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和艺术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论歌德的《亲和力》和本雅明对“无性美学”的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凤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7,共8页
在《亲和力》这部歌德的晚期作品中,诗人探求的是"情爱美学",重在"无性美学"的理念。他试图从性的欲望中逃脱出来,寻求一种"无性的圣洁"。情爱和性欲作为决定婚姻选择的亲和力,成为引导命运的一种力量。... 在《亲和力》这部歌德的晚期作品中,诗人探求的是"情爱美学",重在"无性美学"的理念。他试图从性的欲望中逃脱出来,寻求一种"无性的圣洁"。情爱和性欲作为决定婚姻选择的亲和力,成为引导命运的一种力量。在现实世界中,歌德的"情爱"无法逃脱"爱欲"的支配,注定是失败者。在虚构的世界中,歌德试图与这一"命运"进行抗争。本文尝试从歌德《亲和力》的创作以及本雅明对歌德的文学批评入手,通过对作品"实在内涵"的分析,探求其"真实内涵",即作品中"不可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力 真实内涵 实在内涵 可见性 不可见性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的和谐——试论陈铨的浪漫悲剧创作
2
作者 吴海洋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5-49,共5页
陈铨在中国"抗战"期间创作了四部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从内容方面来说,可以定义为抗日锄奸剧;按照风格来说,可以定义为浪漫悲剧,而后者更能揭示出其戏剧的"实在内涵"。陈铨对民族文学的设定,既不排外,又坚持民... 陈铨在中国"抗战"期间创作了四部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从内容方面来说,可以定义为抗日锄奸剧;按照风格来说,可以定义为浪漫悲剧,而后者更能揭示出其戏剧的"实在内涵"。陈铨对民族文学的设定,既不排外,又坚持民族文化、道德传统,这种调和(或者融合)的观念,是一种稳健、开放、包容的文学观。在戏剧创作中所塑造的人物、情节、诗意的语言与氛围中融合了德国浪漫主义与中国古典浪漫主义两种思潮,创作出古典与现代和谐的戏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悲剧 实在内涵 元杂剧 民族文学 理想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