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创理念下建筑实践教育的工作室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斯坦 贺建新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传统本科建筑学专业建筑师业务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轻视创新创业、人际交往和管理等综合能力培养。基于该现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从当下建筑学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培养方式和职业规划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出发,提出了... 传统本科建筑学专业建筑师业务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轻视创新创业、人际交往和管理等综合能力培养。基于该现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从当下建筑学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培养方式和职业规划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双创型工作室建筑实践教育模式。该模式以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模块,以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为保障,以培养“专业实践型+”多元化建筑人才为目标,以期推动高校建筑学科实践培养体系改革,提升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业务实践 创新创业 双创型工作室 建筑实践教育
下载PDF
职业建筑师实践中的城市设计思维 被引量:1
2
作者 庄宇 王阳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7期13-16,共4页
针对我国建筑形象百花齐放而城市面貌中特色不显、宜人尺度及步行环境渐失等问题,本文提出职业建筑师需要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加强在实践中的城市设计思维和素养,主要体现在布局与环境,身份与姿态,场地线索与新旧共构,超越红线后的思考... 针对我国建筑形象百花齐放而城市面貌中特色不显、宜人尺度及步行环境渐失等问题,本文提出职业建筑师需要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加强在实践中的城市设计思维和素养,主要体现在布局与环境,身份与姿态,场地线索与新旧共构,超越红线后的思考与创作及走向街区实现整体价值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思维 建筑师设计实践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教学的若干思考
3
作者 章明 孙嘉龙 《中国建筑教育》 201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学学科的实践性属性,总结了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课教学所带来的'设计的边界''教室的边界''师生的边界'的拓展;并对当前的高校教师录用机制,以及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展开...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学学科的实践性属性,总结了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课教学所带来的'设计的边界''教室的边界''师生的边界'的拓展;并对当前的高校教师录用机制,以及实践建筑师参与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展开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建筑师 设计教学 边界拓展
原文传递
描述式后评估(POE)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初探--以两个小镇客厅项目为例
4
作者 刘艳 王林峰 梁兴乐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0期98-102,共5页
使用后评估是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的一环,是建成环境的反馈和建设标准的前馈,使用后评估根据侧重可分为三种类型—描述式/调查式/诊断式。该文通过对上虞e游小镇客厅及广昌梦想e谷小镇客厅项目的建筑空间性能进行描述式后评估初... 使用后评估是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的一环,是建成环境的反馈和建设标准的前馈,使用后评估根据侧重可分为三种类型—描述式/调查式/诊断式。该文通过对上虞e游小镇客厅及广昌梦想e谷小镇客厅项目的建筑空间性能进行描述式后评估初步实践,形成对建筑空间的快速评价。旨在探讨建筑师进行使用后评估实践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能为建筑师在对同类型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后评估 描述式后评估 建筑师实践 特色小镇客厅
下载PDF
基于“前策划-后评估”闭环的使用后评估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思思 张维 《时代建筑》 2019年第4期52-55,共4页
使用后评估(POE)是评价建成环境空间效能的重要理论方法,也是建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的使用后评估研究和实践从评价方法、技术工具、研究范围等方面均已有丰富研究成果,应用的建筑类型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建筑空间扩展到城市... 使用后评估(POE)是评价建成环境空间效能的重要理论方法,也是建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的使用后评估研究和实践从评价方法、技术工具、研究范围等方面均已有丰富研究成果,应用的建筑类型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建筑空间扩展到城市建成环境。文章基于"前策划-后评估"闭环视角,从专项空间效能评估研究、国际建筑师职业实践、国际建筑学教育进展三方面展开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后评估的制度建设、应用前景、难点应对等方面的探索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使用后评估 前策划-后评估 建筑师职业实践 建筑性能评价 全过程工程咨询 绿色建筑 环境行为研究
下载PDF
Integrated Open Source Design for Architecture in High-Density Housing Practice
6
作者 Yan Gao Xin Guo +1 位作者 Tiantian Lo Qiang Cha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9期1085-1098,共14页
High-density housing can be interpreted as collections of individual units, which inevitably results in the dilemma between the global standardization designed by architects and local customization implemented by user... High-density housing can be interpreted as collections of individual units, which inevitably results in the dilemma between the global standardization designed by architects and local customization implemented by users. However, it is impossible to reflect the users' various needs in the conceptual design stage for high-density housing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industrial and time constrains. In response to this challenge, this research paper outlines a different high-density housing design approach that can adopt users' individual customization in the conceptual design stage during the housing design practice. Hence, the design process would be an open-ended evolutionary and transparent process rather than deterministic executions as we have now in most high-density cities, such as Hong Kong.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in addressing future uncertainties of different users and address the issues of one-off developments without iterating users' feedback in the housing practice, this essay proposes IOSDA (integrated open source design for architecture) for the design practice of high-density housing, through collective data and parametric connectivity between users and architects. IOSDA reflects a different design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 i.e., to shift from architects' heroic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to collective engagement of the present with more robust capacities for new possi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source architecture high density urban transformation plug-in infrastructure smart BIM iterative design parametric crowd network thinking.
下载PDF
走出国门的电厂建筑设计——印尼巴厘岛电厂建筑纪事
7
作者 林李莉 徐飙 +1 位作者 魏侃 唐敏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95-98,共4页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电力事业也迎来了走出国门的新契机,这给多年来致力于国内现代电厂设计的建筑师们迎来了新的挑战.笔者以印尼巴厘岛电厂为例,从一个亲临电厂从设计到施工的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视角出发,回顾和总结在面...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电力事业也迎来了走出国门的新契机,这给多年来致力于国内现代电厂设计的建筑师们迎来了新的挑战.笔者以印尼巴厘岛电厂为例,从一个亲临电厂从设计到施工的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视角出发,回顾和总结在面对海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时,建筑师如何运用积累的国内现代电厂设计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电厂建筑设计,并在实践中探索走出国门的电厂建筑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自然共生 与异域文化共生 建筑师的工程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