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变革驱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和批判实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惠芬 张佳婷 邓启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77-182,共6页
基于调研多家中小企业数字化实践,通过结合布迪厄实践理论和批判实在论,构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概念框架。在真实域,小企业通过积累和占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以改变在数字化变革场域位置;在实际... 基于调研多家中小企业数字化实践,通过结合布迪厄实践理论和批判实在论,构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概念框架。在真实域,小企业通过积累和占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以改变在数字化变革场域位置;在实际域,中小企业利用四大资本重新击穿其传统习性,实现数字化习性变迁;在经验域,实现中小企业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价值。研究发现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升级从而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见解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变革 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 布迪厄 批判实在
下载PDF
再论以行动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对若干批评的回应
2
作者 黄勇 杜毅(翻译) 李家莲(校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0,共12页
流行的道德实在论,作为一种元伦理学理论,关心的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如何确定行动之对错这两种道德性质的客观性。这种以行动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不仅无法回应道德反实在论的种种批... 流行的道德实在论,作为一种元伦理学理论,关心的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如何确定行动之对错这两种道德性质的客观性。这种以行动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不仅无法回应道德反实在论的种种批评,而且没有反映近几十年复兴起来的美德论这种规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如何确定一个人即行动主体之好坏这两种道德性质的客观性。这样一种以行动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以人性来规定人的好坏:好人即人性在其身上得到充分体现的人,坏人则是人性在其身上受到损害的人;正确的行动乃是好人所赞赏的行动,而错误的行动是好人所反对的行动。一个人的好坏既是客观的又是规范的,就像一个人是否健康一样。虽然亚里士多德和朱熹都是以人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者,但后者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人性观比前者以理性为核心的人性观能更好地论证好坏这两种性质的伦理规范性、客观性和自然性。因此,朱熹的哲学思想可以为以行动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实在论作出有效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在 行动主体 美德伦理学 朱熹 规范性 客观性 自然性
下载PDF
实在论还是观念论?——从关联性提问法看梅洛-庞蒂哲学
3
作者 杨大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158,共11页
梅洛-庞蒂以一种含混的姿态超越实在论与观念论之争。他的早期哲学以知觉现象学的名义一般地探讨人与世界的实存关系,围绕本己身体、身体主体等重要概念从不同角度对知觉与被知觉世界框架的系统描述体现出强烈的关联论色彩。作为强关联... 梅洛-庞蒂以一种含混的姿态超越实在论与观念论之争。他的早期哲学以知觉现象学的名义一般地探讨人与世界的实存关系,围绕本己身体、身体主体等重要概念从不同角度对知觉与被知觉世界框架的系统描述体现出强烈的关联论色彩。作为强关联论者,梅洛-庞蒂早期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解决有别于早期现代哲学中的独断/素朴实在论者和弱关联论者,不同于处在从早期现代哲学向后期现代哲学转换进程中的思辨观念论者,区别于后期现代哲学的其他强关联论者和当代哲学中的超强关联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实在 观念论 关联论 关联性
下载PDF
王船山的气实在论——以“无有先于清虚一大者”为例
4
作者 吴震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11-26,共16页
王船山是一位气实在论者,其思想是对张载气论的继承和发展。“气”涉及先天气、后天气的问题,由此引出“先天”说是否成立,以及先于天的存在者究竟何谓等问题。船山认为,凡气皆“有象”“有质”,故气为实在,然而“有质者”必有“未有质... 王船山是一位气实在论者,其思想是对张载气论的继承和发展。“气”涉及先天气、后天气的问题,由此引出“先天”说是否成立,以及先于天的存在者究竟何谓等问题。船山认为,凡气皆“有象”“有质”,故气为实在,然而“有质者”必有“未有质者”与之相对,由此推论,在“未有质者”之前又有何物存在?这便涉及宇宙本源的理论问题。船山晚年在批评“先天”论之际,提出了“强欲先之,将谁先乎”这一宇宙论的终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船山认为道家特别是庄子哲学的“是”论,即“统天下之有无而曰是”,是对宇宙本源问题的一种回答。船山认为,“推而上之,以至于无无”是必然的结论。“无无”这一源自张载的概念,是对“有”的绝对肯定,也是船山对世界实有、万物实在的基本肯定。同时,船山借用张载“清虚一大”的概念,来描述气的实在性,作出“无有先于清虚一大者”的判断,进一步肯定了气是基本实在。在船山看来,这才是对宇宙本源问题的最终回应。与此相应,船山认为“清虚一大”不是程朱所理解的“道体”,因此根本不存在一个先于气之实在的存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先天 清虚一大 实在 张载
下载PDF
批判实在论对结构—能动问题的反思与重解
5
作者 赵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9-243,255,共6页
结构—能动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理论界争论的棘手议题之一。批判实在论克服了整体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方法论及结构化理论在处理结构—能动问题时单一化的局限性,将结构—能动理解为时空演进下的因果转换进程,重解了这一议题。批... 结构—能动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理论界争论的棘手议题之一。批判实在论克服了整体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方法论及结构化理论在处理结构—能动问题时单一化的局限性,将结构—能动理解为时空演进下的因果转换进程,重解了这一议题。批判实在论的解释,在本体论整合、历史时间性、分层与涌现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优越性,结构—能动是历时层面(时间)与共时层面(因果力)的生成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能动 批判实在 历史时间性 分层 涌现
下载PDF
回归强有力的知识传统——社会实在论对建构主义的扬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海燕 金岳祥 《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建构主义知识观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积极肯定先前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倡不同知识受益群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协调者。但过度强调建构主义易抹杀知识内在价值,将知识化约为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混... 建构主义知识观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积极肯定先前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倡不同知识受益群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协调者。但过度强调建构主义易抹杀知识内在价值,将知识化约为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混淆个体经验知识与学校知识的差别,陷入一种相对主义,进而导致知识的随意性。社会实在论批判、超越、改进了社会建构主义的弊端,肯定了知识生产的社会性及“浮现”于情境、群体利益的客观性,从而提出了“强有力的知识”,这种观点肯定了学科知识在学校知识中的地位。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学校教学以知识的客观性为课堂知识准则,并将客观的知识服务于实在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社会实在 知识
下载PDF
从现实性到实在性——人工智能时代的虚拟性和实在性的关系刍议 被引量:4
7
作者 蓝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8-23,I0001,共7页
随着Open AI公司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Sora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虚拟和实在的关系的讨论,有人认为实在性已经崩溃。但虚拟性和实在性真的是对立的吗?其实虚拟和实在的二元性本身就是近代理性哲学发展而来的一个产物,而真实... 随着Open AI公司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Sora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虚拟和实在的关系的讨论,有人认为实在性已经崩溃。但虚拟性和实在性真的是对立的吗?其实虚拟和实在的二元性本身就是近代理性哲学发展而来的一个产物,而真实的情况是,任何实在都离不开虚拟和虚构,只有通过虚构,实在性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马库斯·加布里尔的“意义场”理论更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任何实在性只有相对于不同的意义场才有意义。那么,在未来人工智能的视频和影像中,与其说用虚拟性取代了实在性,不如说电子游戏、人工智能的视频影像的生成式模型,生成了不同的意义场,并获得了多重实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虚拟性 实在
下载PDF
批评实在论基础上的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立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话语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直是话语研究的核心问题,话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被认为是这种辩证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批评实在论的基础上关注话语建构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1)话语在社会现实中的位置和定义;(2)话语建构的行为和互动本质;... 话语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直是话语研究的核心问题,话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被认为是这种辩证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批评实在论的基础上关注话语建构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1)话语在社会现实中的位置和定义;(2)话语建构的行为和互动本质;(3)对话语建构的批评路径。本文认为,作为社会过程中某一元素的意义生产过程的话语对社会现实建构的源动力来自话语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行为和互动本质、话语与社会实践所构成的层次化以及话语本身所具有的本体论特征。在以上理论视角下,对话语建构进行批评的基础是话语分析者对话语中社会行为和互动本质的解释性批评。其路径具体表现为对话语规范性批评基础上的解释,以及对话语及其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解释。这一批评模式表现为对话语中实践论证的批评。对话语中实践论证的批评是话语主体对问题化的一种协商性建构,也是不同话语主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协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建构 批评 实践论证 批评实在 话语分析
下载PDF
从国际关系到世界政治——基于批判实在论的启示
9
作者 万泽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60,共25页
国际关系研究面临西方中心主义局限与宏观理论创新贫瘠的双重困境,难以充分解释当下现实世界的大变局,这与其遵循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局限性有关。不同于以体系性理论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研究,世界政治研究带有显著的历史社会科学色彩。社会... 国际关系研究面临西方中心主义局限与宏观理论创新贫瘠的双重困境,难以充分解释当下现实世界的大变局,这与其遵循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局限性有关。不同于以体系性理论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研究,世界政治研究带有显著的历史社会科学色彩。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的批判实在论转向可为世界政治研究提供新的社会科学哲学基础。本体论层面,世界政治研究将既有国际关系研究在时间维度与领域层次上进行了双重拓展,将其纳入对实存领域世界政治深层结构性机制的过程性研究;认识论层面,世界政治研究弱化了逻辑实证主义对于探寻超越时空的普遍性规律与恒定联结式单一因果论的过分执着,注重对于文明特性、国家特性、历史特性的挖掘及实存层次多种因果力和因果机制的研究,遵循倾向论因果观;方法论层面,世界政治研究在包容既有逻辑实证主义方法工具的基础上强调“找回历史”,充分运用批判实在论的回溯法与涌现理论。以批判实在论为基础的世界政治研究或可克服现有国际关系研究之局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与知识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世界政治 批判实在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一种包含三重误解的新突破——评李扬关于康德区分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的新理解
10
作者 舒远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8,共14页
康德在反驳本体论证明时作了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之分,并提出了“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论题。流行解读模式没有认识到这一区分实质上是“模态逻辑谓词”与“先验实在谓词”之分,因而将之简单误解为分析命题的谓词不是综合命题的谓词,进... 康德在反驳本体论证明时作了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之分,并提出了“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论题。流行解读模式没有认识到这一区分实质上是“模态逻辑谓词”与“先验实在谓词”之分,因而将之简单误解为分析命题的谓词不是综合命题的谓词,进而把“存在论题”要么误解为“存在不是实存”,要么误解为“主观综合命题的谓词不是客观综合命题的谓词”。在《论康德对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的区分》一文中,李扬提出“逻辑谓词是形式意义上的谓词,即在一个判断中占据谓词位置的概念”,“实在谓词是能够充当客观综合判断的谓词的概念”且意指事物的实在性等新观点。尤其重要的是,他认为康德的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之分,直接指向本体论证明对存有与实在性的混淆,康德反驳的关键,是区分实存这个模态概念与作为实在性的实在谓词。这是对流行解读模式的重要突破,触及了“模态逻辑谓词”与“先验实在谓词”的区分模式。但是,不论是对逻辑谓词,还是对实在谓词,抑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李扬都存在着误解,导致他对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之分的理解总是受到流行解读模式的影响:他在“SistP”命题内部探讨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的关系,依然是对“模态逻辑谓词”与“先验实在谓词”区分模式的偏离;他把根据占有谓词位置而将表达事物性质的谓词P也说成是逻辑谓词,会模糊模态概念作为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逻辑的谓词 实在的谓词 新突破 三重误解
下载PDF
去身实在、代码感知与虚拟母体——人工智能电影之一种
11
作者 孟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跃迁,电影语法亦顺应发生变化。相对于人工智能电影中的人形、物形等具身形态,具有终极力量的超级电脑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电影中的去身实在。电影故事围绕人类和具有超级控制力量的电脑系统的博弈展开,人-机系统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跃迁,电影语法亦顺应发生变化。相对于人工智能电影中的人形、物形等具身形态,具有终极力量的超级电脑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电影中的去身实在。电影故事围绕人类和具有超级控制力量的电脑系统的博弈展开,人-机系统通过代码感知的数字修辞实现了虚构的现实转向、世界的机器转向和感性的数据转向。去身形态的超级电脑系统是与人类相对而存的虚拟母体,它越过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主体边界,具有强大的主体欲望。关于超级电脑系统的人工智能电影是更趋近现实的电影想象,人工智能的主体觉醒彻底消除人类与机器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人机共生,人工智能电影超前捕捉到未来的“世界图像”,并探索其幽微难测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电影 去身实在 代码感知 虚拟母体
下载PDF
道德分歧真的威胁不到道德实在论吗?
12
作者 魏犇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5,共8页
道德分歧现象的广泛存在能否威胁到道德的客观性?这是道德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近来,大卫·伊诺克总结了道德分歧可能对道德实在论构成威胁的十种论证,并一一作出了反驳。伊诺克就此得出结论,道德分歧的现象无... 道德分歧现象的广泛存在能否威胁到道德的客观性?这是道德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近来,大卫·伊诺克总结了道德分歧可能对道德实在论构成威胁的十种论证,并一一作出了反驳。伊诺克就此得出结论,道德分歧的现象无法对道德实在论构成威胁。伊诺克的观点值得商榷。借助克里斯宾·赖特提出的“认知掌控”理论,可以构造出一个反对道德实在论的论证。此论证通过阐明实在论与不涉及认知缺陷的分歧之间的关系,旨在证明,并不是所有的道德分歧的产生最终都可以追溯到认知缺陷。伊诺克的反驳无法推翻该论证。不仅如此,诉诸“道德不确定性”来解释道德分歧也无法彻底拯救道德实在论。因此,道德分歧还是能够对道德实在论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分歧 道德实在 认知掌控 道德不确定性
下载PDF
社会科学因果关系的实在论辨析--一条形而上学探究的复归之路
13
作者 李煜 常照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将因果关系归结于人类联想习惯的规律,而在传统实在论视角下探究因果关系势必会遭遇这一“休谟难题”。社会科学家卢曼试图避开这一难题,从“功能结构论”的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偶然发生的,将观察者地... 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将因果关系归结于人类联想习惯的规律,而在传统实在论视角下探究因果关系势必会遭遇这一“休谟难题”。社会科学家卢曼试图避开这一难题,从“功能结构论”的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偶然发生的,将观察者地位提升到首位,但却将功能主义极端化,最终在因果关系上走向了建构论立场,与形而上学渐行渐远,抛弃了实在论的本质。因此,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新认识因果关系,马里奥·邦格正是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因果关系理论,将因果力量、机制和社会结构作为因果关系的核心,承认因果关系的本体论性质,为社会科学中因果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因果关系 实在 因果力量 机制
下载PDF
“虚无”与“实在”视角下离岛民宿的游客体验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为例
14
作者 黄凌炼然 王磊 李昕 《旅游论坛》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近年来,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针对离岛民宿的研究却极少。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为案例,从里茨尔的“虚无”与“实在”理论出发,结合扎根理论,构建了针对离岛民宿的游客体验模型,旨在揭示离岛民宿旅游的体验过程... 近年来,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针对离岛民宿的研究却极少。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为案例,从里茨尔的“虚无”与“实在”理论出发,结合扎根理论,构建了针对离岛民宿的游客体验模型,旨在揭示离岛民宿旅游的体验过程变化及特征。研究表明:离岛民宿核心吸引物是游客体验的驱动力,早期受海岛的影响,后期受游客感知与评价活动的影响,其内涵呈阶段性变化,具有“建立—更新—再影响”的特征;离岛民宿体验存在“底线式需求”,与海岛“实在”高度关联,标志着民宿在离岛旅游中占主导地位;游客追求离岛民宿“虚实”比例合理,体验具有“虚实”双重属性;离岛民宿体验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游客在感知客体“虚实”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民宿 游客感知 “虚无”与“实在”理论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元宇宙与“钵中之脑”:从语义外部论到结构实在论
15
作者 陈常燊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借助数字化设备,元宇宙将希拉里·普特南的“钵中之脑”,从扶手椅上的一个科幻场景,转变为一项潜力巨大的前沿技术。有关元宇宙的一个前瞻性哲学问题,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本体论鸿沟是否有可能被消解。借助语义外部论,普特南对此给... 借助数字化设备,元宇宙将希拉里·普特南的“钵中之脑”,从扶手椅上的一个科幻场景,转变为一项潜力巨大的前沿技术。有关元宇宙的一个前瞻性哲学问题,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本体论鸿沟是否有可能被消解。借助语义外部论,普特南对此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个回答并不令人满意,它面临着乞题谬误、先验论证谬误、延展心智缺失、不可能知识谬误等批评,因此不但未能真正驳倒语义内部论,而且无助于我们扫清元宇宙技术的形而上学障碍。借鉴尼克·博斯特罗姆的“模拟假说”与大卫·查尔默斯对“元宇宙”与“元-宇宙”的概念区分,本文提出一个替代方案——语义结构实在论。该方案不仅能帮助我们厘清语义外部论方案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它还具有形而上学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钵中之脑” 模拟假说 语义外部论 结构实在
下载PDF
向内寻,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
16
作者 屈璐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8期1-1,共1页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总书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脚踏实地的方向,对于发展高质...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总书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脚踏实地的方向,对于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支撑民族大厦基石和栋梁的大国工匠,寄予了殷切期盼。在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更要从“向外求”转而“向内寻”,以实实在在的作为,成就实实在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的发展 实在 脚踏实地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栋梁
下载PDF
观念何以实在?——从塞尔“现象学幻觉”之思看胡塞尔观念论对实在论的奠基
17
作者 许加鑫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16-524,共9页
胡塞尔现象学从《逻辑研究》时期的实在论立场转向观念论立场发生在《观念I》时期,伴随着这一转向胡塞尔同时也开始思考历史问题,并促成了发生现象学与历史现象学的诞生。因此,历史问题与从实在论向观念论的转向有着密切的关联。塞尔在... 胡塞尔现象学从《逻辑研究》时期的实在论立场转向观念论立场发生在《观念I》时期,伴随着这一转向胡塞尔同时也开始思考历史问题,并促成了发生现象学与历史现象学的诞生。因此,历史问题与从实在论向观念论的转向有着密切的关联。塞尔在《现象学幻觉》中对胡塞尔的批评正是忽略了历史这一关键环节,所以导致他对胡塞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静态现象学里。事实上,由于历史因素的介入,发生现象学得以展开,历史现象学得以提出,并通过历史性的实在概念使得胡塞尔的先验观念论可以为实在论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 塞尔 历史 观念论 实在
下载PDF
必要性·实在性·应然性: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论绎
18
作者 杨娜 赵曼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创新精神的不断引领下,着眼于时代形势开展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党内教育实践。新...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创新精神的不断引领下,着眼于时代形势开展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党内教育实践。新时代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培养什么样的党员和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的深入思考。新时代推进党内教育有其现实的必要,是党面临国内外新矛盾,新变化时加强自我建设的需要;党在新时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中教育活动,净化了风气,端正了认识,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必须与时俱进继续深化党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内集中教育 必要性 实在 应然性
下载PDF
胡辉平: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
19
作者 胡辉平 《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7-88,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作为职业学校,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呢?要实实在在地立足于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作为职业学校,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呢?要实实在在地立足于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但长期以来,不少职业学校一直在两种类型间徘徊,导致自身缺乏办学特色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 普通教育 办学特色 实在 两种类型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吸引力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和客观实在 被引量:55
20
作者 王春光 李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为了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之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间的关系。我们根据汉川、海城、深圳、北京等市县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来源自于阶层间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 为了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之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间的关系。我们根据汉川、海城、深圳、北京等市县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来源自于阶层间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间的差异,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成员对阶级阶层观念理解的差别。它提示我们在社会阶层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特定情境下的个人生活和中国的制度特性对阶层观念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社会阶层 客观实在 主观建构 阶层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