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0
1
作者 贺帆 黄见良 +4 位作者 崔克辉 曾建敏 徐波 彭少兵 R J Buresh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结果】在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21.12%~57.65%和15.00%~31.18%。在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SSNM处理比不施氮小区增产幅度分别达45.44%~50.71%和28.53%~32.40%。两优培九SPAD阈值分别由34~45的RTNM模式下,当SPAD阈值介于38~41之间时(氮肥用量120~165kgN·ha-1)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汕优63则以SPAD阈值36~39(氮肥用量:120~165kgN·ha-1)范围内有利于改善米质。SSNM模式下以SPAD施肥阈值为37-39(氮肥用量130kgN·ha-1)进行氮肥运筹能显著改善两优培九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SSNM模式下汕优63以SPAD阈值为35~37时稻米品质相对较好,同时产量也比较高。【结论】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能较好地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关键措施是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预设SPAD阈值。在本试验条件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两优培九以SPAD38~39、汕优63以SPAD35~37左右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部分地改善米质,可以作为生产上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时的推荐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PAD阈值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贺帆 黄见良 +6 位作者 崔克辉 王强 汤蕾蕾 龚伟华 徐波 彭少兵 Ronald J.Buresh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0-479,共10页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e0.132SPAD(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e0.173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kg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kg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SPAD阈值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科 何爱斌 +2 位作者 龙继锐 田小海 张运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探索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以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管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高产生理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的超级杂交稻产量达8 900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和农民模式(FFP)分别提高3... 为探索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以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管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高产生理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的超级杂交稻产量达8 900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和农民模式(FFP)分别提高35.7%和11.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比FFP提高153.0%,SSNM处理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大幅度提高;2)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SNM处理比FFP模式分别提高9.6%、9.3%和7.9%。结论:SSNM处理较FFP模式能提高灌浆期根系活力、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齐穗期剑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从而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超级杂交稻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佳芳 肖厚军 +2 位作者 黄宪成 周琴 胡德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2-1136,共5页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实时、实地处理水稻叶片在抽穗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N8、N12和N16);实时、实地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量在主要生育时期介于N8和N16处理之间;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与3种常规施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实时实地管理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枝盛 汪本福 +4 位作者 李阳 杨晓龙 胡杨 王泠菲 程建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0-1408,共9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一季中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实时氮肥管理(RTNM)、精确定量施氮(PQNA)和一次性施肥(OOF),采用静态箱-...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一季中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实时氮肥管理(RTNM)、精确定量施氮(PQNA)和一次性施肥(OOF),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FFP、PQNA、RTNM和OOF显著增加了CH4和N2O排放。FFP、PQNA和RTNM处理CH4排放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OOF处理比FFP处理CH4减排27.5%;RTNM和OOF处理比FFP处理N2O排放分别减少了23.1%和25.0%。与FFP相比,OOF并没有降低水稻产量,而RTNM和PQNA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OOF较FFP、RTNM和PQNA处理增温潜势(GWP)分别减少了27.4%、12.5%和18.5%。PQNA、RTNM和OOF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FFP分别降低了22.2%、24.4%和26.7%。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模式,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够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丰产增效和环境友好。在所有施肥模式中,OOF具有最低的GWP,同时能够维持水稻产量并减少追肥次数,是一种低碳丰产的施肥技术,值得在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温室气体 实时氮肥管理 精确定量施氮 一次性施肥
下载PDF
提高烟草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长志 谢延辉 +2 位作者 陈圣栋 程谦 周治宝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1期29-31,共3页
对我国目前烟草氮肥施用量过高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传统方法,包括氮肥深施、合理施用氮肥、肥水调控技术、平衡施肥。重点提出了施用控释氮肥、实时氮肥管理、精准施肥的新技术。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平衡施肥 控释氮肥 实时氮肥管理
下载PDF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8
7
作者 闫湘 金继运 +1 位作者 何萍 梁鸣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0-459,共10页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由于肥料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期以来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本文综述了除传统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以外的几项其它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由于肥料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期以来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本文综述了除传统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以外的几项其它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快速、无损检测作物氮素营养状况,进行作物推荐施肥;研发新型缓/控释肥料,调控肥料养分的供应;运用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因地制宜、精细准确地施用肥料;通过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有效地抑制NH3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等。并对今后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利用率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缓/控释肥料 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 脲酶/硝化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