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诽谤诉讼“实质恶意”原则的法理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迎春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88-95,111,共8页
实质恶意标准是美国诽谤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该原则是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确立的,它为确定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明晰的论证思路。重温这一原则的证成逻辑,阐释其背后的司法哲学,既可以领... 实质恶意标准是美国诽谤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该原则是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确立的,它为确定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明晰的论证思路。重温这一原则的证成逻辑,阐释其背后的司法哲学,既可以领略司法能动主义在权利保障方面的积极作为,也有助于理解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表达自由的司法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恶意 证成逻辑 表达自由 司法能动主义
下载PDF
论美国司法中的实质恶意原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芝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实质恶意原则是美国言论自由诉讼案适用的重要司法原则,创设于沃伦法院时期。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力地保护了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保护公民和媒体的言论自由权利的做法,值得我国在法制建设中借鉴。
关键词 美国 言论自由 实质恶意原则
下载PDF
“实质恶意”标准
3
作者 蒋金晗 《财新周刊》 2023年第19期98-98,共1页
3月底,网上疯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一种极其夸张的方式被警方围捕以及入狱的AI合成照,特朗普又一次成为网络笑料。4月中,福克斯新闻与多米尼恩投票系统达成和解,结束了一场关于“2020年美国大选被操纵”的诽谤官司,该和解协议包括福克... 3月底,网上疯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一种极其夸张的方式被警方围捕以及入狱的AI合成照,特朗普又一次成为网络笑料。4月中,福克斯新闻与多米尼恩投票系统达成和解,结束了一场关于“2020年美国大选被操纵”的诽谤官司,该和解协议包括福克斯新闻向多米尼恩投票系统支付高达7.8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亿元)的赔偿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前总统 特朗普 美国大选 投票系统 和解协议 赔偿金 实质恶意 人民币
原文传递
名誉权中“公众人物理论”省思——以司法裁判实证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迎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02,共10页
"公众人物理论"是美国司法判例发展的一项平衡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法律制度。该理论不但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广泛介绍也被运用到司法实践中的个案裁判中。通过个案司法裁判,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司法实践已经对"公众人物理论&q... "公众人物理论"是美国司法判例发展的一项平衡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法律制度。该理论不但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广泛介绍也被运用到司法实践中的个案裁判中。通过个案司法裁判,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司法实践已经对"公众人物理论"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该理论的运用也存在着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弊端。"公众人物理论"的核心概念"公众人物"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很难进入立法规范,但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将其正式确立为我国侵权法中的一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人物 实质恶意 名誉权 案例指导制度
下载PDF
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适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8-86,共9页
疫情背景下,有关网络传谣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大量裁判案例显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打击范围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偏差,亟需对该罪构成要件的规制范围做出更加贴合时代需求的分析研究。在解释论上,应将“虚假信息”解... 疫情背景下,有关网络传谣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大量裁判案例显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打击范围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偏差,亟需对该罪构成要件的规制范围做出更加贴合时代需求的分析研究。在解释论上,应将“虚假信息”解释为“与事实不符的信息”,而非“没有根据的信息”。不应将行为人的“实质恶意”视为“主观明知”的判断因素。在逻辑上,虽然“网络空间秩序”是“公共场所秩序”的内涵之一,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还不宜将之上升为独立的刑法法益。因此,我们应将该罪中的“公共秩序”限缩解释为物理空间中的“公共场所秩序”。在下次刑法修正时,立法者可以考虑将在网络中传播谣言并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明确设置为一个独立的轻罪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 实质恶意 公共场所秩序 网络空间秩序
下载PDF
浅论公共诽谤理论对媒体舆论监督的启示
6
作者 周敏 《新闻知识》 2015年第5期83-85,共3页
本文探讨了公共诽谤理论中新闻报道"实质恶意"的内涵以及新闻写作内容的细枝末节与"实质恶意"的关系。"实质恶意"原则的确立使媒体在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成为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借鉴美国公共诽谤法... 本文探讨了公共诽谤理论中新闻报道"实质恶意"的内涵以及新闻写作内容的细枝末节与"实质恶意"的关系。"实质恶意"原则的确立使媒体在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成为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借鉴美国公共诽谤法的有关理论,有助于维护媒体的权益,保护媒体的舆论监督:第一,弄清公共诽谤法适用于什么人;第二,引进"实质恶意"的概念;第三,引进"公正评论抗辩"的概念;第四,建立举证责任归原告方和恶意不实诉讼赔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文案 实质恶意 公共诽谤理论 舆论监督
下载PDF
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为中心 被引量:29
7
作者 洪波 李轶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3,共6页
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有二:有一定知名度,并且自愿进入公众视野。公共利益非认定公众人物的标准,而是公众人物人格利益的保护界限;公众人物无须类型化,官员与公众人物是并列的两个概念,不存在非自愿的公众人物;我国应当建立限制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有二:有一定知名度,并且自愿进入公众视野。公共利益非认定公众人物的标准,而是公众人物人格利益的保护界限;公众人物无须类型化,官员与公众人物是并列的两个概念,不存在非自愿的公众人物;我国应当建立限制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实质恶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人物 公共利益 实质恶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