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道靶道的弹丸炮口速度测量及实时触发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瞿树伟 徐锡昌 《弹道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1期88-93,共6页
准确触发照相机是获得弹丸从炮口开始的一定距离范围内飞行姿态和结构完整性图像的关键.通常,照相机的触发时间是根据预先估计的弹丸炮口速度计算出来并预置于照相机的延时电路中的.然而,弹丸的实际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使得预置时间... 准确触发照相机是获得弹丸从炮口开始的一定距离范围内飞行姿态和结构完整性图像的关键.通常,照相机的触发时间是根据预先估计的弹丸炮口速度计算出来并预置于照相机的延时电路中的.然而,弹丸的实际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使得预置时间不够准确,而丢失了所要求的照片.现在,一种能够自动测量弹丸炮口速度的实时触发系统已研制成功,根据弹丸的炮口速度自动调整照相机的触发时间.这一系统已被弹道国防科技实验室采用,并成功地用于37mm的弹丸实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口速度 测试 延时 实时触发 弹丸
下载PDF
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克 高玲 +1 位作者 陈祥明 陈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关键因素,揭示该技术达到成功率100%的关键所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完成的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根据制定的分级标准评判图像质量,探讨该... 目的分析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关键因素,揭示该技术达到成功率100%的关键所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完成的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根据制定的分级标准评判图像质量,探讨该成像技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根据结果,分析该造影成功的关键因素,寻找造影失败和造影质量不佳的原因,改进后完成11例,再次观察分析造影结果。结果 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其对颈部一至四级血管的显示优秀者(4分)27例,占比57%,良好者(3分)13例,占比28%,两者共40例,显像优良率占比85%,中等者(2分)3例,占比6%,差者1例,占比2%,失败者(0分)3例,占比6%。。而改正造影方法后的11例,全部达到4分标准,经统计学检验,与改进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证明该改进措施正确有效,是该造影技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结论掌握了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该项关键因素,可获得造影100%的成功率,且操作简便易行,显像效果优秀,在颈部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中应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透视触发 三维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颈部血管
下载PDF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凯 吕鹏 +1 位作者 顾君英 陆秀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手动触发组(n=35)患者通过实时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图至峰值稳定后手动即刻启动扫描。分析两组的延迟扫描时间,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包括显示动脉的最远分支级别、动脉边缘光滑度、静脉干扰情况、动脉节段的CT值。结果:两种触发方式的启动扫描延迟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2),自动触发组早于手动触发组;两种触发扫描方式对腹主-髂动脉及股动脉-腘动脉区域血管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触发组患者小腿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3);同样,手动触发组患者的足部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P值分别为0.003、0.003);两组的图像在整个下肢静脉干扰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层面的CT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足背动脉层面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手动触发组在4个层面的CT值均高于自动触发组。结论: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延迟扫描时间,能获得更高质量的下肢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
下载PDF
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技术47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冯克 高玲 +1 位作者 陈标 王庭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评价分析47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完成的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根据制定的分级标准评判图像质量,探讨该成像技术的方法,并评... 目的探讨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评价分析47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完成的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根据制定的分级标准评判图像质量,探讨该成像技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7例实时透视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其对颈部Ⅰ~Ⅳ血管的显示优秀者(4分)27例,占57%,良好者(3分)13例,占28%,两者共40例,显像优良率占85%;中等者(2分)3例,占6%;差者1例,占2%;失败者(0分)3例,占6%.与BOLUS-TEST和SMART-PREP方法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易行,显像效果良好,可开展应用于颈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透视触发 三维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颈部血管
下载PDF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黄庆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 目的研究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动触发,待时间密度曲线图到峰值稳定后手动启动扫描,观察组采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待阈值达到150Hu后延迟6s启动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时平均延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髂部血管、骨-腘部血管动脉边缘及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下部血管、足部血管动脉边缘及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髂总动脉、股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静脉干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诊断效果理想,能延迟扫描时间,提高下肢动脉图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 多排螺旋CT 下肢动脉成像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主动实时数据库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杰 何明祥 陈海燕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第9期175-177,共3页
为实现数字矿山建设中对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的较高要求,提出将主动实时数据库应用到数字矿山系统中,这样便可以实现系统的主动反应能力。在介绍了主动实时数据库的概念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矿山的系统构成,构造了数字矿山系统... 为实现数字矿山建设中对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的较高要求,提出将主动实时数据库应用到数字矿山系统中,这样便可以实现系统的主动反应能力。在介绍了主动实时数据库的概念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矿山的系统构成,构造了数字矿山系统中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模型,提出了在数字矿山系统中通过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改造等有效途径来实现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并在项目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实时事件探测 实时触发 主动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 结构模型
下载PDF
实时频谱分析仪RSA3408A
7
《通讯世界》 2005年第1期68-68,共1页
泰克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泰克RSA3408A。这是一款新型高性能DC-8GHz实时频谱分析仪,提供了36MHz宽的实时触发和捕获功能,其分辨率提高了2000倍,可以有效分析功率和频率随时间变化情况。通过RSA3408A,工程师可以查看RF信号的不稳定性... 泰克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泰克RSA3408A。这是一款新型高性能DC-8GHz实时频谱分析仪,提供了36MHz宽的实时触发和捕获功能,其分辨率提高了2000倍,可以有效分析功率和频率随时间变化情况。通过RSA3408A,工程师可以查看RF信号的不稳定性和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频谱分析仪 RSA3408A 泰克公司 DC-8GHz 实时触发 捕获功能 分辨率
下载PDF
用ActiveX控件买现I/O测控卡的软构件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意弘 夏春明 +1 位作者 尹丽坤 吴勤勤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13,共3页
介绍了用VC++和VB联合开发针对I/O测控卡的软构件(Active X)的制作方法,从而实现了工控机对I/O模块进行读写、定时采样和异常事件实时触发等功能,为对新I/O模块接入原系统,提供了一种开发I/O驱动软件的方法.
关键词 软构件 ACTIVEX控件 I/O端口 采样 实时触发
下载PDF
多媒体交互技术对中国歌剧创作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灏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88-96,共9页
起源于西方的歌剧艺术,在中国解放前后逐渐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从早期的一系列经典歌剧诸如《白毛女》《刘胡兰》等,到今天的大型歌剧《长征》《大汉苏武》等,中国歌剧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汲取新的养分,艺术家也在不断的探索。21世纪以... 起源于西方的歌剧艺术,在中国解放前后逐渐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从早期的一系列经典歌剧诸如《白毛女》《刘胡兰》等,到今天的大型歌剧《长征》《大汉苏武》等,中国歌剧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汲取新的养分,艺术家也在不断的探索。21世纪以来,得益于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中国歌剧在探索的道路上融入了多媒体交互理念,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探索领域——融入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段的歌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中国歌剧 交互技术 多维度叠合实时触发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春榆 周玉祥 +2 位作者 蓝博文 饶红萍 李丽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比较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强化效果,探讨64排螺旋CT在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材料与方法:在两种技术模式下完成237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检查,通过图像分析组间主、肺动... 目的:比较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强化效果,探讨64排螺旋CT在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材料与方法:在两种技术模式下完成237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检查,通过图像分析组间主、肺动脉CT密度差异、最佳对比剂符合率和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分析评价两种扫描技术的显像质量差异。A组106例采用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模式,B组131例采用对比剂小剂量峰值测试(时间密度曲线)扫描模式。结果:A、B组间测得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对比剂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15(p<0.05);其中B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和后续血管成功率均高于A组,分别达到94.3%和98.5%。结论:使用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可以根据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的影响,在延迟触发扫描中寻求最佳的对比剂浓度,优化冠状动脉CTA成像强化效果和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技术优化 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
下载PDF
研究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作者 张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256-257,共2页
研究临床应用CTA(头颈部血管成像)扫描联合多排螺旋CT头颈扫描等技术的价值。方法:以2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20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100例)。采取实时监控造影剂浓度触发技术对参照组进... 研究临床应用CTA(头颈部血管成像)扫描联合多排螺旋CT头颈扫描等技术的价值。方法:以2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20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100例)。采取实时监控造影剂浓度触发技术对参照组进行检查,采用CTA扫描联合多排螺旋CT头颈扫描检查实验组。比较2组造影剂用量、延迟扫描时间、动静脉对比度及扫描满意度。结果:2组对比造影剂用量、延迟扫描时间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2组对比动静脉CT值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2组对比扫描满意度的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P<0.05)。结论:临床应用CTA扫描联合多排螺旋CT头颈扫描等技术的效果显著,即可对患者血液循环予以准确了解,可避开个体差异,精准度高,可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指导,可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成像 多排螺旋CT 实时监控造影剂浓度触发技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跃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方法按照不同的技术模式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A2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108)给予实时监控触发技术(Smart Prep)触发模式,研究组(n=133)给予小剂量峰值...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方法按照不同的技术模式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A2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108)给予实时监控触发技术(Smart Prep)触发模式,研究组(n=133)给予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根据两组CT密度、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最佳对比剂符合率比较两种技术模式。结果研究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CT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续血管成功率为98.50%,对照组后续血管成功率为93.52%,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能够降低个体差异作用,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
下载PDF
Profi-Hierarcky能在震灾前自动关闭核堆并启动应急安全功能的科技基础
13
作者 沈经 《中国仪器仪表》 2011年第S1期37-44,共8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卫星遥感数据,用地震波理论,即地震的非破坏性体波速度高于破坏性面波。分析中国与英国地震台分别测到的2006年印尼、2011年日本大地震波波形,为核电抗震工程研发提供科学基础。由此建议采用Profi-Hierarcky,在地... 基于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卫星遥感数据,用地震波理论,即地震的非破坏性体波速度高于破坏性面波。分析中国与英国地震台分别测到的2006年印尼、2011年日本大地震波波形,为核电抗震工程研发提供科学基础。由此建议采用Profi-Hierarcky,在地震破坏性面波到达前的秒级时段内,自动对地震波先导的非破坏性体波,进行实时时域数字分析—判选—触发,在灾前关闭连锁核反应,启动核电厂自动测控DCS系统中各级FCS现场总线中的SIL4安全措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纵体波(地声波)P 地震横体波S地震Rayleigh表面波 地震Love表面波 地震波的灾前分量实时分析—判定—触发 Profi-Hierarcky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三宝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目的:评估并分析多排螺旋 CT 头颈联合 CTA 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进行检查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进行... 目的:评估并分析多排螺旋 CT 头颈联合 CTA 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进行检查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接受多排螺旋 CT 头颈联合 CTA 扫描技术进行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及动静脉对比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明显多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对比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排螺旋 CT头颈联合 CTA 扫描技术能准确了解受检者的血液循环状况,充分体现因人而异、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原则,能避开个体差异,多排螺旋 CT 头颈联合CTA 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 CT 头颈部血管成像(CTA) 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