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形的三维实体树的构造 被引量:2
1
作者 祁燕 王琰 《沈阳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8-31,共4页
自然景物的建模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之一 .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和分形理论为依据 ,对原有正三叉树算法提出了改进方法 。
关键词 三维实体树 构造 虚拟现实 分形几何 三维虚拟场景 随机函数
下载PDF
基于二叉树的平面实体树生成算法及其应用
2
作者 邱英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49-53,共5页
本文给出的平面实体树生成算法和凸壳生成算法是基于二叉树表示的平面图形处理基本算法,可广泛用于平面布局、平面图形识别、平面矩形网格生成等各类不同的问题。
关键词 平面实体树 图形处理 平面布局 网格生成 二叉
下载PDF
基于二叉树表示的三维实体树的生成及其应用
3
作者 邱英汉 《计算机与现代化》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给出三维实体树的生成算法和凸体生成算法,这些算法是基于二叉树表示的三维图形处理的基本算法,可广泛用于三维布局,三维图形识别,三维长方体网格生成等各类不同的问题;容易修改算法使之适合用扫描仪进行输入;由规定的一组函数或... 给出三维实体树的生成算法和凸体生成算法,这些算法是基于二叉树表示的三维图形处理的基本算法,可广泛用于三维布局,三维图形识别,三维长方体网格生成等各类不同的问题;容易修改算法使之适合用扫描仪进行输入;由规定的一组函数或不等式作为输入,由规定的一组点作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实体树 二叉 数据结构 图形处理
下载PDF
基于二叉树表示的三维实体树的生成及其应用
4
作者 邱英汉 《微型电脑应用》 1999年第5期30-32,共3页
给出三维实体树的生成算法和凸体生成算法,这些算法是基于二叉树表示的三维图形处理的基本算法,可广泛用于三维布局,三维图形识别,三维长方体网格生成等各类不同的问题,容易修改算法使之适合用扫描仪进行输入,由规定的一组函数或... 给出三维实体树的生成算法和凸体生成算法,这些算法是基于二叉树表示的三维图形处理的基本算法,可广泛用于三维布局,三维图形识别,三维长方体网格生成等各类不同的问题,容易修改算法使之适合用扫描仪进行输入,由规定的一组函数或不等式作为输入,由规定的一组点作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实体树 图形处理 网格生成 二叉 数据结构
下载PDF
S-8大孔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色素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红梅 张元 +1 位作者 韩永萍 李可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64-2070,共7页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色素的吸附过程和行为.方法 测定S-8树脂对多糖色素的吸附量,绘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曲线,并对结果进行模拟,确定相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参数.结果 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可更好地描述S-8树脂对...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色素的吸附过程和行为.方法 测定S-8树脂对多糖色素的吸附量,绘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曲线,并对结果进行模拟,确定相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参数.结果 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可更好地描述S-8树脂对色素的吸附过程;热力学结果表明3种双参数模型对色素在S-8大孔树脂上的吸附均有较好的适用性,适用性依次Langmuir> Temkin> Freundlich;树脂对多糖色素的吸附焓变和吸附熵变均大于零,吸附自由能小于零,平均吸附能小于20 kJ/mol.结论 S-8树脂对色素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物理吸附,在293~ 313 K范围内,升温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8大孔 吸附行为 花子实体 色素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酶解液色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红梅 李丹 +1 位作者 郭冠亚 李可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色素的吸附。方法对比HPD 400、AB-8、S-8、D3520、D201、DA201-C等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中色素的脱除率、树脂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及树脂用量对色素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筛选...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色素的吸附。方法对比HPD 400、AB-8、S-8、D3520、D201、DA201-C等树脂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中色素的脱除率、树脂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及树脂用量对色素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筛选出理想树脂,研究料液pH值、初始多糖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及洗脱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色素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 S-8树脂最为适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树脂用量为40 g湿树脂/L酶解液,料液多糖质量浓度控制在4.0 mg/mL,pH 7~8,吸附温度40℃,180 r/min振荡150 min,色素脱除率可达89.5%,多糖保留率为87.9%。采用质量浓度为30%、用量为10 mL/g湿树脂的乙醇对树脂进行再生,色素和多糖解吸率都在90%以上。结论 S-8树脂是脱除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酶解液中色素的理想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 脱色 花子实体酶解液
下载PDF
复合酶-微波辅助萃取结合超滤纯化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红梅 李栋 樊梦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73-178,共6页
目的:研究经酶解-微波辅助萃取、超滤分级纯化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复合酶解结合微波辅助萃取方法提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采用超滤工艺对提取多糖进行分级纯化;采用MTT法研究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LPS诱导的小... 目的:研究经酶解-微波辅助萃取、超滤分级纯化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复合酶解结合微波辅助萃取方法提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采用超滤工艺对提取多糖进行分级纯化;采用MTT法研究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研究灰树花多糖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获得分子质量范围为<50kD的GFP-I、50~100kD的GFP-II和100~200kD的GFP-III;与RPMI-1640对照组相比,GFP-I、GFP-II和GFP-III对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增加26.558%~74.167%(P<0.001)、20.175%~152.075%(P<0.001)和26.473%~334.797%(P<0.001);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增加31.408%~122.894%(P<0.001)、53.075%~235.693%(P<0.001)和83.347%~367.241%(P<0.001);对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增加20.526%~97.075%(P<0.001)、38.288%~211.348%(P<0.001)和54.454%~344.883%(P<0.001);相对于生理盐水(NS)组,在实验剂量范围内,GFP-I、GFP-II和GFP-III对S180肿瘤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15%~22.94%(P<0.001)、12.79%~30.10%(P<0.001),23.86%~51.65%(P<0.001)。结论:经复合酶-微波辅助萃取、超滤分级纯化后多糖具有显著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其中GFP-III具有比GFP-I和GFP-II更强的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而且活性与其浓度正相关,多糖可能以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子实体多糖 复合酶-微波辅助萃取 超滤 免疫活性 肿瘤抑制率
下载PDF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庆伟 王芃 全迎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优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探讨其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灰树花子实体经过醇沉、碱提得到水不溶性多糖组分(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GF)。对硫酸酯化工艺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原料比例条件进... 目的:优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探讨其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灰树花子实体经过醇沉、碱提得到水不溶性多糖组分(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GF)。对硫酸酯化工艺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原料比例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活性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硫酸酯化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S-GF)的抗凝血活性。溶栓活性采用纤维蛋白板法测定。结果:最终确定硫酸酯化温度为60℃,时间3 h,GF∶氯磺酸=200 mg∶20 mL为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酯化多糖S-GF的取代度为2.01。经过Sephadex G50柱层析证明S-GF为均一组分。不同浓度的S-GF均能有效延长APTT和TT,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APTT和TT延长的时间越长,而对PT未见明显延长。结论:S-GF具有一定的抗凝血特性,并且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实现抗凝血的,但是比肝素钠的抗凝血能力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子实体 多糖 硫酸酯化 抗凝血
下载PDF
长白山松杉树芝子实体水溶性粗多糖的纯化及结构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凤清 陈智博 +3 位作者 温得中 梁忠岩 耿慧 于昉 《吉林中医药》 2005年第12期53-54,共2页
从松杉树芝(Ganoderma tsugae Murr)子实体水溶性粗多糖(FA)中提取出水溶性多糖,纯化后得极性相对均一的多糖FA2,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分子量约为6.37万。
关键词 松杉芝子实体 水溶性多糖 结构初探
下载PDF
含灰树花子实体及绿茶提取物眼霜的抗衰老功效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雅倩 王曦 +3 位作者 金银珠 李利 延在昊 安水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观察含有灰树花子实体及绿茶提取物眼霜的抗衰老效果。方法:采用无创性仪器检测以及图像分析的方法,对23例受试者持续6周外用眼霜的效果进行分析。无创性检测的主要功效参数为眼部细纹(鱼尾纹)和皮肤弹力。采用VISIA-CR图像分析的... 目的:观察含有灰树花子实体及绿茶提取物眼霜的抗衰老效果。方法:采用无创性仪器检测以及图像分析的方法,对23例受试者持续6周外用眼霜的效果进行分析。无创性检测的主要功效参数为眼部细纹(鱼尾纹)和皮肤弹力。采用VISIA-CR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眼部肤色评价。结果:使用测试眼霜6周后,眼部鱼尾纹各参数较0周基准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双眼皮肤弹力平均值较0周的0.66/0.64上升到6周的0.76/0.7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肤色的亮度和均匀度较0周均有明显改善,改善幅度分别为0.54%和5.6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灰树花子实体及绿茶提取物眼霜可以有效提高眼部皮肤亮度和均匀度,增强皮肤弹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子实体提取物 绿茶提取物 抗衰老
下载PDF
树舌子实体多糖对小白鼠缺氧耐力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文杰 衣欣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70-71,共2页
研究树舌子实体多糖水提物(AEGA)对小白鼠缺氧耐力的影响,发现625ηg/μg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小白鼠耐缺氧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力,并有降低整体动物耗氧量的作用。
关键词 舌子实体多糖 缺氧 耐缺氧能力
下载PDF
二维实体布局中实体初始合理摆放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英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51,共4页
文中基于二叉村结构表示二线实体布局问题,证明了若干定理.根据这些定理设计了一个求得实体初始合理摆放位置的算法.实体初始合理位置的求得对以后的实际布局过程非常有利,否则,可能会有麻烦或得不到合理的布局.
关键词 二叉 区域 状态 实体树 数据结构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Sevage法除蛋白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淑臻 张霄翔 雷红 《安徽化工》 CAS 2014年第5期27-30,共4页
研究了灰树花多糖Sevage法除蛋白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Sevage试剂添加量、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脱蛋白次数以及振摇时间对灰树花多糖除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灰树花多糖Sevage法除蛋白的工艺条件... 研究了灰树花多糖Sevage法除蛋白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Sevage试剂添加量、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脱蛋白次数以及振摇时间对灰树花多糖除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灰树花多糖Sevage法除蛋白的工艺条件:多糖溶液与Sevag试剂体积比3.073∶1,氯仿正丁醇体积比4.016∶1,振摇时间25.59min,脱蛋白率为37.95%,多糖含量为7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子实体多糖 Sevage法 脱蛋白工艺
下载PDF
用于促进骨细胞生成、预防或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灰树花子实体衍生物
14
作者 高展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7年第4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花子实体 细胞生成 预防 衍生物 溶液萃取 天然产物
原文传递
Immunotherapy of DC-CIK cells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for solid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Chinese patients 被引量:1
15
作者 Xiao-peng LAN You-gen CHEN +6 位作者 Zheng WANG Chuan-wei YUAN Gang-gang WANG Guo-liang LU Shao-wei MAO Xun-bo JIN Qing-hua XI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743-756,共14页
Objective: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dendritic cells (DCs)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cells, components of anti-cancer therapy, have shown clinical benefits and potential to overcome chemotherapeutic... Objective: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dendritic cells (DCs)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cells, components of anti-cancer therapy, have shown clinical benefits and potential to overcome chemotherapeutic re- sistance. To evaluate whether DC-CIK cell-based therapy improv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DC-CIK cells and meta-analyz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Methods: We searched several databases and selected studies using predeflned criteria. RCTs that applied chemo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DC-CIK cells separately in two groups were included. Odds ratio (OR) and mean difference (MD) were reported to measure the pooled effect. Results: Twelve reported RCTs (826 patients), which were all performed on Chines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Combination therapy exhibited better data than chemotherapy: 1-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OR=0.22, P〈0.01), 2-year OS (OR=0.28, P〈0.01), 3-year OS (OR=0.41, P〈0.01), 1-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OR=0.16, P〈0.05), 3-year DFS (OR=0.32, P〈0.01),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OR=0.54, P〈0.01),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OR=0.46, P〈0.01). Moreover, the levels of CD3+ T-lymphocytes (MD=-11.65, P〈0.05) and CD4+ T-lymphocytes (MD=-8.18, P〈0.01)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Conclusions: Immunotherapy of DC-CIK cells may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on solid cancer and induces no specific side effect. Further RCTs with no publishing bias should be designed to confirm the immunotherapeutic effects of DC-CIK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carcinoma META-ANALYSIS Dendritic cell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IMMUNOTHERA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