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浦汉墓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1 位作者 刘松 刘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8,共9页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显微镜对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穿孔形状、孔径大小及其内部微痕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参考南亚和东南亚同时期石质珠饰的钻孔工艺及钻具研究成果,认为这批绿柱石珠饰采用了钻石钻头双面对钻钻孔工艺。结合南亚地区宝石资源、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及其钻孔工艺和加工作坊等情况,认为这批绿柱石宝石珠饰是由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为探讨汉代中国南方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贸易网络在传播珍贵物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 绿柱石 宝石珠饰 钻孔工艺 原料来源
下载PDF
泰国铁器时代宝石珠饰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珺 刘琦 +1 位作者 刘松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9-50,共12页
采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共聚焦激光显微拉曼光谱、超景深体式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结合硅胶覆膜方法,对泰国三乔山遗址出土及泰国、缅甸等地采集的铁器时代宝石珠饰的材质、包裹体、制作加工工艺、产地来源等进行了科学... 采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共聚焦激光显微拉曼光谱、超景深体式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结合硅胶覆膜方法,对泰国三乔山遗址出土及泰国、缅甸等地采集的铁器时代宝石珠饰的材质、包裹体、制作加工工艺、产地来源等进行了科学研究。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宝石珠饰样品的矿物类型主要有绿柱石(海蓝宝石)、铁铝榴石、水晶、玉髓等四种。微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珠饰样品采用了砣具旋磨和球磨两种磨制技术。珠饰穿孔具有4种孔道组合模式,采用了钻石钻头及石质钻头、棒状实心钻头等钻孔工具,钻孔方式有单面钻孔和双面钻孔两种。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宝石珠饰样品具有多种材质属性,穿孔特征多样,制作加工工艺差异明显,说明其产地来源应具有多源性,部分珠饰与南亚地区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宝石珠饰 材质属性 制作工艺 泰国 东南亚
下载PDF
长沙五里牌东汉墓出土宝石珠饰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喻燕姣 段晓明 +6 位作者 王卉 申国辉 李明洁 覃璇 许宁宁 刘琦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确认这些珠饰由绿柱石族的海蓝宝石、透绿柱石以及显晶质石英的透明水晶、黄水晶制成。相似的海蓝宝石珠饰、龟形饰、海螺形饰和系领珠广泛出土于岭南地区如合浦、广州汉墓,以及东南亚克拉地峡、南亚次大陆等多个地区。我们认为这批宝石珠饰是由南亚或东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内陆段贸易和消费的重要节点,并为探讨长江中游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文化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提供了新的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黄水晶 宝石珠饰 拉曼光谱 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 长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