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立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随后可视人、虚拟人、数字人等研究在诸多国家问世,2001这些研究被综合概括为“数字人计划”[1]。我国的“数字人”研究提出于2...“数字解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立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随后可视人、虚拟人、数字人等研究在诸多国家问世,2001这些研究被综合概括为“数字人计划”[1]。我国的“数字人”研究提出于21世纪初,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数字可视人→数字物理人→数字生理人→数字智能人等相互交叉重叠的阶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1]。“数字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随着应用领域不同会衍生出具体的数字化名词,“3D数字解剖”正是应医学教育之运而生,对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发展乃至现代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数字解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立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随后可视人、虚拟人、数字人等研究在诸多国家问世,2001这些研究被综合概括为“数字人计划”[1]。我国的“数字人”研究提出于21世纪初,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数字可视人→数字物理人→数字生理人→数字智能人等相互交叉重叠的阶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1]。“数字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随着应用领域不同会衍生出具体的数字化名词,“3D数字解剖”正是应医学教育之运而生,对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发展乃至现代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