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践德行对网络社会道德教育的启示
- 1
-
-
作者
魏玉彬
李兴保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
出处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年第12期38-39,共2页
-
文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中出现了空间上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社会形态: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虚拟社会)。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虚拟与现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传统的道德规范失去了约束力。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实践的忽视。卢梭提倡的实践德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道德教育。
-
关键词
实践德行
网络社会
道德教育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加强道德行为实践 提高整体道德素质
- 2
-
-
作者
肖丽
-
机构
眉山市松江小学
-
出处
《学校思想教育文稿》
2003年第8期11-11,共1页
-
-
关键词
道德行为实践
整体道德素质
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日常行为训练
社会实践
教师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探究
- 3
-
-
作者
李硕
-
机构
威县章台中学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0期0080-0083,共4页
-
文摘
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关键论题,其核心在于日常实践中的体育品德培育,本研究通过调查与资料收集,提出了全面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策略,旨在活跃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研究成果显示,体育规则教育、公平公正环境的营造、集体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体育道德典范的推广,均能有效增进学生的体育品德,这种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育道德认知,更促进了道德行为的实践。本研究为初中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品德关注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质量。
-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体育品德
道德教育
道德行为实践
全面发展
-
分类号
G6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国学校德育:偏失、根源与改革思路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郑向玲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3-85,共3页
-
文摘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着几方面的偏失,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片面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运动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德育方式的单一化、封闭化。这些偏失的形成有文化传统的因素,也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构建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革新德育内容,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能力以及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开辟多种教育渠道。
-
关键词
学校德育
改革
德育方式
德育内容
德育目标
德育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性
道德行为实践能力
学生
道德认知能力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人民警察良好职业道德的树立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焦玲
-
机构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管理学刊》
201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
文摘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警察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执法是警察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其职业一经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就产生了。从本质上讲,警察职业道德就是警察代表国家强制机关行使公权力时产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
-
关键词
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
道德行为实践
警察职业
道德要求
道德意识
国家强制
道德规范
-
分类号
D631.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浅谈德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何芬
-
机构
江西省丰城市第四小学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第9期42-42,共1页
-
文摘
德育是不可忽视的小学教育重点内容,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德正是被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德育是有多么的重要。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上说:"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德行在任何朝代都是十分受人看重的,无德或者寡德之人最终都不会有好的下场。因此,我们要学会把德育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
关键词
德行的重要
传统美德
语文教育
实践德行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分离的原因及对策
- 7
-
-
作者
韦春北
-
机构
广西工学院学生工作处
-
出处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0年第4期63-65,共3页
-
-
关键词
大学
思想道德认知
行为
分离
原因分析
人文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行为实践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 8
-
-
作者
刘豪
宋小群
秦喆
张洋
王晓含
李宗翰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出处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2期297-297,共1页
-
文摘
警察职业道德是警察在操作和行使警察权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依靠国家公共权力为基础,代表国家执行权力,其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权力道德”。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从国家、社会和警察自身的角度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警察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职业道德建设的种种不足导致了警察自身道德的缺失,从而引发了社会对警察队伍的信任危机。
-
关键词
职业道德建设
警察权力
国家公共权力
道德行为实践
道德意识
道德规范
职业群体
执行权力
-
分类号
D648.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运用电教手段增强思品课效果
- 9
-
-
作者
夏祖瑞
-
机构
武穴市实验小学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年第2期69-69,80-81,共3页
-
文摘
小学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实践,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实效。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如果巧妙运用电教手段,通过电教媒体的形、声、光、色的介入,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更直接作用于视听器官,感染力强,从而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愉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适时地、恰当地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增强思品课效果呢?笔者认为:
-
关键词
电教手段
运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
道德行为实践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指导学生
形象思维
电教媒体
直接作用
教学效率
教材特点
教学规律
认知特点
小学生
感染力
心理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究
- 10
-
-
作者
图尔荪罕·麦提托合提
-
机构
新疆民丰县萨勒吾则克乡中心小学和田地区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34期293-293,共1页
-
文摘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的我,清楚地知道上好《品德与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在几年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一、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__“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
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
道德行为实践
学会做人
课堂时间
-
分类号
G623.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