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眯眯眼”中的当代中国审美主体性建构
1
作者 韩升 王朋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41-448,共8页
审美主体性象征生命自由的自主创造,是人之本质力量的重要表现。在审美话语体系的他者霸权、审美文化传统的自我矮化及审美叙事表达的娱乐泛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眯眯眼”风波弥散着消解审美主体性的隐忧,造成审美自我殖民化、审美传... 审美主体性象征生命自由的自主创造,是人之本质力量的重要表现。在审美话语体系的他者霸权、审美文化传统的自我矮化及审美叙事表达的娱乐泛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眯眯眼”风波弥散着消解审美主体性的隐忧,造成审美自我殖民化、审美传统虚无化、审美判断功利化、审美方式恶俗化等负面影响。“眯眯眼”事件折射出大众文化崛起进程中当代中国审美主体性建构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因此需要:基于中华文化立场,彰显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和谐共在的审美旨趣;立足人民群众需要,创构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物我交融的审美意象;推动平等交流互鉴,达成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的审美共识;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现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深度结合的审美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眯眯眼” 审美主体性 大众文化 他者霸权
下载PDF
《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审美主体性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晶 韦丽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5,共9页
在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长河中,《文心雕龙》闪耀着明亮而深刻的思想光辉,其创作论部分中的“神思”“物色”和“风骨”等范畴,涉及审美主客体关系、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体现出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 在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长河中,《文心雕龙》闪耀着明亮而深刻的思想光辉,其创作论部分中的“神思”“物色”和“风骨”等范畴,涉及审美主客体关系、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体现出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作者如何才能创造出“铸造灵魂”的优秀文学作品,如何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中国古代虽无“审美主体性”的现代美学概念,但刘勰其实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到了审美主体性的重要作用。《文心雕龙》是一部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文化宝库,探究其创作论中的审美主体性,对当今现实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意味着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视,乃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审美主体性 审美情感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阿多尔诺对审美主体性的开掘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建华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阿多尔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审美主体性思想认为无论是对否定的辩证法的强调,还是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和现代主义的坚持,最终都落实到对人的异化的反对和人的个体性的维护。
关键词 阿多尔诺 审美主体性 否定的辩证法 文化工业 现代主义
下载PDF
戏剧翻译中译者审美主体性研究——以《威尼斯商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彦君 任朝迎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5期17-20,共4页
莎士比亚的戏剧可谓是众所周知、代代传颂。他的四大经典爱情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屡次被搬上荧幕,不仅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和喜爱,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戏剧翻译研究者的兴趣和目光。本文从翻译美学审美主体的视角出发,以朱生豪、方平的《... 莎士比亚的戏剧可谓是众所周知、代代传颂。他的四大经典爱情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屡次被搬上荧幕,不仅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和喜爱,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戏剧翻译研究者的兴趣和目光。本文从翻译美学审美主体的视角出发,以朱生豪、方平的《威尼斯商人》中文译本为例,从译者审美主体性的目的性、受动性及主观能动性三个角度去研究戏剧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审美把握和审美再现,以期对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翻译美学 审美主体性 《威尼斯商人》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审美主体性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盈之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14,共7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人文领域的重要影响就是深化人类对自身的理解,而审美正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杆。围绕“人”的概念,选取电影作品为例证,着重探讨人工智能对审美主体性的影响。从人类主体性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颠覆,到主体性和主体...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人文领域的重要影响就是深化人类对自身的理解,而审美正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杆。围绕“人”的概念,选取电影作品为例证,着重探讨人工智能对审美主体性的影响。从人类主体性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颠覆,到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重建,“人工智能威胁论”看似反人类,实则很人本,看似指向未来,实则立足当下,而审美艺术是人类应对危机的永恒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审美主体性 后人类审美
下载PDF
《蝴蝶君》:凝视与审美主体性
6
作者 陈欣铭 许双如 《英语学习》 2020年第3期68-72,共5页
《蝴蝶君》是美国华裔戏剧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赢得了包括托尼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本文借助"凝视"这一理论视角从三个方面对《蝴蝶君》中的"凝视"进行解读:文本凝视(戏剧中的凝视与被... 《蝴蝶君》是美国华裔戏剧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赢得了包括托尼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本文借助"凝视"这一理论视角从三个方面对《蝴蝶君》中的"凝视"进行解读:文本凝视(戏剧中的凝视与被凝视现象分析)、作者凝视(作者在戏剧中体现出的思考与态度)以及读者凝视(读者参与下的作品审美),分析文本、作者与读者在作品审美过程中的主体性,并揭示审美主体性对作品审美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 凝视理论 凝视 审美主体性
下载PDF
动物的审美主体性生成——21世纪以来中国动物文学的生态伦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44,238,共14页
生态中心主义观照整个生态系统,而整个生态系统容纳所有生命,超越了人/动物的二元对立。这种以所有生命体共存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动物文学创作。动物不再仅仅是反观人性的工具或者符码,更是作为纯粹的审美... 生态中心主义观照整个生态系统,而整个生态系统容纳所有生命,超越了人/动物的二元对立。这种以所有生命体共存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动物文学创作。动物不再仅仅是反观人性的工具或者符码,更是作为纯粹的审美主体探察众多生命样态存在的样本。以塑造狗和狼形象为主的中国动物文学,逐渐卸下了人性外衣,切近动物本性,尤以郭雪波、陈应松、叶广芩和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等作家为代表。郭雪波塑造新型的沙漠狼和狐狸形象,以期实现生态救赎;陈应松主张“人兽相融”,忧虑神农架面临的生态危机,批判引发生态危机的元凶——人;叶广芩以母性的包容和体恤,书写秦岭山地人和动物的冲突与和谐;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则体现了纯粹的动物叙事和生态书写的本真。他们平视动物作为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彰显生态伦理价值观,塑造了一系列原生态的动物形象。确保动物的审美主体性的生成,既是21世纪以来中国动物文学的审美新变,又是基于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伦理立场的文学选择,还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动物文学 儿童文学 审美主体性 生态伦理 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原文传递
风景意识与童心的发现:《开明国语课本》对儿童审美主体性的建构
8
作者 王独慎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第2期1-35,共35页
风景意识是现代文学兴起的表征之一,其背后是具有内在自我的现代人格。现代教育中“儿童”的发现,正如现代文学中“风景”的发现,乃基于“内外分离”的机制。“儿童的发现”所隐含的儿童–成人关系的疏离与儿童主体性生成构成了内在矛... 风景意识是现代文学兴起的表征之一,其背后是具有内在自我的现代人格。现代教育中“儿童”的发现,正如现代文学中“风景”的发现,乃基于“内外分离”的机制。“儿童的发现”所隐含的儿童–成人关系的疏离与儿童主体性生成构成了内在矛盾。在中国现代语境中,“五四”文学基于“自然性”这个“内面”发现了作为风景的“童心”。而当“童心”与风景意识进入教育场域,叶圣陶等教育家将“童心”安立在儿童身上,使“发现”的装置再次倒置,以“童心”发现“风景”,由此打开了儿童审美主体性建构的空间。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开明派文学教育通过写景美文逐步引导儿童在原初的“童心”中培育出现代意义上的“文艺心”,发掘现代审美意识背后的“内面自我”,引导儿童进入成人的经验世界,将疏离的儿童与成人世界联结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风景”的阅读和书写赋予了儿童审美主体性,使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儿童的发现 审美主体性 《开明国语课本》 文学教育
原文传递
建筑形式观的主体性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凡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1期45-48,共4页
在当前的建筑形式研究中,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几乎替代了形式观念的研究。建筑不仅仅是物质固化的存在,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对象化的存在。我们可以从美学的历史中找寻建筑形式的主体特征。在建筑形式观念确立的研究中,实际上包含了两... 在当前的建筑形式研究中,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几乎替代了形式观念的研究。建筑不仅仅是物质固化的存在,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对象化的存在。我们可以从美学的历史中找寻建筑形式的主体特征。在建筑形式观念确立的研究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主体因素,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建筑形式观的主体性思考,以及对其基本发展线索的梳理,整理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和组成要素、基本特征等,对于我们分析、释读历史和当下的建筑现象,进而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式观 审美主体性 建筑形式批判
下载PDF
浅析“太阳与铁”与艺术理论主体性
10
作者 郭旭雯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5期0184-0184,共1页
在面对艺术这一最生动的、活的知识时,再为博学广知的人都会遭受习惯性思维威胁的可能,我们决不能说理论或方法之类的是某种偏见的捷径,我想它所具有最优秀的素质是使人们进一步的接近美,与艺术的目的同道才是其正解。但我认为我们将艺... 在面对艺术这一最生动的、活的知识时,再为博学广知的人都会遭受习惯性思维威胁的可能,我们决不能说理论或方法之类的是某种偏见的捷径,我想它所具有最优秀的素质是使人们进一步的接近美,与艺术的目的同道才是其正解。但我认为我们将艺术的趣味转变成“学科”之时,即使用某种研究方法对难以捕捉之物进行讨论、分析,我们最应将该创作者、艺术家放于第一位,这正对应着三岛由纪夫文中 “太阳与铁”这一文学概念所引出的美学问题,本文我将浅析其对有关艺术理论研究的启发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研究 太阳与铁 审美主体性
下载PDF
当代审美文化的主体悖论和主体变奏
11
作者 韦统义 赵伯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 本文在分析竟生之美的基础上,以此为扫描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工具,提出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维度是竟生之美。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竟生之美因其内在的主体悖论使其历经了从红色崇高、悲剧丑和喜剧荒诞的美态发展过程。这种主体的变奏,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审美的客观反映。竟生之美是审美主体性的本质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主体悖论 主体变奏 审美主体性 中国 “竟生之美” 美学范式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阐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新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5-56,共2页
新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以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又并不完全依赖艺术创作者的纯熟技巧,而主要是借由艺术家的想象来创造新的视觉世界,因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审美交互主体... 新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以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又并不完全依赖艺术创作者的纯熟技巧,而主要是借由艺术家的想象来创造新的视觉世界,因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审美交互主体性和审美体验主动性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审美交互主体性 审美体验主动性
下载PDF
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评析卢卡契审美主观性命题
13
作者 张渭涛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卢卡契 审美主观性命题 审美创造主体性原则 审美体验 审美创造性主体性原则
下载PDF
主体间性的哲学、美学和社会学意义——兼与刘小新研究员商榷
14
作者 仲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6,共6页
刘小新研究员的《审美宽容: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一文,批评了主体间性哲学及其代表人物杨春时教授的观点。从主体间性的概念与理论内涵、主体间性与主体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的本质等四个方面... 刘小新研究员的《审美宽容: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一文,批评了主体间性哲学及其代表人物杨春时教授的观点。从主体间性的概念与理论内涵、主体间性与主体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的本质等四个方面,可以回应刘小新研究员的质疑。主体间性与主体性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所关联。主体间性是主体性的根据,主体性是主体间性的残缺样式。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性的根本形式,它根源于存在的同一性;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是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的现实化,其未能摆脱主体性的桎梏。因此,主体性不能包容主体间性,社会学的主体间性理论也不能取代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主体间性 主体性 审美宽容:从主体性主体间性?》 刘小新 杨春时
下载PDF
数字艺术中的美学问题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桂荣 谷鹏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9-242,共4页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在铸就辉煌的同时也生发了新的美学问题。数字艺术在建构美学理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解构,对这一悖论的揭示和探究,对于美学理论的营建及人们的当代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审美主体性 美感 数字艺术产业
下载PDF
当代文化语境下虚拟学习社区在艺术教育中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苗元华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3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开展艺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性完整和全面发展。运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艺术教育应当符合艺术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审美性原则和多元交互原则,以调动学生审美心理的积极参与,并在广泛的互动交流中增强审美意识和独...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开展艺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性完整和全面发展。运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艺术教育应当符合艺术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审美性原则和多元交互原则,以调动学生审美心理的积极参与,并在广泛的互动交流中增强审美意识和独立个性。运用虚拟学习社区时教师应当发挥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的优势,引导互动交流的方向和重点,以及调动学生审美主体意识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交互 审美主体性 意见领袖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研究
17
作者 廉亚健 《潍坊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7-51,共5页
生态批评理论为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作为海明威创作后期文化反思和思想启蒙的主要载体,这部作品通过一个隐喻故事的书写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共存关系和生态审美关系建构,并对引发生态问题的文化现... 生态批评理论为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作为海明威创作后期文化反思和思想启蒙的主要载体,这部作品通过一个隐喻故事的书写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共存关系和生态审美关系建构,并对引发生态问题的文化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海明威 老人与海 道德主体性 审美主体性
下载PDF
以《宥蝮蛇文》为例看柳宗元动物寓言的思想特质
18
作者 范浩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12,共4页
《宥蝮蛇文》是柳宗元创作的动物寓言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集中显示了柳宗元的佛教思想与生命意识、多元审美与主体意识以及现实讽喻性与反抗精神等。通过分析上述思想特质在《宥蝮蛇文》中的呈现状况,可以看出柳宗元动物寓言中体现... 《宥蝮蛇文》是柳宗元创作的动物寓言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集中显示了柳宗元的佛教思想与生命意识、多元审美与主体意识以及现实讽喻性与反抗精神等。通过分析上述思想特质在《宥蝮蛇文》中的呈现状况,可以看出柳宗元动物寓言中体现出的思想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寓言 《宥蝮蛇文》 佛教思想 审美主体性 现实关切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中学音乐教育困局
19
作者 李路莎 《北方音乐》 2019年第9期217-217,226,共2页
中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感到乏味,学生从教学中无法体会到收获和快乐,教学效果不佳。本文简地介绍了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主张,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诉求,强调了音乐教学中增加学生审美主体性和选择恰当教学内... 中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感到乏味,学生从教学中无法体会到收获和快乐,教学效果不佳。本文简地介绍了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主张,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诉求,强调了音乐教学中增加学生审美主体性和选择恰当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空白召唤 审美主体性
下载PDF
李贽美学思想的现代教育意义分析
20
作者 高千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41-,149,共2页
李贽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求真、求新、求变的美学思想一直影响至今。综观现代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若能将李贽美学思想应用于指导现代教育,必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主要... 李贽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求真、求新、求变的美学思想一直影响至今。综观现代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若能将李贽美学思想应用于指导现代教育,必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主要从审美主体、审美取向、审美追求三个方面来探究李贽美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意义,以求改善现代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审美主体性 审美取向 审美追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