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本质”的追问——从实体性思维方式向实践性思维方式的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金凤 《文教资料》 2005年第27期189-191,共3页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存在着诸多的困扰,各种观点自成一说,纷争不断,影响了教育理论的建构。究其原因,在于深层次决定“教育本质”追问的“实体性思维方式”的僵化和片面。在吸收当代哲学和科学进步成果基础上,“...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存在着诸多的困扰,各种观点自成一说,纷争不断,影响了教育理论的建构。究其原因,在于深层次决定“教育本质”追问的“实体性思维方式”的僵化和片面。在吸收当代哲学和科学进步成果基础上,“实践性思维方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将“教育本质”抽象性的探讨回归一定社会文化中主体的教育实践中来,提供了一种走出“教育本质”认识困境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质 实体性思维方式 实践性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晏清 李淑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7-43,共7页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是实体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具有二难选择、机械循环和理论前提批判不彻底等缺陷,是用非关系性的思维思考关系性的对象和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是社会观念的根本变革,它论证了个人和社会相互同构、相互映照和不可相互归约的张力关系,坚持了人和社会相互追问、辩证批判的解释性循环和历史主义方法,说明了个人和社会辩证联结、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社会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实体性思维方式 关系性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