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德实证社会建设的思想及对中国科技人才与社会工作者人才的现状解读 |
冯寿林
刘小干
廖颖
|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论迪尔凯姆对实证社会哲学传统的批判性理解及意义 |
吴辉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3
|
中国实证社会科学的演进及使用大数据研究之现状与挑战 |
何晓斌
李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4
|
实证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挑战与精进 |
王正绪
栗潇远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5
|
涂尔干的《自杀论》和实证社会学 |
费涓洪
|
《学习与实践》
|
1986 |
0 |
|
6
|
实证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与理论解释:我们需要理解的十对概念 |
辛自强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7
|
数字化与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困境化解 |
范晓光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
2020 |
10
|
|
8
|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上) |
谢立中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9
|
|
9
|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个人偏好与社会正义——基于实证社会选择方法的问卷实验 |
汪毅霖
|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社会选择的实证之维--当代西方实证社会选择理论评述 |
丁建峰
|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下) |
谢立中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2
|
因不公而恶不均:责任视角下对不平等厌恶的实证社会选择分析 |
汪毅霖
张宁
|
《制度经济学研究》
|
2019 |
2
|
|
13
|
涂尔干实证社会学方法论体系及其当代意义——基于多维视角的考察 |
朱雄君
|
《前沿》
CSSCI
|
2008 |
0 |
|
14
|
法的社会实证研究之能与不能 |
任岳鹏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5
|
从《自杀论》看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确立——兼论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李文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16
|
实证主义社会学与社会指数运动——20世纪社会指数运动之社会学审视(Ⅲ) |
马妮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7
|
论社会实证材料在香港基本法解释中的运用 |
祝捷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关于法律实证与社会实证的双重立场分析——以我国农村土地立法为例 |
汪安亚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19
|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奠基石——迪尔凯姆《自杀论》重释 |
库少雄
|
《江汉学术》
|
2013 |
0 |
|
20
|
探析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起源 |
靳龙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