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造合理实践空间,发展地理实践力
1
作者 张旭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年第1期80-81,共2页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界定,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大内涵要素之一。由于教学空间所限,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相对研究较少。从地理课程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特质就无法充分体...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界定,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大内涵要素之一。由于教学空间所限,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相对研究较少。从地理课程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特质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那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那么,如何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呢?笔者以为营造合理的实践空间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践 教学空间 内涵要素 地理学科 地理课程 实践空间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教学背景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社会工作的实践空间及伦理困境
2
作者 李毅珊 朱媛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7期4079-4083,共5页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已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行业的新发展业态。就社会工作行业而言,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社会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社会工作与“互联网...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已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行业的新发展业态。就社会工作行业而言,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社会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社会工作与“互联网+”日趋融合,逐渐形成了网络社会工作的新发展模式,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全新的实践空间。社会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既提高了社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质量,也为传统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由此引发一些新的伦理议题亟需加以审视。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分析网络社会工作的产生及其在乡村振兴场域中的实践空间与伦理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乡村振兴 网络社会工作 实践空间 伦理困境
下载PDF
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陆小聪 曹祖耀 陈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3,共11页
主要围绕体育实践空间及其如何对其进行分析的议题,在分别对功能主义、型构社会学、文化霸权理论和文化研究学派的相关研究做出概要性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在三个方面不适合用来分析中国的体育实践空间。随后,重点阐释了法国... 主要围绕体育实践空间及其如何对其进行分析的议题,在分别对功能主义、型构社会学、文化霸权理论和文化研究学派的相关研究做出概要性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在三个方面不适合用来分析中国的体育实践空间。随后,重点阐释了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对体育实践空间的分析思路,并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之做了若干理论上的修正和方法论上的补充。基于上述思考,对中国体育实践空间研究提出了基本的理论假设,并阐释了该理论假设对中国体育实践空间的解释逻辑。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个分析性的研究框架,并指出在具体的分析中要加以考虑的3个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实践空间 功能主义 型构社会学 文化霸权理论 文化研究学派 社会实践理论 供给 需求
下载PDF
重构农民的实践空间的实证研究——基于山西柳村农民协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晓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3,共5页
新农村建设应是以农民为主体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柳村农民协会协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所做的自我选择和制度创新,农民通过自己的组织探索,重构了自主发展的经济发展的实践空间、政治发展的实践空... 新农村建设应是以农民为主体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柳村农民协会协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所做的自我选择和制度创新,农民通过自己的组织探索,重构了自主发展的经济发展的实践空间、政治发展的实践空间、文化发展的实践空间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 新农村建设 实践空间 重构
下载PDF
节点化生活中社会实践空间的二维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冬冬 张亚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个体间协作形成了社会,并将表征人在协作中关系的信息传递通道和作为实践场的现实空间联系起来形成社会实践的空间。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节点化生活中,社会实践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改变。信息传递通道所形成的关系结构仍具有明确的生产属... 个体间协作形成了社会,并将表征人在协作中关系的信息传递通道和作为实践场的现实空间联系起来形成社会实践的空间。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节点化生活中,社会实践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改变。信息传递通道所形成的关系结构仍具有明确的生产属性,而现实空间不再有曾经的社会实践赋予的符号价值,成为盛放生活的场所,执行社会再生产的职能,从而使空间生产呈现出一种"生活的结构",促进了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化生活 生活的结构 社会实践空间 个体间协作
下载PDF
三维空间和实践空间——兼论胡塞尔的“实践”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4,共11页
基于认识论的引导动机,胡塞尔将三维空间构造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从根本上都依赖于作为实践主体的身体活动的动感,由此三维空间的构造学说超出了认识论的境域;不同于封... 基于认识论的引导动机,胡塞尔将三维空间构造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从根本上都依赖于作为实践主体的身体活动的动感,由此三维空间的构造学说超出了认识论的境域;不同于封闭的三维空间,实践空间是主体的实践生活的开放的境域,它具有近距—远距的本质结构。实践空间最终指包含着家乡—异乡这种不变样式的生活世界;不仅空间构造问题的深入阐明必须引入实践概念,而且对超越论现象学的观念的合理阐明也必须借助实践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三维空间 实践空间 生活世界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实践空间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的维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文忠 《党史博采(下)》 2022年第2期63-64,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实践空间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在各种课程教学和非课程教学活动中不断开扩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基于"三全育人"的维度构建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实践空间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在各种课程教学和非课程教学活动中不断开扩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基于"三全育人"的维度构建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思政"格局,根据"三全育人"的理念推动课程教学实践、高校社会实践、党团组织实践、校园文化实践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全方位 实践空间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空间观的美学维度及其人学面向——兼论马恩著作中的城市批判理论
8
作者 黄大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9,共8页
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实践空间观的概念,但这并不等于马克思哲学缺少空间维度,实际上,马克思确立的实践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中逻辑地蕴含了实践空间观的基本内容及其人学规定。这具体表现为,马克思的实践空间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本源维度,... 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实践空间观的概念,但这并不等于马克思哲学缺少空间维度,实际上,马克思确立的实践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中逻辑地蕴含了实践空间观的基本内容及其人学规定。这具体表现为,马克思的实践空间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本源维度,以人的真实本质与具体特性为突破口,通过对人类以往各种空间观的自觉扬弃,从哲学观、城市观与劳动观等层面建构了人类空间观的崭新形态;同时,马克思深入阐发了实践空间观的美学意蕴及其社会政治内涵,真正从"社会人"角度开启了现代空间观的人学视野,图绘了此后空间研究的基本题旨,实现了空间观的现代转型与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空间 美学维度 人学面向 城市批判理论
下载PDF
社会组织扶贫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空间 被引量:8
9
作者 向雪琪 林曾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社会组织是扶贫攻坚行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够满足贫困群体灵活性需求,还可以促进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及公平性。本文通过分析社会组织扶贫的理论基础,梳理社会组织扶贫的历程与优势,探析社会组织扶贫的行动空间,提出社会组织扶贫... 社会组织是扶贫攻坚行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够满足贫困群体灵活性需求,还可以促进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及公平性。本文通过分析社会组织扶贫的理论基础,梳理社会组织扶贫的历程与优势,探析社会组织扶贫的行动空间,提出社会组织扶贫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扶贫 理论基础 实践空间
下载PDF
师范院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炫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86,共5页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培养的核心问题,探索师范生"互联网+"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师范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及实地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师范院...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培养的核心问题,探索师范生"互联网+"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师范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及实地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师范院校教育实践空间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O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计流程,形成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设计实例,提出师范院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设计的方法、空间功能及技术框架,以期为师范院校开展教育实践空间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互联网+ 教育实践空间 学习空间再设计 OPST框架
下载PDF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实践空间和策略选择
11
作者 林加群 李海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41,共2页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实践空间和策略选择林加群李海峰市场营销是经营者在既定的环境约束下识别客户的需求,选择目标客户,并提供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活动。长期以来,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实践空间和策略选择林加群李海峰市场营销是经营者在既定的环境约束下识别客户的需求,选择目标客户,并提供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活动。长期以来,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在市场交易中处于主导地位,缺乏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市场营销 我国商业银行 实践空间 营销策略 银行营销 市场定位 中间业务 金融产品 策略选择 形象设计
下载PDF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空间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家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81,共11页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党政治认知的历史演进,是关于政党政治实践探索的高度概括,丰富了世界政党政治的制度形态。新时...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党政治认知的历史演进,是关于政党政治实践探索的高度概括,丰富了世界政党政治的制度形态。新时代的协商民主,则从政治参与、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和民主监督等维度,深化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空间。基于这些新向度,新型政党制度在功能上有效实现了政治平衡、政治整合、政治稳定、政治效能和政治包容,从而避免了现实政治中既有或潜在的政治极化、政治撕裂、政党动荡、政治懈怠和政治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新型政党制度 协商民主 国家治理 实践空间
下载PDF
拓展实践空间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13
作者 王志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7期232-232,共1页
面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薄弱,我们意识到是学生缺乏生活实践与数学应用的必要对接,所以扩展学生课内外的时间和空间,从意识、兴趣、能力方面潜移默化渗透数学应用能力与学生生活的必然联系,给学生体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愉悦,从而... 面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薄弱,我们意识到是学生缺乏生活实践与数学应用的必要对接,所以扩展学生课内外的时间和空间,从意识、兴趣、能力方面潜移默化渗透数学应用能力与学生生活的必然联系,给学生体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空间 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 实验 社会调查
下载PDF
从近代空间观念到马克思实践空间观念——以空间观念的“人学”蕴涵为线索
14
作者 尚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历史上的不同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念总是和同时代的宇宙观念(世界观)相一致。因而,“空间观”深层次内涵人对自身的理解:人关于“空间”的观念,就是关于空间性存在的“人”的观念。从近代客观空间观念、近代主观空间观念到康德的先天直观... 历史上的不同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念总是和同时代的宇宙观念(世界观)相一致。因而,“空间观”深层次内涵人对自身的理解:人关于“空间”的观念,就是关于空间性存在的“人”的观念。从近代客观空间观念、近代主观空间观念到康德的先天直观的空间观念,再至马克思实践空间观念的演进的背后是人对自身理解的嬪变。马克思哲学实践-生存论视域下,空间观念越来越回归于人的存在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空间 主观空间 先天直观空间 实践生存空间
下载PDF
流动建构:建筑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移动咖啡馆空间实践思考
15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咖啡馆的当代空间实践呈现品牌化的移动咖啡车、离散状的移动咖啡店和游牧式的移动咖啡建筑三种模式,并分别以“系统集成”“自组织”与“流动建构”为特征。研究认为,移动咖啡馆的空间实践核心在于回应移动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依托“流动建构”理念和“移动建筑社会设计”策略是其灵活融入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营造具有场所感的公共交往场所的关键。文章最后对移动咖啡馆在城市微更新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咖啡馆 空间实践 建筑社会学 流动建构 城市微更新
下载PDF
社区化发展和空间实践——转化中组屋公共空间的启示
16
作者 陈云凤 李玲玲 王才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新加坡高密度组屋公共空间在不断转化中逐渐探索社区化发展和公共生活的激活,空间发展在空间实践中和更深层次的文化秩序相联系。文章梳理了新加坡组屋及其公共空间建设发展概况,分析组屋公共空间转化过程中重要的空间实践,对转化过程... 新加坡高密度组屋公共空间在不断转化中逐渐探索社区化发展和公共生活的激活,空间发展在空间实践中和更深层次的文化秩序相联系。文章梳理了新加坡组屋及其公共空间建设发展概况,分析组屋公共空间转化过程中重要的空间实践,对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异质性探索和挑战进行解析。在我国居住区发展背景与“社区化”发展需求下,进一步提出从转化中组屋公共空间得到的启示,为我国社区建设和地域特色复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房 公共空间 社区 空间实践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旅居生活化:乡村康养旅居者日常行为及空间实践——以河南东坪村为例
17
作者 陈水映 李勇 +1 位作者 徐燕 白景锋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5期790-800,共11页
健康中国背景下,乡村康养旅居是健康和旅居结合的创新实践。文章选取典型案例地东坪村,从日常行为视角切入,采用真实的在地观察、深度访谈、行为场景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微观层面对乡村康养旅居者日常行为特征及日常行为的空间实践进... 健康中国背景下,乡村康养旅居是健康和旅居结合的创新实践。文章选取典型案例地东坪村,从日常行为视角切入,采用真实的在地观察、深度访谈、行为场景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微观层面对乡村康养旅居者日常行为特征及日常行为的空间实践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康养旅居者日常行为具有规律性、异地延续性和协商性,所寻求的是有序的、可控的、理性的生活化康养旅居实践。(2)乡村康养旅居者以院落作为日常行为空间实践的核心场域,形成了一套与院落空间相互作用、相互调适的生活化空间互动法则,院落空间成为他们践行康养旅居生活和体验“在家感”的理想空间。(3)乡村康养旅居者日常行为与乡村原生态生活空间进行深度互动,践行生态、简单、健康的乡村本真生活;他们还表现出对空间功能要素的自在性和自由性体验,超越空间功能要素限制,呈现出生动、活泼、自由的生活化空间实践特征。由此,研究提出对乡村康养旅居者的新理解--旅居生活化,为深入理解乡村康养旅居者行为特征及乡村康养旅居地科学发展提供新思考和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康养旅居者 旅居生活化 日常行为 空间实践 东坪村
下载PDF
《八月之光》中“圆形”空间实践与南方探索
18
作者 杨红梅 杨欣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小说地理的绘制想象与小说的空间创作有着重要的关联,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文学研究中被掩盖的东西,以及空间是怎样引起故事与小说中的情节的。在“圆形”的空间运动中,“此刻”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对生存意义及价值... 小说地理的绘制想象与小说的空间创作有着重要的关联,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文学研究中被掩盖的东西,以及空间是怎样引起故事与小说中的情节的。在“圆形”的空间运动中,“此刻”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对生存意义及价值的探索。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不仅借助克里斯默斯的“圆形”空间实践展现了他对南方和美国种族冲突的戏仿;而且他还借助克里斯默斯在“圆形”空间实践中的内心自我在种族身份认同上的矛盾与冲突,艺术地展现了在20世纪美国国家民族化与一体化的发展与形成的背景下,不同肤色的人种在现实生存空间下的国家民族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八月之光》的创作中,福克纳借助人物的空间移动展现了他对南方问题的探索和对艺术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之光》 “圆形”空间实践 南方探索
下载PDF
中国式空间正义:党的实践、主张与经验
19
作者 朱国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正义历经道德评判到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开启了空间向度。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空间正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空间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空间正义思想和国外空间正义思想优秀成果基础之上,在四个时期的伟大实... 正义历经道德评判到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开启了空间向度。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空间正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空间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空间正义思想和国外空间正义思想优秀成果基础之上,在四个时期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空间正义。中国式空间正义主张人民群众是空间正义的创造者、空间正义是历史的、多元的、有指向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必须坚持敢于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正义 空间正义实践 空间正义主张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构建
20
作者 李玲芝 陈力瑞 罗方禄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4期141-144,148,共5页
高校以空间视域为切入点,从物质空间的环境场域构建、心理空间的沉浸式情感体验、社会空间的交往互动探索出发,可以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实践资源的构建进行现实审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空间进行结构分析,有利于更深入地在复杂... 高校以空间视域为切入点,从物质空间的环境场域构建、心理空间的沉浸式情感体验、社会空间的交往互动探索出发,可以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实践资源的构建进行现实审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空间进行结构分析,有利于更深入地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在多维空间互动的交流与反馈中系统整合校内实践空间,推动资源充分互动融合,构建价值引领资源体系、精准服务资源体系、素养提升资源体系,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空间 资源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