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作橡胶工业质量保证手段的实验室间试验程序
1
作者 Janine L.Leete 王贵一 《橡胶参考资料》 2000年第9期48-55,共8页
实验室间试验有很多形式。已进行一些研究工作来确认一种试验方法或一些测试技术,提供精度说明,给参考物质赋值,评价系统误差或偏差产生的原因,相对已知值评审实验室效能。
关键词 橡胶 质量保证手段 实验室间试验程序
下载PDF
纺织品勾丝性能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红霞 闫春红 李冬霞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4年第2期24-26,31,共4页
为了解纺织品检测行业内勾丝性能的检测情况,查找实验室间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按照GB/T 11047—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在7个实验室间进行比对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各实验室1^(#)、3... 为了解纺织品检测行业内勾丝性能的检测情况,查找实验室间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按照GB/T 11047—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在7个实验室间进行比对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各实验室1^(#)、3^(#)、7^(#)和8^(#)样品的结果偏差均在指定值的±0.5级允差范围之内;lab 7测试的2^(#)直向偏差为1级,其余实验室的偏差均在±0.5级的允差范围之内;lab 2和lab 6测试的4^(#)直向偏差均为1级,lab 2和lab 4测试的4^(#)横向偏差分别为1级和−1级,其余实验室的偏差均在±0.5级的允差范围内;lab 2测试的5^(#)直向偏差为1级,其余实验室的偏差均在±0.5级的允差范围内;lab 2和lab 4测试的6^(#)直向偏差分别为1级和−1级,其余实验室的偏差均在±0.5级的允差范围内。该试验表明,实验室间勾丝性能比对试验结果存在差异,评级目光和仪器耗材状态存在偏差是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丝 试验结果 实验室比对试验 差异
下载PDF
金属钨粉的国际实验室间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裘立奋 杜方才 《硬质合金》 CAS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介绍了由德国BAM/GDMB组织的金属钨粉国际实验室间试验。对各实验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金属钨粉 实验室间试验 痕量元素 分析方法 粉末冶金
原文传递
实验室间的比对与验证试验
4
作者 李国林 赵长滨 +2 位作者 刘晓娟 李美多 刘伟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年第4期67-68,70,共3页
介绍比对与验证试验类型,用实例说明实验室间比对与验证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实验室间比对与验证试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有计划地开展比对与验证试验,对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确保出具检验报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实验室比对与验证试验 实例 校验方法 统计分析
下载PDF
2009年淮安市微生物实验室间质控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万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1期72-73,共2页
目的:2009年11月参加淮安市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间质控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以便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的能力和水平。方法:以《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08)为标准。结果:淮安市疾控中心2009... 目的:2009年11月参加淮安市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间质控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以便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的能力和水平。方法:以《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08)为标准。结果:淮安市疾控中心2009年实验室间质控考核结果通报,本中心微生物质控结果为合格。结论:通过此次质控结果显示,本中心的微生物检测能力和水平有较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实验室比对试验
下载PDF
2009-2018年江都区疾控机构理化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魏秀 张晓军 +2 位作者 汤文进 卢笛 夏雪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12-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年来参加实验室间理化比对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管理能力。方法所有参比项目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并结合理化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结果评定依据Z比分数、标准值和不确... 目的分析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年来参加实验室间理化比对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管理能力。方法所有参比项目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并结合理化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结果评定依据Z比分数、标准值和不确定度直接比较法、|En|值评定。结果连续10年参加的实验室间比对项目结果均为满意。结论实验室间比对有利于更好的做好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理化比对试验 结果评定 检测能力
原文传递
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橡胶灰分含量
7
作者 李晓银 宋洁瑞 +1 位作者 贾慧青 杨芳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469,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测定了橡胶的灰分含量,考察了试样量、样品代表性、升温速率、燃烧温度和燃烧气氛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确定了TGA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表明,TGA的最佳测试条件为样品量10~20 mg,升温速率为20℃/min或30℃/m...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测定了橡胶的灰分含量,考察了试样量、样品代表性、升温速率、燃烧温度和燃烧气氛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确定了TGA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表明,TGA的最佳测试条件为样品量10~20 mg,升温速率为20℃/min或30℃/min,生胶和混炼胶(或硫化胶)的燃烧温度分别为550℃和650℃;TGA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好,当4种不同橡胶的灰分质量分数为0.29%~5.12%时,TGA实验室内重复性达到0.110%~0.303%,实验室间再现性达到0.283%~0.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法 橡胶 灰分含量 精密度 实验室间试验方案 重复性 再现性
下载PDF
Study on linear shaped charge in penetrating rock 被引量:1
8
作者 Luo Yo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08年第2期50-54,共5页
Based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linear shaped charge( LSC ),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of LSC on rock was studied. The optimal standoff and the vertex angle of LSC were studied and determined by lab experiments. Thro... Based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linear shaped charge( LSC ),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of LSC on rock was studied. The optimal standoff and the vertex angle of LSC were studied and determined by lab experiments. Through cutting sand-cement grout samples, the spacing interval of boreholes can approach 17.5 times of the bore-hole' s diameter, and the result of the directional expansion of crack is satisfactory. The result of field experiment indicates cutting effect is very good, the ruggedness in fracture plane is less than 50 mm, the rate of half-hole marks is nearly 100 % , and the crack inspec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no damage in the internal of the cutting part. All these suggest that the orientation fracture blasting with LSC is a good means in directional fracture controlled blasting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shaped charge(LSC) standoff sand-cement grout sample directional fracture controlled blasting
下载PDF
化学滴定法测定石灰质材料中和值及国际标准制定的研究
9
作者 冷远鹏 储德韧 商照聪 《化肥工业》 CAS 2019年第6期19-26,共8页
为解决现有石灰质材料中和值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效填补石灰质材料中和值测定相关领域国际标准与规范的缺失,建立对石灰质材料中和值的辨识和控制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34“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 为解决现有石灰质材料中和值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有效填补石灰质材料中和值测定相关领域国际标准与规范的缺失,建立对石灰质材料中和值的辨识和控制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34“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工作组“矿物土壤调理剂”牵头研究开发了利用化学滴定法测定石灰质材料中和值的新方法。经ISO/TC 134推荐,由法国标准化协会牵头,会同MEAC集团公司组织了全球8家分析实验室针对有代表性的12种典型石灰质材料样晶进行了国际实验室间比对,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我国组织了3家中国企业共同参与了本项国际实验室间比对工作。统计结果表明,该新方法的适用性广且精密度高,从而被推荐为新的国际标准ISO 20978中所采用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质材料 中和值 国际标准 实验室比对试验
下载PDF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管理系统(二十一)
10
作者 肖玉敬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3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室比对试验 术语 尺寸 国际标准 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术语管理系统
下载PDF
Aluminium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Camellia Oleifera Abel 被引量:14
11
作者 ZENG Qi-Long CHEN Rong-Fu +2 位作者 ZHAO Xue-Qiang WANG Huo-Yan SHEN Ren-F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58-364,共7页
Oiltea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Abel.), an aluminium (Al) hyperaccumulator, grows well on acid soils in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areas. In this study, the growth of oiltea camellia in response to Al application ... Oiltea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Abel.), an aluminium (Al) hyperaccumulator, grows well on acid soils in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areas. In this study, the growth of oiltea camellia in response to Al appl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The growth of oiltea camellia seedlings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tended to be stimulated by addition of Al. Results of the fiel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oiltea camellia accumulated 11 000 mg kg-1 Al in leaves within 10 months,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Al accumulation in new leaves was about 1100 mg kg-1 month-1; however, the monthly rate varied and was highest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n Al uptake by oiltea camellia seedlings in CaC12 solutions with various forms of Al showed that large amounts of Al supplied as Al3+ and Al complexes Al-malate (1:1) and Al-F (1:1) were infiuxed into oiltea camellia roots, whereas Al supplied as Al-citrate (1:1), Al-F (1:6), Al-oxalate (1:3), and Al-oxalate (1:1) complexes exhibited low affinity to oiltea camellia roots. The kinetics of Al3+ cumulative uptake in excised roots and intact plants showed a biphasic pattern, with an initial rapid phase followed by a slow phase. The Al cumulative uptake was unaffected by low temperature, which indicated that Al uptake in oiltea camellia was a passive process. The efficient influx of Al into the roots and the high transport rate in specific seasons were presumed to account for the plentiful Al accumulation in leaves of oiltea camel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 Al complexes Al influx cumulative uptake oiltea camell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