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实物社会转移引发的思考
1
作者 赵春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2,16,共3页
关键词 实物社会转移 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中国
下载PDF
由实物社会转移引发的思考
2
作者 赵春艳 《江苏统计》 2000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在对实物社会转移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试图将其引人我国核算体系 ,并对最终消费和收入分配核算进行调整 ,以期完善我国现行核算体系。
关键词 实物社会转移 最终消费 核算体系 收入分配核算
下载PDF
“看得见、摸不着”的实物社会转移
3
作者 胡丛 闫鲁一 王天玥 《中国统计》 2024年第7期71-73,共3页
在生活中,我们享受着许多免费或显著低于市场价值的货物和服务,例如教育、文化服务等。这类货物和服务全部或部分由政府支付或提供,但真正的消费者实际上是居民个体。对这类开支区分实际支付和实际消费,可以更准确地体现政府在社会服务... 在生活中,我们享受着许多免费或显著低于市场价值的货物和服务,例如教育、文化服务等。这类货物和服务全部或部分由政府支付或提供,但真正的消费者实际上是居民个体。对这类开支区分实际支付和实际消费,可以更准确地体现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真实地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水平 货物和服务 社会服务方面 实物社会转移 实际消费 发挥的作用 消费者 居民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改进研究
4
作者 罗乐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6,共7页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并行的结构。在所体现的功能作用上,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应该建立一种互补关系,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有机体系。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描述收入分配使用的全过程,...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并行的结构。在所体现的功能作用上,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应该建立一种互补关系,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有机体系。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描述收入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其指标设置应该比资金流量表中实物交易部分的相关指标设置更加详细。同时可以通过设置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子账户,扩展对实物社会转移和住户、政府部门实际最终消费指标的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 实物社会转移
下载PDF
实际最终消费核算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吴优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57,共5页
实际最终消费是联合国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改进内容。本文主要对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实际最终消费的基本概念、核算分类和方法,以及我国如何进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国外实际... 实际最终消费是联合国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改进内容。本文主要对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实际最终消费的基本概念、核算分类和方法,以及我国如何进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国外实际最终消费的数据情况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展示了实际最终消费核算的基本思路、框架结构、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 实际最终消费 实物社会转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保障 被引量:6
6
作者 贾帅帅 徐滇庆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6,共10页
为了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可以为其提供公租房。从经济学上来讲,公租房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者的一种实物社会转移。出于激励相容原理,为了有效区分公租房市场与商品房市场,公租房应该具有"保基本"的特点,以使得有... 为了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可以为其提供公租房。从经济学上来讲,公租房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者的一种实物社会转移。出于激励相容原理,为了有效区分公租房市场与商品房市场,公租房应该具有"保基本"的特点,以使得有支付能力的家庭自动选择进入商品房市场。公租房的产权属于国家,租户仅具有暂时的使用权,而无处置权;国家可以对公租房建设给予土地和税收优惠,经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完全可以实现公租房项目的可持续运营。鉴于公租房项目的公益性与可持续性,政府可以发行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房地产市场库存较高的形势下,回购一定的库存房产用于公租房项目有助于化解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但要注意公租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租房 国民经济核算 实物社会转移 激励相容原则
原文传递
三次分配之外还有第四次分配吗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卫 《中国统计》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从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出发,基于对收入分配划分标准的重新讨论,探讨了收入分配的不同形式,指出三次分配之外还有实物社会转移这种“第四次分配”的存在。实物社会转移不同于其他三种分配方式,其分配结果不会对居民实际收入产生任何影响,... 从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出发,基于对收入分配划分标准的重新讨论,探讨了收入分配的不同形式,指出三次分配之外还有实物社会转移这种“第四次分配”的存在。实物社会转移不同于其他三种分配方式,其分配结果不会对居民实际收入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却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是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第四次分配 实物社会转移 国民经济核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