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实粉土渗流各向异性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马跃 刘忠玉 朱少培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为了分析粉质填土路堤内的渗流规律,对压实粉土的渗透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分别以压样法和击实法制备试样,通过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研究了压实粉土在不同渗流方向上渗透系数的差异以及干密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种制样方... 为了分析粉质填土路堤内的渗流规律,对压实粉土的渗透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分别以压样法和击实法制备试样,通过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研究了压实粉土在不同渗流方向上渗透系数的差异以及干密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种制样方法获得的压实粉土都是在与压实面平行方向上的渗透性最强,垂直方向上的渗透性最弱,表现出明显的渗流各向异性特征,且用击实法获得的试样渗流各向异性更为显著;另外,随着干密度的增大,2种试样在各个方向上的渗透性都减弱,且与压实面平行和垂直2个方向上的渗透系数差值也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分析渗流各向异性对粉质填土边坡内渗流场的影响及进一步合理评价其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实粉土 渗流 变水头渗透试验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京九线路基压实粉土力学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26
2
作者 彭丽云 刘建坤 +2 位作者 肖军华 陈立宏 朱瑞龙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0,共5页
针对京九线粉土路基在雨季时常发生病害的现状,采用GDS三轴仪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路基病害机理.分析了路基粉土的击实特性,同时研究了压实度和含水量对粉土路基压缩、变形的影响,对粉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和对其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影响.... 针对京九线粉土路基在雨季时常发生病害的现状,采用GDS三轴仪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路基病害机理.分析了路基粉土的击实特性,同时研究了压实度和含水量对粉土路基压缩、变形的影响,对粉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和对其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影响.从微观上解释了粉土路基的不可击实性;得出含水量和压实度是影响粉土路基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对粉土路基必须进行击实控制和防排水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抗剪强度参数 三轴试验 含水量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下载PDF
非饱和击实粉土的强度和屈服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彭丽云 刘建坤 陈立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41-2245,共5页
由于吸力量测技术的困难,对京―九线粉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击实并进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其强度和屈服特性,为非饱和击实粉土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击实粉土在剪切过程中,在最优含水率干侧击实的土样具有较高的强度... 由于吸力量测技术的困难,对京―九线粉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击实并进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其强度和屈服特性,为非饱和击实粉土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击实粉土在剪切过程中,在最优含水率干侧击实的土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软化趋势,土样先剪缩后剪胀,湿侧击实的土样具有较低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硬化趋势,土样不断剪缩;随着试样击实含水率的增加,击实粉土的强度和屈服应力不断减小,水对土体具有一定的软化作用;不同击实含水率下,土样在q-p平面内破坏时的屈服轨迹为近似平行的斜直线,含水率对临界状态线的斜率没有影响;含水率对击实粉土抗剪强度的贡献表现为土体的似黏聚力的增加,似黏聚力与含水率之间呈乘幂关系,得出以含水率为变量的击实粉土强度计算公式,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含水率 强度 屈服特性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粉土的剪切强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尹松 李力 边亚东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6,237,共6页
为了探究冻融及含水率对压实粉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以郑州粉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制样含水率下,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的路基压实粉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抗剪强度及黏聚力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态势,... 为了探究冻融及含水率对压实粉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以郑州粉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制样含水率下,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的路基压实粉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抗剪强度及黏聚力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态势,其中以首次冻融循环的降幅最为明显;土的内摩擦角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出现小幅下降。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土的抗剪强度及黏聚力劣化幅度增加,内摩擦角的衰减幅度受含水率的影响不明显。工程建设中,应合理设置路基防排水设施,减少冻融循环作用对土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冻融循环 含水率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具有浸水轻微膨胀性质的压实粉土承载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晶 白晓红 +1 位作者 贺武斌 苗得雨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随着承载比有关试验方法和规范的引进,目前用通过承载比试验得到的CBR值作为土体特别是道路施工中路基填土的强度参考标准值逐渐成为普遍的方法。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粉土,其压实后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工程质量和正常使... 随着承载比有关试验方法和规范的引进,目前用通过承载比试验得到的CBR值作为土体特别是道路施工中路基填土的强度参考标准值逐渐成为普遍的方法。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粉土,其压实后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对具有轻微膨胀性质的粉土在不同的击实能和初始含水量下压实,进行不浸水和浸水承载比试验,分析不浸水和浸水CBR值随初始含水量和击实能的关系,以及各因素对不浸水和浸水CBR差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水膨胀软化对压实粉土浸水后的CBR强度有较大影响。不浸水CBR值随初始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大多试样的浸水CBR值随初始含水量变化出现峰值。膨胀量、不浸水和浸水CBR差值随初始含水量增加线性减小,不浸水和浸水CBR差值随膨胀量增加线性增大。低含水量下的压实粉土试样不浸水和浸水CBR差值随击实能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承载比(CBR) 初始含水量 膨胀量
下载PDF
豫东地区压实粉土地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韬 董卫钢 杨宏丽 《土工基础》 2012年第5期78-81,共4页
针对豫东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多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多层民用建筑地基持力层的工程实践,通过压实粉土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研究了压实粉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分析了粉土作为填土填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下压实粉土与... 针对豫东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多采用压实填土作为多层民用建筑地基持力层的工程实践,通过压实粉土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研究了压实粉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分析了粉土作为填土填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下压实粉土与原状粉土的强度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施工质量控制好的压实粉土,在天然湿度状态下其物理力学特性较好,有着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而不同的含水率对压实粉土的强度与变形特征较原状粉土影响大,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实粉土的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强度 含水率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控制吸力条件下非饱和击实粉土特性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为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205-210,共6页
为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实现非饱和土特性的三轴试验,描述了一种改进的非饱和土三轴仪,此三轴仪可以进行非饱和土的CD,CU,常含水量试验以及各向等压压缩试验,讨论了在该仪器上室内击实粉土的试验方法,过程和第一次试验,结果在吸力分... 为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实现非饱和土特性的三轴试验,描述了一种改进的非饱和土三轴仪,此三轴仪可以进行非饱和土的CD,CU,常含水量试验以及各向等压压缩试验,讨论了在该仪器上室内击实粉土的试验方法,过程和第一次试验,结果在吸力分别为50kPa,100kPa,200kPa的条件下完成了7个样品的排水剪试验,研究了试验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体变,强度,含水量变化特征,该项试验的项目是研究这种粉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为建立本构模型和数值计算提供必要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非饱和 控制吸力 实粉土 强度 体变 含水量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击实粉土累积塑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任华平 刘希重 +3 位作者 宣明敏 叶新宇 李强 张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5-1055,共11页
在飞机荷载长期作用下,粉土道基累积塑性应变发展特性会发生改变。为揭示荷载频率和压实度对粉土道基累积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循环应力比条件下,击实粉土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可分为3... 在飞机荷载长期作用下,粉土道基累积塑性应变发展特性会发生改变。为揭示荷载频率和压实度对粉土道基累积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循环应力比条件下,击实粉土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可分为3种:塑性安定、塑性蠕变和增量破坏,压实度对累积塑性应变及临界循环应力比均有影响,荷载频率对加载前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速率影响较为显著;同时,较小压力水平条件下,压实度对试样回弹特性影响较大,压实度越大,试样回弹模量越大。针对稳定型粉土试样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特点,提出了考虑压实度和荷载频率共同影响的累积塑性应变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拟合,发现相同压实度或荷载频率下,各拟合参数与循环应力比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参数进行归一处理,确定了各参数与循环应力比、压实度和荷载频率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动三轴试验 循环应力比 荷载频率 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下载PDF
不同初始状态下压实粉土的CBR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晶 马富丽 +1 位作者 闫嘉庆 白晓红 《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粉土工程性质不良,粉土填筑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与不同压实状态下粉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息息相关。为评价粉土路基强度,针对路基粉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的压实粉土试样进行了击实试验和CBR(承载比)试验,分析不同初始含水量下... 粉土工程性质不良,粉土填筑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与不同压实状态下粉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息息相关。为评价粉土路基强度,针对路基粉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对不同初始状态下的压实粉土试样进行了击实试验和CBR(承载比)试验,分析不同初始含水量下的粉土在不同击实次数下击实后的力学性能,探讨击实次数相同时压实粉土CBR值随初始含水量变化的关系以及初始含水量相同时压实粉土CBR值随击实次数的关系。比较了相同初始状态的压实粉土浸水和不浸水CBR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击实次数相同的压实粉土试样不浸水CBR值随初始含水量增大而减小,浸水CBR值随初始含水量变化出现峰值,峰值含水量基本上与该击实次数下的最优含水量一致。初始含水量越低,试样浸水前后的CBR值变化越大,试样接近饱和时,浸水和不浸水CBR值基本没有差异。各初始含水量下的压实粉土试样其CBR值随击实次数变化没有特定的规律性,与初始含水量的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次数 实粉土 CBR 强度
原文传递
粉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鸿飞 商玉洁 +2 位作者 李婕 杨永亮 白晓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6-211,共6页
针对压实度指标不能充分体现含水量对粉土压实路基的影响,通过对粉土的击实特性和相同压实度下不同含水量压实粉土浸水与不浸水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指出压实度作为粉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的不足,提出含气率作为粉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针对压实度指标不能充分体现含水量对粉土压实路基的影响,通过对粉土的击实特性和相同压实度下不同含水量压实粉土浸水与不浸水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指出压实度作为粉土路基压实控制指标的不足,提出含气率作为粉土路基压实质量控制第二指标的科学性然后,结合试样含气率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击实能下含气率与干密度的关系,提出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控制含气率不大于6%来确保粉土回填路基的压实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实粉土 含气率
下载PDF
压实黄土状粉土毛细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落宇杰 马富丽 白晓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4-240,共7页
基于压实黄土状粉土的基本性质,利用一维土柱仪进行毛细作用模型试验。数据分析、图形拟合后,得到了压实黄土状粉土毛细水上升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毛细水上升的速率随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当毛细水到达某截面时,该截面处的基... 基于压实黄土状粉土的基本性质,利用一维土柱仪进行毛细作用模型试验。数据分析、图形拟合后,得到了压实黄土状粉土毛细水上升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毛细水上升的速率随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当毛细水到达某截面时,该截面处的基质吸力先平缓变小,后急剧下降,随之渐趋于稳定;该截面处的体积含水率先平缓上升,后急剧增大,随之渐趋于稳定。对毛细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关系进行拟合统计。通过对比三组不同土柱高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土柱长细比为4.68和9.54时,毛细水上升规律基本一致,故证明当长细比大于4.68时,可按一维毛细作用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粉土 毛细作用 基质吸力 体积含水率 毛细水上升高度
下载PDF
黄河冲积平原区压实粉土强度浸水衰变特性研究
12
作者 时维强 孙玉海 杨强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易受外界水侵蚀而发生路面结构破坏的质量问题,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测试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压实粉土回弹模量与抗剪强度,得到了K=94%、96%两种压实度的回弹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衰变规律,并建立...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易受外界水侵蚀而发生路面结构破坏的质量问题,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测试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压实粉土回弹模量与抗剪强度,得到了K=94%、96%两种压实度的回弹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衰变规律,并建立了预测拟合公式。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路基工程设计与养护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实粉土 浸水 回弹模量 抗剪强度 衰变特性
原文传递
含水率及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山 王宏宇 +2 位作者 李婕 马富丽 白晓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8-985,共8页
为了研究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变形与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下的压实黄土状粉土开展了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并讨论了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应力—应... 为了研究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变形与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下的压实黄土状粉土开展了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并讨论了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压实黄土状粉土应力—应变关系、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状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随含水率的增大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而随压实度的增大则是由弱硬化型转变为软化型。压实黄土状粉土的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并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取得最大值,内摩擦角则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其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含水率及压实度对粘聚力的影响大于对内摩擦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应力—应变关系 粘聚力 内摩擦角
下载PDF
压实稳定粉土路基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劲 《山西交通科技》 2018年第4期36-38,共3页
采用承载板法和重复加载三轴试验探究某压实稳定粉土路基在最佳含水量、4种压实度下的回弹变形特性,分析了压实稳定粉土路基动态回弹模量与强度指标CBR的相互关系。重复加载三轴试验方法采用参照我国现行路基设计试验方法的三轴重复加... 采用承载板法和重复加载三轴试验探究某压实稳定粉土路基在最佳含水量、4种压实度下的回弹变形特性,分析了压实稳定粉土路基动态回弹模量与强度指标CBR的相互关系。重复加载三轴试验方法采用参照我国现行路基设计试验方法的三轴重复加载试验方法。研究得出:压实稳定粉土路基动态回弹模量与CBR和压实度呈双参数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稳定 加州承载比CBR 动态回弹模量 重复加载三轴试验
下载PDF
对采用割线模量法进行沉降计算所存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晶 白晓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针对采用割线模量法进行沉降计算的结果偏小,导致工程上的不安全,通过对分层总和法和割线模量法的比较,分析了导致割线模量法计算结果在工程上偏于不安全的原因,指出主要是压缩应变定义的初始状态不同所致。此外,还对比分析了当假设压... 针对采用割线模量法进行沉降计算的结果偏小,导致工程上的不安全,通过对分层总和法和割线模量法的比较,分析了导致割线模量法计算结果在工程上偏于不安全的原因,指出主要是压缩应变定义的初始状态不同所致。此外,还对比分析了当假设压实黄土压缩应力-应变关系符合不同函数模型时的差异,指出假设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模型也是影响地基沉降计算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线模量法 应力-应变关系 双曲线模型 幂函数
下载PDF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hibiting gas explosion using ABC dry powder and diatomite powder 被引量:6
16
作者 DENG Jun PU Guang-mei +1 位作者 LUO Zhen-min CHENG Fang-mi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Using a 20 L spherical explosion suppressing test system, the largest gas explosion pressure and maximum pressure rising rate with additives of ultra-fine ABC dry powder and diatomite powder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 Using a 20 L spherical explosion suppressing test system, the largest gas explosion pressure and maximum pressure rising rate with additives of ultra-fine ABC dry powder and diatomite powder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and the explosion suppression effect of the two kinds of powder was analyz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powders can suppress gas ex- plosion and ABC dry powder is superior to diatomite powder. Adding two powders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hen methane concentration is 7.0%,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decreased 39% and 4%,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ising rate of the maximum pressure decreased 80% and 53%, respectively. When methane concentration is 9.5%, the maximum ex- plosion pressure decreased 14% and 12%, respectively, the rising rate of maximum pressure decreased 62% and 27%, respec- tively,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decreased 23% and 18%,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ising rate of the maximum pressure decreased 77% and 70%, respectively. When methane concentration is 12.0%, the explosion suppression effect of ultra-fine ABC dry powder is not affected by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and the explosion suppression effect of diatomite powder under high methane concentrations is more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explosion ABC dry powder explosion suppression DIATOMITE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Change and Rel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Silty Seabed
17
作者 LI Anlong LUO Xiaoqiao +2 位作者 LIN Lin YE Qing LI Chu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6期911-916,共6页
In this study, a flum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soil of a silty seabed with different clay contents, soil layer buried depths and wave heigh... In this study, a flum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soil of a silty seabed with different clay contents, soil layer buried depths and wave height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howed that water waves propagating over silty seabed can induce significant chang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amplitude of pore pressure depends on depth of buried soil layer, clay content and wave height,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ore water pressure change. The pressure will attenuate according to exponential law with increase of soil layer buried depth, and the attenuation being more rapid in those soil layers with higher clay content and greater wave height. The pore pressure in silty seabed increases rapid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wave action,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to a stable value, depending on the depth of buried soil layer, clay content and wave height. The peak value of pore pressure will increase if clay content or depth of buried soil layer decreases, or wave height increases.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se soils with 5% clay content and waves with higher wave height produce instability in bed easier, and that the wave energy is mostly dissipated near the surface of soils and 5% clay content in soils can prevent pore pressure from dissipating immedi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action silty seabed pore water pressure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
下载PDF
Effect of Micro Silica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Plastic Concrete
18
作者 Mortaza Ali Ghorbani Majid Pasbani Khiav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4年第4期205-209,共5页
This research describes 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concre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concrete are studied using a series of compression tes... This research describes 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concre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concrete are studied using a series of compression tests. Stress relaxation and controlled rate of loading tests are also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ate sensitivity and time-dependency of plastic concrete.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the plastic concrete in such applications is adequate strength for the design loads. The replacement of cement content of plastic concrete by micro silica does not result in an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workability of plastic concretes and hence, unlike the case for normal concretes, plasticizers or super plasticizers are not required to rectify the adverse effect of micro silica on workability. The aim of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levels of cement replacement by micro silica, including 0%, 3%, 6%, 9%, 12% and 15% on strength of plastic concret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micro silica on strength enhancement of plastic concretes is substantial and a replacement level of 15% resulted in 70%-180% increase in strength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mix. For normal concretes, the increase in strength due to incorporation of micro silica was generally reported as 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micro silica benton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