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余奇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是研究人类葡萄膜炎乃至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EAU模型通过视网膜抗原诱导造模,以眼部视网膜及周围相关组织为靶器官,是研究葡萄膜炎机制以及...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是研究人类葡萄膜炎乃至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EAU模型通过视网膜抗原诱导造模,以眼部视网膜及周围相关组织为靶器官,是研究葡萄膜炎机制以及检验新型抗感染及免疫抑制类药物的重要工具。文章就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的造模方法、基本病程、评价方法、模型机制以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 葡萄膜 效应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hUMSCs外分泌蛋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珏 谢希婷 +4 位作者 沈树浩 王颖薇 穆亚君 陈剑 周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3-2059,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hUMSCs-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Lewis大鼠72只,用随机数字表分方法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CTRL)组、EAU模型组及hUMSC...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hUMSCs-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Lewis大鼠72只,用随机数字表分方法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CTRL)组、EAU模型组及hUMSCs-S治疗组,每组24只。EAU组与hUMSCs-S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联合弗氏完全佐剂建立EAU模型,hUMSCs-S组大鼠在建模的同时予以腹腔注射hUMSCs-S,EAU组及CTRL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拍摄记录各组大鼠眼前段情况,根据Caspi评分标准评价眼前段炎症程度;于免疫后第7天(初发期)、14天(高峰期)、21天(恢复期)取眼球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用于眼球组织病理学评分、前房浸润细胞情况评估,观察眼球组织中CD3^(+)T细胞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无菌操作下采腹主动脉血,制备血清,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17的浓度。结果:(1)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比较,EAU组大鼠出现明显眼前段炎症反应,在建模后第11~17天,hUMSCs-S治疗有降低眼前段Caspi评分的作用(P<0.05);(2)眼球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建模后第14天,hUMSCs-S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结构破坏及前房炎细胞浸润数量均低于EAU组(P<0.05);(3)眼球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UMSCs-S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前房和视网膜中CD3^(+)T细胞浸润较EAU组减少,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ZO-1表达量较EAU组增加;(4)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7及IL-10浓度结果显示,与EAU组相比,hUMSCs-S组大鼠外周血IL-17表达下降、IL-10表达增加(P<0.05)。结论:hUMSCs外分泌蛋白对EAU模型大鼠治疗有效;腹腔注射hUMSCs外分泌蛋白可影响EAU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眼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RPE层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 血-视网膜屏障
下载PDF
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对实验性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璐 宁云红 郭承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眼部体征、血清、脾脏及腹股沟淋巴结IL-17的影响,探讨芍药甘草汤干预葡萄膜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混合完全弗氏佐剂(CFA)... 目的 :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眼部体征、血清、脾脏及腹股沟淋巴结IL-17的影响,探讨芍药甘草汤干预葡萄膜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混合完全弗氏佐剂(CFA)及结核杆菌反复3次皮下注射建立EAU大鼠模型,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灌胃干预;采用数码裂隙灯动态观察免疫后各组大鼠的眼部炎症表现;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均可减轻EAU大鼠眼部炎性病变,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鼠体内IL-17表达,且以3∶1组效果佳。结论:芍药甘草汤以3∶1配比可以有效减轻葡萄膜炎眼部的炎症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转化医学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4
作者 庞彬彬 夏沁韵 +1 位作者 陈震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4,38,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6~8周龄B10.RIII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每组12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6~8周龄B10.RIII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每组12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61-18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混合后,注射于EAU溶剂对照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双侧大腿和尾部皮下,总体积200μL,每只小鼠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61-180的量为50μg。免疫后第7-14天,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每天接受0.5 mg·kg^(-1)雷公藤红素腹腔注射治疗,EAU溶剂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剂量的无菌PBS缓冲溶液。免疫后第14天,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眼前节表现及行组织切片HE染色,并参照Caspi分级标准对各组小鼠进行临床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眼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Graphpad Prism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后第14天,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发现,EAU溶剂对照组小鼠眼前节可见虹膜血管扩张充血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渗出;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前节炎症明显减轻,可见虹膜血管轻度充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与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临床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临床评分低于EAU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4天,EAU溶剂对照组小鼠出现严重的视网膜皱褶和脱离,炎症细胞弥漫浸润;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视网膜结构破坏轻微,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与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EAU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内Iba1+细胞密度分别为(1.00±0.12)%、(36.07±4.57)%、(1.83±0.3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内Iba1+细胞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EAU溶剂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内Iba1+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iNOS、Arg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EAU溶剂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视网膜中iN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EAU溶剂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EAU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小胶质细胞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精氨酸酶-1
下载PDF
lncRNA 5033413D16Rik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h17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李学佳 张开朗 +2 位作者 陈思思 魏瑞华 粘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3-990,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5033413D16Rik(lncRNA 5033413D16Rik)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17(Th1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2只,采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5033413D16Rik(lncRNA 5033413D16Rik)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17(Th1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U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受任何处理,将IRBP_(1-2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EAU组小鼠。免疫后13 d,行眼底检查并进行炎症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分离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5033413D16Rik相对表达量。将分离培养的T细胞分为短发夹RNA(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和shRNA-阴性对照(NC)转染组,分别转染相应sh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hRNA-5033413D16Ri的敲低效率。将2个组细胞分别与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在Th17极化条件下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个组共培养细胞中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受体(IL-23R)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相对表达量;ELISA试剂盒检测2个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质量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2个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百分比。结果成功建立小鼠EAU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组小鼠T细胞中lncRNA 5033413D16Rik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32,P<0.001)。与shRNA-NC转染组相比,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T细胞中lncRNA 5033413D16Rik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8,P<0.01)。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RORγt、IL-17、IL-23R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1±0.13、1.51±0.13、1.85±0.33和1.45±0.11,明显高于shRNA-NC转染组的1.00±0.01、1.00±0.01、1.00±0.01和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9、-8.221、-4.538、-4.189,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质量浓度为(2350.39±367.02)pg/ml,明显高于shRNA-NC转染组的(1513.31±310.3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39);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为(17.20±0.44)%,明显高于shRNA-NC转染组的(14.1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4,P=0.031)。结论lncRNA 5033413D16Rik可以抑制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致病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负向调控IRBP_(1-20)特异性Th17细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辅助性T17细胞 lncRNA 5033413D16Rik
下载PDF
衣康酸二甲酯对树突状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以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的影响
6
作者 王加利 杨超 +3 位作者 陈思思 张开朗 魏瑞华 粘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MI)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分离C57BL/6J小鼠双侧股骨和... 目的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MI)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分离C57BL/6J小鼠双侧股骨和胫骨得到骨髓细胞,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骨髓来源的DCs。诱导分化6 d,将细胞分为DMI组和PBS组,分别用250μmol·L^(-1)DMI及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3 h后,每组加入100μg·L^(-1)脂多糖(LPS)刺激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DCs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IRBP_(1-20)、弗氏不完全佐剂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主动免疫小鼠构建EAU模型,免疫后13 d,将分离的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与PBS或DMI处理的DCs在含有IRBP_(1-20)的培养基中共培养,并向Th17方向极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qRT-PCR检测共培养细胞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17、IL-23R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DMI组DCs中IL-6、IL-1β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DMI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DMI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明显低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I组共培养细胞中IL-17、RORγt、IL-23R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MI能够抑制DCs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IL-23的表达,进而负向调控IRBP_(1-20)特异性Th17细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二甲酯 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下载PDF
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模型的诱导及其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磊 潘永全 +2 位作者 何明忠 高杰 陈飞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小鼠模型,评价其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61-180肽段免疫B10.RⅢ小鼠作为诱导组(35只),用... 目的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小鼠模型,评价其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61-180肽段免疫B10.RⅢ小鼠作为诱导组(35只),用CFA-PBS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小鼠免疫后7、14、21、28、35 d裂隙灯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评价眼部炎症发生、眼部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待炎症完全消失时,再次免疫小鼠,评价小鼠眼部炎症复发。结果诱导组首次免疫后7 d出现初发炎症,14 d炎症达高峰,随后炎症消退,至35 d完全消失。第35天进行再次免疫,36 d出现复发炎症,42 d达炎症高峰,随后炎症消退,但至观察期第96天部分鼠(1/5)仍维持炎症。眼部表现为睫状充血、前房渗出、瞳孔受损。病理学表现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炎、肉芽肿性炎,光感受器细胞层破坏,视网膜下渗出。对照组未见明显炎症。结论建立的EAU呈现慢性复发性病程,其眼部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可作为葡萄膜炎研究的新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表型 病理学 复发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蕾 柳力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3-646,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模型 ,为探讨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8只Wistar大鼠用 3只不同剂量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 Ag)免疫后 ,每日扩瞳进行EAU临床观察 ;当大鼠出现中度以上EAU临床表现...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模型 ,为探讨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8只Wistar大鼠用 3只不同剂量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 Ag)免疫后 ,每日扩瞳进行EAU临床观察 ;当大鼠出现中度以上EAU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他大鼠第 3~ 4w时处死后眼球摘除 ,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组不同剂量S Ag免疫大鼠EAU发病率分别为 :10 0 μgS Ag组 6只大鼠 (12只眼 )为 2 12、2 0 0 μgS Ag组 6只大鼠 (12只眼 )为 6 12、30 0 μgS Ag组 6只大鼠 (12只眼 )为8 12 ;组织学炎症评分分别为 :0、16 76± 11 0 2、17 5 6± 9 96。结论 :使用中等纯度的S Ag ,以及中等敏感度的Wistar大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 葡萄膜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唐凯 郭大东 +3 位作者 张莲 司俊康 杜宇翔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眼部炎症变化,出现葡萄膜炎症时给予LXT组大鼠龙胆泻肝汤灌胃;免疫后12 d比较各组大鼠眼组织病理学差异;免疫后每隔4 d检测房水蛋白及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EAU大鼠模型;免疫后5 d大鼠开始出现葡萄膜炎症状,12 d炎症最重。EAU大鼠肛温在1 d、7 d、10 d和12 d高于对照组(P=0.020、0.000、0.015、0.001);免疫后12 d,EAU组房水蛋白浓度为(36.03±3.23)g·L-1,LXT组为(24.67±2.60)g·L-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组织病理学显示EAU组视网膜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LXT组(P.000)。EAU组免疫后4 d、8 d及12 d白蛋白均低=0于对照组(P=0.045、0.000、0.033),LXT组4 d和8 d白蛋白低于正常(P=0.045、0.005),但12 d时恢复至正常;12 d时EAU组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P=0.047),LXT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龙胆泻肝汤能有效减轻EAU大鼠前房炎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保护眼部组织结构,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状态,对EAU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组织病理学 房水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下载PDF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钱丽丽 徐亚茹 +3 位作者 胡芳 官杰 吴艳敏 王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大鼠EAU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模后视网膜内干扰素(inferferon,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17、IL-6的表达。ELISA法对比分析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EAU模型建立成功;造模后第14天,视网膜损害以外层为主,视网膜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视网膜内结构紊乱,同时在视网膜的视锥、视杆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i NOS、IL-17、IL-6、IFN-γ表达,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9%、48%、52%、73%。在EAU发病过程中,IL-6于造模后第7天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IL-17于造模后第14天达到最高值,变化趋势与炎症进程一致;IFN-γ在炎症后期仍有升高,于造模后第16天达到最高值;IL-6、IL-17、IFN-γ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 NOS在炎症进程中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大鼠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符敏 吴伟 +3 位作者 陆晓和 徐小平 陈晓虹 海慧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新西兰兔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新西兰兔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动物模型,用20 g·L^(-1)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法建立EAU模型,并观察模型眼炎症反应及PBMC 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 CD4+T细胞在EAU兔的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增加,且随时间的进展呈进行性增加,并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相同的趋势可见于CD4+/CD8+T细胞比例。此外,Treg细胞趋势与CD4+T细胞及CD4+T/CD8+T细胞比例相反,与炎症反应呈负相关。结论 CD4+T细胞的优势性选择性克隆增殖及Treg细胞的降低有可能引发免疫功能紊乱并导致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失去有效的负性调控,导致EAU的发生及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调节性T细胞 T细胞亚群 自身免疫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光达 张晓敏 +1 位作者 袁立飞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背景雷帕霉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EAU的治疗作用,并观察雷帕霉素对EAU各免疫细... 背景雷帕霉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EAU的治疗作用,并观察雷帕霉素对EAU各免疫细胞群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U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5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肽段与完全氟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Lewis大鼠后足皮下注射以建立EAU模型,EAU模型鼠再按分层随机的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10只大鼠。雷帕霉素组造模后即应用O.2mg/(kg·d)雷帕霉素(0.4m1)腹腔内连续注射7d,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内注射。造模后第4天开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大鼠EAU的症状,造模后第14天制备大鼠视网膜切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参照Caspi的标准对EAU症状及组织病理学分级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6d模型对照组大鼠EAU炎症评分逐渐升高,12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雷帕霉素组大鼠EAU炎症评分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但各时间点EAU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评分为3.30±0.48,而雷帕霉素组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组织学评分为0.9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41,P〈0.01)。雷帕霉素组IFN-γ、IL-17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量(A值)分别为21.16±4.23和49.86±6.59,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的62.14±7.32和124.85±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3.334、q=56.923,P〈0.01)。结论雷帕霉素通过抑制EAU视网膜中IFN-γ、IL-17等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对EAU发挥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Th17细胞群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T淋巴细胞/Th17 Th1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立飞 张晓敏 +1 位作者 李光达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2-396,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Th17细胞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的重要致炎细胞群。而白细胞介素17(IL-17)作为Th17细胞的标志性因子参与了EAU的发生与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对Th17具有... 背景研究显示Th17细胞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的重要致炎细胞群。而白细胞介素17(IL-17)作为Th17细胞的标志性因子参与了EAU的发生与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对Th17具有抑制作用。目的研究MSCs对EAU的治疗作用以及对IL-17在大鼠视网膜表达的影响。方法从10只SPF级Wistar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进行传代,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54只SPF级6—8周龄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与含有结核杆菌素HR37a的2.5g/L弗氏完全佐剂(CFA)等体积混合后行实验组大鼠单后足垫皮下注射建立EAU动物模型,然后按照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每组24只大鼠。MSCs治疗组于造模的同时行1mlMSCs尾静脉注射(5×10。个/m1),连续注射3d,模型对照组以同法注射等体积PBS。注射后每日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反应,并根据Caspi临床分级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9、12、15、20d随机选取模型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各6只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和炎症反应,参照Caspi组织学分级法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造模后9、12、15、20d大鼠视网膜中IL.17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呈梭形生长,漩涡状排列,经流式细胞术鉴定CD29、CD44表达阳性,CD45、CD34表达阴性。MSCs治疗组造模后9、12、15、20d眼前节炎症反应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U=2.815,P=0.005;U=2.768,P=0.006;u=2.900,P=0.004;u=2.855,P=0.004),视网膜组织学检测炎症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345,P=0.019;U=2.559,P=0.011;U=2.166,P=0.030;U=2.373,P=0.01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治疗组造模后9、12、15、20d大鼠视网膜IL-17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26.47±5.68、77.78±9.65、47.02±6.68和26.59±5.94,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的45.34-,4.63、105.95±10.74、64.11±9.76和37.02±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5,P=0.000;t=4.799,P=0.001;t=3.540,P=0.005;t=2.900,P=0.016)。结论MSCs能减轻EAU的程度并抑制EAU的进展,降低了IL-17在眼组织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影 李洋 +3 位作者 毕宏生 滕达 李姣 崔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RBP)诱导不同天数后EAU小鼠脾脏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种炎性因子在EAU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IRBP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小鼠的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5个点以免疫B6小鼠44只,免疫后每周3次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的EAU发病情况,并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于注射后第30天摘取20只模型小鼠眼球,于瞳孔视神经平面制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第2、5、10、15、20、25、30天取模型小鼠脾脏,提取RNA,逆转录扩增并行凝胶电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叮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等因子的mRNA含量,同时收集相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因子的质量浓度。结果IRBP及CFA乳化液免疫B6小鼠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评分为0.5分,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3~15天最重,评分为1.0分,至第30天炎症明显减轻,评分为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后第30天模型鼠眼部反应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吻合,病理评分为0.5。模型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5天,小鼠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为(51.85±2.42)ng/L,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到第15天时降到最低,为(4.01±0.06)ng/L,但在第25天时再次升高至(25.00±0.94)ng/L,之后逐渐下降,第30天时,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为(6.01±0.21)ng/L,与免疫前的(0.98±0.0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鼠免疫前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1.02±0.09)ng/L,在注射后第5天达到(50.54±0.48)ng/L,于注射后第10天达到峰值,为(73.21±0.12)ng/L,然后逐渐降低。到第30天时,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5.15±0.18)ng/L,与免疫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模型鼠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升高迅速,免疫后第2天质量浓度较免疫前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质量浓度为(134.25±0.59)ng/L,但至第15天降到最低。注射后第20天再次升高,达到(60.54±0.62)ng/L,之后又逐渐下降,第30天时和免疫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IL-10在免疫后第5天可以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到第1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第30天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脾脏中IL-10、IL-17、TNF-α、IFN-14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趋势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结论在B6小鼠的EAU中,Th1、Th2、Th17相关炎性因子IFN-γ、TNF—α、IL-10及IL-17具有特征性变化规律,IFN-γ可能与EAU的急性期病理过程相关;IL-17、TNF—α可能与葡萄膜炎的慢性化、复发性有关;IL-10可缓解EAU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免疫 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辅助T细胞 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C57BL 6小鼠
下载PDF
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5 位作者 崔彦 解孝锋 宋继科 郭大东 赵圣亚 杜然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Lewis大鼠27只,皮下注射200斗l含1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多肽、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100μg结核菌素及100μlPBS的乳化液,在大鼠两足垫处、尾根部两侧及脊背正中均匀注射5个点建立EAU动物模型。将免疫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免疫后第7天开始点眼,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每日3次,连续用药7d。从免疫后第1天开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4天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眼球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前房、虹膜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脾脏、淋巴结分离的T细胞悬液中CD4^+和CD8^+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第11天炎症反应达高峰期,而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较模型对照组晚,炎症反应轻,病程短。免疫后13d,3个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P=0.00)。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的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0.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细胞、CD8^+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值分别为(83.10±0.15)%、(18.60±0.09)%和4.50±0.02,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79.90±0.21)%、(19.20±0.15)%和4.20±0.04,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8.604-0.09)%、(23.44±0.09)%和3.40±0.01,3个组间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3.68、530.77、404.83,均P=0.00)。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ν干扰素’(IFN-ν^+),CD4^+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2.20±0.19)%和(55.10±0.09)%,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20.404-0.18)%和(25.204-0.3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0.40±0.23)%和(8.20±0.15)%,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6.34、12807.54,均P=0.00)。结论清开灵眼用凝胶点眼可减轻大鼠EAU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D4^+细胞的增生和分化,降低CD4^+/CD8^+值,并抑制Th1、Th17效应细胞的分化,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免疫性疾病 前部葡萄膜/免疫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TH1细胞 TH17细胞 动物模型 杂交Lewis大鼠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的发病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正峰 崔彦 +3 位作者 李姣 滕达 唐凯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8-592,共5页
背景 Lewis大鼠是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的常用种系,对其发病特点,尤其是EAU大鼠眼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EAU大鼠的发病体征及其眼部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18... 背景 Lewis大鼠是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的常用种系,对其发病特点,尤其是EAU大鼠眼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EAU大鼠的发病体征及其眼部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12只.模型组大鼠后肢足底、两侧腹壁和躯干上皮下各注射含有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和结核菌素(TB)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液,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注射后观察两组大鼠饮食、体温和活动情况,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于免疫后12d获取大鼠眼组织标本,对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免疫后采食量为(190.00± 18.03)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33±28.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P=0.012);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饮水量分别为(241.67±18.56)ml和(289.67±1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33);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精神倦怠.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免疫后6d出现虹膜充血、前房积脓和瞳孔膜闭,免疫后12d眼部炎症最严重,炎症评分为(3.83±0.41)分,而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前房、虹膜、睫状体组织和玻璃体腔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肌纤维粗细不均,睫状体上皮表面粗糙及RPE细胞绒毛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睫状体上皮细胞膜褶皱蓬松及排列紊乱,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有髓样小体,RPE细胞中有线粒体空泡出现,而对照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用含IRBP(1177-1191)和TB的CFA乳化液诱导的EAU大鼠机体处于自身免疫炎症状态,其眼部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充分反映了EAU的炎症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莲 宋继科 +3 位作者 唐凯 郑凤鸣 郭俊国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90,共7页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观察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84只6~8周龄SPF级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大鼠双后足垫、腹部双侧及背部皮下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结核菌素(TB)、完全弗氏佐剂(CFA)和PBS混合乳化剂共300μl,对照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等容量不含IRBP的TB与CFA乳化剂.分别于造模后第9、13、18、23、28、35、48天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症状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炎症评分.于造模后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各6只,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眼部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悬液中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标记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 结果 免疫后第8天模型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充血,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免疫后第13天虹膜血管明显扩张,前房可见渗出和积脓,瞳孔区有膜样渗出,炎症评分最高,为(3.75±0.42)分,之后眼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炎症反应接近消失,造模后第7、11、13、15、17、19、21天间模型鼠眼炎症反应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09,P<0.001).对照组大鼠眼部检查正常.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等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排列疏松,以免疫后第13天最为明显,此后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炎性细胞浸润消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免疫后第13、18、23、28、35、48天模型组大鼠脾脏Foxp3标记细胞比例分别为(5.50±0.64)%、(13.36±0.98)%、(10.34±0.79)%、(9.58±1.02)、(6.73±0.81)%和(5.58±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38)%、(3.36±0.53)%、(3.65±0.57)%、(3.37±0.43)%、(3.33±0.50)%和(3.13±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2、-15.556、-11.910、-9.753、-6.154、-5.491,均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与Foxp3标记细胞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EAU大鼠葡萄膜炎的发病及转归与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免疫 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活性 近交系Lew大鼠 动物模型 叉头转录因子/免疫 脾脏/免疫
下载PDF
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JAK2 mRNA和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汉 喻京生 +3 位作者 贺莉 王颢筱 高健 姚琬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视网膜JAK2及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A),对其余64只大鼠进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制作。造模成功后...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视网膜JAK2及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A),对其余64只大鼠进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制作。造模成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B)、祛风活血丸常规剂量组(C)、祛风活血丸两倍剂量组(D)、熊胆开明片组(E)。干预14 d后用q 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JAK2 mRNA:与B组比较,C组、E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 mRNA:与B组比较,C、D、E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丸能降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JAK2、STAT3 mRNA的表达,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达到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祛风活血丸 JAK2/STAT3信号通路 JAK2 MRNA STAT3 MRNA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力维 张宁坤 +7 位作者 郭建巍 高原 王桂琴 曹利群 田春雨 崔蓓 王静 陈洁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诱导EAU模型。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UCMSCs,每日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小鼠眼前节的炎症情况进行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11c、CD86表型。结果建模后的C57BL/6小鼠于注射IRBP后7~9 d开始发病,12~14 d发病达高峰,16~20 d眼前节炎症自限性减轻,21 d后眼内炎症逐渐消退、自愈。HUCMSCs治疗后,建模小鼠EAU发病时间延长,炎症程度减轻,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的小鼠脾脏CD11c+CD86-细胞数量增加非常明显,经HUCMSCs治疗后第9天CD11c^+CD86^-细胞数量接近治疗前水平。建模后小鼠脾脏中CD86+CD11c+/CD11c比值下降,经HUCMSCs治疗后有所回升,但在第15天时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HUCMSCs对IRBP诱导的小鼠EAU有治疗作用,HUCMSCs作用于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抑制了EAU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青紫蓝兔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比较
20
作者 张欣欣 谢立科 郝晓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 目的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液皮下注射进行预先免疫,19 d后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Ra建立EAU模型;MG2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耳缘静脉及玻璃体腔二次注射法建立EAU模型。所有动物分别于完成免疫后第1、4、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前节照相、眼B超、眼底照相观察眼部情况,根据自拟的EAU青紫蓝兔模型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结果(1)发病时间与周期:MG1组所有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均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逐渐消退,症状持续4周以上。MG2组13只(72.22%)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之后炎症开始逐渐消退,以眼前段炎症为主,症状持续4周以上;其余5只(27.78%)初发症状时间及症状高峰时间不一。(2)症状表现:2组青紫蓝兔眼部表现均为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及渗出、瞳孔受损、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3)症状评分:与CG组比较,MG1、MG2组青紫蓝兔各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均升高(MG1:t_(1d)=12.550,t_(4d)=12.620,t_(7d)=14.090,t_(14d)=11.610,t_(21d)=12.530,t_(28d)=41.470,均P=0.000。MG2:t_(1d)=2.600,P=0.016;t_(4d)=7.293,t_(7d)=8.354,t_(14d)=7.410,t_(21d)=6.843,t_(28d)=7.397,均P=0.000);与MG1组比较,MG2组青紫蓝兔诱导后第1、4天眼部症状评分降低(t_(1d)=4.062,P=0.000;t_(4d)=2.359,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2组间眼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EAU青紫蓝兔模型其眼部表现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MG1的初发炎症时间、炎症高峰时间、炎症严重程度及炎症变化趋势均一致。MG1较MG2的稳定性更好,可重复性更强,可作为理想的全葡萄膜炎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青紫蓝兔 动物模型 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