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1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审美分析的口腔美容修复分类诊疗方案(二):中式审美的内涵与分析方案
1
作者 于海洋 赵俊颐 孙蔓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医疗纠纷。本文从做好我国口腔美容修复出发,介绍了口腔中式审美的内涵特征,讨论了口腔审美分析的诊疗价值,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采用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评估尺等进行审美分析评估的流程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容修复 中式审美 欧美审美 审美分析 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 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
下载PDF
当代杂技节目的综合审美与文化表意——以上海杂技团《秦俑情——抖杠》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众三位一体的“身”和“心”的统一展现,以创造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审美体验与精神享受,展现当代杂技的视觉奇观和情境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节目 现代舞台 综合审美 审美创意 精神享受 视觉奇观 抖杠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美语料库建设
3
作者 刘佳 尤西林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当代中国人审美感知方式,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语料库的当代审美经验构成古今中外美学理论研究的阐释学视野与问题背景,对原初的一阶审美经验的梳理,不仅是艺术社会学与审美心理学的爬梳,而且刺激审美形态与范畴理论的生长与发展。这是一项关乎美学全局的全新工程,它召唤美学界同仁的关注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语料库 当代中国审美感知 人工智能 审美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下载PDF
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审美趣味:内涵阐释、实践逻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星 李如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31-36,共6页
教师审美趣味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美育的重要内容,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审美现象进行独立的审美判断,并综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观表现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判断与态度。教师审美趣味指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教师审美素养的良莠不齐与... 教师审美趣味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美育的重要内容,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审美现象进行独立的审美判断,并综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观表现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判断与态度。教师审美趣味指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教师审美素养的良莠不齐与审美教学实践水平之间的矛盾。构建教师审美趣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将教师个体化审美、社会性审美与专业化审美有机结合,以促进师生审美素养的跃升,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并提升课堂教学的审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教师审美 个体化审美 社会性审美 专业化审美 审美趣味 审美素养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评《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审美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欢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不仅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亦对大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由学者李梦婷...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不仅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亦对大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由学者李梦婷编著的《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审美研究》一书,通过对美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系统性回顾,探讨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细节和具体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观点和应用理论,为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鉴赏能力 美育理论 高校美育 审美研究 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能力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素养
下载PDF
审美模式与环境美育——阿诺德·伯林特论作为审美过程的成功教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37,175,共9页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将环境审美参与模式应用于教育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审美描述,不仅阐释了审美过程与成功教育过程的相似性及其应用价值,还为新时代建构可以涵盖各种审美对象的环境美育基础理论提供了“审美模式”的理论基石和“审美场域”的语境立场。这不仅统整了艺术、教育和社会过程审美的理论基础,还为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与评价、教育与社会过程的审美阐释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模式 环境美育 审美场域 审美过程 教育情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为例
7
作者 黄骁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本文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例,在探寻南海大地艺术节中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寻找技术引领下民族审美的多元发展规律。一、民族审美的内涵(一)民族审美的定义民族审美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审美角度、审美方式和审... 本文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例,在探寻南海大地艺术节中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寻找技术引领下民族审美的多元发展规律。一、民族审美的内涵(一)民族审美的定义民族审美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审美角度、审美方式和审美能力的独特内容,由该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及理解能力等因素构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有审美认知上的不同。当个人或集体具备了某种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时,民族审美就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角度 广东南海 民族审美 审美认知 审美方式 多元发展 自然环境 因素构成
下载PDF
审美—审丑—新审美:论审美文学批评的演进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艳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 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理论既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也导致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研究者以理论概念肢解研究对象,迎合各种理论预设的结论,我国文学理论界与文学研究界也因此在去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去审美理性与审美理性批评等二元对立中不断摇摆。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学原理得以生成演变的学术史和学科史,分析从审美到审丑再到新审美主义的发展演进,揭示其所从出的历史文化语境与思想学术渊源,用辩证理性观在恢复传统美学的审美自主性和当代反审美主义的激进立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从文学经典和大众文化研究中找到审美批评的共通之路,强化审美批评为“三大体系”建设提供纠偏机制的作用,为建构新的审美批评范式提供一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丑 审美主义
下载PDF
智能技术具身下审美教育锚定人工智能素养的理路演进
9
作者 张岩 罗旭 +1 位作者 国玉霞 张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7,共8页
人工智能的具身化发展升级了技术具身的概念,“智能技术中的身体”和“智能技术身体”深刻变革人类认知方式转向人机共创的模式。审美教育具有学科共通性,智能技术具身演化了审美教育的新生态,形成了包括智能环境、人机协同融合模式、... 人工智能的具身化发展升级了技术具身的概念,“智能技术中的身体”和“智能技术身体”深刻变革人类认知方式转向人机共创的模式。审美教育具有学科共通性,智能技术具身演化了审美教育的新生态,形成了包括智能环境、人机协同融合模式、智能代理机制和大脑智能的新型智能架构。智能技术具身下审美教育目标就是找到提高学生审美认知的可行方法和有效方式。审美认知表现在以身体为中心的智能技术和学生心智的协同与耦合,相应地审美教育的目标就锚定了人工智能素养。人工智能素养导向的审美教育可以为学生审美认知赋能赋权,有力支撑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教育总体目标,铺设学生思维升级的路径。智能技术具身下的审美教育成为培育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新范式,即以自动化实现为审美理念引导智能通识技能的升格、以解决问题为审美目标引导计算思维的提升、以协同创造为审美理想引导高阶思维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认知 智能技术具身 计算思维 高阶思维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审美困境与美育的突破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锦诺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数智时代的信息方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延展审美经验、激活审美感受的过程中,由于其数据化构成、媒介化传播、图像化呈现方式诱使学生陷入审美困境,阻碍学生完善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审美创造力的提升以及审美价值观的塑造。在教育... 数智时代的信息方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延展审美经验、激活审美感受的过程中,由于其数据化构成、媒介化传播、图像化呈现方式诱使学生陷入审美困境,阻碍学生完善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审美创造力的提升以及审美价值观的塑造。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美育应以数智赋能为积极手段,通过崇高精神的引领、审美经验的转换、审美判断力的培养等途径探索突破数字化审美困境的育人策略,促进学生美好人格的养成与积极、健康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美育 审美趣味 审美创造力 审美价值观
下载PDF
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历史脉络、目标定位与实践策略
11
作者 李晶晶 朱于国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0,共8页
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 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以感受美、体验美为基础目标,以欣赏美、评价美为发展目标,以发现美、表现美为进阶目标,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为高阶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以高素质教师引领为关键,面向审美教育的中心——学生,以美育人润心,以文化人启智,循序渐进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激发审美愉悦,注重个性创造,从而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与审美心灵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审美教育 语言文字审美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无言之教”的审美阐释及实践策略
12
作者 李如密 孙嘉蔓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8,共7页
“无言之教”来源于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是以“自然”为核心的感悟式教学,强调教学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教。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言之教”具有审美开放性、审美导向性、审美建构性和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需要师生基于自身经验对审美对象顺... “无言之教”来源于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是以“自然”为核心的感悟式教学,强调教学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教。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言之教”具有审美开放性、审美导向性、审美建构性和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需要师生基于自身经验对审美对象顺其自然地意会、欣赏和创造。“无言之教”意涵丰富,包括“有言”和“不言”的交互相生、互相融合。教师需要借助审美意象,营造审美情境,使教学以“有”生“无”;重视审美意会,通过审美欣赏,实现教学“无”中生“有”;依托师生对话,重视言语与非言语的含蓄作用;整体把握课堂态势,实施“无言之教”的择宜艺术等方式,促进教学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言” “无言之教” 审美体验 审美想象
下载PDF
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鹧鸪”意象及其器乐音响特例
13
作者 武文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维和艺术接受中所达成的集约性。江南丝竹名曲《鹧鸪飞》是这种审美意象的音乐美学特例,在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作为整个审美过程学理核心的前提下,体现出娴雅、端秀、氤氲的接受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接受 审美意象 艺术哲学 《鹧鸪飞》
下载PDF
古诗词,为审美教学赋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月琴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的自然审美元素与语文学习紧密相关。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接受的审美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进行赏析,对古诗词优美的意境进行...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的自然审美元素与语文学习紧密相关。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接受的审美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进行赏析,对古诗词优美的意境进行深入感知,同时开展综合训练,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由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 审美元素 综合训练 审美教学 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
下载PDF
新媒介艺术重构审美体验
15
作者 张玉青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9期115-117,共3页
新媒介交互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生产模式,而是造就了新的审美活动,其所诉诸的具身性审美方式在多重意义上重塑了审美经验。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内在结构本身就是对体验的一种强有力的召唤,交互艺术中交互形式对体验形式的扩展和延伸,交互... 新媒介交互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生产模式,而是造就了新的审美活动,其所诉诸的具身性审美方式在多重意义上重塑了审美经验。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内在结构本身就是对体验的一种强有力的召唤,交互艺术中交互形式对体验形式的扩展和延伸,交互场景对生活世界力量的显现和澄明等都体现了新媒体交互艺术对审美经验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唤醒和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审美方式 交互艺术 审美体验 存在论意义 多重意义 交互形式 新媒介艺术
下载PDF
大学生审美素质提升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8-12,共5页
审美能力伴随人的认知活动不断建构与发展,人的认知活动是在生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审美认知是建立审美意识的心理基础。审美素质是审美实践的产物,只有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官、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 审美能力伴随人的认知活动不断建构与发展,人的认知活动是在生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审美认知是建立审美意识的心理基础。审美素质是审美实践的产物,只有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官、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才能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因生命需要的多样性,构成了感知对象的多样性,表现为审美实践的丰富性,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知”的审美实践,更具有审美的深刻性。审美理想的建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美育具有育德、启智、健体、促劳的普遍意义,这是美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而且也是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形式与内涵所体现的尚美树人的特征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审美素质 审美认知 审美意识 审美理想 审美境界 审美实践
下载PDF
康德美学如何耽搁了审美时机与审美时体?
17
作者 刘彦顺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9,共9页
审美生活作为感官愉悦感不具备回忆与反思能力,只能以感官直接感受对象,而且还只能是流畅的,回忆与反思会导致淤塞、梗阻,这就是审美时机的一次性与审美时体的流畅性。在整体上,康德笃信人类理性能力的至上、独大与专制,以此对科学、宗... 审美生活作为感官愉悦感不具备回忆与反思能力,只能以感官直接感受对象,而且还只能是流畅的,回忆与反思会导致淤塞、梗阻,这就是审美时机的一次性与审美时体的流畅性。在整体上,康德笃信人类理性能力的至上、独大与专制,以此对科学、宗教、道德、审美所使用的心智能力进行大一统解释,错把审美生活视为包含回忆与反思的判断,误称为审美判断力。康德美学弥漫性地存在着理性心智与感官愉悦感心智的抵牾,矛盾不已。一方面,他以具体描述的手艺,天才地呈现了诸如流畅时体、审美时位流畅接合、感觉位置记忆等精彩审美现象;另一方面,他又不相信感官愉悦感所具有的流畅接合审美时位的能力,以回忆、反思、反省、判断等理性心智或理性时间意识,长臂管辖审美时位接合,既造成了以普遍性耽搁审美时机,也使得流畅时体沦落为卡顿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审美时机 审美时体 审美时位 流畅时体 理性心智
下载PDF
知识学习的审美属性及其教学实现
18
作者 韩雪童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知识学习的审美属性是指知识学习不纯粹是以认知加工和符号识记来进行的理性活动,亦是需要经过“浪漫观美—超然立美—自由创美”三阶过程,才能完成的感性实践活动。知识对美感基因的蕴藏以及审美对润泽心灵、丰盈情感、拓展想象、自由... 知识学习的审美属性是指知识学习不纯粹是以认知加工和符号识记来进行的理性活动,亦是需要经过“浪漫观美—超然立美—自由创美”三阶过程,才能完成的感性实践活动。知识对美感基因的蕴藏以及审美对润泽心灵、丰盈情感、拓展想象、自由创造的价值成为知识学习审美属性得以成立并有待深究的必然因素。导向审美学习的审美教学,首先需要教师以跨界式赋值、纵深化诠释、贯通性探赜发现各类学科知识中的美感因子,而后通过设置应目移情的情境化体验、会心畅神的过程化溯演、知行合一的具身化实践等活动,将美感因子转化为学生的美善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学习 审美属性 美感因子 审美历程 审美教学
下载PDF
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与救赎方案
19
作者 张泽鸿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展开恰当的批评,因而也导致艺术审美阐释的危机。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既涉及艺术概念本身,也涉及大众对艺术的期待。以显现美学、气氛美学等为代表的当代新美学突破了分析美学之藩篱,重回审美的“感性学”传统,以“显现”“气氛”“通感”等感性概念为解释框架,建构以身体为中心的感知经验,重新发现和阐释了当代先锋派艺术作品的诸感性特征,针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提出了合理的感性救赎方案,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审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审美危机 审美 观念化 显现美学 气氛美学 审美回归
下载PDF
向美而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审美意蕴及其现实超越
20
作者 王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后现代社会人类现代性生存困境引发人对存在本身的思考,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审美意蕴对破解当下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寻向“美”而“生”逻辑自洽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向美而思、向美而生、向美而行三个层次审查陶行知生活教育的... 后现代社会人类现代性生存困境引发人对存在本身的思考,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审美意蕴对破解当下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寻向“美”而“生”逻辑自洽的内在运行机制,从向美而思、向美而生、向美而行三个层次审查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审美意蕴及现实超越可能性。厘清生活教育审美存在和实践的多维度诠释,考察生活教育超越功利范式、表征范式、实践范式的可能性,廓清生活教育意向之美、意境之美、意涵之美的多重内涵,解蔽生活教育内在朝向美好生活的审美意识、敞开主体意识的审美情境、解放自由精神的审美张力等核心本质,力图超越生活教育的本原,突破现实环境的规制。尝试从生活审美的话语体系构建、生活审美的生命意义回溯、生活审美的体验范式重构等维度擢升生活教育的超越品质,进而摆脱现有日常琐碎压制,从琐碎中凝练出自我生长蜕变的养分,赋予个体自我生命生长的原始动力,进而走向具有审美意蕴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审美意蕴 审美教育 审美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