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H在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静 韩英 +3 位作者 纪欣 王志红 李虹义 郑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病变结肠组织的谷胱甘肽(GSH)变化及其与病变组织分泌的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及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小鼠(n=10)给予含50g/LDSS的蒸馏水自由饮用7d... 目的:探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病变结肠组织的谷胱甘肽(GSH)变化及其与病变组织分泌的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及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小鼠(n=10)给予含50g/LDSS的蒸馏水自由饮用7d之后处死,分离出的病变结肠一部分评价其病理学改变并用GSH1抗体做免疫组化,另一部分结肠培养后检测其IL-4、IFN-γ的表达.对照组小鼠(n=10)给予蒸馏水自由饮用7d之后处死.结果:DSS诱导实验性肠炎小鼠口服50g/L的DSS溶液7d出现体重减轻、腹泻、血便等急性肠炎的表现.病理学切片HE染色发现小鼠病变结肠腺体结构紊乱,黏膜和黏膜下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DSS组病变肠段组织GSH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0.6vs3.14±1.0,t=3.95,P=0.01<0.05),病变结肠分泌的IL-4明显升高(38.7±4.7vs28.7±6.7,t=3.16,P=0.009<0.01),IFN-γ轻度降低(P>0.05).结论: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小鼠病变结肠组织GSH的减少与病变结肠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增加、IFN—γ下降以及黏膜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H DSS 诱导 小鼠 实验性肠炎 硫酸葡聚糖钠 谷胱甘肽
下载PDF
黎药益智仁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肠炎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房磊臣 刘嫱 +3 位作者 高新征 韦祎 刘一鸣 黄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考察黎药益智仁4种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肠炎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益智仁70%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得相应部位提取物。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6只)和空白组(6只),... 目的:考察黎药益智仁4种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肠炎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益智仁70%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得相应部位提取物。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6只)和空白组(6只),造模组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法复制实验性肠炎模型。成模后,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52 g/kg)和益智仁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组(剂量均为10 g/kg,以生药计),每组6只,ig给药,每天1次,连续9 d,给药体积为0.2 m L/10 g;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ig生理盐水。测定小鼠体质量变化,对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百分率、DAI评分以及结肠组织中MPO、MD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回升,DAI评分显著降低,MPO活性显著降低,病理评分显著降低;阳性组、益智仁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阳性组和益智仁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DA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智仁4种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肠炎模型小鼠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提取部位 实验性肠炎 小鼠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硫酸葡聚糖钠诱导的实验性肠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英 张静 +1 位作者 纪欣 王志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巨噬细胞诱导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odi- um 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建立DSS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NAC及氧化型巨噬细胞诱导剂N,N’-联乙(?)... 目的:探讨还原型巨噬细胞诱导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odi- um 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建立DSS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NAC及氧化型巨噬细胞诱导剂N,N’-联乙(?)-L-胱氨酸(N,N’-diacetyle-L-cystine,(NACOMe)2)在致模前后腹腔注射;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变化;对结肠进行病理学评价,并检测结肠IL-4、IFN-g的表达。结果:NAC预处理组:结肠长度和病理学指标均优于其他预处理组,腹腔巨噬细胞内GSH及GSH/GSSG升高;结肠分泌的IL-4、IFN-γ明显降低。NAC治疗组:体重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结肠炎症及黏膜损伤较轻,腹腔巨噬细胞内GSSG明显减低,GSH和GSH/GSSG升高,病变结肠分泌的IL-4、IFN-γ明显降低。结论:还原型巨噬细胞诱导剂NAC可以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内GSH产生增多从而减轻实验性肠炎的黏膜损伤及临床症状,对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N N'-联乙醯-L-胱氨酸 硫酸葡聚糖钠 实验性肠炎 巨噬细胞 谷胱甘肽
下载PDF
DSS诱导的急性实验性肠炎免疫细胞内GSH/GSSG与炎症损伤及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 韩英 +2 位作者 纪欣 李虹义 王志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变化特征及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的分泌及黏膜GSH表达与炎症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 目的探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变化特征及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的分泌及黏膜GSH表达与炎症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小鼠给予含5%DSS的蒸馏水自由饮用7天之后处死,采集腹腔巨噬细胞及脾细胞,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及脾细胞中GSH与GSSG的变化。分离出的病变结肠一部分评价其病理学,另一部分结肠及脾脏培养后检测其IL-4、IFN-g的表达。结果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GSH较对照组降低,而GSSG较对照组增多,且GSH/GSSG比值明显减低。其脾细胞内GS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GSH/GSSG比值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不明显。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组病变结肠的IL-4明显升高,而其脾脏分泌的IFN-γ明显降低。结论DSS实验性肠炎中腹腔巨噬细胞是以氧化型巨噬细胞表形为主的。腹腔巨噬细胞及脾细胞中GSH的消耗、GSH/GSSG比值的减低与黏膜损坏及IL-4分泌增多、IFN-γ分泌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葡聚糖钠 实验性肠炎 巨噬细胞 GSH/GSSG
下载PDF
维生素D在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赵晴 娄岩 +3 位作者 孙灿 付瑜 车千红 孔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2.5%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C57BL/6源性的野生小鼠10只和VDR敲除小鼠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DSS加入饮用水中配成2.5%DSS溶液分别喂食,评估两组症状评分及生存时间。另行体外...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2.5%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C57BL/6源性的野生小鼠10只和VDR敲除小鼠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DSS加入饮用水中配成2.5%DSS溶液分别喂食,评估两组症状评分及生存时间。另行体外实验,应用5%的DSS溶液刺激Caco-2细胞单层,实验组加入1,25(OH)2D3,对照组不予额外处理,测量两组细胞跨膜电阻。结果正常野生鼠对2.5%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可耐受,VDR敲除鼠出现严重腹泻,直肠出血,体重显著降低等,相对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增高,生存时间缩短。对照组的细胞跨膜电阻在4 h内逐渐下降,而实验组细胞的跨膜电位在初始阶段有所下降,4 h后恢复正常。结论维生素D在2.5%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在体外试验中,1,25(OH)2D3能够抵御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及其信号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硫酸葡聚糖钠 实验性肠炎 CACO-2细胞
下载PDF
芦荟汁对大鼠实验性肠炎的干预作用
6
作者 朱善良 毛月美 章彩虹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2-24,92,共3页
本研究以芦荟汁灌胃实验性肠炎大鼠以探究芦荟汁对实验性肠炎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芦荟汁灌胃组大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而肠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迟缓;芦荟汁灌胃大鼠的胸腺脏器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和肠炎模型组;对照组直肠长度... 本研究以芦荟汁灌胃实验性肠炎大鼠以探究芦荟汁对实验性肠炎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芦荟汁灌胃组大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而肠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迟缓;芦荟汁灌胃大鼠的胸腺脏器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和肠炎模型组;对照组直肠长度显著长于其它各组,而肠炎模型组大鼠直肠长度显著短于芦荟灌胃组;对照组结肠粘膜颜色呈正常的淡粉色,肠炎模型组可见较大面积的糜烂肿胀与炎症形态,而芦荟汁灌胃组大鼠肠粘膜未见明显的糜烂肿胀与炎症形态,颜色也较为正常,但可见局部有明显肥大.实验结果提示芦荟汁对大鼠实验性肠炎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提取液 实验性肠炎 乙酸 结肠粘膜
下载PDF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肠炎
7
作者 李佳 汤颖 +3 位作者 朱琦 张燕萍 周培刚 顾永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9-1075,共7页
背景: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在牙根形成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目的:探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平分为4组:正常对... 背景: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在牙根形成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目的:探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平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组、FasL敲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小鼠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诱导建立急性实验性肠炎模型,并在诱导开始第3天分别腹腔注射PBS、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2×10^6个细胞)及FasL敲减根尖牙乳头干细胞(2×10^6个细胞)。诱导第10天处死小鼠,通过体质量及结肠长度测量、结肠组织病理学分析、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来评估结肠炎的严重程度,流式细胞分析比较各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结果与结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小鼠肠炎症状、体质量减轻状况明显改善,结肠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及3项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s水平显著上调。FasL基因敲减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丧失其治疗效果;因此Fas-FasL通路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发挥免疫调控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根尖乳头干细胞 免疫调节 炎症因子 Fas-FasL通路
下载PDF
基于CD40/CD40L探讨重楼总皂苷对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可心 王卯 +4 位作者 吴星星 吴琪 王耀辉 刘丽波 吴静 《山西中医》 2023年第4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hizomaparidis total saponins,RPTS)对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急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炎症与凝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模型...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hizomaparidis total saponins,RPTS)对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急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炎症与凝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模型组13只,以及美沙拉嗪组、RPTS低剂量组及RPTS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通过TNBS建立大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共14天。实验评估终点生存率、DAI评分、CMDI评分、TDI评分等指标,探究RPTS对大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的量效关系。检测全血细胞及凝血等相关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肝脏组织中CD40/CD40L指标,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及TNF-α的m RNA水平。结果:模型组终点生存率76.9%,RPTS低剂量组生存率为100%;RPTS低剂量组DAI、CMDI及TDI评分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在肝脏组织中的CD40/CD40L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及RPTS低剂量组均显著增加(P﹤0.0001);同时,在结肠组织的IL-1βm RNA检测中,与模型组比较,RPTS低剂量组IL-1β mRNA降低(P﹤0.05)。结论:RPTS改善了TNBS诱导急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提高了模型鼠的终点生存率;RPTS低剂量组治疗效果更佳,可能通过激活CD40/CD40L共刺激因子,调控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免疫机制,以缓解疾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重楼总皂苷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CD40/CD40L 实验研究
下载PDF
TRPV1、TRPM8通道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查兰兰 沈磊 +3 位作者 吴静 余晓云 彭帅 刘佩璐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2期20-25,88,共7页
目的研究瞬时通道蛋白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瞬时通道蛋白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member 8,TRPM8)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μm,DSS)诱导下的实验性结... 目的研究瞬时通道蛋白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瞬时通道蛋白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member 8,TRPM8)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μm,DSS)诱导下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和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联系及相关通路。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DSS组,每组各10只。DSS组使用质量浓度为30g/L的DSS共7天构建结肠炎模型,每天同一时刻观察记录小鼠的毛发、体质量、粪便性状(颗粒状、稀便、血便等)、肛周情况(红肿、便血等),给予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根据病理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TRPV1、TRPM8、Gαq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和DRG中TRPV1、TRPM8及Gαq的定位及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SS组结肠病理下可见明显损伤,DAI评分明显上升(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及TRPV1、Gαq蛋白上调(P<0.05),TRPM8表达下调(P<0.05)。同时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TRPV1与TRPM8、TRPV1与Gαq的共表达,TRPV1与TRPM8共表达于DRG,相较于空白对照组,DSS组结肠组织TRPV1表达增加,TRPM8表达减少。结论实验性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TRPV1表达升高,TRPM8表达降低,TRPV1/TRPM8可共表达于结肠组织及DRG,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衡机制以维持肠道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辣椒素受体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实验性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维雄 陆允敏 +2 位作者 陈金联 朱金水 陈尼维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IB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前景。本实验选用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川芎嗪进行体外药物干预,旨在探讨...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IB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前景。本实验选用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川芎嗪进行体外药物干预,旨在探讨川芎嗪治疗UC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川芎嗪 治疗 分子生物学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发病机制 肠炎模型
原文传递
白芍总甙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佐 吴正祥 +2 位作者 杨九华 杨枫 吴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甙(TGP)对实验性结肠炎干预的治疗效果,探讨TGP对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均分为结肠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灌肠)、TGP组(100mg/kg)和5-AS... 目的:观察白芍总甙(TGP)对实验性结肠炎干预的治疗效果,探讨TGP对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均分为结肠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灌肠)、TGP组(100mg/kg)和5-ASA药物对照组(100mg/kg).连续灌胃14d后行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TDI)评分,ELISA检测血清IL-6、IL-17及IL-23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组织TGF-β1与Foxp3的表达.结果: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CMDI、TDI,血清IL-6,IL-17及IL-23含量明显低,结肠组织TGF-β1和Foxp3含量明显高.5-ASA与TGP能显著降低CMDI和TDI(2.78分±2.11分,3.56分±1.94分vs6.88分±0.84分,均P<0.05;2.22分±0.83分,2.44分±1.51分vs5.63分±0.74分,均P<0.05),降低血清IL-6,IL-17和IL-23含量(5-ASA:t=5.998,2.438,2.670,均P<0.05;TGP:t=5.203,3.013,2.962,均P<0.05),升高结肠组织中TGF-β1和Foxp3(5-ASA:t=6.026,3.022,均P<0.05;TGP:t=6.198,2.734,均P<0.05).TGP组与5-AS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TGP可能通过上调TGF-β1和Foxp3水平,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抑制Th17细胞群的活化,下调IL-6,IL-17和IL-23的表达,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结肠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白芍总甙 白介素-6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TH17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炎性因子对Th1/Th2平衡的影响及VSL#3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立 李艳 +3 位作者 任秋华 邢昱 王岩 姚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对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IL-4、IL-13、IFN-γ、IL-12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益生菌VSL#3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VSL#3组、美沙拉嗪+VSL#3组,建... 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对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IL-4、IL-13、IFN-γ、IL-12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益生菌VSL#3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VSL#3组、美沙拉嗪+VSL#3组,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排便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h1/Th2表达情况。取结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4、IL-13、IFN-γ、IL-12的表达。结果与TNBS模型组比较,VSL#3组、美沙拉嗪组、VSL#3+美沙拉嗪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肠组织MPO水平、结肠炎大鼠病理评分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TNBS组相比,VSL#3组、美沙拉嗪组和VSL#3+美沙拉嗪组均可下调促炎因子IL-12、IFN-γ的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VSL#3组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的比值依如下顺序减少:TNBS模型组>VSL#3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VSL#3>正常对照组,其比值逐渐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VSL#3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FN-γ、IL-12,上调IL-4、IL-13炎性因子的表达,使Th1/Th2的平衡趋于正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VSL#3 细胞因子 TH1 Th2平衡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组织中IL-4、IL-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立 肖明明 +4 位作者 桑力轩 李岩 邢煜 王岩 姚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4、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TNBS模型组(D1组)、雷公藤甲素组(TP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4、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TNBS模型组(D1组)、雷公藤甲素组(TP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4和IL-13的表达水平。结果PCR和WB法检测结果表明,C组结肠组织IL-4、IL-13的表达水平最高,D1组表达最低,TP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上调大鼠结肠黏膜抑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雷公藤甲素 IL-4 IL-13
下载PDF
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仁伟 欧阳钦 王皓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 ( TNBS)大鼠结肠炎灌肠的治疗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 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 ,并随机分为 3组 ,予丁酸钠、柳氮磺胺吡啶 ( SASP)和生理盐水每日灌肠。在第 19日处死 ,评价大体、组织学损...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 ( TNBS)大鼠结肠炎灌肠的治疗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 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 ,并随机分为 3组 ,予丁酸钠、柳氮磺胺吡啶 ( SASP)和生理盐水每日灌肠。在第 19日处死 ,评价大体、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 ( MPO)活性 ,并比较丁酸钠和 SASP组的核分裂指数。结果 用丁酸钠和 SASP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腹泻明显好转 ,体重恢复无明显差异 ,大体及组织学损伤计分明显改善 ,MPO活性明显降低 ( P<0 .0 5 ) ,但丁酸钠和 SASP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丁酸钠组核分裂指数明显高于 SASP组 ( P<0 .0 5 )。结论 丁酸钠灌肠治疗可促进实验性结肠炎的愈合 ,其疗效可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三硝基苯磺酸 实验性肠炎 疗效研究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立 肖明明 +3 位作者 李艳 邢煜 王岩 姚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2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雷公藤甲素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2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雷公藤甲素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2、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2、IFN-γ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TL-12、IFN-γ表达明显降低(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对大鼠结肠组织及大体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肠组织IFN-γ和IL-12的阳性细胞表达与结肠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下调大鼠结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实验性肠炎 IFN-Γ IL-12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葛文松 吴建新 +2 位作者 陈颖伟 范建高 胡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DSS溶液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DAI评分、大体形...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DSS溶液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DAI评分、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HPS)改变,采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结肠组织HMGB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结果:DAI和HPS在DSS模型组中高于空白对照组(7.20±2.28vs0.45±0.16,13.60±0.72vs6.4±0.85,P<0.01),在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中HMGB1低表达,但在模型组表达显著上调(P<0.01);模型组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190.40±24.55vs43.65±8.79,238.75±26.58vs74.3±7.92,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EP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下调结肠组织DAI、HPS、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血清TNF-α、IL-6水平(P<0.05).结论:HMGB1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发病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的表达,可以明显下调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有助于减轻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细胞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丙酮酸乙酯
下载PDF
芒果苷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晶晶 丁丽丽 +2 位作者 任改艳 窦薇 王峥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350 mg·kg-1,腹腔注射)以及芒果苷组(MA,50 mg·kg-1,灌胃...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350 mg·kg-1,腹腔注射)以及芒果苷组(MA,50 mg·kg-1,灌胃)。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以饮用水中添加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造模。SASP组和MA组分别于造模前2 d每日给予SASP和MA直到实验结束。于造模7 d处死小鼠,对结肠行HE染色后进行组织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以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病理损伤和评分、MPO活性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A组上述指标比模型组明显改善,但改善效果不如SASP组明显。结论芒果苷可以减轻实验性UC小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其UC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保护 MPO TNF—α 芒果苷
下载PDF
NO、NOS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香宇 段芳龄 +4 位作者 李建生 马军 高天慧 朱武凌 白经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动态变化 ,了解NO、NOS同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 二硝基氯苯 (2 ,4 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动态变化 ,了解NO、NOS同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 二硝基氯苯 (2 ,4 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 ;Wistar雄性大鼠 70只 ,检测造模前 (Ⅰ组 ) ,造模后第 1天 (Ⅱ组 )、第 1周 (Ⅲ组 )、第 2周 (Ⅳ组 )、第 4周 (Ⅴ组 )结肠粘膜NO、NOS的动态变化 ,同时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用 x±s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P <0 .0 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检验水准。结果  1、Ⅱ、Ⅲ、Ⅳ组同Ⅰ、Ⅴ组相比 ,结肠粘膜NOS的活性及NO的水平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 <0 .0 1) ,而Ⅰ、Ⅴ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病理学改变 :Ⅰ组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 ;Ⅱ、Ⅲ、Ⅳ组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 ,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杯状细胞减少 ,有糜烂及溃疡形成 ;Ⅴ组溃疡基本愈合 ,残存溃疡有明显修复性改变 ,如粘膜上皮修复、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等。结论 NOS、NO过量生成和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实验性肠炎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兰雷 陈垦 +1 位作者 龙友明 王晖 《胃肠病学》 200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病程迁延,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寻找新型而有效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60只Sprague鄄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低...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病程迁延,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寻找新型而有效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60只Sprague鄄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低剂量(0.1mg/kg)雷公藤内酯醇组、中剂量(0.2mg/kg)雷公藤内酯醇组、高剂量(0.4mg/kg)雷公藤内酯醇组、丙二醇(20%,5ml/kg)对照组和地塞米松(0.2mg/kg)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诱导产生大鼠结肠炎模型,以相应药物处理2周后处死大鼠。处死大鼠前1天行白细胞计数检查,处死后直接称取胸腺重量。计算结肠溃疡面积和湿干比;测定结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鄄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鄄α水平。结果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能显著减少大鼠结肠黏膜的溃疡面积,降低结肠湿干比;显著升高结肠黏膜SOD活性、降低MPO活性;显著降低IL鄄1和TNF鄄α的水平;使大鼠胸腺明显缩小,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TNBS/乙醇溶液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同时剂量大时亦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大鼠 实验性肠炎 IBD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IL-17、IL-23、IL-6、TGF-β1和Foxp3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佐 吴正祥 +2 位作者 杨九华 杨枫 吴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结肠Foxp3、TGF-β1的表达及外周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以探讨Th17细胞在IBD的作用。方法10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另取10只大... 目的观察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结肠Foxp3、TGF-β1的表达及外周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以探讨Th17细胞在IBD的作用。方法10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灌肠)。干预2周后行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MDI)和组织学损伤指数(TDI)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和IL-23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结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CMDI和TDI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IL-17和IL-23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TGF-β1和Foxp3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中,IL-6可能通过介导T细胞向Th17或Treg细胞的分化,促进或抑制肠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白介素-6 17 23 TH17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