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一个总结性的介绍和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6-206,10-11,共13页
“实践理论”之创建主要目的在超越主客观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我们可以仅凭主观理论设定,或仅凭客观经验堆积获得学术成果,实践则是生发自两者互动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同于简单的客观经验证据,在实践中所呈现的不会是简单顺从主... “实践理论”之创建主要目的在超越主客观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我们可以仅凭主观理论设定,或仅凭客观经验堆积获得学术成果,实践则是生发自两者互动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同于简单的客观经验证据,在实践中所呈现的不会是简单顺从主观建构,脱离客观经验的抉择,而是主客观二元互动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求从实践出发来做研究,目的在超越主客观的二元对立,既照顾到理论假设,也照顾到经验发现,是有意识地聚焦于两者的互动。本文试图以更具体的“学术实践”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实践社会科学”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 布迪厄实践理论 真实感 经验研究 实践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关于制约当代民族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反思——迈向实践社会科学的视野 被引量:5
2
作者 谭同学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62,M0004,共15页
我国民族研究曾深受"阶级分析法"和"民族识别"的影响。这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成效。不过,"阶级分析法"被教条化后,严重制约了民族研究。其后,"文化解释法"被广泛用于民族研究,也不乏成效。但是... 我国民族研究曾深受"阶级分析法"和"民族识别"的影响。这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成效。不过,"阶级分析法"被教条化后,严重制约了民族研究。其后,"文化解释法"被广泛用于民族研究,也不乏成效。但是,民族研究因过于倚重此法,无法全面涵盖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转型的实践经验,陷入了新的制约。由此,在新时期,以透视实践经验为导向的社会科学视角,应是民族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研究 阶级分析 文化解释 实践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发展经验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刘洋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31,M0006,共18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挑战了以科尔奈为代表的西方转轨经济理论既有认识,而解释中国发展经验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流派分别将资源禀赋结构、产权制度、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尽管其在不同层面关注中国经济实践,但...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挑战了以科尔奈为代表的西方转轨经济理论既有认识,而解释中国发展经验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流派分别将资源禀赋结构、产权制度、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尽管其在不同层面关注中国经济实践,但最终还是回到“市场主义”解释逻辑中。以黄宗智为主要代表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是从中国大规模非正规经济实践切入,既不同于主流理论的认知,同时又深刻揭示社会不平等的历史根源。此种研究进路具有三个紧密相连的特征:悖论现象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概括、现实问题分析背后宽阔的历史视野、贯穿研究始终的实质正义理念。此进路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从实践机制层面深入剖析被主流理论所忽略的关键实际,更为重要的是可为我们构建具有主体性的社会科学理论提供多重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社会科学 中国发展 经验悖论 社会经济实践 政企关系
原文传递
我国高职高专人文和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综述
4
作者 田霖 《求知导刊》 2015年第18期41-41,共1页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线索,总结十年来国际国内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方法、内容、师资、评估和相互比较等方面的论述,以期为提出人文和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 人文和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 综述
下载PDF
律例与实践中“女合得男之半”——南宋在室女分产法制度的另一种解读
5
作者 韩雪梅 程晨 《丝绸之路》 2021年第4期71-77,共7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南宋在室女分产研究成为日本法律史学界中争论的热点之一,并引起了欧美、中国等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分歧最大的是“女合得男之半”分产法,对此,学者困惑不解、激烈争论,焦点是这一女性分产制度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南宋在室女分产研究成为日本法律史学界中争论的热点之一,并引起了欧美、中国等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分歧最大的是“女合得男之半”分产法,对此,学者困惑不解、激烈争论,焦点是这一女性分产制度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是传统法律制度发展中的常态还是家族伦理法制的例外?这一学术史争论基于日本法律史学界家族法理论预设所做,中国传统社会法律文化的研究是否应该基于事实逻辑而不是预先的理论预设,本文在梳理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同时,尝试重新阐释中国传统社会中法律理想与现实真实中的“合得男之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室女 分产 女合得男之半 实践社会科学
下载PDF
消解中国经验与西方理论的悖反--黄宗智学术自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宗智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4,168,共13页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二书确定了我的学术研究方法,即以翔实可靠的经验证据为基础,采纳多种理论传统的洞见。由这样的学术研究,我得出一个关键性认识,即中国的经验实际相对西方理论来说多是“...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二书确定了我的学术研究方法,即以翔实可靠的经验证据为基础,采纳多种理论传统的洞见。由这样的学术研究,我得出一个关键性认识,即中国的经验实际相对西方理论来说多是“悖论”的,于是我试图探寻、建构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概念,因之产生了如中国农业与农村史研究中的“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实用道德主义”,中国正义体系研究中的“实用道德主义”“实践社会科学”等新的关键词。沿着这样的认识思路,我提倡创建新型的“实践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即我们要从经验/实际/实践出发,而不是西方单一面向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出发,来认识,不仅是中国,更是西方本身,由此来建立新型的、符合实际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社会科学 小农经济 法律史 正义体系 中国经验
下载PDF
经验与理论:以海外学者近代中国经济研究的学术论争为中心
7
作者 赵刘洋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9,共12页
海外学者关于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学术论争,无论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衰落的“马尔萨斯陷阱”理论,还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斯密型动力”理论,实质上皆将“英国道路”视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无法否定... 海外学者关于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学术论争,无论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衰落的“马尔萨斯陷阱”理论,还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斯密型动力”理论,实质上皆将“英国道路”视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无法否定将英国道路作为重要参照系,但要超越将英国道路作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主张真正回到实践,通过对“悖论社会”深入研究以反思“规范性认识”,这种研究进路为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提供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萨斯陷阱 斯密型动力 英国道路 现代化理论 实践社会科学
下载PDF
乡村振兴的实践反思——担当人类学视角
8
作者 刘立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0,共8页
人类学家赫茨菲尔德提出的担当人类学为当下学者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乡村振兴实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学者深度参与和价值介入,二是研究过程和知识生产以实践社会科学为导向。担当人类学倡导持久、双向、互... 人类学家赫茨菲尔德提出的担当人类学为当下学者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乡村振兴实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学者深度参与和价值介入,二是研究过程和知识生产以实践社会科学为导向。担当人类学倡导持久、双向、互惠地参与和介入,同时重视他者的能动性并以分析个体或社区对外进行社会展演的策略为重点,其对介入问题的态度、对实践的理解,以及对文化他者的反思都为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实践社会科学 自我民族志 担当人类学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中的国家能力:源流、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康 《经济思想史学刊》 2023年第3期83-113,共31页
国家能力是近年来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竞相讨论的焦点议题,成为分析各国发展路径差异的一个独特视角或重要因素。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和“国家与市场”两组关系中全面辨析了国家能力的基本内涵,归纳与总结了国家能力测度的四... 国家能力是近年来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竞相讨论的焦点议题,成为分析各国发展路径差异的一个独特视角或重要因素。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和“国家与市场”两组关系中全面辨析了国家能力的基本内涵,归纳与总结了国家能力测度的四重维度,并系统梳理与分析了国家能力与现代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围绕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重释了国家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国家体制下实现国家能力理论超越性发展的重要面向。为继续深化国家能力理论研究,可以从方法论基础、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向等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展现出国家能力概念更具经验性质的实践特征和理论穿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国家与社会 国家与市场 经济发展 实践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黄宗智对中国历史研究范式的反思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剑平 戴晓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41,共7页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黄宗智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他对中国的近现代史研究范式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先后提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规范认识危机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黄宗智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他对中国的近现代史研究范式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先后提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规范认识危机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四个陷阱"及呼吁走向实践的社会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新的理论等重要观点。黄氏特殊的学术经历、独到的研究方法、颇为新颖的学术见解是他受到中国学者更多关注的重要原因。黄氏的中国历史研究范式的反思,具有重要的实证研究基础,触及了美国和中国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黄氏的观点之所以能在中国大陆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于它适应了新时期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智 历史研究范式 规范认识危机 四个陷阱 走向实践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