚清时期开始兴起,清末民初逐渐衰落,至民国中期复兴,其兴起、运销、发展得益于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海外市场,是中国内陆腹地茶区与国际市场的一次贸易往来,对区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区域经济流的形成过程,带动了湘鄂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区域 近代
下载PDF
《申报》所载“宜红茶”史料述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宗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30,共9页
《申报》刊载了众多关于"宜红茶"的史料,这些史料不但可以丰富茶业问题的研究资料,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宜红茶"早期发展状况,进一步考订"宜红茶"名称的确定时间,也对今人全面认识"宜红茶"改... 《申报》刊载了众多关于"宜红茶"的史料,这些史料不但可以丰富茶业问题的研究资料,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宜红茶"早期发展状况,进一步考订"宜红茶"名称的确定时间,也对今人全面认识"宜红茶"改良状况及其市场发展情形有所裨益。此外,《申报》中的"宜红茶"史料亦是"万里茶道"茶业发展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宜红茶 史料 价值
下载PDF
宜红茶之父——林子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绪勇 向宏理 +1 位作者 汪方超 李雪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4-267,共4页
宜红茶诞生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中国四大出口工夫红茶品牌之一。然而对其首创人员、时间和地点,学界观点不一,更有谬误、伪说混淆其中。近年来,作者在全宜红茶产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收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鄂西武陵山宜... 宜红茶诞生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中国四大出口工夫红茶品牌之一。然而对其首创人员、时间和地点,学界观点不一,更有谬误、伪说混淆其中。近年来,作者在全宜红茶产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收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鄂西武陵山宜昌府所辖的鹤峰、五峰、长阳等县的红茶生产始于清光绪初年的1876年;宜红茶品牌的形成在湘北石门县宜市“泰和合红茶号”制茶工厂建成的1890年以后;首创人员是林子成和卢次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子成 卢次伦 首创 宜红茶
下载PDF
宜红茶初精制工艺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绪勇 李雪燕 汪方超 《中国茶叶》 2019年第5期62-69,共8页
宜红茶是传统的外销工夫红茶,于清光绪初年诞生在湘北鄂西交界的武陵山脉东部山区,至今已近150年历史。本文从不同时期的设备条件、加工方式和工艺变化等方面,探讨和阐述宜红茶初精制工艺的演变过程,研究和弘扬宜红文化。
关键词 宜红茶 初精制 加工工艺 演变研究
下载PDF
再论宜红茶的起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绪勇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0期65-69,共5页
宜红茶诞生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中国四大出口工夫红茶品牌之一,然而对其首创人员、时间和地点,学界观点不一,更有谬误混淆其中。文章通过研究红茶史料,阐明鄂西南武陵山宜昌府所辖的鹤峰、五峰、长阳等县的宜红茶生产始于1876年,首创人... 宜红茶诞生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中国四大出口工夫红茶品牌之一,然而对其首创人员、时间和地点,学界观点不一,更有谬误混淆其中。文章通过研究红茶史料,阐明鄂西南武陵山宜昌府所辖的鹤峰、五峰、长阳等县的宜红茶生产始于1876年,首创人员是林子成和卢次伦等广东茶商,且对一些宜红茶起源谬误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起源 首创 林子成 卢次伦
下载PDF
近代鄂西地区宜红茶贸易体系的发展与嬗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超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7,共10页
近代中国与世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将内陆腹地与世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国际市场需求与变动、区位交通和政治时局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近代鄂西地区宜红茶贸易先后形成了泥沙、渔洋关、恩施三个商贸中心,同时,宜... 近代中国与世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将内陆腹地与世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国际市场需求与变动、区位交通和政治时局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近代鄂西地区宜红茶贸易先后形成了泥沙、渔洋关、恩施三个商贸中心,同时,宜红茶贸易的生产、经营、运销体系逐渐嬗变,形成产运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纳入战时经济轨道,融入世界茶叶贸易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近代鄂西宜红茶贸易、区域社会与世界市场形成了一种联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贸易体系 鄂西
原文传递
宜都宜红茶时期各类古迹的初步调查
16
作者 邓辉 《三峡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宜都东北临长江,南为清江,西南有汉洋河(渔洋河),江河交通便利,也是历史上深入武陵山区的陆路枢纽区。清代红茶与宜红茶兴起,产自五峰、鹤峰、石门等县的红茶与宜红茶,至渔洋关进行精制加工,再从渔洋关经汉阳河(或称渔洋河)运输到宜都,... 宜都东北临长江,南为清江,西南有汉洋河(渔洋河),江河交通便利,也是历史上深入武陵山区的陆路枢纽区。清代红茶与宜红茶兴起,产自五峰、鹤峰、石门等县的红茶与宜红茶,至渔洋关进行精制加工,再从渔洋关经汉阳河(或称渔洋河)运输到宜都,再行装船转运至汉口,陆城则是宜红茶转运出境的重要码头港口。近年来我们在宜都有关宜红茶时期的田野调查,显示它是宜红茶区的一部分。这一重要的外输港口码头及运输线路中的各类遗迹遗物,能够体现宜红茶区的特色和整体价值,亦是加深对宜红茶时期文化特征认知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重视宜都境内与宜红茶时期相关的文物遗迹,是本文的意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文物古迹
原文传递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亚隆 《中国茶叶》 2018年第8期58-62,共5页
通过查阅大量的宜都红茶历史资料,初步梳理了宜红古法生产工艺,对宜红生产线的遗产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首次提出关于宜红的4个学术问题:一是宜红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二是实物期货贸易贷款是宜红茶生产的调节方式;三是探明宜红古茶道是综合... 通过查阅大量的宜都红茶历史资料,初步梳理了宜红古法生产工艺,对宜红生产线的遗产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首次提出关于宜红的4个学术问题:一是宜红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二是实物期货贸易贷款是宜红茶生产的调节方式;三是探明宜红古茶道是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四是宜红生产线是中国茶叶精制加工的活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溯源 工艺 史料
下载PDF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初探(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隆 《中国茶叶》 2018年第9期61-64,共4页
通过查阅大量的宜都红茶历史资料,初步梳理了宜红古法生产工艺,对宜红生产线的遗产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首次提出关于宜红的4个学术问题:一是宜红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二是实物期货贸易贷款是宜红茶生产的调节方式;三是探明宜红古茶道是综合... 通过查阅大量的宜都红茶历史资料,初步梳理了宜红古法生产工艺,对宜红生产线的遗产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首次提出关于宜红的4个学术问题:一是宜红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二是实物期货贸易贷款是宜红茶生产的调节方式;三是探明宜红古茶道是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四是宜红生产线是中国茶叶精制加工的活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溯源 工艺 史料
下载PDF
“宜红茶”命名人的传奇人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厚全 《湖北文史》 2019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宫葆初,源泰茶庄第一任掌柜宫福泰的长子,土生土长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人,民国时期子承父业,长期担任源泰茶叶公司经理,享誉国内外的'宜红茶'就是由他命名的。子承父业清末民初,渔洋关有'小汉口'的美誉。'茶... 宫葆初,源泰茶庄第一任掌柜宫福泰的长子,土生土长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人,民国时期子承父业,长期担任源泰茶叶公司经理,享誉国内外的'宜红茶'就是由他命名的。子承父业清末民初,渔洋关有'小汉口'的美誉。'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就是当时市场繁荣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渔洋关镇 传奇人生
原文传递
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
20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19年第9期61-61,共1页
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原宜都茶厂)是一九五一年中国茶叶公司建成的“宜红”茶区第一座红茶精制厂。地处长江三峡与江汉平原结合部的湖北宜都市,濒临长江与清江汇合处,背靠湘鄂西茶叶盛产区,焦柳铁路横贯南北,长江水道直通东西,近邻沪... 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原宜都茶厂)是一九五一年中国茶叶公司建成的“宜红”茶区第一座红茶精制厂。地处长江三峡与江汉平原结合部的湖北宜都市,濒临长江与清江汇合处,背靠湘鄂西茶叶盛产区,焦柳铁路横贯南北,长江水道直通东西,近邻沪蓉西高速公路、三峡国际机场仅二十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为宜红茶业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公司 焦柳铁路 宜红茶 国际机场 湘鄂西 沪蓉西高速公路 地理区位 长江三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