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凯 吕鹏 +1 位作者 顾君英 陆秀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手动触发组(n=35)患者通过实时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图至峰值稳定后手动即刻启动扫描。分析两组的延迟扫描时间,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包括显示动脉的最远分支级别、动脉边缘光滑度、静脉干扰情况、动脉节段的CT值。结果:两种触发方式的启动扫描延迟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2),自动触发组早于手动触发组;两种触发扫描方式对腹主-髂动脉及股动脉-腘动脉区域血管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触发组患者小腿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3);同样,手动触发组患者的足部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P值分别为0.003、0.003);两组的图像在整个下肢静脉干扰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层面的CT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足背动脉层面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手动触发组在4个层面的CT值均高于自动触发组。结论: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延迟扫描时间,能获得更高质量的下肢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
下载PDF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黄庆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 目的研究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动触发,待时间密度曲线图到峰值稳定后手动启动扫描,观察组采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待阈值达到150Hu后延迟6s启动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时平均延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髂部血管、骨-腘部血管动脉边缘及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下部血管、足部血管动脉边缘及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髂总动脉、股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静脉干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诊断效果理想,能延迟扫描时间,提高下肢动脉图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 多排螺旋CT 下肢动脉成像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