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万扩招政策下职业教育权的应有与实有形态思辨——基于对《职业教育法》修订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亚宇 李小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应有形态和实有形态是职业教育权的两种形态,通过对高职扩招政策下职业教育权应有形态与实有形态的辨析,发现其在办学模式、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权的应有形态要转化为实有形态,需要受权... 应有形态和实有形态是职业教育权的两种形态,通过对高职扩招政策下职业教育权应有形态与实有形态的辨析,发现其在办学模式、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权的应有形态要转化为实有形态,需要受权利人自身素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法》的完善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实现百万扩招政策下职业教育权由应有形态向实有形态的转化,需要从完善《职业教育法》顶层设计、推进高职院校招考制度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健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入手,从而为落实高职百万扩招政策、《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以及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扩招政策 职业教育权 应有形态 实有形态 《职业教育法》
下载PDF
牟宗三判教思维下的儒家实有形态说论衡
2
作者 马士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133,共6页
牟宗三将西方传统形上学和儒家义理同时规定为“实有形态”,对于这一界定背后的理论动机以及可能引起的概念混淆,学界鲜有探讨。儒家的“实有形态”本质上是“境界形态”与道德意义结合的产物,其道德本体所具有的实体性、客观性、能生... 牟宗三将西方传统形上学和儒家义理同时规定为“实有形态”,对于这一界定背后的理论动机以及可能引起的概念混淆,学界鲜有探讨。儒家的“实有形态”本质上是“境界形态”与道德意义结合的产物,其道德本体所具有的实体性、客观性、能生性的特点只能在实践境界中才能得到恰当了解,因而不同于西方“观解”进路下的“实有形态”。但牟宗三的“教间判教”,有使道家沦为儒家义理附庸的危险,同时,“实有形态”的提法也遮蔽了儒家的实践性格和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判教 实有形态 实体性 客观性 能生性
下载PDF
牟宗三“实有形态之形而上学”和“境界形态之形而上学”研究
3
作者 赵连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5-70,89,共7页
牟宗三判儒家和西方哲学为实有形态,因西方哲学之形而上学中分解地预设一实有性之实体为万物之本源,然其只是一构想或理念;中国儒家中之“天道”亦是形而上之实体,但儒家之天道与万物连在一起妙运万物从而创生万物,故吾人说儒家形而上... 牟宗三判儒家和西方哲学为实有形态,因西方哲学之形而上学中分解地预设一实有性之实体为万物之本源,然其只是一构想或理念;中国儒家中之“天道”亦是形而上之实体,但儒家之天道与万物连在一起妙运万物从而创生万物,故吾人说儒家形而上学之形态为实践哲学系统下之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此是儒家不同于西方哲学之处。而道家则没有预设一实体为本体创生万物,道家所言之“无”只是消极地否定万物之依待、造作而显出一冲虚之境界,他是第二序的、纯粹的作用,道家所呈现的形而上学虽属实践形态,但是吾人可说道家形而上学为实践哲学系统下之彻底的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此是道家不同于儒家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境界形态 实有形态 积极创生 不生之生
下载PDF
儒家终极关怀论的现代建构——牟宗三“内在超越说”论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2,共5页
"内在超越说"是牟宗三建构的现代儒家终极关怀论,它基于天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而肯定人之超越的可能,基本内容包含了"境界形态"和"实有形态"两条超越理路,相应地体现出"注重理则"与"注重实... "内在超越说"是牟宗三建构的现代儒家终极关怀论,它基于天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而肯定人之超越的可能,基本内容包含了"境界形态"和"实有形态"两条超越理路,相应地体现出"注重理则"与"注重实践"两大理论特征。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峙,"内在超越说"借鉴中国哲学独特的实践观念得以贯通上述两个方面,对现代儒家终极关怀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超越 境界形态 实有形态 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